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197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馆智能管理领域,特别指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供人借阅书籍,并阅读的地方;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图书馆也逐步普及,在各县级以上城市以及各大学、高中、初中校园也一般设有图书馆供市民或学生阅览、借阅;传统的图书馆在进行书籍借阅管理时,一般对书籍进行分类编号,借书时,需要图书馆管理员手持扫描设备一个一个扫描书籍上的二维码将所借书籍记录在案,进行统一管理;该种手工单个扫描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在借阅量大时,会造成排队堵塞,浪费借阅者时间,且易出现记录错误,导致信息记载偏差,提升了书籍管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自动化传动带与感应组件、扫描组件及阻挡组件相互配合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借书自动化管理,简化了借书管理流程,有效提升了借书效率的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包括支座、传动组件、感应组件、扫描组件、阻挡组件及导出板,其中,上述支座为板状结构,通过四角处的支脚支撑固定于水平面上;上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支座上,并沿支座侧边方向向前延伸,书籍放置于传动组件上,并经传动组件向前传输;上述感应组件、扫描组件及阻挡组件分别沿传动组件依次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计算机连接,感应组件感应传动组件上的书籍,并将感应 信息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发送指令至阻挡组件,阻挡组件伸入传动组件内,以便将书籍阻挡定位于扫描组件下方,扫描组件扫描书籍信息,并将扫描信息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发送指令至阻挡组件,阻挡组件回缩,使书籍继续向前运动;上述导出板设置于传动组件的端部,并倾斜向下设置,传动组件上的书籍经导出板向下导出。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电机、传动轮及传动带,其中,上述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分别间隔设置于支座的左右两端;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分别包括两前后间隔设置的支板,两支板之间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转轴。

优选地,所述的电机设置于第一支板位于前侧的支板的外侧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该前侧支板向内侧延伸,与两支板之间的转轴连接,以便驱动该转轴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轮分别设置于上述两转轴的前后两端;上述传动带套设于传动轮的外部,传动带上放置有待传送的书籍;传动轮随转轴旋转运动,带动传动带沿支座侧边直线运动,使书籍向右侧运输。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带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挡板竖直固定于支座上,并向上延伸至传动带上方,以便从前后两侧导向限位传动带上的书籍,防止书籍向外滑出。

优选地,所述的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激光发射接收头,其中,上述第一支架为U型结构,第一支架架设于传动带上方,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述传动带的前后两侧,并固定于支架上;上述激光发射接收头设置于第一支架上,激光发射接收头的激光发射头及接收头朝下方设置,并对准传动带,激光发射接收头向下发射激光,激光照射至传动带或书籍上,并向上反射经激光发射接收头接收,并将接收时间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接收时间判断传动带上是否有书籍,以便控制阻挡组件伸入传动带内,阻挡传动带上的书籍。

优选地,所述的扫描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及CCD摄像头,其中,上述第二支架为U型结构,第二支架架设于传动带上方,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传动带的前后两侧,并固定于支架上;上述CCD摄像头设置于第二支架上,CCD摄像头朝下对准传动带设置,以便对传动带上的书籍进行拍照扫描,并将扫描信息发送至计算机内,计算机接收到CCD摄像头信息后,控制阻挡组件,使阻挡组件回缩,便于阻挡后的书籍继续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阻挡组件包括二个,分别设置于上述两挡板的外侧,并位于第二支架的右侧;阻挡组件包括驱动汽缸及挡料板,其中,驱动汽缸包括二个,分别设置于两挡板的外侧,且驱动汽缸的输出端朝挡板方向设置;上述挡料板连接于驱动汽缸的输出端,并穿过挡板在挡板内自由穿梭;驱动汽缸驱动挡料板穿过挡板伸入传动带内,以便将传动带上的书籍阻挡于第二支架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型创新,设计了一种采用自动化传动带与感应组件、扫描组件及阻挡组件相互配合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借书自动化管理,简化了借书管理流程,有效提升了借书效率的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桌面式支座作为支撑结构,支座左右两端间隔设置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前后之间之间分别可转动地设有转轴,转轴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传动轮,传动轮上套设传动带,通过与第一支架上的转轴连接的电机驱动该转轴旋转运动以驱动传动带直线运动,带动待借的书籍向前运动至感应组件处,经感应组件的激光发射及接收头通过激光发射及接收的时间差判断下方是否有书籍,如果有书籍通过则挡料组件的挡料板伸入传动带内,以便将书籍阻挡在扫描组件的CCD镜头下方,便于CCD镜头扫描所借书籍,扫描完成后,CCD镜头将扫描信息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控制挡料汽缸拉动挡料板回缩,使书籍继续运动,经倾斜向下设置的导出板导出传动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包括支座1、传动组件、感应组件、扫描组件、阻挡组件及导出板14,其中,上述支座1为板状结构,通过四角处的支脚支撑固定于水平面上;上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支座1上,并沿支座1侧边方向向前延伸,书籍A放置于传动组件上,并经传动组件向前传输;上述感应组件、扫描组件及阻挡组件分别沿传动组件依次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计算机连接,感应组件感应传动组件上的书籍,并将感应信息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发送指令至阻挡组件,阻挡组件伸入传动组件内,以便将书籍A阻挡定位于扫描组件下方,扫描组件扫描书籍A信息,并将扫描信息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发送指令至阻挡组件,阻挡组件回缩,使书籍A继续向前运动;上述导出板14设置于传动组件的端部,并倾斜向下设置,传动组件上的书籍A经导出板14向下导出。

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电机4、传动轮5及传动带6,其中,上述第一支板2及第二支板3分别间隔设置于支座1的左右两端;第一支板2及第二支板3分别包括两前后间隔设置的支板,两支板之间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转轴。

电机4设置于第一支板2位于前侧的支板的外侧部,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该前侧支板向内侧延伸,与两支板之间的转轴连接,以便驱动该转轴旋转运动。

传动轮5分别设置于上述两转轴的前后两端;上述传动带6套设于传动轮5的外部,传动带6上放置有待传送的书籍A;传动轮5随转轴旋转运动,带动传动带6沿支座1侧边直线运动,使书籍A向右侧运输。

传动带6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板7,挡板7竖直固定于支座1上,并向上延伸至传动带6上方,以便从前后两侧导向限位传动带6上的书籍A,防止书籍A向外滑出。

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支架8及激光发射接收头9,其中,上述第一支架8为U型结构,第一支架8架设于传动带6上方,第一支架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述传动带6的前后两侧,并固定于支架1上;上述激光发射接收头9设置于第一支架8上,激光发射接收头9的激光发射头及接收头朝下方设置,并对准传动带6,激光发射接收头9向下发射激光,激光照射至传动带6或书籍A上,并向上反射经激光发射接收头9接收,并将接收时间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接收时间判断传动带6上是否有书籍A,以便控制阻挡组件伸入传动带6内,阻挡传动带6上的书籍A。

扫描组件包括第二支架10及CCD摄像头11,其中,上述第二支架10为U型结构,第二支架8架设于传动带6上方,第二支架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传动带6的前后两侧,并固定于支架1上;上述CCD摄像头11设置于第二支架10上,CCD摄像头11朝下对准传动带6设置,以便对传动带6上的书籍进行拍照扫描,并将扫描信息发送至计算机内,计算机接收到CCD摄像头11信息后,控制阻挡组件,使阻挡组件回缩,便于阻挡后的书籍A继续运动。

阻挡组件包括二个,分别设置于上述两挡板7的外侧,并位于第二支架10的右侧;阻挡组件包括驱动汽缸12及挡料板13,其中,驱动汽缸12包括二个,分别设置于两挡板7的外侧,且驱动汽缸12的输出端朝挡板7方向设置;上述挡料板13连接于驱动汽缸12的输出端,并穿过挡板7在挡板7内自由穿梭;驱动汽缸12驱动挡料板13穿过挡板7伸入传动带6内,以便将传动带6上的书籍A阻挡于第二支架10下方。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采用自动化传动带与感应组件、扫描组件及阻挡组件相互配合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借书自动化管理,简化了借书管 理流程,有效提升了借书效率的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桌面式支座作为支撑结构,支座左右两端间隔设置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前后之间之间分别可转动地设有转轴,转轴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传动轮,传动轮上套设传动带,通过与第一支架上的转轴连接的电机驱动该转轴旋转运动以驱动传动带直线运动,带动待借的书籍向前运动至感应组件处,经感应组件的激光发射及接收头通过激光发射及接收的时间差判断下方是否有书籍,如果有书籍通过则挡料组件的挡料板伸入传动带内,以便将书籍阻挡在扫描组件的CCD镜头下方,便于CCD镜头扫描所借书籍,扫描完成后,CCD镜头将扫描信息发送至计算机,计算机控制挡料汽缸拉动挡料板回缩,使书籍继续运动,经倾斜向下设置的导出板导出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