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2122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可视化仿真或军事推演过程中,经常会利用二维态势图来展现所监控实体或推演双方兵力的实时状态,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上叠加与仿真实体相关的图标,并辅助匹配相关文字信息等相关说明来描述仿真实体的实时状态。随着计算机绘制能力不断提升以及信息显示的多样化,设计实现一种动态图标来显示仿真实体实时关键信息,如通过控制直升机图标的螺旋桨旋转速度来体现直升机的运动状态、通过雷达图标上接收天线的旋转频率来体现雷达的扫描频率等,以直观的表述仿真实体实时状态是态势显示方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态势显示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利用静态图标以显示仿真实体的位置,在辅以不同颜色以区分仿真实体的不同状态,或配以相关文字说明以描述推演实体相关参数。

第二种,为了详细显示仿真实体的详细状态同时兼顾界面的美观、简洁,软件设计者通常需要配合三维显示来显示指定实体的相关信息。

但是,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态势显示时,文字说明过多会造成界面冗余,同时死板的静态图标也不能给予用户更友好的体验;采用第二种方式时,三维显示必然会增加开发难度和工作量,同时由于三维显示能显示范围较窄,基本上不能同时显示所有监控实体的运行。

可见,如何实时且直观地显示仿真实体状态是现有技术中的态势显示方法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如何实时且直观地显示仿真实体状态的技术问题,实现以较小的软件开发工作量与难度的代价下,在有限的显示界面中直观的、尽量多的、实时的显示仿真实体的重要状态信息,简化仿真实体实时信息的显示方式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图标绘制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仿真对象;

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实体图标,其中,所述实体图标包括动态图标和静态图标,所述动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随时移发生变化的动态属性对应的图标,所述静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不会随时移发生变化的静态属性对应的图标;

获取与所述实体图标对应的图标管理参数,其中,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为用于对所述动态图标及所述静态图标的绘制参数进行管理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图标管理参数包括静态图标名称、动态图标名称、动态图标的更新方式、动态图标的更新节点、动态图标的更新速度。

可选的,所述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包括: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

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包括: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获取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中与所述动态图标对应的第一绘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所述第一绘制参数以及所述动态图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N个动态图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包括: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的运行状态;

基于所述运行状态调整所示N个动态图元,获得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

将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保存在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包括:

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包括:

创建与当前用于显示的屏幕缓冲区不同的第一缓冲区;

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从所述N个动态图元或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中读取第i个动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其中,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将所述静态图元与所述第i个动态图元进行融合,获得第i个二维态势图,在i取N时,获得N个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包括:

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

若是,则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获取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的第一地理信息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地理信息图像获取与所述静态图元不同的第一静态图元,并将所述第一静态图元保存在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

读取所述第一静态图元至所述第一缓冲区;

基于所述第一静态图元及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更新后的二维态势图。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创建单元,用于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第一绘制单元,用于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仿真对象;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实体图标,其中,所述实体图标包括动态图标和静态图标,所述动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随时移发生变化的动态属性对应的图标,所述静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不会随时移发生变化的静态属性对应的图标;

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实体图标对应的图标管理参数,其中,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为用于对所述动态图标及所述静态图标的绘制参数进行管理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绘制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

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第二绘制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获取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中与所述动态图标对应的第一绘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所述第一绘制参数以及所述动态图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N个动态图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第二绘制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的运行状态;

基于所述运行状态调整所示N个动态图元,获得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

将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保存在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

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

创建与当前用于显示的屏幕缓冲区不同的第一缓冲区;

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从所述N个动态图元或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中读取第i个动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其中,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将所述静态图元与所述第i个动态图元进行融合,获得第i个二维态势图,在i取N时,获得N个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

若是,则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还用于:

若否,则获取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的第一地理信息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地理信息图像获取与所述静态图元不同的第一静态图元,并将所述第一静态图元保存在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

读取所述第一静态图元至所述第一缓冲区;

基于所述第一静态图元及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更新后的二维态势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的技术手段,这样,将传统的纯静态显示的仿真实体图标划分为静态图元和动态图元两种,通过动态图元实时动态变化的表现方式直观的反映仿真实体的动态属性,静态图元和动态图元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实体图标,从而通过二维显示方式在当前显示界面上将所有的仿真实体的状态动态地显示出来,解决了如何实时且直观地显示仿真实体状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以较小的软件开发工作量与难度的代价下,在有限的显示界面中直观的、尽量多的、实时的显示仿真实体的重要状态信息,简化了仿真实体实时信息的显示方式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的技术手段,这样,通过建立静态图形缓冲区,并将绘制的静态图形进行保存,从而避免在后续绘制过程中对未变化的静态图形进行重复绘制,实现了提高绘制效率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的技术手段,这样,利用离屏渲染方式,在内存中对需要绘制的态势图进行静态图形和动态图形的融合和渲染,再将融合后的图形输出至显示窗口,实现了避免图形闪烁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步骤S104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如何实时且直观地显示仿真实体状态的技术问题,实现以较小的软件开发工作量与难度的代价下,在有限的显示界面中直观的、尽量多的、实时的显示仿真实体的重要状态信息,简化仿真实体实时信息的显示方式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的技术手段,这样,将传统的纯静态显示的仿真实体图标划分为静态图元和动态图元两种,通过动态图元实时动态变化的表现方式直观的反映仿真实体的动态属性,静态图元和动态图元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实体图标,从而通过二维显示方式在当前显示界面上将所有的仿真实体的状态动态地显示出来,解决了如何实时且直观地显示仿真实体状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以较小的软件开发工作量与难度的代价下,在有限的显示界面中直观的、尽量多的、实时的显示仿真实体的重要状态信息,简化了仿真实体实时信息的显示方式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S102: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S103: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S104: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可以应用在检测监控、军事推演、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中,并适用于绘制多种仿真实体的态势图,如雷达、直升机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所述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具体可以应用到包含有地理信息显示系统的电子设备上,如具有Arcgis平台或者SuperMap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在Arcgis平台上应用所述方法对仿真实体雷达进行二维态势图的绘制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在执行步骤S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仿真对象;

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实体图标,其中,所述实体图标包括动态图标和静态图标,所述动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随时移发生变化的动态属性对应的图标,所述静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不会随时移发生变化的静态属性对应的图标;

获取与所述实体图标对应的图标管理参数,其中,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为用于对所述动态图标及所述静态图标的绘制参数进行管理的参数。

其中,所述图标管理参数包括静态图标名称、动态图标名称、动态图标的更新方式、动态图标的更新节点、动态图标的更新速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Arcgis平台上仿真雷达之前,首先需要在设计雷达的图标,具体根据雷达的属性信息,将图标分为动态图标和静态图标,在雷达的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的部分对应的图标为静态图标,而雷达中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对应的图标则为动态图标,如,雷达的基座在雷达的运行中不会发生变化,则基座对应图标即为静态图标,此时,用户可以在网上下载雷达基座的图片作为基座图标,也可以自行设计基座图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雷达的接收天线在雷达工作过程中会根据时间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扫描角度,即接收天线的图标在雷达开启状态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旋转,雷达的探测距离也会由于工作参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将雷达的接收天线及距离环设计成动态图标,匹配相应图片,所述图片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也可以是自行设计的。

在确定好静态图标和动态图标后,还需要设计动态图标管理类,对各实体的静态图标、动态图标、动态图标绘制参数等进行管理;设置动态图标管理类参数,包括雷达静态图标及动态图标分别匹配的图片的名称、动态图标的旋转方式、旋转节点、旋转速度等信息。

当然,由于雷达的型号各有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雷达,设计出与每个型号相对应的相关图标及相关管理参数。

将预先设计好的这些数据存储在Arcgis平台的存储器中,当需要绘制二维态势图时,则根据当前的应用场景,确定出仿真对象为雷达,并根据雷达的实际型号等信息,从存储器中获取与仿真雷达对应的实体图标及图标管理参数。

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1,即: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首先在Arcgis平台上分别建立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两层。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2,即: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S201: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S202: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

S203: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在绘制静态图元时,首先要获取当前需要显示的地理数据,如以地点A为中心,5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形区域的地图信息,然后确定出雷达在该地图中的坐标,然后根据所述坐标,将存储器中预先设计好的雷达的静态图标,如基座图标,与该地图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的算法有多种,如空域图像融合方法、频域融合方法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从而获取融合后的图像,并将融合后的图像保存在静态图元绘制层的图像缓冲区。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3,即: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S301: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S302:获取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中与所述动态图标对应的第一绘制参数;

S303:基于所述第一坐标、所述第一绘制参数以及所述动态图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N个动态图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304: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在绘制动态图元时,首先也要获取当前需要显示的地理数据,如确定出雷达在以地点A为中心,5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形区域的地图信息中的坐标,然后还要获取存储器中雷达的动态图标及与动态图标对应的图标管理参数,根据所述坐标、动态图标、图标管理参数以及地图信息,按照一定的步长在动态图元层内不断重绘动态图元。如获取雷达的接收天线的动态图标及图标管理参数中接收天线的扫描速度,通过扫描速度与工作时间进行计算出第一时刻接收天线的第一扫描位置,然后与该地图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的算法可参考步骤S102,从而获取第一时刻的融合图像,并将融合图像保存在动态图元绘制层的图像缓冲区;以所述步长为2s为例,当间隔2s之后,再次计算接收天线在第二时刻的第二扫描位置,然后再根据第二扫描位置,获取第二时刻的融合图像,并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中,以此类推。

当然,当获取融合图像后,可以直接将融合图像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中,也可以根据仿真对象的相关信息将融合图像进行调整后,再存储在动态图形缓冲区中,具体实现如下: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的运行状态;

基于所述运行状态调整所示N个动态图元,获得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

将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保存在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获取接收天线在第一时刻的融合图像后,Arcgis平台还可以获取雷达当前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具体可以是实时获取,也可以是根据雷达参数手册中记载的数据预先存储在Arcgis平台的存储器中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然后根据当前的信号强度调整融合图像的透明度,将信号强的地方透明度调低,信号弱的地方透明度高,然后将调整后的融合图像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中。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3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4,即: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04具体实现方式为: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

请参考图4,所述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包括:

S401:创建与当前用于显示的屏幕缓冲区不同的第一缓冲区;

S402: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S403: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从所述N个动态图元或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中读取第i个动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其中,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S404: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将所述静态图元与所述第i个动态图元进行融合,获得第i个二维态势图,在i取N时,获得N个二维态势图。

其中,所述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包括:

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

若是,则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采用离屏渲染的方式绘制态势图时,首先要在Arcgis平台上创建新的缓冲区,用于渲染态势图,然后读取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数据,在读取静态图元时,首先需要判断静态图元的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时刻地理信息相同,即判断地理信息显示数据是否发生变化,当没有发生变化时,则直接从静态图形缓冲区中获取保存的静态图元即可。然后根据预设步长,如2s,依次读取动态图形缓冲区中各个动态图元,如,读取第一时刻的动态图元,将获取的静态图元与第一时刻的动态图元进行融合,生成第一时刻的二维态势图;接着,在2s后,再次从动态图形缓冲区中获取第二时刻的动态图元,与静态图元进行融合,生成第二时刻的二维态势图,以此类推,直至生成各个时刻的二维态势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获取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的第一地理信息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地理信息图像获取与所述静态图元不同的第一静态图元,并将所述第一静态图元保存在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

读取所述第一静态图元至所述第一缓冲区;

基于所述第一静态图元及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更新后的二维态势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在读取静态图元时,若判断出静态图元的地理信息图像与当前时刻地理信息不相同,即地理信息显示数据已经发生变化,此时,则需要重新获取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的新的地理信息图像,然后结合新的地理信息图像,按照本申请中的方法重新绘制静态图元,并将重新获取的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行缓冲区中。最后结合重新获取的静态图元及动态图元,生成更新后的二维态势图。

请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的完整流程图。绘制后的包含有雷达图标的二维态势图,不需要额外的文字说明,便可以对雷达的开关状态(接收天线是否旋转)、雷达扫描频率(接收天线旋转速率)、雷达波信号强弱(辅助绘制的雷达扫描图的透明度)等信息进行展示,提高了软件的友好性和简洁性。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01,用于确定仿真对象;

第二获得单元102,用于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实体图标,其中,所述实体图标包括动态图标和静态图标,所述动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随时移发生变化的动态属性对应的图标,所述静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不会随时移发生变化的静态属性对应的图标;

第三获得单元103,用于获取与所述实体图标对应的图标管理参数,其中,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为用于对所述动态图标及所述静态图标的绘制参数进行管理的参数。

第一创建单元104,用于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第一绘制单元105,用于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第二绘制单元106,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第一获得单元107,用于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绘制单元105用于: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

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二绘制单元106用于: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获取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中与所述动态图标对应的第一绘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所述第一绘制参数以及所述动态图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N个动态图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二绘制单元106用于: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的运行状态;

基于所述运行状态调整所示N个动态图元,获得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

将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保存在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获得单元107用于:

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获得单元107用于:

创建与当前用于显示的屏幕缓冲区不同的第一缓冲区;

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从所述N个动态图元或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中读取第i个动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其中,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将所述静态图元与所述第i个动态图元进行融合,获得第i个二维态势图,在i取N时,获得N个二维态势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获得单元107用于:

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

若是,则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获得单元107还用于:

若否,则获取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的第一地理信息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地理信息图像获取与所述静态图元不同的第一静态图元,并将所述第一静态图元保存在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

读取所述第一静态图元至所述第一缓冲区;

基于所述第一静态图元及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更新后的二维态势图。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的技术手段,这样,将传统的纯静态显示的仿真实体图标划分为静态图元和动态图元两种,通过动态图元实时动态变化的表现方式直观的反映仿真实体的动态属性,静态图元和动态图元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实体图标,从而通过二维显示方式在当前显示界面上将所有的仿真实体的状态动态地显示出来,解决了如何实时且直观地显示仿真实体状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以较小的软件开发工作量与难度的代价下,在有限的显示界面中直观的、尽量多的、实时的显示仿真实体的重要状态信息,简化了仿真实体实时信息的显示方式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的技术手段,这样,通过建立静态图形缓冲区,并将绘制的静态图形进行保存,从而避免在后续绘制过程中对未变化的静态图形进行重复绘制,实现了提高绘制效率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的技术手段,这样,利用离屏渲染方式,在内存中对需要绘制的态势图进行静态图形和动态图形的融合和渲染,再将融合后的图形输出至显示窗口,实现了避免图形闪烁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二维态势图的生成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图标绘制层,其中,所述图标绘制层包括动态图元绘制层和静态图元绘制层;

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在与步骤:建立图标绘制层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之前被执行,包括:

确定仿真对象;

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实体图标,其中,所述实体图标包括动态图标和静态图标,所述动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随时移发生变化的动态属性对应的图标,所述静态图标为与所述仿真对象中不会随时移发生变化的静态属性对应的图标;

获取与所述实体图标对应的图标管理参数,其中,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为用于对所述动态图标及所述静态图标的绘制参数进行管理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结合地理信息图像,在所述静态图元绘制层绘制静态图元,并保存在静态图形缓冲区,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包括: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将所述地理信息图像与所述静态图标进行融合,获取与所述仿真对象对应的静态图元;

将所述静态图元保存在静态图像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包括: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在所述地理信息图像的第一坐标;

获取所述图标管理参数中与所述动态图标对应的第一绘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所述第一绘制参数以及所述动态图标,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所述动态图元绘制层绘制N个动态图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将所述N个动态图元保存在动态图形缓冲区,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包括:

获取所述仿真对象的运行状态;

基于所述运行状态调整所示N个动态图元,获得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

将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保存在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基于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获得二维态势图,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包括:

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对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及所述动态图形缓冲区的第二数据进行离屏渲染处理,获得二维态势图,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包括:

创建与当前用于显示的屏幕缓冲区不同的第一缓冲区;

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从所述N个动态图元或所述N个经调整的动态图元中读取第i个动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其中,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取i为1至N,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将所述静态图元与所述第i个动态图元进行融合,获得第i个二维态势图,在i取N时,获得N个二维态势图。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包括:

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

若是,则读取所述静态图元到所述第一缓冲区。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在与步骤:确定所述地理信息图像是否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之后被执行,包括:

若否,则获取与当前地理信息相同的第一地理信息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地理信息图像获取与所述静态图元不同的第一静态图元,并将所述第一静态图元保存在所述静态图形缓冲区;

读取所述第一静态图元至所述第一缓冲区;

基于所述第一静态图元及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更新后的二维态势图。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