一种基于Scrum敏捷软件开发持续集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319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软件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Scrum敏捷软件开发持续集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基于详尽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把需求变史作为梦魔的瀑布模式已经逐渐被开发者们所丟弃了,而能够更快地面向市场、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变更的敏捷开发模式深得开发者们的青睐。正如敏捷宣言所述:个体和交流胜于过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软件胜于综合的文档;客户协作胜于合同谈判;应对变化胜于遵循计划。敏捷开发模式更重视软件的生产率,且适用于解决需求模糊或快速变更的问题。现今已经有很多种敏捷方法被付诸到实践中了,广为人知的有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XP)、Scrum、动态系统开发(Dynamic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DSDM)、自适应软件开发(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ASD)、水晶方法(Crystal Clear)、特征驱动开发(Feature-Driven Development,FDD)和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TDD)。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crum敏捷软件开发持续集成的方法,通过提供的持续的集成测试降低了项目运行的风险,确保产品的质量,对项目进行的软件开发进行监控和查错功能,实现自动监管的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Scrum敏捷软件开发持续集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编译:持续集成服务器进行代码的编译;

步骤二,单元测试:对各系统模块进行运行测试;

步骤三,安装部署:将各集成系统的模块进行连接;

步骤四,验收测试:通过运行该集成系统测试结果;

步骤五,若上述任一步骤失败,将信息数据反馈到开发者,并在源码库中进行查找。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编译:持续集成服务器进行代码的编译在提交过程中出现代码发生变化则自动触发持续集成服务器监控源码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持续的集成测试降低了项目运行的风险,确保产品的质量,对项目进行的软件开发进行监控和查错功能,实现自动监管的效果;具有效率高,避免软件系统的冗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Scrum敏捷软件开发持续集成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Scrum敏捷软件开发持续集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编译:持续集成服务器进行代码的编译;

步骤二,单元测试:对各系统模块进行运行测试;

步骤三,安装部署:将各集成系统的模块进行连接;

步骤四,验收测试:通过运行该集成系统测试结果;

步骤五,若上述任一步骤失败,将信息数据反馈到开发者,并在源码库中进行查找。

其中,步骤一编译:持续集成服务器进行代码的编译在提交过程中出现代码发生变化则自动触发持续集成服务器监控源码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