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431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终端中的应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诸如图片、视频、语音以及聊天记录等缓存数据,因此,随着终端运行时间的增加,终端中的缓存数据也相应增加。这些缓存不仅占据了终端大量的存储空间,还会降低终端的运行速度。

目前,用户可以进入文件夹手动清理缓存数据,或者,通过特定的应用定期对缓存数据进行扫描之后,根据扫描结果进行一键清理。然而,上述清理缓存数据的方式都需要用户的操作,清理过程比较繁琐,且上述方法进行缓存数据清理的过程一般是在缓存数据过多造成终端运行速度较慢之后进行,缓存数据清理不及时。也就是说,上述清理缓存数据的方式不能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

如果所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大于第一缓存阈值,则根据排序规则排列所述应用的缓存条目,所述缓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缓存条目;

按照所述缓存条目排列次序的先后依次删除所述应用的缓存条目,直到所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二缓存阈值,所述第二缓存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缓存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

排序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大于第一缓存阈值时,根据排序规则排列所述应用的缓存条目,所述缓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缓存条目;

删除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缓存条目排列次序的先后依次删除所述排序单元排列后的应用的缓存条目,直到所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二缓存阈值,所述第二缓存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缓存阈值。

本发明提供的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及装置,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发现终端运行速度较慢后,通过手动操作清理缓存数据,本发明在检测到终端中的应用运行时间较长后,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删除该应用的缓存条目,从而实现了对终端中缓存数据的自动清理,既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又能够避免大量的缓存数据造成的终端运行较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由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执行,该方法流程包括:

101、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

为了加快数据的查找及再次访问的速度,用户在使用浏览器应用浏览网页,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聊天以及使用视频播放应用观看视频时,终端中的应用会缓存图片、视频、语音以及聊天记录等数据。

考虑到随着应用运行时间的增加,应用缓存的缓存数据也在增加。例如,本身安装30M左右的应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占用1G多的空间。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终端中各应用的运行时间,并将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挑选出来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可以按照指定时间间隔周期性的获取终端中各应用的运行时间。

其中,第一时间阈值与指定时间间隔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也可以由技术人员预先设置在终端中,并允许用户更改,对于第一时间阈值和指定时间间隔的设定方式本发明不作限定。第一时间阈值的取值和指定时间间隔的取值相适应,指定时间间隔较大时,第一时间阈值较大,指定时间间隔较小时,第一时间阈值较小。例如,终端每周获取一次终端中各应用的运行时间,并将运行时间超过30小时的应用挑选出来进行处理;终端每天获取一次终端中各应用的运行时间,并将运行时间超过2.5小时的应用挑选出来进行处理。

102、确定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是否大于第一缓存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3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为了不影响终端的运行速度,终端中的应用设置了一个最大缓存限额,当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超过这一最大缓存限额时,终端删除该应用的所有缓存数据。为了不影响应用的使用以及提高应用查找数据的速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删除应用的部分缓存数据。

103、根据排序规则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

其中,缓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缓存条目。

应用的缓存数据以缓存条目的方式存储在终端中。例如:一张图片为一个缓存条目,一条语音信息为一个缓存条目,一个视频文件为一个缓存条目。

为了确定具体删除应用的哪部分缓存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缓存条目的存储时间的长短、缓存条目的使用频率的多少、缓存条目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等对应用的缓存条目进行排序。

104、按照缓存条目排列次序的先后依次删除应用的缓存条目,直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二缓存阈值。

其中,第一缓存阈值和第二缓存阈值可以有多个,针对不同的应用可以设置不同的阈值,根据应用的特性及用户的需要,为一些应用设置较高的阈值,为另一些应用设置较低的阈值,第二缓存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存阈值。

105、确定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存储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3和步骤104;否则,结束流程。

为了避免当前检测时刻应用的缓存数据没有超过最大缓存限额,但在下一次检测之前,由于应用缓存数据不断增加造成终端的存储空间不足,从而导致终端运行速度变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运行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的缓存数据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存阈值时,可以对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较小时,仍然需要执行删除应用缓存条目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依次删除各应用的部分缓存条目外,还可以将应用按照程序的重要性、使用频率等进行排序,从而达到删除某些应用的部分缓存条目的效果。另外,用户可以预先设置各应用的权限,终端在检测过程中可以保留一些应用的全部缓存条目,删除一些应用的部分缓存条目,删除一些应用的全部缓存条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发现终端运行速度较慢后,通过手动操作清理缓存数据,本发明在检测到终端中的应用运行时间较长后,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删除该应用的缓存条目,从而实现了对终端中缓存数据的自动清理,既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又能够避免大量的缓存数据造成的终端运行较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为了减小删除缓存数据对应用查找数据的速度的影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可以删除应用的使用概率较小的缓存条目,保留使用概率大的缓存条目。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为如图2所示的实现方式。其中,步骤103根据排序规则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可以具体实现为步骤1031或步骤1032,在执行步骤104按照缓存条目排列次序的先后依次删除应用的缓存条目,直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二缓存阈值之后还可以执行步骤106:

1031、根据存储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

其中,存储时间是指缓存条目的产生时刻与检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缓存条目的存储时间越大,代表该缓存条目产生时刻越早,被访问的概率较小。

例如,检测到微信的缓存数据为225M,大于微信对应的第一缓存阈值100M,按照存储时间由大到小排列,微信的缓存条目依次为:20M的图片、5M的语音、100M的视频、70M的图片、1M的文字、29M的视频。当微信的第二缓存阈值为50M时,依次删除20M的图片、5M的语音、100M的视频、70M的图片。

1032、根据指定时间内访问次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

其中,指定时间可以与前面提到的指定时间间隔相同。

例如,检测到微信的缓存数据为225M,大于微信对应的第一缓存阈值100M,指定时间内访问次数由小到大排列,微信的缓存条目依次为:20M的图片、70M的图片、29M的视频、100M的视频、5M的语音、1M的文字。当微信的第二缓存阈值为50M时,依次删除20M的图片、70M的图片、29M的视频、100M的视频。

106、将删除缓存数据的应用的运行时间归零。

对于安装较早但使用较少的应用,由于安装时间较早,相应的累积运行的时间也就越长,每次终端进行检测时,都会将这类应用确定为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并判断该应用的缓存数据是否大于第一缓存阈值;而由于这类应用的使用频率较小,相应产生的缓存数据较小,终端进行检测时会发现这类应用的缓存数据一般都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存阈值。因此,终端判断该应用的缓存数据是否大于第一缓存阈值的过程是多次重复但没有效果的,这样就造成了终端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对终端资源的浪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删除缓存数据的应用的运行时间归零。

需要说明的是,当运行时间为指定时间间隔内的运行时间时,不需要执行步骤10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应用运行时长与终端运行时长的比值,来确定应用是经常使用还是不经常使用。这种情况下,步骤101可以替换为: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与终端运行时长的比值大于第一占比阈值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发现终端运行速度较慢后,通过手动操作清理缓存数据,本发明一方面删除运行时间较长的应用的缓存数据中使用概率较小的缓存条目,从而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提高终端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保留了使用概率较大的缓存条目,从而减小了删除缓存数据对应用查找数据的速度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该方法流程包括:

201、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的应用。

其中,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也可以由技术人员预先设置在终端中,并允许用户更改,对于第二时间阈值设定方式本发明不作限定。

考虑到终端中较少使用的应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缓存数据,被访问的概率较低。因此,可以将终端中较少使用的应用的缓存数据全部删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终端中较长时间没有访问的应用,也可以删除其全部缓存数据。其中,确定终端中较长时间没有访问的应用的方法为:获取终端中应用最近一次启动的时刻与检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应用确定为预设时间阈值内未被访问的应用。

202、删除应用的缓存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应用的运行时长不断增加,在步骤202之后,需要将删除缓存数据的应用的运行时间归零,从而避免确定应用时候的错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应用运行时长与终端运行时长的比值,来确定应用是经常使用还是不经常使用。这种情况下,步骤201可以替换为: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与终端运行时长的比值小于第二占比阈值的应用,第二占比阈值小于第一占比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理缓存数据的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发现终端运行速度较慢后,通过手动操作清理缓存数据,本发明通过当检测到终端中的应用运行时长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删除该应用的缓存数据,实现了对终端中缓存数据的自动清理,既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又能够避免大量的缓存数据造成的终端运行较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清理缓存数据的装置30,该装置3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1至图3所示的任意一套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该装置30包括:

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

排序单元302,用于当确定单元301确定的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大于第一缓存阈值时,根据排序规则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缓存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缓存条目。

删除单元303,用于按照缓存条目排列次序的先后依次删除排序单元302排列后的应用的缓存条目,直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二缓存阈值,第二缓存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存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301,还用于当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存阈值时,确定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存储阈值。

排序单元302,还用于当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大小小于存储阈值时,根据排序规则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排序单元302具体用于根据存储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或者,根据指定时间内访问次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装置30还包括:

设置单元304,用于将删除单元303删除缓存数据的应用的运行时间归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删除单元303还用于删除终端中运行时长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的应用的缓存数据,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理缓存数据的装置,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发现终端运行速度较慢后,通过手动操作清理缓存数据,本发明在检测到终端中的应用运行时间较长后,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删除该应用的缓存条目,从而实现了对终端中缓存数据的自动清理,既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又能够避免大量的缓存数据造成的终端运行较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40,如图5所示,该终端4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诸如触摸显示屏的输入/输出设备402。其中,输入/输出设备402用于获取用户的操作,例如获取第一缓存阈值、第二缓存阈值、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存储阈值和指定时间等,以及向用户呈现操作结果和提示信息,例如提示是否确认删除缓存条目的信息等,处理器401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处理器401可以确定终端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应用,当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大于第一缓存阈值时或者当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存阈值且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大小小于存储阈值时,根据排序规则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并按照缓存条目排列次序的先后依次删除应用的缓存条目,直到应用的缓存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二缓存阈值,从而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进一步的,处理器401可以根据存储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以及根据指定时间内访问次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用的缓存条目,从而实现删除访问概率小的缓存条目的效果。处理器401还可以将删除缓存数据的应用的运行时间归零,从而节省终端的资源。处理器401还可以删除终端中运行时长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的应用的缓存数据,从而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此外,该终端40还包括通信总线403和存储器404。其中,通信总线403用于实现上述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404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以及需要保存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发现终端运行速度较慢后,通过手动操作清理缓存数据,本发明在检测到终端中的应用运行时间较长后,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删除该应用的缓存条目,从而实现了对终端中缓存数据的自动清理,既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又能够避免大量的缓存数据造成的终端运行较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及时、便捷的清理终端中的缓存数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