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及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0532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风扇及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的风扇及具有该风扇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系统端和显示端,系统端内设置有系统硬件和散热系统,散热系统目的在于降低系统硬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风扇是散热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的风扇通常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叶轮300;壳体通常由两盖板100和侧板200围成,侧板200的两端部与两盖板100围成风扇的出风口F,盖板100上开设有风扇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侧板200至少具有一段围绕叶轮300的弧形部,弧形部与叶轮限定形成风扇的风道,侧板200的一端设置有舌端301,风道的一端形成有空气压缩区A(空气压缩区A由舌端301与叶轮限定形成),风道的另一端自然形成空气释放区,该释放区与出风口F连通。当叶轮300转动时,空气从盖板100的进风口经压缩区压缩,然后流经风道,通过释放区从出风口F排出,从而起到空气流动散热的作用。
[0003]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叶轮的扇叶上会吸附一层灰尘,这些灰尘降低了风扇的散热性能,因此,需除去扇叶上的灰尘,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在风扇上加装一个除尘槽,并让叶轮反转,然而这种做法会降低风扇的散热性能,其原因在于:由于叶轮反转,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后,只能从空气释放区进入风道,然而空气释放区并不具有空气压缩区压缩空气的结构,因此,只能有少量空气经空气释放区和风道,在空气压缩区排出壳体,空气流动减少,除尘和散热性能均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同时散热和除尘的风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叶轮,且所述叶轮与所述壳体限定形成一风道,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设置所述叶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叶轮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所述风道一端的第一空气压缩区,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所述风道另一端的第二空气压缩区。
[0007]优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舌端和第二舌端,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区,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叶轮与所述二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二空气压缩区。
[0008]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两相对设置的盖板和连接两所述盖板的侧板围成;所述侧板两端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关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0010]优选地,所述侧板至少具有两弧形部以及连接两所述弧形部的直线部,两所述弧形部的中心关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所述弧形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0012]优选地,两所述盖板上对应开设有长孔,所述叶轮的中心转轴穿设所述长孔,并能够沿所述长孔滑动,当所述中心转轴滑至所述长孔两端时,所述叶轮分别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0013]优选地,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接收系统信号并根据系统信号切换所述叶轮的位置以及改变所述叶轮的转向。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系统端和显示端,所述系统端内部设置有上述的风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及其笔记本电脑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壳体随着叶轮位置的改变与叶轮形成不同的空气压缩区,且不同的空气压缩区分别形成在风道的两端,当叶轮位于第一位置,且顺着风道的延伸方向转动时,空气在第一空气压缩区被压缩而进入风道,从而起到散热作用;当叶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叶轮反向旋转(即也顺着风道的延伸方向转动),空气在第二空气压缩区被压缩而进入风道,此时风扇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同时又因叶轮反转而能够除去叶片上的灰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叶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叶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0-盖板;11-长孔;12-进风口 ; 20-侧板;21-第一舌端;22-第二舌端;30-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3]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壳体和叶轮30,壳体内形成有收容腔,叶轮30设置在收容腔内并与壳体限定形成风扇的风道C,该风道C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风扇的风道的作用相同,用于引导被压缩区压缩的空气从风扇的出风口排出,壳体具有第一、第二两个位置,叶轮30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两个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并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关键在于:叶轮30在壳体内的两个位置时分别与壳体对应限定形成两个空气压缩区,即,当叶轮30位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叶轮30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风道C的d端的第一空气压缩区A,当叶轮30位于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叶轮30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风道C的e端的第二空气压缩区B。如此,当叶轮30处于第一位置时,叶轮30自风道C的d端向e端的方向转动,从风扇的进风口 12进入壳体的空气在第一空气压缩区A被压缩,并经风道C的e端(此时风道C的e端相当于空气释放区)从出风口排出;当叶轮30处于第二位置时,叶轮30自风道C的e端向d端的方向转动,从进风口 12进入壳体的空气于第二空气压缩B区被压缩,经风道C的d端(此时风道C的a端相当于空气释放区)从出风口排出。
[0024]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壳体随着叶轮30位置的改变与叶轮30形成不同空气压缩区,且不同的空气压缩区分别形成在风道C的两端,当叶轮30位于第一位置,且顺着风道的延伸方向转动时,空气在第一空气压缩区A被压缩而进入风道C,从而起到散热作用;当叶轮30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叶轮30反向旋转(即也顺着风道C的延伸方向转动),空气在第二空气压缩区B被压缩而进入风道C,此时风扇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同时又因叶轮30反转而能够除去叶片上的灰尘。
[0025]应该说明的是:风道C是叶轮30的外缘与壳体共同限定的空间流道,因此,当叶轮30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时,风道C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但风道的两端部相对于壳体的空间位置不会变化,也就是说风道C的d、e两端的空间位置不会转换,而d、e两端的截面随叶轮30的位置的不同可能会发生变化。
[0026]此外,空气压缩区虽然是由叶轮30的外形和壳体结构共同限定的空间区域,但空气压缩区需与叶轮30的转向关联才能起到压缩空气并使空气进入风道C的作用,也就是说,当叶轮30处于某一位置时,叶轮30与壳体形成的空气压缩区需要在风道C的空气的进口端,而空气在风道C内的流向与叶轮30的转向一致。例如,当叶轮30处于第一位置时,空气压缩区位于风道C的d端(d端为进口端),此时叶轮30需要自风道C的d端向e端的方向转动,同理,当叶轮30处于第二位置时,空气压缩区位于风道C的e端(e端为进口端),此时叶轮30需要自风道C的e端向d端的方向转动。因此,叶轮30由于在风道C的d,e两端形成空气压缩区使得叶轮30在两个对应位置的转向相反,进而使得叶轮30在不影响散热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反转除尘。
[0027]第一空气压缩区A和第二空气压缩区B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两个舌端,即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且两舌端的具体位置设置成:壳体上具有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当叶轮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叶轮30与第一舌端21限定形成第一空气压缩区A,当叶轮30位于第二位置时,叶轮30与第二舌端限定形成第二空气压缩区B。
[0028]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上的舌端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舌端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舌端的具体结构不做详细说明。
[0029]壳体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凡能够容纳叶轮30,并支持叶轮30形成上述功能的壳体均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由相对设置的盖板10和连接两盖板10的侧板20围成,如图2所示,盖板10上开设有风扇的进风口 12,侧板20的两端与两盖板10共同围成风扇的出风口,优选地,侧板20具有两个弧形部和连接两弧形部的直线部,两弧形部的中心关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的中垂线对称,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形成在侧板20的两端部,第一舌端21和第二舌端22也关于叶轮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的中垂线对称,如此,当叶轮30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叶轮30分别与侧板20的两弧形部限定形成风道C且上述对称关系更有利于形成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的风道的外形,在计算具体风速时可以现有技术中的风道作为参考。
[0030]所述的叶轮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是指:叶轮30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的转动中心的连线。
[0031]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的风道由一段弧与叶轮30限定,且叶轮30相对于弧的中心偏心设置,从而形成具有“一头大,一头小”的风道,为使叶轮30在两个位置转动时,所形成的风道C更接近于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叶轮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侧板20的两个弧形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如此,叶轮30在每个位置与对应的弧形部均形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风道C。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叶轮30在两位置之间切换可以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在两盖板10上对应开设有长孔11,叶轮30的中心转轴穿设长孔11,并能够沿长孔11滑动,当中心转轴滑至长孔11两端时,叶轮30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叶轮30在两个位置的切换的动力可以通过手拨动或者电磁动力等。
[0033]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还包括用于接收系统信号并根据系统信号控制叶轮30位置和转向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可以是集成有控制系统的线路板。当笔记本的内部系统向控制部发出除尘信号时,控制部发出指令使叶轮30切换位置,并改变叶轮30的转向,从而实现叶轮30的除尘。
[00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系统端和显示端,系统端内部设置上述的风扇。设置上述风扇的笔记本电脑不但散热性能好,自身除尘效果也好。
[0035]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叶轮,且所述叶轮与所述壳体限定形成一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设置所述叶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叶轮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所述风道一端的第一空气压缩区,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所述风道另一端的第二空气压缩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舌端和第二舌端,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一空气压缩区,当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叶轮与所述二舌端限定形成所述第二空气压缩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两相对设置的盖板和连接两所述盖板的侧板围成;所述侧板两端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端和所述第二舌端关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连线的中垂线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至少具有两弧形部以及连接两所述弧形部的直线部,两所述弧形部的中心关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连线的中垂线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所述弧形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盖板上对应开设有长孔,所述叶轮的中心转轴穿设所述长孔,并能够沿所述长孔滑动,当所述中心转轴滑至所述长孔两端时,所述叶轮分别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接收系统信号并根据系统信号切换所述叶轮的位置以及改变所述叶轮的转向。9.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系统端和显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端内部设置有如权利要求I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及笔记本电脑,该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叶轮,且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一风道,壳体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叶轮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当叶轮位于第一位置时,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风道一端的第一空气压缩区,当叶轮位于第二位置时,叶轮与壳体限定形成位于风道另一端的第二空气压缩区。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壳体随着叶轮位置的改变与叶轮形成不同的空气压缩区,当叶轮位于第一位置,空气在第一空气压缩区被压缩而进入风道,从而起到散热作用;当叶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叶轮反向旋转,空气在第二空气压缩区被压缩而进入风道,此时风扇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同时又因叶轮反转而能够除去叶片上的灰尘。
【IPC分类】G06F1/20, G06F1/16
【公开号】CN205384572
【申请号】CN201620128429
【发明人】魏玉栋, 叶振兴
【申请人】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