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和还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3830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和还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和还原方法,属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站监控系统通常采用Linux系统,包含多个服务器,且每个服务器内存储有大量监控数据。由于Linux系统的操作命令五花八门,当对变电站监控系统内的监控数据进行操作时,难免有错误出现,且费力费时,同时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数据较为分散,有文件数据,也有数据库需要处理,当只靠人为行为对数据进行备份还原处理时,容易出错,也会有各种形式的遗漏,尤其是当需要对多个服务器内的监控数据进行备份时,备份过程就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和还原方法,用于解决对变电站监控系统内的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和还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方法,包括以下方案:

备份方法方案一:包括

步骤1-1,创建目标系统与Linux系统的连接,创建SSH2会话和Qftp会话;

步骤1-2,在SSH2会话的基础上,通过目标系统将Linux系统内的预备份文件备份转移到用户指定的Liunx系统目录,并生成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

步骤1-3,在Qftp会话的基础上,将步骤1-2中用户指定的Liunx系统目录中的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从Linux系统下载到目标系统。

备份方法方案二:在备份方法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预备份文件包括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和预备份数据库文件。

备份方法方案三:在备份方法方案一或二的基础上,步骤1-3中先对所述备份文件以及备份记录日志进行压缩打包,并将压缩打包文件从Linux系统下载到目标系统。

备份方法方案四:在备份方法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的备份记录日志包括: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原存储路径、备份路径、备份时间以及备份状况。

备份方法方案五:在备份方法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预备份数据库文件的备份记录日志包括:预备份数据库名称、备份路径、备份时间以及备份状况。

备份方法方案六:在备份方法方案四的基础上,所述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的备份状况包括备份是否完整以及备份不完整时的原因。

备份方法方案七:在备份方法方案五的基础上,所述预备份数据库文件的备份状况包括备份是否成功以及备份不成功的原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还原方法,包括以下方案:

还原方法方案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创建目标系统与Linux系统的连接,创建SSH2会话和Qftp会话;

步骤2-2,在Qftp会话的基础上,通过目标系统将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上传到由用户自定义选择的Linux系统目录;

步骤2-3,在SSH2会话的基础上,判断备份文件是否满足效验条件,若满足,将备份文件按照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中所记录的原存储路径进行还原存储。

还原方法方案二:在还原方法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备份文件包括备份非数据库文件和备份数据库文件。

还原方法方案三:在还原方法方案一或二的基础上,所述效验条件为:

(1)备份文件完整;

(2)备份文件的文件名以及备份文件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中的还原路径符合还原要求。

还原方法方案四:在还原方法方案三的基础上,步骤2-3中,若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是压缩打包文件,需要先对压缩打包文件进行解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生成备份文件的过程中生成备份记录日志,根据该备份记录日志可以判断是否是指定的备份文件,避免错备、漏备和多备的情况。

在需要备份文件的情况下,根据备份文件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将备份文件还原到原存储目录中,避免了备份文件在还原的过程中容出错的问题,提高了监控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备份文件的备份记录日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方法的实施例:

首先确定Linux系统上需要进行备份的文件及其存储路径,需要进行备份的文件包括非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文件,然后通过Windows系统实现对需要进行备份的文件的备份操作,一种跨平台数据远程备份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创建目标系统与Linux系统的连接,创建SSH2会话和Qftp会话。

通过Linux系统的IP地址,创建标准的socket套接字连接,检测网络链接情况,如果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连接成功,关闭套接字,开始创建SSH2会话和Qftp会话。

步骤1-2,在SSH2会话的基础上,启动文件操作流程,通过目标系统将Linux系统内的预备份文件备份转移到用户指定的Liunx系统目录,并生成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

利用Linux系统本身的命令,将分布在不同目录下的预备份文件备份到用户指定的Liunx系统目录中,同时生成对应的文件备份记录日志。其中,对于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备份记录日志包括: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原存储路径、备份路径、备份时间以及备份状况。对于预备份数据库文件,备份记录日志包括:预备份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备份路径、备份时间以及备份状况。

其中,预备份非数据库文件的备份状况包括文件备份是否完整,当文件备份不完整时,给出备份不完整的原因;预备份数据库文件的备份状况包括备份是否成功,当文件备份不成功时,给出备份不成功的原因。

具体的,图2相应给出了部分预备份文件的备份记录日志。其中,名称为Picture(画面文件)的非数据库文件包括两个子文件,分别为CJKVEW和image,两个子文件的备份路径均为:/cbin/HP_hc_moniBak2015123008/PictureBak,备份时间均为2015年12月23日8点,备份状况均为备份完整,子文件CJKVEW的原存储路径为:/ics8000/cbin/Picture/CJKVEW,子文件image的原存储路径为:/ics8000/cbin/Picture/image。名称为ini(配置文件)的非数据库文件包括两个子文件,分别为ProcManager.ini和ICS8000_Library.ini,两个子文件的备份路径均为:/cbin/HP_hc_moniBak2015123008/iniBak,备份时间均为2015年12月23日8点,两个子文件的备份状况为备份不完整,备份不完整的原因是系统无ICS8000_Library.ini文件。名称分别为eng8000、ics8000和opertor的数据库文件的备份路径均为:/cbin/HP_hc_moniBak2015123008/sqlBak,备份时间均为2015年12月23日8点,预备份数据库文件eng8000的备份状况为备份成功,预备份数据库文件ics8000的备份状况为备份失败即备份不成功,备份失败的原因是此数据库文件名称有误;预备份数据库文件opertor的备份状况为备份失败,备份失败的原因是表名VIEWS被损坏。

步骤1-3,在Qftp会话的基础上,将步骤1-2中用户指定的Liunx系统目录中的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从Linux系统下载到目标系统。

备份文件传输完成后,拆除SSH2会话和Qftp会话。另外,为了提高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的传输速度,保证传输安全性,先对备份文件以及备份记录日志进行压缩打包,并将压缩打包文件从Linux系统下载到Windows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Windows系统仅是作为一种存储备份文件以及备份目录的常见目标系统,也可替换为XP、DOS等常用操作系统。

跨平台数据远程还原方法实施例:

以Windows系统作为存储备份文件以及备份记录日志的目标系统,当Linux系统需要Windows系统上的备份文件时,将备份文件以及备份记录日志上传到Linux系统,根据备份记录日志将备份文件还原到原来的存储目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创建目标系统与Linux系统的连接,创建SSH2会话和Qftp会话。

通过Linux系统的IP地址,创建标准的socket套接字连接,检测网络链接情况,如果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连接成功,关闭套接字,开始创建SSH2会话和Qftp会话。

步骤2-2,在Qftp会话的基础上,通过Windows系统将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上传到Linux系统指定的备份存储目录。

上述预备份文件包括备份非数据库文件和备份数据库文件,其中,对于备份非数据库文件,备份记录日志包括:备份非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原存储路径、备份路径、备份时间以及备份状况。对于备份数据库文件,备份记录日志包括:备份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备份路径、备份时间以及备份状况。

步骤2-3,在SSH2会话的基础上,判断备份文件是否满足效验条件,若满足,将备份文件按照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中所记录的原存储路径进行还原存储。

其中,效验条件为:

(1)备份文件完整;

(2)备份文件的文件名以及备份文件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中的还原路径符合还原要求。

备份文件的还原过程完成后,拆除SSH2会话和Qftp会话。

另外,在步骤2-3中,若备份文件以及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是压缩打包文件,需要先对压缩打包文件进行解压,再根据备份文件相应的备份记录日志所记录的原存储路径,将备份文件还原到原存储文件下。

在本实施例中,Windows系统尽是作为一种存储备份文件以及备份目录的常见目标系统,也可替换为XP、DOS等常用操作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