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模型的钢厂设备检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0467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厂设备维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钢厂设备检修方法。



背景技术: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当前的钢铁厂设备检修没有应用BIM技术,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施工效率低、可靠性差、维护成本高、故障处理速度慢等缺点。将BIM技术应用于钢厂设备检修中,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可视化、可协调性、可模拟性、可优化性等特点,可以优化检修流程,显著提高检修效率,确保质量和安全。特别是对一些施工工序繁琐、空间场地狭小、复杂的场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钢厂设备检修方法,使设备维修方法更加合理,效率更高,提高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钢厂设备检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模型,将钢厂车间内的所有设备、钢结构、管道和连接部件分别创建BIM模型,确保每个模型尺寸与现场相应的设备、钢结构、管道和连接部件的尺寸相同;S2、模型装配,将步骤S1中的所有模型进行装配,确保装配完成后的模型与车间现场布局一致;S3、模模型信息完善,对模型中车间外的道路环境,车间内的设备场地进行检查,记录每个危险源的信息;S4、建立设备资料库,将每个设备的所有信息导入模型中,形成基于BIM模型的设备资料库;S5、故障管理,将设备的故障信息导入至BIM模型;S6、点检管理,在BIM模型中根据点检设备的排布制定并优化点检路线。S7、方案模拟和优化,过BIM模型模拟各个设备检修项目的实施过程,与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对模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修改,反复调整各道工序,优化施工方案,直至模拟过程不再发生问题。

优选地,在步骤S1中,创建BIM模型的过程中,分别导入每个模型对应的材质和密度信息。

优选地,在步骤S4中,设备的信息包括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和图纸资料。

优选地,在步骤S4中,将设备的所有信息导入模型后,对设备的隐蔽部位进行检查和记录。

优选地,在步骤S5中,所述故障信息采集源包括设置在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优选地,在步骤S4完成后,在模型中制定每个设备的点检标准,同时制定和优化点检路线。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基于BIM模型的钢厂设备检修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钢厂设备的信息在三维模型中体现,更加直观、具体,设备信息立体化,解决了钢厂设备检修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使设备维修方案更加合理,效率更高,提高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钢厂设备检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模型。根据设计图纸对零件进行1:1比例建立BIM模型,将零件模型组成相应的设备、钢结构、管道和连接部件等模型,确保每个模型尺寸与现场对应的设备、钢结构、管道和连接部件的尺寸相同,建模时可将零件的材质和密度等信息导入至模型中,确保模拟运行的准确性。

S2、模型装配。根据装配图纸将步骤S1中的所有的设备、钢结构、管道和连接部件模型进行装配,确保装配完成后的模型与车间现场布局一致。

S3、模型信息完善。对BIM模型中车间外的道路环境,车间内的设备场地进行检查,熟悉现场环境,记录每个危险源的信息,并在模型中对每个危险源进行标记,所述危险源指能引发危险后果的物品、操作方式或环境等因素,如空中坠物、场地孔洞等,由操作人员判断,根据每个危险源制定充分的安全措施,排除所有危险源,为施工场地布置和设备进场路线提供数据依据。

S4、建立设备资料库。通过BIM模型整合设备的各类信息,将每个设备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和图纸资料等信息导入模型中,形成基于BIM模型的设备资料库,信息导入完成后,可对设备的底部、内部等隐蔽部位进行检查和记录,进一步完善设备的信息,评估隐蔽部位出故障的风险性。

S5、故障管理。将设备的故障相关信息导入至BIM模型,通过模型查询设备故障手册、设备故障信息记录、分析故障原因,从而辅助设备故障管理,故障相关信息的来源可包括BIM模型的模拟故障,以及现有的故障信息记录等,其中现有的故障信息记录通常指现场设备曾经出现过的故障,这种故障信息需导入至BIM模型中,形成不断完善的故障管理信息资料库。

S6、点检管理。在BIM模型中根据点检设备的排布制定并优化点检路线,按照线路进行模拟,便于点检和运维人员使用,更加方便直观。需把每个点检设备的点检标准导入至模型中,便于通过模型方便快捷地查询各个点检设备的点检标准。一种实施例中,点检设备为AWC油缸,点检标准包括检查周期、检查状态、检查方法和检查标准。

S7、方案模拟和优化。通过BIM模型模拟各个设备检修项目的实施过程,与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验证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本实施例中模拟轧机的各个设备检修项目。

检查内容包括:各道工序施工过程、方法是否合理;需要的工种及人数;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各工序的质量要求;各工序存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安全措施;设备拆除路线上是否有管道、结构相干涉等。对模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修改,反复调整各道工序,优化施工方案,直至模拟过程不再发生问题。

S8、人员培训。将施工模拟过程输出为视频,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利用视频对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或施工前技术交底,以三维可视化形式表现施工工序、使用的工机具、质量要求等内容,让施工人员快速、准确掌握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确保质量和安全。

S9、检修任务管理。以三维模型的形式表示设备检修项目的施工内容、质量要求,分派检修任务时,将电子版模型及相关资料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发送给相关的施工人员,也可同事将三维模型转化为施工图纸,使施工人员快速接收检修任务、准确掌握检修内容,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S10、检修质量验收。将设备检修的质量要求导入至模型中,通过模型查看该设备检修的质量要求;施工完毕后将质量检查数据与模型关联,利用模型查看历次设备检修的质量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