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电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299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省电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省电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省电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移动终端的电量经常很快消耗完,不能进行相应的省电操作,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电的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移动终端在低电量时不能进行有效省电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省电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在所述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管理芯片读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和总运行内存计算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电量低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或

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指示灯根据预设频率进行闪烁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算式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D2: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调节所述亮度D2;

其中,D1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调整前的亮度,M1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M2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总电量,k表示所述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调节所述亮度D2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如果是,则将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调节预设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提示单元,用于在所述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管理芯片读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和总运行内存计算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单元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的方式为: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电量低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或

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指示灯根据预设频率进行闪烁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算式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D2: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调节所述亮度D2;

其中,D1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调整前的亮度,M1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M2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总电量,k表示所述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如果是,则将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调节预设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在所述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并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进行省电,提升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使用时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省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省电的方法的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列出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检测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的方式为:通过移动终端的电池管理芯片读取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前台和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根据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和总运行内存计算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步骤S20,在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的方式包括:

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电量低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或

控制移动终端的指示灯根据预设频率进行闪烁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步骤S30,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步骤S30的实施方式为:

根据以下算式计算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D2:

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调节亮度D2;

其中,D1为显示屏的亮度调整前的亮度,M1表示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M2表示移动终端的电池的总电量,k表示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根据上述算式可知,当移动终端的省电电量越低,当前运行内存占比越高,显示屏的亮度D2越低,进而节省电量,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在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调节亮度D2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如果是,则将显示屏的亮度调节预设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在所述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并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进行省电,提升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使用时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列出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检测单元100、提示单元200以及控制单元300;

检测单元100,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提示单元200,用于在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控制单元300,用于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检测单元100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管理芯片读取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根据应用程序占用的运行内存和总运行内存计算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示单元200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的方式为:

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电量低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或

控制移动终端的指示灯根据预设频率进行闪烁并弹出选项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控制单元300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算式计算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D2:

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调节亮度D2;

其中,D1为显示屏的亮度调整前的亮度,M1表示移动终端的电池的剩余电量,M2表示移动终端的电池的总电量,k表示当前运行内存占比。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检测单元100还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如果是,则将显示屏的亮度调节预设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与上述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省电的方法的实施例对应,其工作原理和方式均对应适用,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剩余电量和当前运行内存占比,在所述剩余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提示用户是否开启预设智能省电模式,并在用户选择智能省电模式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当前运行内存占比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亮度进行省电,提升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使用时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上述实施例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在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