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011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应用人群越来越广泛,可穿戴设备通常是指直接穿戴在用户身上或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上的一种硬件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以及经云端服务器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交互,从而实现多种功能。为了便于了解及规范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制定任务计划表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指导儿童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有技术通过设置适用于周期性运行的任务计划表,按照任务计划表指导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任务计划表的规划时,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地调整孩子的行为数据。这种任务计划表没有考虑用户的个体差异性,孩子无法完全按照理想规划执行任务计划表,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培养,任务计划表功能单一,处于静态无法适应实际形势变化,更无法将实际得到的数据与儿童习惯培养的大数据相结合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个性化的习惯培养计划。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执行首要目的方法的智能设备,该设备包括一种可穿戴设备、一种服务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包括:接收可穿戴设备根据原始任务计划表获取并上传的其中各任务单元相对应的用户活动数据;检测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是否与由所述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相匹配;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一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间接相关,将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相匹配的数据,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二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直接相关,发送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至可穿戴设备,以引导用户按照原始任务计划表执行。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任务计划表包含多个结构相同的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均包含任务信息、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该任务信息相关联的可穿戴设备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信息。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来自于可穿戴设备上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同一任务计划表的不同任务单元允许指定不同的传感器,以对应获取不同类型的所述活动数据。根据不同的任务单元指定不同的传感器,实现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提高任务执行效率。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由利用预设算法从获取的多组同一任务单元的所述用户活动数据运算而得。利用用户的实际执行数据形成的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特性,有利于根据用户行为特性对任务计划表进行合理的调整。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之后还包括:发送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至可穿戴设备端,以便引导佩戴者执行该新的任务计划表。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之后还包括:发送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至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端;获取所述用户端提交的针对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任务计划表,解析所述修改后任务计划表中的权限信息;对所述权限信息与预存权限信息匹配,以所述修改后任务计划表对应更新已存储的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新的任务计划表经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确认后执行,能够适当把握任务计划调整的方向,实现培养用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权限信息为密码、实时验证码或利用生物特征验证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预设一定时间段周期性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或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执行请求后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周期性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方法,达到循序渐进修改任务计划表进而培养习惯的效果。第二方面,一种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包括:根据从云端接收的原始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设置本机任务计划;在各任务单元指定的时间执行该任务单元指定的任务指令,获取相应的用户活动数据并上传至云端;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由该任务单元的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新的任务计划表,相应显示所述检测结果或/和与替换原始计划表相关的通知;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相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本机任务计划包括,任务提示时间、数据采集开始时间和数据采集结束时间,所述任务提示时间根据所述任务信息提前预设,所述数据采集开始时间根据任务执行检测开始指令设置,所述数据采集结束时间根据所述任务执行检测结束指令设置。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上传至云端包括实时上传或检测到网络信号满足预设信号强度时上传。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方式上传数据,避免数据的丢失。第三方面,一种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根据原始任务计划表获取并上传的其中各任务单元相对应的用户活动数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由所述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一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间接相关,将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相匹配的数据,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提醒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不匹配时,该第二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直接相关,发送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至可穿戴设备,以引导用户按照原始任务计划表执行。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任务计划表包含多个结构相同的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均包含任务信息、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该任务信息相关联的可穿戴设备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信息。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来自于可穿戴设备上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同一任务列表的不同任务单元允许指定不同的传感器,以对应获取不同类型的所述行为数据。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由根据预设算法从获取的多组同一任务单元的所述用户活动数据运算而得。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之后还包括:发送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至可穿戴设备端,以便引导佩戴者执行该新的任务计划表。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之后还包括:发送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至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端;获取所述用户端提交的针对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任务计划表,解析所述修改后任务计划表中的权限信息;对所述权限信息与预存权限信息匹配,以所述修改后任务计划表对应更新已存储的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结合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权限信息为密码、实时验证码或利用生物特征验证中的至少一种。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预设一定时间段周期性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或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执行请求后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第四方面,一种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装置,包括:设置模块,用于根据从云端接收的原始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设置本机任务计划;执行模块,用于在各任务单元指定的时间执行该任务单元指定的任务指令,获取相应的用户活动数据并上传至云端;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由所述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新的任务计划表,相应显示所述检测结果或/和与替换原始计划表相关的通知。结合第四方面,本发明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本机任务计划包括,任务提示时间、数据采集开始时间和数据采集结束时间,所述任务提示时间根据所述任务信息提前预设,所述数据采集开始时间根据任务执行检测开始指令设置,所述数据采集结束时间根据所述任务执行检测结束指令设置。结合第四方面,本发明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上传至云端包括实时上传或检测到网络信号满足预设信号强度时上传。第五方面,一种云端服务器,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第六方面,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根据用户行为特性数据调整原始任务计划表中各任务单元的设置,对原始任务计划表进行适应性修改,制定出更加符合用户行为特性的新任务计划。此方法改变了原本静态执行原始既定任务计划的弊端,合理利用实际执行过程中采集的用户活动数据来确定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根据用户行为特性合理调整原始任务计划表,任务设置更加符合用户的行为习惯,使任务计划表更加合理、更加适合用户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了任务计划表中各任务单元的执行效率。获取的新任务计划表需要经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确认后执行,能够适当把握任务计划调整的方向,最终实现高效地培养用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根据实施例二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述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Communications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Internet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这里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衣服或配饰中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单一功能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通信及信息处理功能的硬件设备,可以是手表、手环、手机、项链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方法主要在服务器中实现,详细实现过程请参阅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接收可穿戴设备根据原始计划表获取并上传的其中各任务单元相对应的用户活动数据。具体地,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通过特定条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获取一份符合用户需求的任务计划表,或在与可穿戴设备已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编辑一份任务计划表,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该任务计划表即为原始任务计划表,云端服务器分解该任务计划表,该任务计划表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中均包含任务信息、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任务信息相关的指定传感器信息。优选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是任务执行时间,包括任务开始执行时间或任务结束执行时间,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是任务执行时间长度。具体地,可穿戴设备端接收该任务计划表,根据服务器分解的任务执行指令执行该任务计划表,同时通过指定的内置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表一为一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任务计划表示例,详情如下:任务信息第二数据指定传感器信息第一数据睡觉12:30开始睡加速度、心率睡90分钟运动16:10开始运动加速度、心率、温度运动40分钟…………优选地,接收由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并上传的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任务计划表中的不同任务单元可以指定其中任意一种或几种传感器。不同的任务单元可以指定不同的传感器,以对应采集不同的用户数据。例如,结合表一所示,在执行睡觉任务时,指定可穿戴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睡觉任务过程中的加速度数据、指定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睡觉过程中的心率数据。在执行运动任务时,指定可穿戴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运动任务时间段的加速度数据、指定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运动时间段的心率数据、指定温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运动时间段的温度数据。优选地,可以为了提高判断结果的精确度增加指定的传感器,如:在睡觉任务单元中增加声敏传感器,采集执行睡觉任务时间段的声音数据,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判断用户的行为。优选地,可以为了减少可穿戴设备的损耗或电量的损耗而减少指定的传感器,如:在运动任务单元中不指定温度传感器,只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的数据判断用户的行为。对任务单元指定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执行任务的灵活性。具体地,将可穿戴设备自其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的行为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S11,检测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由所述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优选地,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包括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及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所述检测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包括依次检测第一数据是否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相匹配,第二数据是否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相匹配。具体地,通过传感器获取的用户活动数据判断用户的当前行为,可预先设定活动数据与用户行为的映射关系表,在该关系表中,同一用户行为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多种活动数据,一种活动数据又对应多个活动数据,其中每种活动数据均映射于该行为。将获取的各活动数据匹配至该映射关系表中,即可确定映射于该行为。例如:用户的心率数据是较为平稳的正常范围内的低心率,加速度数据基本为零,声音数据为低分贝,图像数据是床或被子,则在映射关系表中,低心率、低分贝、基本不发生移动、床或被子等活动数据所映射的行为是睡觉。优选地,映射关系表根据用户的身体状态及年龄等个性差异适当调整。由于不同年龄用户的体征数据差别较大,比如:孩子的体温高于成年人,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据为37摄氏度,对孩子而言是正常体温,对成年人而言可能是发烧状态。因此上述映射关系表会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得根据可穿戴设备内置传感器采集的活动数据准确地判断用户的行为。例如,结合表一示例,任务计划中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是从12:30开始接收到映射为睡觉的数据如低心率、加速度数据为零、低分贝、床或被子等,第二数据是:映射为睡觉的数据如低心率、加速度数据为零、低分贝、床或被子等维持90分钟。具体地,对多组同一任务单元的所述用户活动数据经过预设算法的处理,获取该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例如,结合表一的示例,获取5组用户在执行睡觉任务时间段的活动数据,通过上述映射关系表分别判断用户在该任务时间段的行为,进而获取用户在该时间段内对睡觉任务的执行结果,五组活动数据对应的执行结果如表二所示,详情如下:序号执行结果112:30~12:40活动12:40~14:02睡觉212:30~12:45活动12:45~13:50睡觉13:50~14:00活动312:30~12:40活动12:40~13:45睡觉13:45~14:00活动412:30~12:42活动12:40~13:50睡觉13:50~14:00活动512:30~13:35活动12:35~13:30睡觉13:30~14:00活动通过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用户对睡觉任务的执行结果,处理结果表明用户在12:30~14:00时间段,进入睡觉状态之前会有10.4分钟的活动状态,能维持睡觉状态67.4分钟。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将上述数字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则用户在该时段睡觉的行为特性数据为:进入睡觉状态需要10分钟,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获取同一任务单元的用户活动数据样本数越多,获取的该任务单元的行为特性数据越精确,同时与真实情况的误差也越小。优选地,通过用户活动数据获取任务单元的行为特性数据之后,将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中的对应数据分别依次做对比,判断两者是否匹配。结合表二示例,根据获取的5组用户活动数据映射的用户行为得出的执行结果,统计分析多组执行结果得出用户在该时间段睡觉的行为特性是12:40后进入睡觉状态,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任务计划表中睡觉任务的第一数据12:00进入睡觉状态,第二数据是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任务列表中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之后,判断结果为:任务计划表中睡觉任务的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均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相匹配。S12,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一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间接相关,将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相匹配的数据,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的行为特性数据为12:40后进入睡觉状态,而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为12:30进入睡觉状态,对比两种数据,,判断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不匹配,考虑到天气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无法准时进入睡觉状态,从用户健康角度出发,只要用户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推迟入睡时间。即把用户的入睡时间调整为12:40,调整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后,该任务计划表的其他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做出相应修改,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根据用户的行为特性数据修改任务单元中第一数据的设置,制定出的任务计划表更加符合用户的特性,改变了原本静态执行原始既定任务计划表的弊端,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新的任务计划表中各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对应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的相符程度与所述任务计划表的更新次数成正比。优选地,结合上一示例,云端服务器预设一定时间段周期性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或者设置执行原始任务计划表一个周后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运行该新的任务计划表三周后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或者,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执行请求后立即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定期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变化,达成循序渐进式习惯培养的效果。随时接受用户请求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方法,使得制定新的任务计划表更加灵活。优选地,新的任务计划表生成后,发送该新的任务计划表至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让用户端获知新的任务计划表的内容,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执行、修改执行或其他方式执行。优选地,用户终端提交针对该新的任务计划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任务计划表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解析获取的修改后任务计划表中的权限信息,对所述权限信息与预设权限信息匹配,预设权限信息为密码、实时验证码或利用生物特征验证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实时验证码有服务器提供专用链路,用户点击确认后,服务器发送相应的数字编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获取后由用户编辑到修改请求中发送至服务器端验证。生物特征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优选地,若所述权限信息与预设权限信息相匹配,以所述修改后任务计划表对应更新已存储的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用户端上传对修改后任务计划表,以便服务器对上述生成的新的任务计划表进一步更新,使用户终端的任务计划表与服务器端的任务计划表相匹配。优选地,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的用户需求,使得任务计划表执行界面更加丰富有趣,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包括对用户界面主题皮肤相关信息的设置,这样更有利于引导用户对该任务列表的顺利执行。优选地,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还包括激励数据,其中,激励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设置。当检测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完全匹配,修改相关激励数据,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显示与修改激励数据相关的通知,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用户对既定任务列表的顺利执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良好习惯。结合上一示例,服务器检测到获取的用户活动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完全相匹配,在服务器端增加该佩戴者获取的小红花数量,同时在可穿戴设备用户界面显示一朵小红花告知佩戴者获得的奖励。S13,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二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直接相关,发送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至可穿戴设备,以引导用户按照原始任务计划表执行。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行为特性数据显示为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而表一显示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二数据是入睡后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两种数据,判断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二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不匹配。从用户健康角度考虑,由于该列表的执行用户是儿童,制定计划者要保证儿童有足够的睡眠,针对用户总是不能睡够计划时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端发送提醒指令至可穿戴设备端,并在可穿戴设备上显示与该指令相关的通知,设置提醒或激励措施引导用户继续睡觉,如通过可穿戴设备端显示宠物睡觉的照片等方法。上述方法督促用户在完成任务目的的情况下,对第一数据表征的执行时间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督促用户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培养用户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将数据根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划分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进而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根据用户的行为特性制定个性化任务计划表,同时能够有效督促用户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培养用户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优选地,上述数据相匹配及相一致的数据,是数据一一对应的关系。优选地,允许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相对应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之间的匹配存在一定的误差,结合上一示例,假如设置可接受的误差为+/-10%,则用户维持睡觉状态的时间长度处在60分钟至74分钟均判断为与该用户睡觉行为特性相匹配。将匹配标准设置为允许适当误差的存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由于匹配条件较一一对应宽泛,减少了调整任务计划表的次数,减少系统资源的耗损。实施例二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调整方法的详细过程,本方法还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调整方法主要在可穿戴设备端实现,具体执行过程如下:S20,根据从云端接收的原始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设置本机任务计划;接收到的任务计划表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均包括任务信息、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该任务信息相关联的可穿戴设备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信息。优选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是任务执行时间,包括任务开始执行时间或任务结束执行时间,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是任务执行的时间长度。表三为一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任务计划表示例,详情如下:任务信息第二数据指定传感器信息第一数据睡觉12:30开始入睡加速度、心率睡90分钟运动16:10开始运动加速度、心率、温度运动40分钟…………优选地,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任务计划表中的不同任务单元可以指定其中任意一种或几种传感器。不同的任务单元可以指定不同的传感器,以对应采集不同的用户数据。对任务单元指定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具体地,可穿戴设备端根据该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设置本机的任务计划,根据任务信息预设该任务单元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的传感器、根据任务执行时间段信息设置数据采集开始时间、数据采集结束时间及任务提醒时间。结合表三示例,根据表三中睡觉单元的计划设置可穿戴设备端的任务计划,如:任务提醒时间设置为12:28,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的传感器指定为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数据采集开始时间为12:30、数据采集结束时间为14:00。优选地,根据任务信息指定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的传感器也可以在服务器端执行。优选地,数据采集时间可以设置为持续不间断采集。S21,在各任务单元指定的时间执行该任务单元指定的任务指令,获取相应的用户活动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当系统时间信息与任务单元的时间信息相匹配时,接收云端发送的执行指令,接收到数据采集开始指令后启动该任务单元指定的传感器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结合表三示例,结合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可得睡觉任务的执行时间段是12:30~14:00,可穿戴设备在预设的提示时间12:30时接收提醒指令并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提醒用户,同时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当前的加速度数据及心率数据,直至接收到数据采集结束指令,关闭传感器并上传传感器采集的用户数据。灵活地指定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时的活动数据,减少可穿戴设备的损耗,同时为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充足的样本。结合表三示例,培养计划表中任务单元数据开始采集时间分别为“12:30”、“16:10”,在此之前设置任务提示时间分别为:“12:10”、“16:00”,任务单元数据结束检测时间分别为“14:00”、“16:50”,给用户留出准备时间,以便任务的顺利进行。可穿戴设备按照上述时间点开启和关闭相对应任务单元指定的传感器,并选择在每天的21:00向云端服务器自动上传采集到的数据。优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用户活动数据还可以包括用户ID信息、设备硬件版本信息等基本信息。S22,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由该任务单元的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是否相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新的任务计划表,相应显示所述检测结果或/和与替换原始计划表相关的通知。具体地,可穿戴设备将采集到的用户活动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获取的活动数据进行预设算法或预设规则,如统计分析提取数据规律等处理得到对应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的行为特性数据为12:40后进入睡觉状态,而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为12:30进入睡觉状态,对比两种数据,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睡觉任务单元的设置为在12:30~14:00时间段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数据之后,判断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时的行为特性与睡觉的设置不相符匹配,考虑到天气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无法准时进入睡觉状态,从用户健康角度出发,只要用户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推迟入睡时间。即把用户的入睡时间调整为12:40,调整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后,该任务计划表的其他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做出相应修改,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根据用户的行为特性数据修改任务单元中第一数据的设置,制定出的任务计划表更加符合用户的特性,改变了原本静态执行原始既定任务计划表的弊端,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优选地,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还包括激励数据,其中,激励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设置。当检测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完全匹配,修改相关激励数据,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显示与修改激励数据相关的通知,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用户对既定任务列表的顺利执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良好习惯。上传用户活动数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采集到一项用户活动数据后立即向服务器上传,此方法要求的用户设备内存小,对数据存储的任务交由服务器进行,但此方法需要在网络覆盖情况比较好的地区,否则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另外一种用户活动数据上传的方式是将该数据在一定的设定时间后集中上传,这一方式对用户的设备要求高,但对网络要求低,在收集到用户的活动数据之后将其存储在设备中,待经过设定的时间集中上传,例如通过家庭WIFI上传。优选的,上传在设备检测到网络信号满足预设信号强度时进行。无论是移动通信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信号还是室内WIFI信号,都存在信号强弱的问题,移动通信设备往往处于移动状态,不同地点信号强弱不同,如果信号较弱可能造成上传数据失败,因此选择在系统检测到的网络信号满足一定的信号强度时再进行,以此进一步保证上传数据的顺利进行。优选地,判断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与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是否相匹配的过程在云端执行,如实施例一中S11所述。结合上一示例,云端服务器判断用户睡觉的单元的任务目的相对应的数据与该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相符,可穿戴设备接收云端发送的不相符信息或者根据用户在执行该任务单元的行为特性数据调整的新的任务计划表,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屏显示不相符信息或者显示:收到新的任务计划表。优选地,新的任务计划表生成后,可穿戴设备接收由服务器发送的新的任务计划表,并响应于服务器发送的各种操作指令以引导佩戴者执行该新的任务计划表。S23,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行为特性数据显示为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而表三显示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二数据是入睡后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两种数据,判断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二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不匹配。从用户健康角度考虑,由于该列表的执行用户是儿童,制定计划者要保证儿童有足够的睡眠,针对用户总是不能睡够计划时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提醒指令或激励指令,并在可穿戴设备上显示与该指令相关的通知,如通过可穿戴设备端显示宠物睡觉的照片等方法。上述方法督促用户在完成任务目的的情况下,对第一数据表征的执行时间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督促用户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培养用户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进一步地,假设任务计划表中其中一个任务信息为起床,第一数据是7:10开始,第二数据是10分钟内(包含10分钟)完成穿衣叠被的起床任务,由多组该时间段的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显示,用户起床的特性为:执行起床任务的时间为7:20~7:30,与起床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相匹配而与第一数据不匹配,符合步骤S12所述情况,说明用户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起床任务,但是开始执行时间比计划时间延迟了10分钟,需要调整起床任务单元中第一数据的设置,将任务计划表中的第一数据调整为7:20,若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显示起床时间为7:10~7:25,与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不匹配,符合步骤S13所述情况,表明用户没能在计划时间段完成起床任务,为了避免用户养成拖延的习惯,发送提醒或激励措施至可穿戴设备端,引导用户按照原始任务计划表执行该任务。实施例三适应前述各实施例,基于计算机模块化思维,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实施例一相对应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装置,详细的模块组成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至少包含以下模块:接收模块30、检测模块31、调整模块32、提醒模块33。以下针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做进一步的说明:接收模块30,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根据原始任务计划表获取并上传的其中各任务单元的用户活动数据。具体地,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通过特定条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获取一份符合用户需求的任务计划表,或在与可穿戴设备已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编辑一份任务计划表,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该任务计划表即为原始任务计划表,云端服务器分解该任务计划表,该任务计划表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中均包含任务信息、任务执行时间、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任务信息相关的指定传感器信息。优选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是任务执行时间,包括任务开始执行时间或任务结束执行时间,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是任务执行时间长度。具体地,可穿戴设备端接收该任务计划表,根据服务器分解的任务执行指令执行该任务计划表,同时通过指定的内置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表四为一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任务计划表示例,详情如下:任务信息第二数据指定传感器信息第一数据睡觉12:30开始入睡加速度、心率睡90分钟运动16:10开始运动加速度、心率、温度运动40分钟…………优选地,接收由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并上传的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任务计划表中的不同任务单元可以指定其中任意一种或几种传感器。不同的任务单元可以指定不同的传感器,以对应采集不同的用户数据。例如,结合表四所示,在执行睡觉任务时,指定可穿戴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睡觉任务过程中的加速度数据、指定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睡觉过程中的心率数据。在执行运动任务时,指定可穿戴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运动任务时间段的加速度数据、指定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运动时间段的心率数据、指定温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运动时间段的温度数据。优选地,可以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增加指定的传感器,如:在睡觉任务单元中增加声敏传感器,采集执行睡觉任务时间段的声音数据,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判断用户的行为。优选地,可以为了减少可穿戴设备的损耗或电量的损耗而减少指定的传感器,如:在运动任务单元中不指定温度传感器,只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的数据判断用户的行为。对任务单元指定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执行任务的灵活性。具体地,将可穿戴设备自其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的行为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由云端服务器的接收模块获取到并提供给其他模块进行相应的后续数据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用户数据还可以包括用户ID信息、设备硬件版本信息等基本信息。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由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优选地,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包括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及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所述检测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包括依次检测第一数据是否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相匹配,第二数据是否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相匹配。具体地,通过传感器获取的用户活动数据判断用户的当前行为,可预先设定活动数据与用户行为的映射关系表,在该关系表中,同一用户行为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多种活动数据,一种活动数据又对应多个活动数据,其中每种活动数据均映射于该行为。将获取的各活动数据匹配至该映射关系表中,即可确定映射于该行为。例如:用户的心率数据是较为平稳的正常范围内的低心率,加速度数据基本为零,声音数据为低分贝,图像数据是床或被子,则在映射关系表中,低心率、低分贝、基本不发生移动、床或被子等活动数据所映射的行为是睡觉。优选地,映射关系表根据用户的身体状态及年龄等个性差异适当调整。由于不同年龄用户的体征数据差别较大,比如:孩子的体温高于成年人,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据为37摄氏度,对孩子而言是正常体温,对成年人而言可能是发烧状态。因此上述映射关系表会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得根据可穿戴设备内置传感器采集的活动数据准确地判断用户的行为。结合表四示例,任务计划中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是从12:30开始接收到映射为睡觉的数据如低心率、加速度数据为零、低分贝、床或被子等,第二数据是:映射为睡觉的数据如低心率、加速度数据为零、低分贝、床或被子等维持90分钟。具体地,对多组同一任务单元的所述用户活动数据经过预设算法的处理,获取该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例如,结合表四的示例,获取5组用户在执行睡觉任务时间段的活动数据,通过上述映射关系表分别判断用户在该任务时间段的行为,进而获取用户在该时间段内对睡觉任务的执行结果,五组活动数据对应的执行结果分别为:序号执行结果112:30~12:40活动12:40~14:02睡觉212:30~12:45活动12:45~13:50睡觉13:50~14:00活动312:30~12:40活动12:40~13:45睡觉13:45~14:00活动412:30~12:42活动12:40~13:50睡觉13:50~14:00活动512:30~13:35活动12:35~13:30睡觉13:30~14:00活动通过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用户对睡觉任务的执行结果,处理结果表明用户在12:30~14:00时间段,进入睡觉状态之前会有10.4分钟的活动状态,能维持睡觉状态67.4分钟。为了便于说明,将上述数字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则用户在该时段睡觉的行为特性数据为:进入睡觉状态需要10分钟,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获取同一任务单元的用户活动数据样本数越多,获取的该任务单元的行为特性数据越精准,同时与真实情况的误差也越小。优选地,通过用户活动数据获取任务单元的行为特性数据之后,将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中的对应数据分别依次做对比,判断两者是否相符匹配。结合上述表四示例,根据传感器在时间段12:30~14:00内获取的5组用户活动数据映射的用户行为得出的执行结果,统计分析多组执行结果得出用户在该时间段睡觉的行为特性是12:40后进入睡觉状态,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任务计划表中睡觉任务的第一数据12:00进入睡觉状态,单元的设置为在12:30~14:00时间段第二数据是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任务列表中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之后,判断结果为:用户执行睡觉时的行为特性与睡觉的任务设置不相符任务计划表中睡觉任务的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均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相匹配。调整模块32,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一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间接相关,将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相匹配的数据,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12:30~14:00时间段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的行为特性数据为12:40后进入睡觉状态,而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为12:30进入睡觉状态,对比两种数据,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睡觉任务单元的设置为在12:30~14:00时间段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数据之后,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时的行为特性与睡觉的设置不相符匹配,考虑到天气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无法准时进入睡觉状态,从用户健康角度出发,只要用户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推迟入睡时间。即把用户的入睡时间调整为12:40,调整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后,该任务计划表的其他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做出相应修改,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优选地,上述相匹配及相一致的数据,指的是一一对应关系。优选地,允许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相对应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的匹配存在一定的误差,结合上一示例,假如设置用户可接受的误差为+/-10%,即用户维持睡觉状态的时间长度处在60分钟至74分钟均判断为与该用户睡觉行为特性相匹配。将匹配标准设置为允许适当误差的存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由于匹配条件较一一对应宽泛,减少了调整任务计划表的次数,减少系统资源的耗损。根据用户的行为特性数据修改任务单元中第一数据的设置,制定出的任务计划表更加符合用户的特性,改变了原本静态执行原始既定任务计划表的弊端,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新的任务计划表中各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对应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的相符程度与所述任务计划表的更新次数成正比。优选地,结合上一示例,云端服务器预设一定时间段周期性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或者设置执行原始任务计划表一个周后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运行该新的任务计划表三周后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或者,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执行请求后立即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过程。定期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变化,达成循序渐进式习惯培养的效果。随时接受用户请求执行上述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的方法,使得制定新的任务计划表更加灵活。优选地,新的任务计划表生成后,发送该新的任务计划表至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联系的用户终端,让用户端获知新的任务计划表的内容,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执行、修改执行或其他方式执行。优选地,用户终端提交针对该新的任务计划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任务计划表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解析获取的修改后任务计划表中的权限信息,对所述权限信息与预设权限信息匹配,预设权限信息为密码、实时验证码或利用生物特征验证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实时验证码有服务器提供专用链路,用户点击确认后,服务器发送相应的数字编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获取后由用户编辑到修改请求中发送至服务器端验证。生物特征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优选地,若所述权限信息与预设权限信息相匹配,以所述修改后任务计划表对应更新已存储的所述新的任务计划表。用户端上传对修改后任务计划表,以便服务器对上述生成的新的任务计划表进一步更新,使用户终端的任务计划表与服务器端的任务计划表相匹配。优选地,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的用户需求,使得任务计划表执行界面更加丰富有趣,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包括对用户界面主题皮肤相关信息的设置,这样更有利于引导用户对该任务列表的顺利执行。优选地,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还包括激励数据,其中,激励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设置。当检测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完全匹配,修改相关激励数据,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显示与修改激励数据相关的通知,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用户对既定任务列表的顺利执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良好习惯。结合上一示例,服务器检测到获取的用户活动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完全相匹配,在服务器端增加该佩戴者获取的小红花数量,同时在可穿戴设备用户界面显示一朵小红花告知佩戴者获得的奖励。提醒模块3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匹配时,该第二数据与所述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直接相关,发送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至可穿戴设备,以引导用户按照原始任务计划表执行。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行为特性数据显示为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而表四显示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二数据是入睡后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两种数据,判断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二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不匹配。从用户健康角度考虑,由于该列表的执行用户是儿童,制定计划者要保证儿童有足够的睡眠,针对用户总是不能睡够计划时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端发送提醒指令至可穿戴设备端,并在可穿戴设备上显示与该指令相关的通知,设置提醒或激励措施引导用户继续睡觉,如通过可穿戴设备端显示宠物睡觉的照片等方法。上述方法督促用户在完成任务目的的情况下,对第一数据表征的执行时间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督促用户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培养用户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进一步地,假设任务计划表中其中一个任务信息为起床,第一数据为7:10开始,第二数据是10分钟内(包含10分钟)完成穿衣叠被的起床任务,由多组该时间段的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显示,用户起床的特性为:执行起床任务的时间为7:20~7:30,符合调整模块32所述情况,说明用户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起床任务,但是执行时间比计划时间延迟了10分钟,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调整起床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将任务单元中的任务执行时间调整为7:20开始执行起床任务,保持第二数据10分钟不变,相应调整后续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若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显示起床时间为7:10~7:25,与任务单元中的第一数据相符,但与第二数据不匹配,符合提醒模块33所述情况,表明用户没有按照第二数据的规定完成起床任务,需要发送提醒或引导指令至可穿戴设备端,引导用户提高执行速度。将数据根据用户是否能完成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划分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进而应用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根据用户的行为特性制定个性化任务计划表,同时能够有效督促用户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培养用户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优选地,上述数据相匹配及相一致的数据,是数据一一对应的关系。优选地,允许任务单元的任务目的相对应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之间的匹配存在一定的误差,结合上一示例,假如设置可接受的误差为+/-10%,则用户维持睡觉状态的时间长度处在60分钟至74分钟均视为与该用户睡觉行为特性相匹配。将匹配标准设置为允许适当误差的存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由于匹配条件较一一对应宽泛,减少了调整任务计划表的次数,减少系统资源的耗损。实施例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实施例二相对应的可穿戴设备任务计划调整装置,详细的模块组成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以下模块:设置模块40、执行模块41、获取模块42、第二获取模块43。以下针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做进一步的说明:设置模块40,用于根据从远端接收的原始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设置本机任务计划。接收到的任务计划表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均包括任务信息、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该任务信息相关联的可穿戴设备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信息。优选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是任务执行时间,包括任务开始执行时间或任务结束执行时间,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是任务执行的时间长度。表五为一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任务计划表示例,详情如下:任务信息第二数据第一数据指定传感器信息睡觉12:30开始入睡睡90分钟加速度、心率运动16:10开始运动运动40分钟加速度、心率、温度…………优选地,由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可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任务计划表中的不同任务单元可以指定其中任意一种或几种传感器。不同的任务单元可以指定不同的传感器,以对应采集不同的用户数据。对任务单元指定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执行任务的灵活性。具体地,可穿戴设备端根据该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设置本机的任务计划,根据任务信息预设任务提示时间、根据任务执行时间段信息设置数据采集开始时间和数据采集结束时间。结合表五示例,根据表五中睡觉单元的计划设置可穿戴设备端的任务计划,如:任务提醒时间设置为12:28,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的传感器指定为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数据采集开始时间为12:30、数据采集结束时间为14:00。优选地,根据任务信息指定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的传感器也可以在服务器端执行。优选地,数据采集时间可以设置为持续不间断采集。执行模块41,用于在任务单元指定的时间执行该任务单元指定的任务指令,获取相对应的用户活动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当系统时间信息与任务单元的时间信息相匹配时,接收云端发送的执行指令,接收到数据采集开始指令后启动该任务单元指定的传感器采集用户活动数据。结合表五示例,结合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可得睡觉任务的执行时间段是12:30~14:00,可穿戴设备在预设的提示时间12:30时接收提醒指令并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提醒用户,同时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当前的加速度数据及心率数据,直至接收到数据采集结束指令,关闭传感器并上传传感器采集的用户数据。灵活地指定不同的传感器采集用户在执行任务单元时的活动数据,减少可穿戴设备的损耗,同时为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充足的样本。结合表五示例,培养计划表中任务单元数据开始采集时间分别为“12:30”、“16:10”,在此之前设置任务提示时间分别为:“12:10”、“16:00”,任务单元数据结束检测时间分别为“14:00”、“16:50”,给用户留出准备时间,以便任务的顺利进行。可穿戴设备按照上述时间点开启和关闭相对应任务单元指定的传感器,并选择在每天的21:00向云端服务器自动上传采集到的数据。优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用户活动数据还可以包括用户ID信息、设备硬件版本信息等基本信息。第一获取模块42,用于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间接相关的第一数据与由该任务单元的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新的任务计划表,相应显示所述检测结果或/和与替换原始计划表相关的通知。具体地,可穿戴设备将采集到的用户活动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获取的活动数据进行预设算法或预设规则,如统计分析等处理得到对应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行为特性数据为12:40后进入睡觉状态,而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为12:30进入睡觉状态,对比两种数据,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睡觉任务单元的设置为在12:30~14:00时间段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数据之后,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时的行为特性与睡觉的设置不相符匹配,考虑到天气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无法准时进入睡觉状态,从用户健康角度出发,只要用户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推迟入睡时间。即把用户的入睡时间调整为12:40,调整睡觉单元的第一数据后,该任务计划表的其他任务单元的第一数据做出相应修改,生成新的任务计划表。根据用户的行为特性数据修改任务单元中第一数据的设置,制定出的任务计划表更加符合用户的特性,改变了原本静态执行原始既定任务计划表的弊端,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优选地,任务计划表中的任务单元还包括激励数据,其中,激励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设置。当检测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数据完全匹配,修改相关激励数据,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显示与修改激励数据相关的通知,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用户对既定任务列表的顺利执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良好习惯。上传用户活动数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采集到一项用户活动数据后立即向服务器上传,此方法要求的用户设备内存小,对数据存储的任务交由服务器进行,但此方法需要在网络覆盖情况比较好的地区,否则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另外一种用户活动数据上传的方式是将该数据在一定的设定时间后集中上传,这一方式对用户的设备要求高,但对网络要求低,在收集到用户的活动数据之后将其存储在设备中,待经过设定的时间集中上传,例如通过家庭WIFI上传。优选的,上传在设备检测到网络信号满足预设信号强度时进行。无论是移动通信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信号还是室内WIFI信号,都存在信号强弱的问题,移动通信设备往往处于移动状态,不同地点信号强弱不同,如果信号较弱可能造成上传数据失败,因此选择在系统检测到的网络信号满足一定的信号强度时再进行,以此进一步保证上传数据的顺利进行。优选地,检测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与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是否相匹配的过程在云端执行,如实施例三中检测模块31所述。结合上一示例,云端服务器检测到用户睡觉的单元的任务目的相关的数据与该任务单元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不相符,可穿戴设备接收云端发送的不相符信息或者根据用户在执行该任务单元的行为特性数据调整的新的任务计划表,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屏显示不相符信息或者显示:收到新的任务计划表。优选地,新的任务计划表生成后,可穿戴设备接收由服务器发送的新的任务计划表,并响应于服务器发送的各种操作指令以引导佩戴者执行该新的任务计划表。第二获取模块43,用于获取所述任务单元中与任务目的直接相关的第二数据与所述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是否相匹配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为不匹配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关的提醒指令。结合上一示例,用户在睡觉任务单元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行为特性数据显示为进入睡觉状态后维持睡觉状态67分钟,而表五显示任务计划表中该任务单元的第二数据是入睡后维持睡觉状态90分钟,对比两种数据,检测结果为;用户睡觉单元的第二数据与用户行为特性中对应数据不匹配。从用户健康角度考虑,由于该列表的执行用户是儿童,制定计划者要保证儿童有足够的睡眠,针对用户总是不能睡够计划时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提醒指令或激励指令,并在可穿戴设备上显示与该指令相关的通知,如通过可穿戴设备端显示宠物睡觉的照片等方法。上述方法督促用户在完成任务目的的情况下,对第一数据表征的执行时间灵活调整,能够有效督促用户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培养用户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进一步地,假设任务计划表中其中一个任务信息为起床,第一数据是7:10开始,第二数据是10分钟内(包含10分钟)完成穿衣叠被的起床任务,由多组该时间段的用户活动数据确定的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显示,用户起床的特性为:执行起床任务的时间为7:20~7:30,与起床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相匹配而与第一数据不匹配,符合调整模块32所述情况,说明用户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起床任务,但是开始执行时间比计划时间延迟了10分钟,需要调整起床任务单元中第一数据的设置,将任务计划表中的第一数据调整为7:20,若用户行为特性数据显示起床时间为7:10~7:25,与任务单元中的第二数据不匹配,符合提醒模块33所述情况,表明用户没能在计划时间段完成起床任务,为了避免用户养成拖延的习惯,发送提醒或激励措施至可穿戴设备端,引导用户按照原始任务计划表执行该任务。实施例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可以为包括手表、手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手机为例:手机包括: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显示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上述内容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下面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RF电路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MessagingService,SMS)等。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输入单元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可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并能接收处理器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除了触控面板,输入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显示单元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音频电路、扬声器,传声器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处理后,经RF电路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以便进一步处理。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上述了WiFi模块,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处理器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任务计划执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