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184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



背景技术: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用最多的是台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包括主机、显示器及其它外接设备,其中,主机包括机箱、电源、主板和硬盘,主板一侧的插槽内具有内存条,内存条的两端有设置在主板上的卡子固定。由于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主板及硬盘会发出大量的热量,通常在机箱内配置风扇及在机箱侧壁上开有多个散热孔,灰尘可经过散热孔进入机箱内部,导致内存条与主板的连接处积累有灰尘,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开机。需要将机箱一侧的侧盖打开,取出内存条擦拭完毕后再装回到主板上,因此需要定期对内存条进行清理,每次清理需要拆卸和安装侧盖,非常麻烦且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快捷拆卸和安装内存条的机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其目的在于解决每次拆卸电脑主板上的内存条时,需要使用工具将机箱的侧盖打开带来的麻烦,能够省时省力、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包括设置于机箱主体上的侧盖、传送机构及抓取安装装置,所述侧盖上开有横向的长条状出入口,传送机构设置在侧盖的内侧壁上,且与侧盖的出入口相对应。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壳体、上压辊及下压辊,壳体的前后两端均敞口,其前端与侧盖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上压辊有多个,由前往后依次设置在壳体内侧的上部。下压辊也有多个,由前往后依次设置在壳体内侧的下部,上压辊与下压辊分别一一对应。抓取安装装置包括位于壳体两侧的气缸,两个气缸的后端均与侧盖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气缸同步伸缩,每个气缸的伸缩端均设置有电磁夹具。

优选地,所有上压辊的轴线均横向平行等间距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有下压辊的轴线也均横向平行等间距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上压辊和下压辊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硅胶防滑层。

优选地,每个上压辊的转轴的右端伸出壳体的右侧壁,且配置有第一转动轮。位于壳体后端首位次的上压辊的转轴右侧配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驱动通过设置在第一转动轮上的第一皮带,驱动所有上压辊同步转动。

优选地,每个下压辊的转轴的左端伸出壳体的左侧壁,且配置有第二转动轮。位于壳体后端首位次的下压辊的转轴左侧配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驱动通过设置在第二转动轮上的第二皮带,驱动所有下压辊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电磁夹具的主体部分与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两个电磁夹具的夹爪正向相对,且同步张开或闭合。

优选地,每个电磁夹具的主体部分的前侧,设置有与内存条外侧的卡子相适配的钩爪,所述两个钩爪也正向相对。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配置有光电开关,光电开关与安装在侧盖内壁上的主控制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外壳,传送机构及抓取安装装置均位于外壳的内部,外壳的后端与侧盖的内壁固定连接,其前端具有供电磁夹具进出的端口。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方便、舒适,适用性强,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能够快速实现对内存条的安装和拆卸,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本实用新型某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传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便于取装内存条的新型机箱,包括设置于机箱主体上的侧盖1、传送机构2及抓取安装装置3,所述侧盖1上开有横向的长条状出入口11,传送机构2位于在侧盖1的内侧壁上,且与侧盖1的出入口11相对应。所述传送机构2包括壳体21、上压辊22及下压辊23,壳体21的前后两端均敞口,壳体21前端与侧盖1的内壁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上压辊22有四个,由前往后依次等间隔设置在壳体21内侧的上部,每个上压辊22通过其两侧的转轴,分别与壳体21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

每个上压辊22右侧的转轴伸出壳体21的右侧壁,且均配置有第一转动轮24。所述壳体21右侧的侧盖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25,第一伺服电机25的驱动轴与位于壳体21后端首位次的上压辊22的转轴连接,由第一伺服电机25驱动位于壳体21后端首位次的上压辊22右侧的第一转动轮24转动。所述壳体21右侧的第一转动轮24上安装有第一皮带26,第一伺服电机25驱动位于壳体21后端首位次的上压辊22右侧的第一转动轮24转动,所述第一皮带26驱动其余的第一转动轮24上压辊22同步转动。

所述下压辊23也有四个,由前往后依次等间隔设置在壳体21内侧的下部,上压辊22与下压辊23分别正向上下一一对应,任意两个上下对应的上压辊22与下压辊23的间距相等。所有上压辊22的轴线均横向平行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有下压辊23的轴线也均横向平行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上压辊22和下压辊2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硅胶防滑层4。各下压辊23通过其两侧的转轴与壳体21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每个下压辊23的转轴的左端伸出壳体21的左侧壁,且均配置有第二转动轮27。

所述壳体21左侧的侧盖1内壁上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28,位于壳体21后端首位次的下压辊23的转轴左端与第二伺服电机28的驱动轴连接,第二伺服电机28驱动位于壳体21后端首位次的下压辊23的左侧的第二转动轮27转动,所述壳体21左侧的第二转动轮27上安装有第二皮带29,第二伺服电机28通过第二皮带29驱动所有下压辊23同步转动。所述壳体21的前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架5,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光电开关6,光电开关6与安装在侧盖1内壁上的主控制器7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器7的控制开关位于侧盖1的外侧壁上,位于出入口11的一侧。

抓取安装装置3包括位于壳体21两侧的气缸31,两个气缸31分别位于第一伺服电机25和第二伺服电机28的外侧,两个气缸31的后端均与侧盖1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两个气缸31同步伸缩,两个气缸31与主控制器7电连接,由主控制器7控制两个气缸31的伸缩端同步伸缩,每个气缸31的伸缩端均设置有电磁夹具8。

所述电磁夹具8的主体部分与气缸3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两个电磁夹具8的夹爪81正向相对,且同步张开或闭合,所述电磁夹具8与主控制器7通信连接,主控制器7控制电磁夹具8的夹爪81张开或闭合。每个电磁夹具8的主体部分的前侧,设置有与内存条外侧的卡子相适配的钩爪9。钩爪9包括推杆91及U形钩92,推杆91的一端与电磁夹具8的主体部分的前侧壁固定连接,U形钩92的一端与推杆91的前部相连成一体,所述两个钩爪9的U形钩92的敞口也正向相对。所述侧盖1的内侧壁上还配置有外壳10,传送机构2及抓取安装装置3均位于外壳10的内部,外壳10的后端与侧盖1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壳10的前端为具有供电磁夹具8进出的敞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按下主控制器7位于侧盖外部的控制开关,主控制器7对两个气缸31发出指令,两个电磁夹具8的夹爪81呈张开状向安装在电脑主板上的内存条靠近。电磁夹具8在行进中,钩爪9的推杆91前端将内存条两侧的卡子顶开,两个卡子分别进入所对应的钩爪9的U形钩92内,同时电磁夹具8的夹爪81闭合将内存条夹住之后,两个气缸31的伸缩端回缩,将内存条从主板卡槽内拔出,同时卡子从钩爪9的U形钩92内脱出,复位。气缸31带动内存条到达壳体21的前端时,光电开关6发送信号至主控制器7,主控制器7控制第一伺服电机25和第二伺服电机28启动,所有上压辊22与下压辊23转动,同时,电磁夹具8的夹爪81张开,将内存条从侧盖1的出入口11吐出,对内存条进行清洁处理。

将清洁后的内存条经侧盖1的出入口11插入,并按下主控制器7位于侧盖外部的控制开关,所有上压辊22与下压辊23转动,将内存条输送至传送机构2的前端。光电开关6感应到内存条后,发送信号至主控制器7,主控制器7向两个电磁夹具8发送指令,电磁夹具8的夹爪81闭合将内存条夹住,同时主控制器7还向气缸31发出指令,气缸31的伸缩端带动电磁夹具8前行。电磁夹具8在行进中,钩爪9的推杆91前端将内存条两侧的卡子顶开,两个卡子分别进入所对应的钩爪9的U形钩92内,同时将内存条插入主板的卡槽内,电磁夹具8的夹爪81张开与内存条分离。最后,两个气缸31带动电磁夹具8和钩爪9回缩,钩爪9在回缩过程中,两个卡子均从钩爪9的U形钩92内脱出,并卡在内存条的两端将其固定。气缸31复位后,电磁夹具8停留在传送机构2的前端,内存条安装完毕。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