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538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在校学生提供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各个学期不同内容的课外辅导的微课视频在逐年增加。随之,查找并观看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微课内容,切换学段、学科不同章节知识点的操作也逐渐变得烦杂,例如,为了从大量的微课视频中查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用户需要执行页面切换,分类或搜索等功能,从而增加了操作复杂度。

为了降低操作复杂度,现有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并分析用户行为,再推测用户的学习意图,最后根据推测的用户的学习意图推送相应的微课视频。具体地,统计微课视频播放的日期、类型,以累积用户的播放习惯,再根据确定的播放习惯推荐适宜当周、当前时间的微课视频。但现有的方法中,由于收集分析学生的播放习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若学生开始使用采用该方法的设备却并没有发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则很可能不再使用采用该方法的设备。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收集分析大量的学生微课视频的学习习惯和播放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确定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微课数据所属的科目;

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以确定至少一个视听记录;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根据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离散化一天的所有时刻确定;

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播放时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微课数据所属的科目;

视听记录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以确定至少一个视听记录;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根据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离散化一天的所有时刻确定;

播放习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而视听记录是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确定,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用于分析播放习惯的样本,从而在较短时间内确定更准确的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以确定至少一个视听记录,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根据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离散化一天的所有时刻确定,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方法的流程图,详述如下:

步骤S11,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微课数据所属的科目。

其中,微课数据(如微课视频、微课音频等)播放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包括播放的日期、星期、时间点(具体到时和/或分和/或秒)。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微课数据所述的科目(如语文、数学等)、课程包(如各科的模拟考试试题等)、课程名称等。表1示出了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的其中一个例子:

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的准确度,需要获取一段时间内不同微课数据播放的多个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步骤S12,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以确定至少一个视听记录;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根据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离散化一天的所有时刻确定。

其中,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可以为“1小时”,例如,假设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是以整点离散的,则由于一天有24个时刻,则0点到1点(即0-1)、1点到2点(即1-2)、2点到3点(即2-3)、..、分别为预设的离散化时刻中的某几个离散化时刻。

具体地,在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横跨几个离散化时刻时,例如,假设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为20点58分,微课数据播放的结束时刻为22点10分,则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整点分割)将20点58分到22点10分之间的时刻分割为从20点58分到21点、从21点到22点、从22点到22点10分这3个视听记录。分割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步骤S13,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具体地,将视听记录与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对应存储,得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可选地,为了提高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的分析准确度,可为每个视听记录赋予对应的权重,此时,所述步骤S13具体包括:

A1、采用第二单位时间对所述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所述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短于所述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其中,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可以为分或秒。例如,在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为“时”的时候,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可以为“分”或“秒”当然,若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为“秒”时,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应精确到“秒”。由于对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因此,增加了获取的信息数量,从而提高了分析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的可信度。

A2、根据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确定所述视听记录的权重,根据所述视听记录的权重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具体地,当确定视听记录的权重时,即确定与该视听记录对应的一个微课数据(如某一科目的微课数据)的权重。其中,权重的值与离散化的视听记录对应的时长有关,当离散化的视听记录对应的时长,对应的权重的值也越大。例如,假设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为“分”,则离散化的视听记录也可与“分”有关,如1分钟对应的权重为1,2分钟对应的权重的值为2,其他依次类推,如表3所示:

当统计出一段时间内不同微课数据(如不同科目)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权重后,若某个离散化时刻,某一个科目的权重越大,则表明用户在该离散化时刻更倾向于观看该科目的内容。

可选地,将统计的不同微课数据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频数作为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的一个内容,此时,所述步骤S13具体包括:

B1、采用第二单位时间对所述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所述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短于所述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

B2、根据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确定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根据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具体地,统计同一微课数据在同一离散化时刻的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的频数,以确定不同微课数据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频数。表4示出了统计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离散化的视频记录的频数。

表4:

表5示出了不同课程包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离散化的视频记录的频数。

表5:

根据表4、表5可知,某个离散化时刻,若某一个科目(或课程包)的频数越大,则表明用户在该离散化时刻更倾向于观看该科目的内容。

进一步地,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用户观看不同微课数据的概率,所述步骤S13具体包括:

C1、采用第二单位时间对所述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所述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短于所述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

C2、根据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确定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根据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确定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概率。其中,确定的概率可通过百分比四舍五入取整确定。

C3、根据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概率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表6、表7分别示出了不同科目,不同课程包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离散化的视频记录的概率。

表6:

表7:

根据上述的表6、表7可知,当某一科目(或课程包)的概率越大,则表明用户在该离散化时刻更倾向于观看该科目的内容。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3之后,包括:

D1、检测接收到微课数据播放指令所在的时刻。

D2、将检测的时刻与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比较,以判定所述检测的时刻所在的离散化时刻。例如,假设检测的时刻为20:01,预设的离散化时刻为整点划分的时刻,则可知检测的时刻应处于20-21这一离散化时刻之间。

D3、将判定的所述检测的时刻所在的离散化时刻与确定的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比较,确定与所述检测的时刻对应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假设检测的时刻应处于20-21这一离散化时刻之间,再判断检测的时刻所在的星期(假设在星期日),最后查找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中星期日的“20-21”这一时刻,用户更倾向于观看的微课数据。例如,假设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中星期日的“20-21”这一时刻,权重最大的科目为数学,则将“数学”确定为与检测的时刻对应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当然,若用户更倾向于观看的微课数据是通过频数、概率等确定,则查找频数最大或概率最高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D4、推送确定的与所述检测的时刻对应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对应的微课数据。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以确定至少一个视听记录,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根据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离散化一天的所有时刻确定,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由于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而视听记录是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确定,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用于分析播放习惯的样本,从而在较短时间内确定更准确的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装置的结构图,该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智能终端中,该智能终端可以包括经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设备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又例如,该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教机、个人数字助理PDA、销售终端POS或车载电脑等。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装置包括:播放时刻获取单元21、视听记录确定单元22、播放习惯确定单元23。其中:

播放时刻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以及,获取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微课数据所属的科目。

其中,微课数据(如微课视频、微课音频等)播放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包括播放的日期、星期、时间点(具体到时和/或分和/或秒)。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微课数据所述的科目(如语文、数学等)、课程包(如各科的模拟考试试题等)、课程名称等。

视听记录确定单元22,用于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以确定至少一个视听记录。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根据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离散化一天的所有时刻确定。

其中,预设的第一单位时间可以为“1小时”。

播放习惯确定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具体地,将视听记录与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对应存储,得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可选地,为了提高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的分析准确度,可为每个视听记录赋予对应的权重,所述播放习惯确定单元23具体包括:

第一视听记录离散模块,用于采用第二单位时间对所述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所述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短于所述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其中,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可以为分或秒。

视听记录权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确定所述视听记录的权重,根据所述视听记录的权重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具体地,当确定视听记录的权重时,即确定与该视听记录对应的一个微课数据(如某一科目的微课数据)的权重。其中,权重的值与离散化的视听记录对应的时长有关,当离散化的视听记录对应的时长,对应的权重的值也越大。

可选地,将统计的不同微课数据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频数作为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的一个内容,此时,所述播放习惯确定单元23具体包括:

第二视听记录离散模块,用于采用第二单位时间对所述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所述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短于所述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

微课数据的频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确定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根据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具体地,统计同一微课数据在同一离散化时刻的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的频数,以确定不同微课数据在不同离散化时刻的频数。

进一步地,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用户观看不同微课数据的概率,所述播放习惯确定单元23具体包括:

第三视听记录离散模块,用于采用第二单位时间对所述视听记录进行离散化,所述第二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短于所述第一单位时间的时间粒度。

微课数据的概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离散化的视听记录确定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根据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频数确定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概率。其中,确定的概率可通过百分比四舍五入取整确定。

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微课数据在所述预设的离散化时刻的概率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可选地,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分析装置包括:

播放时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接收到微课数据播放指令所在的时刻。

播放时刻比较单元,用于将检测的时刻与预设的离散化时刻比较,以判定所述检测的时刻所在的离散化时刻。

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将判定的所述检测的时刻所在的离散化时刻与确定的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比较,确定与所述检测的时刻对应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

微课数据推送单元,用于推送确定的与所述检测的时刻对应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对应的微课数据。

由于根据已确定的准确的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查找对应的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因此,使得推送的微课数据也更准确。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根据所述视听记录以及所述微课数据的基本信息确定所述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而视听记录是根据预设的离散化时刻分割所述微课数据播放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之间的时刻确定,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用于分析播放习惯的样本,从而在较短时间内确定更准确的微课数据的播放习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