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442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

同样的,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方式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而不断改进。为了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电子商务运营商大多提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消息推送,以提示用户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物流信息等。但是,因为电子商务运营商往往涉及的信息发送对象的数量众多,逐条编辑发送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能接受的;而如果采用统一模板的方式,其内容千篇一律,显然也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因此业内常用的手段是在具体模板的内容设计时,在其中插入变量的处理。但是目前所采用的方式具有局限性,在考虑可扩展性、重用性等因素时,需要进行弹性的设计,也就是需要寻找好的思路来动态处理这些变量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通过定义变量和非变量,在模板模型建立时对变量进行调用,而在生成面向用户的信息模板时对模板模型再次进行调用,并且根据不同的项目信息生成不同模板,使得每个变量可以用于多个信息模板,每个信息模板又可以同时调用多个变量,由此能够灵活的、自动实现信息模板的生成。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包括:

从业务库中获取业务记录模型的变量字段,根据所述变量字段的字段名称确定信息模板中变量的变量名称;

获取与所述变量名称相对应的描述信息,并根据所述变量名称和描述信息生成一个变量,存储在变量库中;

接收新建模板模型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模板ID、模板名称和模板内容;所述模板内容包括固定信息和所述变量;

根据所述模板ID、模板名称和模板内容生成模板模型;

接收项目ID和模板模型选择信息,根据所述模板模型选择信息确定所选择的模板模型,并根据所选择的模板模型和所述项目ID生成所述信息模板。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信息生成指令;

确定所述信息生成指令对应的多条业务记录,以及每条所述业务记录的项目属性信息;所述项目属性信息包括项目ID的信息;

根据所述项目ID确定对应每条所述业务记录的信息模板;

获取每条业务记录中包括的变量的参数值;

根据所述参数值对所述业务记录的信息模板中的变量进行赋值,得到所述业务记录的待发送信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每条业务记录中包括的变量的参数值中提取数据传输账号的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账号的信息,将所述待发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账号的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即时通讯账号号码或者邮件地址信息。

优选的,所述变量名称包括订单编号、订单金额、用户名、店面名称或数据传输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通过定义变量和非变量,在模板模型建立时对变量进行调用,而在生成面向用户的信息模板时对模板模型再次进行调用,并且根据不同的项目信息生成不同模板,使得每个变量可以用于多个信息模板,每个信息模板又可以同时调用多个变量,由此能够灵活的、自动实现信息模板的生成,增强了系统对业务的支持力度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记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待发送信息的生成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平台内或跨平台的信息发送服务。下面仅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应用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从业务库中获取业务记录模型的变量字段,根据变量字段的字段名称确定信息模板中变量的变量名称;

具体的,在图2中释出了一个基于业务记录模型的业务记录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存储在业务库中的业务记录模型由变量字段构成,图2中的订单编号、订单金额、用户名、店面名称、下单时间、员工姓名和完成时间都为变量字段。

根据需要,可以选定其中部分或全部作为信息模板中的变量。比如在本例中可以选用图中黑色框标出的订单编号、订单金额、用户名和店面名称作为变量。

此外,变量字段还可以包括数据传输账号。

将变量字段的名称作为信息模板中变量的变量名称。

步骤120,获取与变量名称相对应的描述信息,并根据变量名称和描述信息生成一个变量,存储在变量库中;

具体的,对变量名称添加对应的应用场景等描述信息,并将其整体作为一个变量录入到变量库中。

以订单编号为例:

变量名称:订单编号

变量Key:orderCode

描述信息:发货、取货、退货、换货时使用

以店面名称为例:

变量名称:店面名称

变量Key:storeName

描述信息:发货、取货、退货、换货时使用

步骤130,接收新建模板模型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模板ID、模板名称和模板内容;

具体的,模板内容包括固定信息和变量。模板ID、模板名称和固定信息可以由管理员用户通过管理员用户终端输入。

进一步的,固定信息通常是根据业务需求而定的。

步骤140,根据模板ID、模板名称和模板内容生成模板模型;

具体的,模板内容包括的变量是从变量库中进行选取,并建立调用关系,当模板模型被调用时,同时通过模板模型调用变量库中的变量。结合前步骤获取的模板ID、模板名称和固定信息生成模板模型。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模板模型的例子:

模板ID:1

模板名称:发货提醒

模板内容:您的订单({orderCode})已发货,请于{Date}到{storeName}取货

其中,orderCode、Date、storeName都是变量库中存储的变量,可以按照变量名匹配得到该变量的其他信息,比如使用场景描述信息。

步骤150,接收项目ID和模板模型选择信息,根据模板模型选择信息确定所选择的模板模型,并根据所选择的模板模型和项目ID生成信息模板。

具体的,信息模板是面向用户发送信息的信息模板,通过调用模板模型来构建信息模板。

信息模板与所述项目相关,信息模板中包括的项目ID是由管理员用户设定输入的每个项目ID下可以有多个相关的模板模型,由此形成针对不同项目不同业务需求的多个不同的信息模板。

比如:所属项目:商城平台

项目ID:100

模板ID:1

模板名称:发货提醒

模板内容:尊敬的{userName}客户,您的订单({orderCode})已发货,请于{Date}到{storeName}取货。

由此即完成了信息模板的建立。

在系统需要生成面向用户发送的信息时,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具体可如图2所示。

步骤210,接收信息生成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生成指令可以是根据设定条件自动生成的,比如当某些预设动作触发时,或者到达设定时间时等等。

步骤220,确定信息生成指令对应的多条业务记录,以及每条业务记录的项目属性信息;

具体的,信息生成指令有对应的业务记录,可以是一条也可能是多条。业务记录的项目属性信息包括项目ID的信息。

步骤230,根据项目ID确定对应每条业务记录的信息模板;

具体的,根据项目ID得到对应的信息模板,根据确定的信息模板又确定所调用的模板模型,从而能够确定模板模型中涉及的所需调用的变量。

步骤240,获取每条业务记录中包括的变量的参数值;

步骤250,在每条业务记录中包括的变量的参数值中提取数据传输账号的信息;

具体的,数据传输账号的信息可以包括手机号码、即时通讯账号号码或者邮件地址信息。因此可以基于数据传输账号信息实现信息的发送。

步骤260,根据参数值对业务记录的信息模板中的变量进行赋值,得到业务记录的待发送信息。

具体的,利用根据项目ID、模板模型确定的变量的参数值对变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与该业务记录相对应的信息,称为待发送信息。

步骤270,根据数据传输账号的信息,将待发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变量的信息模板生成方法,通过定义变量和非变量,在模板模型建立时对变量进行调用,而在生成面向用户的信息模板时对模板模型再次进行调用,并且根据不同的项目信息生成不同模板,使得每个变量可以用于多个信息模板,每个信息模板又可以同时调用多个变量,由此能够灵活的、自动实现信息模板的生成,增强了系统对业务的支持力度和灵活性。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