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804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检测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条形码扫描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流、商品标识等领域,广泛采用条形码标记;而在读取条形码时,普遍采用激光条码扫描器。传统的激光条码扫描器如图1所示,其内部包括有一个可产生直线激光的光源1,该直线激光照射到扫描器内部的一个由电机驱动、快速旋转的反射转镜2上,该反射转镜2具有周向均布的倾斜镜面21,从而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将所述直线激光反射后在外部物体表面形成一条如虚横线所示的激光横线。对于该种传统的激光条码扫描器,由于反射转镜2的几何轴线l1与转轴轴线完全重合,因此经由反射转镜2反射得到的所述激光横线具有极细的宽度,基本上与光源1产生的直线激光直径相等。由此,在完全固定激光条码扫描器的情况下,所述激光横线在照射到条形码后所形成的条码反射线如图2所示,为一串由明暗短横线连缀而成的虚线段;该虚线段经由译码器译码后即可得到条形码信息。然而,在扫描器抖动的情况下,所述激光横线在照射到条形码后所形成的条码反射线就如图3所示,各明暗短横线参差不齐,无法连成虚线段,导致译码器难以正常译码,从而导致条形码扫描受阻。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的激光条码扫描器,操作要求相对较高,握持扫描器的手部抖动时,就难以正常扫描,这对于新手或者对于需要在运动环境中扫描的工作人员而言,扫描效率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该扫描器可以在手部抖动状态下,正常扫描并识别条形码,从而降低扫描难度,提高扫描效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包括可产生直线激光的光源,以及由电机驱动的快速旋转的反射转镜;所述反射转镜具有周向均布的倾斜镜面,以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将所述直线激光反射后在外部物体表面形成一段激光线段;所述扫描器还包括面向所述激光线段的采光镜头以及采光镜头后方的光电译码器;所述反射转镜的几何轴线与旋转轴线之间具有1~5°的夹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在工作时,由于所述反射转镜的几何轴线与旋转轴线之间具有1~5°的夹角;导致所述直线激光经由反射转镜反射后,不仅在条形码标签的横向形成所述激光线段,并且在条形码标签的纵向(亦即条形码的纵向产生位移),即,使激光线照射在横跨条形码的一块扁矩形区域内,由于反射转镜是快速旋转的,因此激光线在该扁矩形区域内高速运动,形成一个扁矩形激光块;在此情况下,由于手部抖动所形成的激光线的偏移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被该扁矩形激光块所覆盖,从而基本消除了由于抖动所造成的扫描障碍,可在抖动或运动状态下大幅提高扫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原理示意图。

图2是传统条形码扫描器在静止状态下所得到的条码反射线示意图。

图3是传统条形码扫描器在抖动状态下所得到的条码反射线示意图。

图4是本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的条码反射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防抖动条形码扫描器包括可产生直线激光的光源1,以及由电机驱动的快速旋转的反射转镜2;所述反射转镜2具有周向均布的倾斜镜面21,以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将所述直线激光反射后在外部物体表面形成一段激光线段;所述扫描器还包括面向所述激光线段的采光镜头(未图示)以及采光镜头后方的光电译码器(未图示);所述反射转镜2的几何轴线l1与旋转轴线l2之间具有1~5°的夹角。

按照该实施例,由于所述反射转镜2的几何轴线l1与旋转轴线l2之间具有1~5°的夹角;导致所述直线激光经由反射转镜反射后,不仅在条形码标签的横向形成由明暗短横线连缀成的激光线段,并且在条形码标签的纵向(亦即条形码的纵向产生位移),即,使激光线照射在如图4中虚线框所示的横跨条形码的一块扁矩形区域内,由于反射转镜2是快速旋转的,因此激光线在该扁矩形区域内高速运动,形成一个扁矩形激光块;通俗地讲,就是由于该反射转镜2是轻微倾斜的,从而在旋转过程中连续规律性地晃动,以使原来的细线形激光线段糊化,形成扁条形激光线段,该扁条形激光线段如图5所示,由明暗短横条连缀而成。

在此情况下,由于手部抖动所形成的激光线的偏移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被所述扁条形激光线段所覆盖(该扁条形激光线段可以看作是由激光斑点快速运动形成的斑点云区,可类比于原子中的电子云;仅在激光斑点处在斑点云区的外边缘处时,扫描器再产生向外的抖动时,才会使激光斑点跑出所述扁条形激光线段的覆盖范围,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被其覆盖),从而基本消除了由于抖动所造成的扫描障碍,可在抖动或运动状态下大幅提高扫描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