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067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背景技术:

交互智能平板是一种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集成了电视、电脑、投影机、电子白板、音响、视频会议终端等多种功能,适用于群体沟通场合,集中解决了会议中远程音视频沟通、各种格式会议文档高清晰显示、视频文件播放、现场音响、屏幕书写,以及文件的标注、保存、打印和分发等系统化会议需求,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商业展示等领域。

交互智能平板的主体架构一般包括显示屏组件与后壳组件,显示屏组件的背面设有控制单元,后壳组件安装在显示屏组件的背面,用于封堵除用户接口之外的间隙。传统的,控制单元安装在显示屏组件背面上后,会占用较大的背面空间,使得后壳组件的尺寸变大,进而导致显示屏组件背面的凸包较大,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结构较为笨重,空间占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显示屏组件背面凸包大小、减小占用空间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屏组件背面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板、PC板以及安卓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左下侧,所述PC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右侧,所述PC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安卓板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上方,所述安卓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电源板,所述PC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中部右侧,所述电源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中部,且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安卓板与所述PC板之间,所述电源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T-con板以及一对音响,所述T-con板位于所述电源板的下方,一对所述音响位于所述电源板的下方,且一对所述音响分别位于所述T-con板的左侧和右侧。

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显示屏组件、后壳组件以及上述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所述后壳组件盖设在所述控制单元的外侧,且所述后壳组件与所述显示屏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组件包括左端子板和右端子板,所述左端子板、右端子板分别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端子板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的背面竖向设置的左端口侧板,所述左端口侧板靠近显示屏组件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左加强板,所述左加强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连接,所述右端子板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的背面竖向设置的右端口侧板,所述右端口侧板靠近显示屏组件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右加强板,所述右加强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组件还包括左下端子板,所述左下端子板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的左下侧,所述左下端子板与所述左端子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下端子板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的背面竖向设置的左下端口侧板,所述左下端口侧板靠近显示屏组件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左下加强板,所述左下加强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组件还包括上侧挡板,所述上侧挡板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上侧,所述上侧挡板的左端与所述左端子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侧挡板的右端与所述右端子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侧挡板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的背面竖向设置的上侧板,所述上侧板上设有第一散热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组件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括后盖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板体下端的下侧板,所述后盖板体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的后侧,所述后盖板体与所述左下端子板、左端子板、上侧挡板以及右端子板连接,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上侧板相对,所述下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下端子板、右端子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显示屏组件所在一侧凹陷的扣手槽,所述扣手槽的槽面上设有第二散热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体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固定件的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后盖板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外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通过将主板设置在显示屏组件的左下侧,PC板设置在显示屏组件的右侧,主板与PC板分别设置在显示屏组件的两侧,相比于传统将主板与PC板均设置在同一侧的方式,能够减小控制单元沿纵向方向的长度,且PC板与主板之间的走线空间变大,使得控制单元内部的走线更加整洁和规范,通过将安卓板设置在主板的上方,安卓板的安装能够有效利用主板上方及PC板左侧的空间,且安卓板与主板走线连接方便。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通过合理布局主板、PC板以及安卓板的安装位置,可减小控制单元在显示屏组件背面的空间占用,减小显示屏组件背面的凸包大小、减小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的空间占用,且控制单元内部的走线整洁规范。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包括上述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具备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的技术效果,显示屏组件背面的凸包较小,整机空间占用小,控制单元内部的走线整洁规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的后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的后壳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屏组件,110、下外框,20、控制单元,210、主板,220、PC板,230、安卓板,240、电源板,250、音响,30、后壳组件,310、左端子板,311、左端口侧板,312、左加强板,313、第二安装板,314、第三安装板,315、第六安装板,320、右端子板,321、右端口侧板,322、右加强板,323、右侧填缝板,324、第四安装板,325、第八安装板,326、第十安装板,330、左下端子板,331、左下端口侧板,332、左下加强板,333、左侧填缝板,334、第五安装板,335、第九安装板,340、上侧挡板,341、上侧板,342、第一散热网孔,343、第一安装板,344、第七安装板,350、后盖,351、后盖板体,352、下侧板,353、扣手槽,354、第二散热网孔,355、第一安装孔,356、第三散热网孔,357、出音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控制单元20,所述控制单元20包括主板210、PC板220以及安卓板230,所述主板21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左下侧,所述PC板22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右侧,所述PC板220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板210连接,所述安卓板230设置在所述主板210的上方,所述安卓板230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板210连接。其中,左、右、上、下是指交互智能平板位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用户面对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时的相对方位。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通过将主板210设置在显示屏组件10的左下侧,PC板220设置在显示屏组件10的右侧,主板210与PC板220分别设置在显示屏组件10的两侧,相比于传统将主板210与PC板220均设置在同一侧的方式,能够减小控制单元20沿纵向方向的长度,且PC板220与主板210之间的走线空间变大,使得控制单元20内部的走线更加整洁和规范,通过将安卓板230设置在主板210的上方,安卓板230的安装能够有效利用主板210上方及PC板220左侧的空间,且安卓板230与主板210走线连接方便。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通过合理布局主板210、PC板220以及安卓板230的安装位置,可减小控制单元20在显示屏组件背面的空间占用,减小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凸包大小、减小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的空间占用,且控制单元20内部的走线整洁规范。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20还包括电源板240,所述PC板22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中部右侧,所述电源板24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中部,且所述电源板240位于所述安卓板230与所述PC板220之间,所述电源板240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板21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电源板240可利用安卓板230与PC板220之间的空间进行安装,可进一步减小控制单元20在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空间占用,且电源板240与主板210走线连接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20还包括T-con板(图中未示出)以及一对音响250,所述T-con板位于所述电源板240的下方,一对所述音响250位于所述电源板240的下方,且一对所述音响250分别位于所述T-con板的左侧和右侧。采用上述结构,T-con板与一对音响250的安装可利用电源板240下方的空间,布局合理,可进一步减小控制单元20在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空间占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根据控制单元20的各部件的结构大小及走线关系对控制单元20的各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布局,能够有效利用显示屏组件10背面中下部的空间,减小控制单元20沿纵向方向的长度,进而减小后壳组件30的尺寸,使得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凸包变小,减小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的空间占用,且控制单元20内部的走线整洁规范。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显示屏组件10、后壳组件30以及上述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所述后壳组件30盖设在所述控制单元20的外侧,且所述后壳组件30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包括上述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具备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的技术效果,由于控制单元20在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空间占用变少,可使得后壳组件30的尺寸变小,进而使得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凸包较小,整机空间占用小。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后壳组件30包括左端子板310和右端子板320,所述左端子板310、右端子板320分别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20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端子板310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竖向设置的左端口侧板311,所述左端口侧板311靠近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左加强板312,所述左加强板312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所述右端子板320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竖向设置的右端口侧板321,所述右端口侧板321靠近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右加强板322,所述右加强板322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端口侧板311上设有与所述主板210的左端、所述安卓板230的左端匹配的端口,所述右端口侧板321上设有与所述PC板220的右端匹配的端口。其中,相对于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竖向设置是指与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垂直或大致垂直地设置,内侧是指靠近控制单元20的一侧,外侧是指远离控制单元20的一侧。

采用上述结构,左端口侧板311用于封堵控制单元20的左侧并露出用户接口,右端口侧板321用于封堵控制单元20的右侧并露出用户接口,通过在左端口侧板311靠近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朝向外侧延伸的左加强板312,且使左加强板312与显示屏组件10连接,在右端口侧板321靠近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朝向外侧延伸的右加强板322,使右加强板322与显示屏组件10连接,一方面,左加强板312可增加左端子板310自身的强度,右加强板322可增加右端子板320自身的强度,左端子板310与右端子板320结构强度好,另一方面,左加强板312与右加强板322实际安装后,是叠加在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上,可对显示屏组件10起到加强作用,使得显示屏组件10的结构强度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强板312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左侧边缘处,所述左加强板312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所述右加强板322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右侧边缘处,所述右加强板322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左加强板312与右加强板322能够有效加强显示屏组件10的强度,且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整体性好,结构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加强板322的下端位于显示屏组件10的下外框110的下边缘处,所述右加强板322的下端设有用于伸入下外框110的右侧填缝板323,进而防止右加强板322的下端与下外框110之间出现缝隙,保证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组件30还包括左下端子板330,所述左下端子板330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20的左下侧,所述左下端子板330与所述左端子板310的下端连接,所述左下端子板330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竖向设置的左下端口侧板331,所述左下端口侧板331靠近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左下加强板332,所述左下加强板332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下端子板330上设有与所述主板210的下端匹配的端口。采用上述结构,左下端口侧板331用于封堵控制单元20的左下侧并露出用户接口,通过设置左下加强板332,能够加强左下端子板330的结构,并加强显示屏组件1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下加强板332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左下侧边缘处,所述左下加强板332的左外侧边缘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左下加强板332能够有效加强显示屏组件10的强度,且左下加强板332也能够盖住显示屏组件10的下外框110,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整体性好,结构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下加强板332的下端位于显示屏组件10的下外框110的下边缘处,所述左下加强板332的下端设有用于伸入下外框110的左侧填缝板333,进而防止左下加强板332的下端与下外框110之间出现缝隙,保证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组件30还包括上侧挡板340,所述上侧挡板340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20的上侧,所述上侧挡板340的左端与所述左端子板310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侧挡板340的右端与所述右端子板320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侧挡板340包括相对于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竖向设置的上侧板341,所述上侧板341上设有第一散热网孔342。通过设置上侧挡板340,可用于封堵控制单元20的上侧,并且,通过在上侧板341上设置第一散热网孔342,便于控制单元20的散热,保证交互智能平板散热的良好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板341靠近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安装板343,所述第一安装板343用于与显示屏组件1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所述上侧挡板340通过第一安装板343安装在显示屏组件10上,上侧挡板340安装便捷,并且,第一安装板343朝向内侧延伸,当在控制单元20的后侧安装上后盖350后,可将第一安装板343遮挡在内部,进而有效遮挡第一安装板343上的固定螺栓,显示屏组件10背面结构美观。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左端口侧板311的下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安装板313,所述左端口侧板311的上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三安装板314,所述右端口侧板321的上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四安装板324,所述左下端口侧板3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13连接,所述上侧板341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安装板314连接,所述上侧板341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安装板324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左下端子板330、左端子板310、上侧挡板340以及右端子板320的依次连接,连接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后壳组件30还包括后盖350,所述后盖350包括后盖板体35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板体351下端的下侧板352,所述后盖板体351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20的后侧,所述后盖板体351与所述左下端子板330、左端子板310、上侧挡板340以及右端子板320连接,所述下侧板352与所述上侧板341相对,所述下侧板3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下端子板330、右端子板32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盖350可用于盖设在控制单元20的后侧封堵控制单元20,通过在后盖板体351的下端设置下侧板352,下侧板352可用于封堵控制单元20的下侧,无需再额外设置单独的用于封堵控制单元20下侧的下侧挡板,节省生产成本。

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左下端口侧板331远离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五安装板334,所述左端口侧板311远离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六安装板315,所述上侧板341远离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七安装板344,所述右端口侧板321远离显示屏组件10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八安装板325,所述后盖板体351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五安装板334、第六安装板315、第七安装板344以及第八安装板325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后盖板体351与左下端子板330、左端子板310、上侧挡板340以及右端子板320的连接,后盖板体351安装方便。并且,所述第五安装板334、第六安装板315、第七安装板344以及第八安装板325均朝向内侧延伸,当盖上后盖板体351后,可将各安装板隐藏在内部,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整体性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下端口侧板331的下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九安装板335,所述右端口侧板321的下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第十安装板326,所述下侧板3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九安装板335、第十安装板326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下侧板352与左下端子板330和右端子板320的连接,下侧板352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体35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显示屏组件10所在一侧凹陷的扣手槽353,所述扣手槽353的槽面上设有第二散热网孔354。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内凹结构的扣手槽353代替传统的手柄,扣手槽353实际占用的是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控制单元20未占用的空间,内凹结构的扣手槽353不会与外部产生干涉,可减小交互智能平板的空间占用,便于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的安装。通过在扣手槽353的槽面上设置第二散热网孔354,扣手槽353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功能性强,有利于交互智能平板的良好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网孔354设置在所述扣手槽353的下槽面上,散热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扣手槽353的上槽面向下倾斜,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操作人员通过扣手槽353移动搬运交互智能平板时,交互之智能平板不易脱落,操作方便、可靠。所述扣手槽353为方形结构,所述扣手槽353的槽边均为倒圆角结构,操作人员操作时不易刮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体35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固定件的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355,所述后盖板体35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外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孔355,当交互智能平板整机挂在外部如移动支架上时,可通过在第一安装孔355中安装第一固定件,将后盖板体351与移动支架连接,进一步固定交互智能平板整机,保证交互智能平板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整机晃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355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螺丝,安装简单、连接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板体351上设有第三散热网孔356,便于控制单元20的散热。具体的,第三散热网孔356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所述后盖板体351上还设有出音网孔357,便于出音。具体的,所述出音网孔357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音网孔357设置所述后盖板体351上与控制单元20的音响250对应处,进而有效传出音响250发出的声音。

本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控制单元的布局结构,通过在显示屏组件10的背面合理布局控制单元20的各部件,能够有效利用显示屏组件10背面中下部的空间,减小控制单元20沿纵向方向的长度,进而减小后壳组件30的尺寸,使得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凸包变小,减小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的空间占用,且控制单元20内部的走线整洁规范。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由于控制单元20在显示屏组件10背面的空间占用变少,后壳组件30的尺寸变小,节省制造成本,通过合理设计后壳组件30的结构,后壳组件30的各部件连接便捷、可靠,使得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空间占用小、组装方便、整体性好,散热性能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