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3039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现有技术的服务器机箱内都是安装有大量的硬件设备,每件单独的硬件设备都有自己的电源线和数据线需要与外界相连,对于那些伸出机箱的线则都甩到机箱侧面,线缆不够固定且比较混乱、纵横交错,造成不能统一放置,并且不易管理和不够美观;另外,凌乱的线缆同样不易维护,在更换使用的时候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整理电源线或数据线。

后来市面上出现为了解决上述的一种用于服务器机箱的理线架,理线架安装在服务器机箱内的滑轨上,滑轨与理线架之间连接采用按压式连接结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例如在狭窄空间进行分离操作是非常不便,特别是在滑轨与服务器机箱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按压操作,手指往往无法伸至压按部位处,必须首先拆卸服务器机箱上的外壳,才能进行理线架装拆,造成拆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适配于狭窄空间进行拆卸的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

本发明描述的一种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包括线架和滑轨连接件,线架和滑轨连接件相连接,线架设有第一定向板,线架设有第一定向板,第一定向板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按动部,第一按动部与第一定向板相连接,第一按动部前端处设有第一扣件,滑轨连接件内设有扣置口,第一扣件扣置于扣置口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按动部上还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一弹簧。

具体进一步,所述线架设有第二定向板,第二定向板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按动部,第二按动部的前端设有第二扣件,第二扣件扣置于扣置口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按动部上设有第二弹簧。

具体进一步,所述扣置口呈C形状。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扣件和第一扣件呈相反方向设置。

具体进一步,所述线架和第一定向板相铰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线架和第二定向板相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推动第一按动部和第二按动部实施解扣方式,适合狭窄空间进行操作;2、线架和第一定向板相铰接、线架和第二定向板相铰接,起到换向连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个状态结构示意图。

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

线架1;第一定向板2;第一扣件201;第一按动部202;第一弹簧203;第二定向板3;第二扣件301;第二按动部302;第二弹簧303;滑轨连接件4;扣置口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描述的一种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包括线架1和滑轨连接件4,线架1和滑轨连接件4相连接,线架1设有第一定向板2,线架1设有第一定向板2,第一定向板2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按动部202,第一按动部202与第一定向板2相连接,第一按动部202前端处设有第一扣件201,滑轨连接件4内设有扣置口401,第一扣件201扣置于扣置口401内。第一按动部202上还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一弹簧203。线架1设有第二定向板3,第二定向板3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按动部302,第二按动部302的前端设有第二扣件301,第二扣件301扣置于扣置口401内。第二按动部302上设有第二弹簧303。本结构通过推动第一按动部202和第二按动部302实施解扣方式,适合狭窄空间进行操作,第二扣件301和第一扣件201呈相反方向设置,其中推动第一按动部202和第二按动部302时,第一扣件201和第二扣件301互相向内靠近,便可从扣置口401内脱离。本结构的扣置口401呈C形状,方便第一扣件201和第二扣件301扣置或脱离,线架11和第一定向板2相铰接,线架11和第二定向板3相铰接,起到换向连接作用,可以根据不同安装环境进行调节方向,起到方便安装的作用。

服务器理线架分离装置能将服务器理线架与滑轨进行分离或连接,能在狭窄空间中进行操作,解决以往按压式结构存在打开不便。

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