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03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是目前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独立发电系统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现时期进入商业化的太阳能电能,指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目前,我国已经并网运行的光伏电站总体装机规模较小,因此尚未对电网安全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未发生与光伏发电相关的电网事故。但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一些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如果大量分布式电源发电接入现有电网,则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电力供应中比重的不断增长,其自身不同于常规电站的发电特点,使得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能力的研究更为迫切。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数据校核的方法确定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数据校核依据的校核判据存在复杂多样的缺点,而随着电力系统技术和形态发展,部分校核判据已不再能适应中低配电网;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校核判据均平等地用于完成数据校核,而部分校核判据对确定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站能力的作用较小,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限制因素,比如,谐波的影响。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在确定中低压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时,由于采用不合时宜的校核判据,将使难以准确反映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校核判据难以准确反映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能力的缺陷,进而提高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计算的准确度,从而提供一种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云服务器和仿真模块,所述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一个所述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多个所述采集器装置分别安装在配电网中的多个光伏节点,用于采集多个所述光伏节点的光伏发电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光伏发电信息以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服务器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收发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多个所述光伏节点的光伏发电信息,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传输的所述光伏发电信息,以及在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将所述光伏发电信息发送所述仿真模块;所述仿真模块包括:第三无线通信单元无线接收装置和仿真器,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单元无线接收装置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以及,所述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所述光伏发电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单元接收装置输出端连接所述仿真器的输入端,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光伏发电信息传输至所述仿真器,以供所述仿真器根据所述光伏发电信息进行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的仿真。

优先地,所述仿真器为潮流计算仿真器。

优先地,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单元包括:有线输出端,所述有线输出端连接所述仿真器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仿真器进行数据传输。

优先地,所述采集装置还包括: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采集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优先地,所述采集器与所述A/D转换器之间通过RS232接口连接。

优先地,所述仿真模块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仿真器连接,用于显示仿真结果。

优先地,所述仿真模块还包括:阈值设定接口,所述阈值设定接口与所述仿真器连接,用于预先设定仿真参数的阈值。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通过在光伏电站的各个光伏节点安装采集装置,以采集各个光伏节点的光伏发电信息,并将该光伏发电信息实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云服务器进行存储,并且,云服务器在接收到仿真模块的数据请求时会将光伏发电信息再发送至仿真模块进行仿真,最终仿真结果会在显示装置上实时显示,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察分析,实现了根据大量的光伏发电信息实时调整仿真参数,以使仿真参数的有效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校核判据难以准确反映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能力的缺陷,提高了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计算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的一个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采集模块1、云服务器2和仿真模块3,所述采集模块1包括多个采集装置11,每个所述采集装置11包括:采集器111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2,多个所述采集器111分别安装在配电网中的多个光伏节点,用于采集多个所述光伏节点的光伏发电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2用于将所述光伏发电信息以无线通信方式发送云服务器2;具体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2可以选择移动GPRS模块,将其与天线和SIM/UIM卡接口单元连接,利用移动GPRS模块将采集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2。所述云服务器2包括:存储单元21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22,所述存储单元21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多个所述光伏节点的光伏发电信息,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22用于以无线方式接收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2传输的所述光伏发电信息,以及在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将所述光伏发电信息以无线方式发送所述仿真模块3;所述仿真模块3包括:第三无线通信单元31和仿真器32,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单元31用于以无线方式向所述云服务器2发送所述数据请求,并以无线方式接收来自所述云服务器2的所述光伏发电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单元31还包括:有线输出端(未示出),该有线输出端连接所述仿真器32的输入端,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光伏发电信息发送至所述仿真器32,以供所述仿真器32根据所述光伏发电信息进行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的仿真。所述仿真模块3还包括:阈值设定接口34,所述阈值设定接口34与所述仿真器32连接,用于预先设定仿真参数的阈值。所述仿真模块3还包括:显示装置33,所述显示装置33与所述仿真器32连接,用于显示仿真结果。

上述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系统,通过在光伏电站的各个光伏节点安装采集装置11,以采集各个光伏节点的光伏发电信息,并将该光伏发电信息实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云服务器2进行存储,该云服务器2在接收到仿真模块3的数据请求时会将光伏发电信息再发送至仿真模块3进行仿真,最终仿真结果会在显示装置33上实时显示,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察分析,实现了根据大量的光伏发电信息实时调整仿真参数,以使仿真参数的有效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校核判据难以准确反映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能力的缺陷,提高了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计算的准确度。

作为一种优先地选择方案,所述仿真器32为潮流计算仿真器32。此处的仿真器32内嵌有潮流计算仿真单元,作为一种具体地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光伏发电信息(比如当前接入量和光伏变化信息)计算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的各节点处的节点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而得出节点功率,在节点电压与节点功率等仿真参数的变化率满足预设阈值时,修正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然后再次计算潮流,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超过相关参数的阈值,直到超计算结果超出相关阈值,则上一次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量即为配电网对光伏电站的最大接入量。

作为一种优先地选择方案,所述采集装置11还包括:A/D转换器113,所述A/D转换器1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器111、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2,具体的,所述采集器111与所述A/D转换器113之间通过RS232接口连接,用于将所述采集器111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网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实时获取大量的光伏发电信息对仿真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以使仿真参数的有效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校核判据难以准确反映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接入能力的缺陷,提高了配电网光伏接入能力仿真计算的准确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