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965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软件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从早期的程序设计库开始,复用便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面向对象的日渐普及,复用己成为软件设计一个必要的目标。借鉴硬件的生产模式,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软件复用是必需的手段。软件复用是指通过对己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來建立新的软件。因此以复用为目的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便应运而生。

广义而言,构件(Component)是预先编制好的软件模块,它完全吸收了面象对象设计思想中封装性的概念,而且更为严格。从系统构造的角度,构件是一个可以被复用的、自包含的、独立于语言、平台和具体应用的、通过公布的接口访问其功能的系统构造块。构件包装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和服务。构件的基本组成是接口、实现和部署,接口描述了构件提供和所需的服务,实现是构件功能代码部分,部署是物理上可执行的文件的。与对象不同的是,构件不仅定义了提供接口而且定义了需求接口。构件只能通过其接口来访问,而不直接与别的构件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通过采用上下结合的开发方法针对大型的分布式系统,使用构架从上层描述系统,强调构件的结构及构件的交互关系。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需求分析:包括分层架构和用例模型;所述分层架构的应用系统通过构件系统,所述构件系统通过子构件组成;所述用例模型由执行者和用例组成;

步骤二,构架建模:将步骤一所得的分析模型用SA建模工具转化为SA模型和ADL描述;

步骤三,求精转换:完成步骤二中SA的ADL描述模型到OO的UML模型的求精与转换;

步骤四,构件实现:在步骤三所得的OO模型上,根据目标运行的中间件平台,完成面向编码和测试,利用UML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中间件骨架代码;对实现构件进行打包,对运行的构件进行复用和组装;

步骤五,将打包的运行构件部署到中间平台,并进行测试。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执行者为用户与构建的系统交互的实体,执行者位于系统之外;所述用例为系统在执行者的作用下执行的行为。

为了将用例映射到分析模型上,分解用例,确定可以成为分析模型中的“类型”的要素,根据分析校型中的实体重新定义用例,形成第一次迭代,这样分析模型更接近实体,责任,操作的描述。同时根据用例关系和上面所述的层的构架结构,确定用例分布在构架的层次,形成一个二维的分析模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下结合的开发方法针对大型的分布式系统,使用构架从上层描述系统,强调构件的结构及构件的交互关系。强调维护构架模型,强调系统描述性的原则性,非可执行的构架的基线,设计具有灵活性,可容纳修改的直观的便于理解的系统,并以促进有效软件复用为目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架构图;

图3为需求分析中的分层架构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软件构架驱动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需求分析:包括分层架构和用例模型;所述分层架构的应用系统通过构件系统,所述构件系统通过子构件组成;所述用例模型由执行者和用例组成;

步骤二,构架建模:将步骤一所得的分析模型用SA建模工具转化为SA模型和ADL描述;

步骤三,求精转换:完成步骤二中SA的ADL描述模型到OO的UML模型的求精与转换;

步骤四,构件实现:在步骤三所得的OO模型上,根据目标运行的中间件平台,完成面向编码和测试,利用UML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中间件骨架代码;对实现构件进行打包,对运行的构件进行复用和组装;

步骤五,将打包的运行构件部署到中间平台,并进行测试。

其中,步骤一中执行者为用户与构建的系统交互的实体,执行者位于系统之外;所述用例为系统在执行者的作用下执行的行为。

为了将用例映射到分析模型上,分解用例,确定可以成为分析模型中的“类型”的要素,根据分析校型中的实体重新定义用例,形成第一次迭代,这样分析模型更接近实体,责任,操作的描述。同时根据用例关系和上面所述的层的构架结构,确定用例分布在构架的层次,形成一个二维的分析模型。

上下结合的开发方法以促进有效的软件复用为目标,主要包括两种复用,分别是构件复用和构架复用。复用首先要有可复用的元素。

构件复用首先对构件创建、标准化与规约,以构架模式为指导创建可复用的专业化构件;对己有构件进行规约和适应性修改,并将它们存入构件库中。然后是构件分类、检索与存储,使得复用者能够快速地査询到所霈的构件,从构件库中直接获取符合要求的可复用构件,复用构件必须異有不同层次的描述与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