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2032发布日期:2018-08-01 00:0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胆甾型液晶(clc)的智能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窗通常是指这样的窗,当电压施加到窗时能够通过改变透光率来控制通过窗的光或热的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施加的电压将智能窗改变为透明、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并且也被称为可变透射率玻璃、调光玻璃或智能玻璃。

最近,已经提出了用于实现智能窗的各种方法。特别是,正在对利用胆甾相液晶(clc)改变透光率的方法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根据一方面,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智能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窗系统能够通过各种输入装置控制显示元件的状态(例如透明度、颜色、图案、灰度等级和显示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智能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智能窗系统能够通过移动装置比如智能电话、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输入/控制装置比如avn(音频/视频/导航)装置、传感器比如照度传感器以及车辆操作单元比如拨号操作单元来控制显示元件的状态。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包括透明度调节层的显示元件,其中黑色染料与胆甾型液晶混合。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包括量子层的显示元件,其中量子棒与液晶混合。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显示元件;输入装置,其配置为接收用于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和控制器,其配置为基于所述控制命令来确定所述显示元件的透光率。

所述控制器确定透明度、颜色、图案和灰度以及在所述显示元件上显示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输入装置可以包括移动装置和导航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其配置为收集环境信息以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语音传感器和手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显示元件可以包括:透明度调节层,其根据是否施加功率而被切换到透明模式或不透明模式;和液晶层,其与所述透明度调节层相邻设置。

透明度调节层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分子和黑色染料。

所述黑色染料配置为与所述胆甾型液晶分子一起形成螺旋结构。

当电场被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时,所述透明度调节层可以以透明模式操作,并且当没有电场被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时,所述透明度调节层以不透明模式操作。

液晶层可以具有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通过使用缓冲层作为其间的边界而彼此结合的结构。

具有不同类型手性的胆甾型液晶包含在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中。

液晶层可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不同波长范围的光的多个液晶层。

所述多个液晶层可以相对于平行于所述显示元件的虚拟平面相对于所述显示元件垂直堆叠。

所述多个经层相对于平行于所述显示元件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

显示元件还可以包括量子层,所述量子层包括液晶分子和量子棒,所述量子棒具有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的表面。

液晶分子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分子和向列型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种。

量子层可以相对于平行于所述显示元件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

量子棒具有一对端部,且表面活性剂可以与所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结合。

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具有与所述量子棒结合且对所述量子棒有亲和力的一部分和对所述液晶分子有亲和力的另一部分。

所述显示元件可以包括衬底,该衬底具有形成在一个表面上的电极。

所述电极可以由边缘电场切换(ffs)/面内切换(ips)来驱动。

所述电极可以被提供以围绕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上的突起。

所述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被构造成存储与输入装置接收的控制命令相对应的显示元件的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了的另一方面,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显示元件、被构造成收集周围信息以控制显示元件的状态的传感器;以及被构造成基于被收集的信息确定所述显示元件的透光率的控制器。

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语音传感器和手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器可以包括车辆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可以基于被收集的信息确定在显示元件上显示的信息以及所述显示元件的颜色、图案和灰度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智能窗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接收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的输入装置。

所述输入装置可以包括移动装置和导航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智能窗系统包括: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包括透明度调节层和液晶层,该透明度调节层被构造成根据功率是否被施加来切换到透明模式或不透明模式,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度调节层附近;以及通信器,其配置为从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用于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显示元件具有通过基于所述控制命令调节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的功率而确定的透明度。

所述输入装置可以包括移动装置和导航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智能窗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控制命令确定所述显示元件的透明度。

所述控制器可以基于所述控制命令确定显示在显示元件上的信息、所述显示元件的颜色、图案和灰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移动装置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接收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的输入单元;被构造成在显示屏幕上显示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屏幕的显示器;以及控制器,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用于显示所述显示元件的当前状态的状态显示区域和用于设定显示元件的透明度的透明度设定区域。

所述显示屏幕可以包括模式指示符区域、模式设定区域、颜色设定区域和图案设定区域,所述模式指示符区域用于提供关于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模式的信息;所述模式设定区域用于提供模式设定按钮,用于设定显示元件的控制模式,颜色设定区域用于设定显示元件的颜色,而图案设定区域用于设定显示元件的图案。

所述显示元件可以包括车窗。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导航装置包括被构造成接收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的输入单元;被构造成在显示屏幕上显示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屏幕的显示器;以及控制器,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用于显示所述显示元件的当前状态的状态显示区域和用于显示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控制列表的控制区域。

所述显示元件可以包括车窗。所述控制列表可以包括窗透明度设定按钮、控制设定按钮、图案设定按钮、模式设定按钮和灰度设定按钮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显示器可以包括透明度调节层,该透明度调节层包括黑色染料和胆甾型液晶分子,并构造成根据是否施加功率而切换到透明模式或不透明模式;液晶层,该液晶层邻近所述透明度调节层设置;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和液晶层的功率。

所述黑色染料配置为与所述胆甾型液晶分子一起形成螺旋结构。

当电场被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时,所述透明度调节层可以以透明模式操作,并且当没有电场被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时,所述透明度调节层以不透明模式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显示器可以包括量子层,所述量子层包括液晶分子和量子棒,所述量子棒具有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的表面;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量子层附件;以及控制器,其被构造成控制施加到所述量子层和液晶层的功率。

所述液晶分子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分子和向列型液晶分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量子层可以包括多个量子层,所述多个量子层相对于平行于所述显示元件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

所述量子棒具有一对端部,且所述表面活性剂结合到所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具有结合到所述量子棒并对量子棒具有亲和力的一部分以及对液晶分子具有亲和力的另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量子棒用于改善胆甾型液晶的光学特性,该量子棒具有一对端部,其中,表面活性剂结合到所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具有结合到所述量子棒并对量子棒具有亲和力的一部分以及对液晶分子具有亲和力的另一部分。

所述量子棒具有纳米量级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窗系统包括:输入装置,其配置为接收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以及包括显示元件的智能窗装置,所述显示元件包括:透明度调节层,其根据是否施加功率而被切换到透明模式或不透明模式,和液晶层,其与所述透明度调节层相邻设置;以及通信器,其配置为从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用于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用于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器将所述控制命令传送到所述显示元件;和根据所述控制命令调节施加到所述透明度调节层和液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功率,以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透明度、颜色、图案和灰度以及在所述显示元件上显示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显示在显示元件上的信息和在显示元件上的颜色、图案和灰度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模式设置为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

所述显示元件的控制模式的设定可以包括设定显示元件的控制模式为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收集环境信息,其中,根据收集的信息来确定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控制条件,并且根据所述状态控制条件来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所述智能窗装置还可以包括照度传感器,所述照度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外部照明,且其中,所述智能窗装置可以基于所述照度传感器收集的照明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所述智能窗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外部温度,并且其中,所述智能窗装置可以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收集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所述智能窗装置还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距外部目标的距离,且其中所述智能窗装置可以基于所述距离传感器收集的距离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所述智能窗装置还可以包括语音收集器,所述语音收集器被构造成收集语音命令,并且其中,所述智能窗装置可以基于所述语音命令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所述智能窗装置还可以包括手势传感器,所述手势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用户的手势,且其中所述智能窗装置可以基于所述手势传感器收集的手势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输入装置来控制显示元件的状态。详细地,为了执行情绪控制,可以控制显示元件的颜色、透明度、图案和灰度以及在显示元件上显示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应用智能窗系统的车辆10的示例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示例的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的液晶层140a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另一示例的液晶层140b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显示元件110的液晶层140上的胆甾型液晶分子的示例图。

图6是表示垂直状态下的液晶布置的视图。

图7是表示平面状态下的液晶布置的视图。

图8是表示焦锥状态下的液晶布置的视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的透明度调节层的不透明模式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的透明度调节层的透明模式的放大图。

图11是包括移动装置20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12是包括avn装置22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13是包括车辆操作单元24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14是包括传感器单元26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15是示出用于总体控制车窗12、13、20和30的移动装置200的画面的视图。

图16是表示模式设置画面s1的示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当从模式设置画面s1选择隐私模式按钮时的隐私模式设置画面s2的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模式设置画面s1上选择自动模式设置按钮时的自动模式设置画面s3的示例的视图。

图19是表示在模式设置画面上选择条件设置按钮时的条件设置画面s5、s6的视图。

图20是表示车窗12、13、20、30的透明度调节画面的视图。

图21是表示车窗12、13、20、30的图案设置画面的视图。

图22是表示车窗12、13、20、30的颜色选择画面的视图。

图23是表示用于总体控制车窗12、13、20、30的avn画面s10的视图。

图24是表示选择颜色设置按钮时的颜色设置画面s11的示例的视图。

图25是表示选择图案设置按钮时的图案设置画面s12的示例的视图。

图26是表示选择模式设置按钮时的模式设置画面s13的示例的视图。

图27是表示通过拨号操作单元240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的视图。

图2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a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2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b的又一示例的视图。

图3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c的又一示例的视图。

图3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d的又一示例的视图。

图32是表示形成在基板表面上的电极结构的变形例的视图。

图33是表示图32所示的电极结构的截面的视图。

图34是表示电极结构的各种变形例的视图。

图35是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a中的显示元件110e的示例的视图。

图36是表示表面活性剂与量子棒qr的表面结合的示例的视图。

图37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量子层150e的发射模式的放大图。

图38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量子层150e的透明模式的放大图。

图3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0是示出将语音识别条件(手势识别条件)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时的显示元件110的状态被控制的示例。

图41是示出将温度检测条件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时的显示元件110的状态被控制的示例。

图42是示出将车辆外部照度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时的显示元件110的状态被控制的示例。

图43是示出当距离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被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时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示例的视图。

图4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智能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一方面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智能窗装置。

根据另一方面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和智能窗装置。

输入装置可以包括移动装置(比如智能手机)、音频/视频/导航(avn)装置等,但是输入装置的示例不限于此。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手势传感器、语音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但是传感器的示例不限于此。

智能窗装置可以包括充当智能窗的显示元件。根据实施例,智能窗装置可以包括配置为接收用于显示元件的控制命令的通信器或配置为执行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状态的操作的控制器。智能窗通常是指当施加电压时能够通过改变透光率来控制通过其中的光或热的量的显示元件。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施加的电压将智能窗改变为透明、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并且这种智能窗可以应用于陈列柜、信息窗、车窗、车辆平视显示器等。另外,显示元件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和电致变色装置等,但是显示元件的示例不限于此。

在下文中,将通过使用将智能窗系统应用于车辆的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就是说,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并且智能窗系统的显示元件可以具有可由输入装置调节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可以通过输入装置调节显示元件的透明度、颜色、图案和灰度以及在智能窗上显示的信息。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应用智能窗系统的车辆10的示例图。

参照图1,车辆10可以包括:主体11,其配置为形成车辆10的外观;前玻璃12,其配置为提供车辆10内的车辆10前方区域的视野;后玻璃13,其配置为提供车辆10后方区域的视野;车轮14和15,其配置为移动车辆10;驱动装置16,其配置为旋转车轮14和15;门17,其配置为将车辆10内部与外部隔离开;以及侧镜18和19,其配置成向驾驶员提供车辆10后方区域的视野。

前玻璃12设置在主体11的前上侧,使得车辆10内的驾驶员可以获取关于车辆10前方区域的视觉信息,并且也被称为挡风玻璃。

后玻璃13设置在主体11的后上侧,使得车辆10内的驾驶员可以获取关于车辆10后方区域的视觉信息。

车轮14和15包括设置在车辆10前侧的前轮14和设置在车辆10后侧的后轮15。驱动装置16向前轮14或后轮15提供旋转力,使得主体11向前或向后移动。驱动装置16可采用配置成燃烧化石燃料以产生旋转力的发动机或配置成从电容器(未示出)接收动力并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

门17可枢转地设置在主体11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门17打开时驾驶员能够跨上车辆10,并且当门17关闭时能够将车辆10的内部与外部隔离开。可以从外部或内部通过其而观察内部或外部的侧玻璃20可以安装在门17上。根据实施例,侧玻璃20可被设置成使得仅可以从一侧看到另一侧,并且可能能够被打开或关闭。

同时,根据实施例,天窗30可以设置在车辆10的主体11的顶表面上。除了前玻璃12、后玻璃13和侧玻璃20以外,根据所公开的发明的智能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车辆10的天窗30。因此,可以根据情况调节前玻璃12、后玻璃13、侧玻璃20或天窗30的状态(例如颜色、透明度、图案、灰度、显示信息等)。

前玻璃12、后玻璃13、侧玻璃20和天窗30可被称为车窗12、13、20和30。提供用作智能窗的应用于车窗12、13、20和30的显示元件的结构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示例的图。

参照图2,显示元件110包括第一基板120-1、与第一基板120-1相邻设置的透明度调节层130、与透明度调节层130相邻设置的第二基板120-2、与第二基板120-2相邻设置的液晶层140、以及与液晶层140相邻设置的第三基板120-3。

这里,“a”与“b”相邻设置可以指其中“a”(例如第一基板120-1)结合到“b”(例如透明度调节层13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情况,并且根据实施例,可以指其中“a”采用其他结构(例如第一电极121-1)与“b”相邻设置的情况,除了“a”和“b”置于其间之外。

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可以具有其中电极设置在每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结构。详细地,第一电极121-1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20-1的表面上,第二电极121-2a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120-2的面向第一基板120-1的表面上,第二b原电极121-2b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2的面向第三基板120-3的表面上,且第三电极121-3可以设置在第三基板120-3的表面上。

另外,用于对准设置在透明度调节层130上的液晶分子的第一对准层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121-1上,用于对准设置在透明度调节层130上的液晶分子的第二主对准层可以设置在第二原电极121-2a上,用于对准设置在液晶层140上的液晶分子的第二双主对准层可以设置在第二双原电极121-2b上,并且用于对准设置在液晶层140上的液晶分子的第三对准层可以设置在第三电极121-3上。

这里,第一、第二和第三基板120-1、120-2和120-3可以由柔性玻璃或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当使用塑料材料时,显示元件110可被实现为薄且轻。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元件110可以自由弯曲或翘曲,因此可以基于设计自由而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新装置。

第一、第二主、第二双主和第三电极121-1、121-2a、121-2b和121-3可以使用透明电极以增加显示元件110的透射率。透明电极可以形成在透明导电材料上,并且可以使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铝掺杂氧化锌(zao)等作为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根据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透明电极可以由包括银纳米线的纳米材料、包括铜的金属材料或包括pedot的导电聚合物材料形成。

第一和第二原电极121-1和121-2a可以分别设置为平行于第一基板120-1和第二基板120-2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电极可以彼此垂直相交,并且交叉点可以形成一个像素。第二双原电极121-2b和第三电极121-3可以分别设置为平行于第二基板120-2和第三基板120-3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电极可以彼此垂直相交,并且交叉点可以形成一个像素。

液晶层140,其是设置为实现红色、绿色或蓝色的层,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2和第三基板120-3之间。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的液晶层140a的结构的放大图,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另一示例的液晶层140b的结构的放大图。

参照图3,液晶层140a可以设置为单层。液晶层140a可以被多个间隔物141分隔以形成多个子单元142,并且每个子单元142可以包含胆甾型液晶。

参照图4,液晶层140b可以包括第一层140b-1和第二层140b-2,并且第一层140b-1和第二层140b-2可以被缓冲层140b-3分隔。根据实施例的液晶层140也可以被多个间隔物分隔以形成多个子单元,并且每个子单元可以包含胆甾型液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层140b-1和第二层140b-2可以包含具有不同类型手性的胆甾型液晶。因此,可以实现更明亮的颜色。

在下文中,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包含在液晶层140中的胆甾型液晶分子。

液晶层140可以包括通过将用于诱导周期性螺旋结构的手性掺杂剂与向列型液晶分子混合而形成的胆甾型液晶分子。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显示元件110的液晶层140上的胆甾型液晶分子的示例图。

参照图5,胆甾型液晶分子通过以规则间隔重复分子扭曲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重复的间隔称为间距p,并且胆甾型液晶分子可以具有根据间距选择性地反射光的性质。

详细地,由胆甾型液晶分子反射的光的反射波长范围可以由间距p确定。当胆甾型液晶分子具有n的平均折射率时,反射变为最大的波长可被确定为λ=n·p。这里,间距p可以根据手性掺杂剂的含量来调节。随着手性掺杂剂的含量增加,间距p可能减小,因此反射波长范围可能减小。

例如,可以通过将反射波长范围调节到380nm至780nm(可见光范围)的范围内来实现颜色。详细地,可以通过反射约380nm至约480nm的光来实现蓝色,可以通过反射约480nm至约510nm的光来实现绿色,并且可以通过反射约570nm至约780nm的光来实现红色。

胆甾型液晶分子可以根据螺旋扭曲方向选择性地反射光。换句话说,胆甾型液晶分子可以根据其手性性质选择性地反射光。当间距具有相同的值时,具有相同波长范围的光被反射,并且仅反射光的方向不同。因此,可以实现更清晰的颜色。

液晶层140可以根据施加到液晶层140的电场形成各种纹理。液晶层140可以根据形成的纹理反射、散射或透射入射在液晶层140上的光。

由液晶层140形成的纹理的类型可以被分类为平面状态、焦锥状态和垂直状态。

详细地,液晶层140可以具有在没有电场时液晶层140可以以平面状态和焦锥状态存在的双稳态。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层140可以反射或散射光。液晶层140的胆甾型液晶可以在焦锥状态和平面状态之间切换。同时,当向液晶层140施加足够的电场时,胆甾型液晶可切换到可以透射光的垂直状态。

平面状态是指其中胆甾型液晶的螺旋轴布置为基本上垂直于显示元件110的前表面的状态,焦锥状态是指其中胆甾型液晶的螺旋轴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显示元件110的前表面。

例如,当在平面状态下对胆甾型液晶施加电压时,垂直于显示元件110的前表面的螺旋轴被改变为平行于显示元件110。因此,胆甾型液晶的纹理切换为焦锥状态。

当在焦锥状态下向胆甾型液晶施加更高的电压时,螺旋结构被分解,因此液晶层140变成垂直状态,其中液晶分子沿电场方向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场逐渐去除时,液晶层140可以返回到焦锥状态,并且当电场急剧去除时,液晶层140可以返回到平面状态。

将参照图6至8描述液晶层140的每个状态。

图6是表示垂直状态下的液晶布置的图。

垂直状态下的液晶的布置是当向液晶层140施加高电场并因此具有透光性时实现的液晶布置。

图7是表示平面状态下的液晶布置的图。

处于平面状态的液晶的布置是当施加到处于垂直状态的液晶的高电场急剧降低时产生的液晶布置。在平面状态下,所有螺旋结构轴垂直于显示元件110的表面。

在这种情况下,当螺旋结构的扭曲度被调节时,即,当调节间距长度时,液晶层140可被设置为反射具有不同波长范围的光,比如红色、绿色或蓝色。

详细地,当调节胆甾型液晶的螺旋结构的间距长度时,可以确定反射光的波长范围。因此,通过调节胆甾型液晶的螺旋间距可以调节反射光的颜色。

图8是表示处于焦锥状态的液晶布置的图。

处于焦锥状态的液晶的布置是当施加到处于垂直状态的液晶的高电场缓慢降低时产生的布置,并且具有光散射性质。

在焦锥状态下,螺旋结构可以是不规则的,但液晶是透明的。因此,光可以穿过液晶。

可以提供透明度调节层130以实现显示元件110透明或不透明。当没有电场施加到透明度调节层130时,透明度调节层130可以以不透明模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由显示元件110的液晶层140反射的光更清楚地实现颜色。当电场被施加到透明度调节层130时,透明度调节层130可以以透明模式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元件110可以以透明状态来实现。

透明度调节层130可以包括黑色染料和胆甾型液晶。黑色染料可以设置成与胆甾型液晶分子一起形成螺旋结构。

胆甾型液晶分子和黑色染料通过以规则的间隔重复分子扭曲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形成的间距选择性地反射光。更具体地,当间距形成得较长时,红外光被反射,并且可见光可被透射到透明度调节层130中。可见光可被透射到透明度调节层130中并被黑色染料吸收。结果,透明度调节层130可以以不透明模式来实现。同时,透明度调节层130的透明度可以取决于可见光被黑色染料吸收的程度来确定。可见光被黑色染料吸收的程度可以根据胆甾型液晶和黑色染料的扭曲结构而变化。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调节层130的不透明模式的放大图,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调节层130的透明模式的放大图。

参照图9,当没有电场施加到透明度调节层130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黑色染料b可以在平面状态下形成纹理结构。也就是说,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黑色染料b可以通过以规则的间隔重复分子扭曲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黑色染料b和胆甾型液晶分子c的扭曲结构可以具有比由图5所示的胆甾型液晶分子形成的扭曲结构更长的间距长度。

详细地,黑色染料b和胆甾型液晶分子c可以形成扭曲结构以反射红外光。在这种情况下,当光入射到透明度调节层130上时,红外光可被表面反射,并且可见光可透射到透明度调节层130中。当可见光被透射时,包括在透射的可见光中的红色系、绿色系、蓝色系的光被设置在扭曲结构中的黑色染料b吸收。结果,显示元件110可以以不透明模式来实现。

参照图10,当电场被施加到透明度调节层130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黑色染料b可以以垂直状态形成纹理结构。也就是说,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黑色染料b的扭曲结构可被分解。

在这种情况下,当光入射到透明度调节层130上时,可见光被透射到透明度调节层130中,并且包括在透射的可见光中的红色系光、绿色系光、蓝色系光被设置在扭曲结构中的黑色染料b吸收。然而,当分子以垂直状态布置时,只有少量的可见光被黑色染料b吸收。结果,显示元件110可以以透明模式来实现。

根据实施例,显示元件110可以包括触摸面板155和前光面板160。触摸面板155是为了接收用户触摸而设置的层,可以与第三基板120-3相邻设置。前光面板160是为了外部亮度较低的情况而设置的层,可以与触摸面板155相邻设置。根据实施例,要认识到的是,显示元件110可以不包括触摸面板155和前光面板160。

随后,下面将描述智能窗系统的实施例。

根据一方面的智能窗系统的显示元件110可以从输入装置接收用于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控制命令,并且使得能够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根据实施例,可以基于由传感器单元260收集的传感器值信息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

显示元件110可以具有基于从移动装置比如智能电话输入的控制命令来控制的状态。显示元件110的状态可以基于从安装在车辆10中的avn装置或车辆操作单元输入的控制命令来控制,并且可以基于由设置在车辆10中的传感器收集的传感器值信息来控制。根据实施例,移动装置的画面可以镜像并显示在车辆10的avn画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装置或avn装置输入控制命令。

显示元件110的状态可以根据由显示元件控制器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或者可以根据由除显示元件控制器之外的控制器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这里,显示元件控制器以外的控制器可以是输入装置的控制器或安装有智能窗系统的车辆10的控制器。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智能窗系统的实施例。

图11是包括移动装置20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12是包括avn装置22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图13是包括车辆操作单元24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图14是包括传感器单元26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框图。

参照图11a至图11c,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移动装置200和智能窗装置100的显示元件110。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基于从移动装置200输入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显示元件110可以包括多个显示元件110,每个显示元件110可以具有根据从移动装置200输入的控制命令而调节的状态。以下将描述其中显示元件110包括第一至第六显示元件111、112、113、114、115和116的示例。这里,第一显示元件111可以是车辆10的前玻璃12,第二至第五显示元件112、113、114和115可以是车辆10的侧玻璃,且第六显示元件116可以是车辆10的后玻璃13。

显示元件110可以具有根据施加到显示元件110的功率来控制的状态。显示元件110的状态可以涉及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颜色、图案和灰度以及显示在显示元件110上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一示例,当电场施加到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调节层130时,显示元件110可以以透明模式实现,并且当没有电场施加到透明度调节层130时可以以不透明模式实现。同时,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层140时,显示元件110可以通过反射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来实现颜色,并且当没有电场施加到液晶层140时,可以通过透射具有所有波长范围的可见光以透明模式来实现。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层140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可以由包括在液晶层140中的胆甾型液晶分子c的扭曲结构确定,如上所述。

第一至第六显示元件111、112、113、114、115和116可被独立控制。通过选择要通过移动装置200来控制的显示元件110,用户可以允许显示元件110被独立控制。例如,与车辆10的玻璃的透明度调节相关,第二至第六显示元件112、113、114、115和116的透明度可以根据移动装置200的输入来调节。然而,为了不打扰驾驶员的视野,第一显示元件111的透明度可以不与第二至第六显示元件112、113、114、115和116分开调节。

如图11b所示,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由移动装置200的控制器210确定的命令来控制。根据实施例,如图11c所示,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参照图11b,移动装置200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2、显示器204、通信器206、存储器208和控制器210,并且智能窗装置100可以包括通信器165和显示元件110。为了将移动装置200的元件与另一装置比如智能窗装置100的元件区分开,输入单元、显示器、通信器、存储器和移动装置200的控制器分别被称为第一输入单元202、第一显示器204、第一通信器206、第一存储器208和第一控制器210。为了将智能窗装置100的元件与其他装置的元件区分开,智能装置的通信器被称为第二通信器165。

第一输入单元202可以从用户接收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第一输入单元202可以采用硬键方案、接近传感器方案或图形用户界面(gui)方案比如触摸板以便接收用户的输入。当第一输入单元202采用gui方案比如触摸板时,第一输入单元202可以以触摸屏面板的形式实现,并且可以与第一显示器204一体设置。

第一显示器204可以提供用于显示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画面的显示画面。下面将在相关部分中描述显示画面。

第一显示器204可被设置为阴极射线管(crt)、数字光处理(dlp)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电致发光(el)面板、电泳显示器(epd)面板、电致变色显示器(ecd)面板、发光二极管(led)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等,但不限于此。

第一存储器208可以存储用于在第一控制器210的控制下驱动和控制移动装置200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程序或应用程序。

第一存储器208可以存储关于与移动装置200的驱动相对应的输入信号的信息以及与输入信号相对应的显示元件110的状态信息。更具体地,第一存储器208可以存储与从移动装置200的第一输入单元202接收到的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相对应的显示元件110的状态信息。

第一存储器208可以存储关于用于控制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程序、由制造商最初提供的专用应用程序或从外部下载的通用应用程序的信息,并且可以存储与应用程序相关的用户界面(ui)、用于提供ui的对象(例如图像、文本、图标或按钮)、用户信息或相关数据。

第一存储器208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210的只读存储器(rom)214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6。第一存储器208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硬盘磁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sd)等。

第一通信器206可以在第一控制器210的控制下将移动装置200连接到智能窗装置100。第一通信器206可以将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传送到智能窗装置100。这里,通过第一通信器206传送到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命令可以由第一控制器210处理,这将在下面描述。

第一通信器206可以包括有线以太网单元、无线局域网(wlan)单元和短距离通信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短距离通信器可以包括蓝牙单元、蓝牙低能量(ble)单元、红外数据协会(irda)单元、无线保真(wi-fi)单元、超宽带(uwb)单元、近场通信(nfc)单元等。

第一控制器210可以包括处理器212、配置为存储用于控制移动装置200的控制程序的rom214、以及ram216,其配置为存储从移动装置200的外部输入的信号或数据或者用作与由移动装置200执行的各种任务相对应的存储区域。

第一控制器210可以控制移动装置200的整体操作并且控制移动装置200的内部元件之间的信号流并且可以用于处理数据。当从用户输入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时,第一控制器210可以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08中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

处理器212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像或视频的图形处理的图形处理单元(gpu)。第一控制器210可以包括在与第一控制器210电连接的单独电路板上具有gpu、ram216和rom214的图形处理板。

第一控制器210可以基于通过第一输入单元202输入的输入命令来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并且可以控制第一通信器206,使得透明度被传送到智能窗装置100。

智能窗装置100的第二通信器165可以从第一通信器206接收用于控制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将所接收的控制命令传递给显示元件110。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从第一通信器206接收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如图11c所示,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智能窗装置100的透明度。更具体地,智能窗装置100可以包括通信器165、存储器170、显示器元件驱动单元175、显示元件110和控制器180。在下文中,为了将智能窗装置100的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智能窗装置100的通信器、存储器和控制器分别被称为第二通信器165、第二存储器170和第二控制器180。此外,将省略与第二通信器165、第二存储器170和第二控制器180相关的移动装置200的元件的前述描述。

第二通信器165可以在第二控制器180的控制下通过移动装置200的第一通信器206连接智能窗装置100和移动装置200。第二通信器165可以接收来自移动装置200的第一通信器206的由用户通过移动装置200的第一输入单元202输入的数据,并且第二控制器180可以基于通过第二通信器165接收到的数据来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

第二控制器180可以包括处理器、配置为存储用于控制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程序的rom、以及ram,其配置为存储从智能窗装置100的外部输入的信号或数据或者用作与由智能窗装置100执行的各种任务相对应的存储区域。

第二控制器180可以控制智能窗装置100的整体操作并且控制智能窗装置100的内部元件之间的信号流并且可以用于处理数据。而且,当从用户输入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时,第二控制器180可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

当基于从移动装置200传送的数据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时,第二控制器180可将透明度传送到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并且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可通过调节施加到显示元件110的功率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

随后,参照图12a和12b,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智能窗装置100的avn装置220和显示元件110。可以基于通过avn装置220输入的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根据实施例,移动装置200的显示画面可被镜像并显示在avn装置220的avn画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通过移动装置200或avn装置220的显示画面接收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显示元件的透明度。

如图12b所示,可以根据由avn装置220的控制器230确定的命令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根据实施例,如图12c所示,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透明度。

参照图12b,avn装置220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22、显示器224、通信器226、存储器228和控制器230,并且智能窗装置100可以包括通信器165和显示元件110。为了将avn装置220的元件与其他装置的元件区分开,avn装置220的输入单元222、显示器224、通信器226、存储器228和控制器230分别被称为第二输入单元222、第二显示器224、第三通信器226、第三存储器228和第三控制器230,并且智能窗装置100的通信器165被称为第二通信器165。

avn装置220的第二输入单元222可以从用户接收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且第二显示器224可以显示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画面。第二存储器170可以存储控制程序、应用程序等,用于处理从第二输入单元222输入的用户的控制命令。第三控制器230可以基于通过第二输入单元222输入的控制命令来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并且可以控制第三通信器使得透明度被传送到智能窗装置100。

智能窗装置100的第二通信器165可以从第三通信器226接收用于控制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将接收到的控制命令传送到显示元件110。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从第三通信器226接收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参照图13c,智能窗装置10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更具体地,智能窗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二通信器165、第二存储器170、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显示元件和第二控制器180。

第二通信器165可以在第二控制器180的控制下通过avn装置220的第三通信器226连接智能窗装置100和avn装置220。第二通信器165可以接收来自avn装置220的第三通信器226的由用户通过avn装置220的第二输入单元222输入的数据,并且第二控制器180可以基于通过第三通信器226接收到的数据来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

当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时,第二控制器180可以将透明度传送到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并且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可以通过调节施加到显示元件110的功率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

随后,参照图13a至图13c,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智能窗装置100的车辆操作单元240和显示元件110。车辆操作单元240可以包括安装在车辆10中的拨号操作单元、按钮操作单元、触摸板等。然而,车辆操作单元240的示例不限于此。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基于通过车辆操作单元240接收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如图13b所示,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根据由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外部的第四控制器250确定的透明度来控制。根据实施例,如图13c所示,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透明度。

参照图13b,车辆操作单元240可以从用户接收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且可以将控制命令输出到第四控制器250。这里,第四控制器250可以包括车辆10的控制器。第四控制器250可以基于从车辆操作单元240传送的数据来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并且可以向显示元件110传送关于所确定的透明度的信息。

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由第四控制器25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

参照图12c,智能窗装置100的透明度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更具体地,智能窗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二通信器165、第二存储器170、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显示元件和第二控制器180。

第二通信器165可以在第二控制器180的控制下连接智能窗装置100和车辆操作单元240。第二通信器165可以接收由用户通过车辆操作单元240输入的输入数据,并且第二控制器180可以基于通过车辆操作单元240接收到的数据来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

当确定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时,第二控制器180可以将透明度传送到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并且显示元件驱动单元175可以通过调节施加到显示元件110的功率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

随后,参照图14a和14c,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可以包括智能窗装置100的传感器单元260和显示元件110。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以基于由传感器单元260收集的传感器值信息来控制。这里,传感器单元260可以包括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语音传感器和手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但是可以设置在传感器单元260中的传感器的类型不限于此。

如图14b所示,显示元件110的透明度可根据由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外部的第五控制器270确定的透明度来控制。根据实施例,如图14c所示,可以根据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的控制命令来控制透明度。

参照图14b,传感器单元260可以以预定的第一间隔收集环境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传感器值信息传递给第五控制器270。这里,第五控制器270可以是车辆10的控制器。

例如,照度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的外部照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第五控制器270。照度传感器可以包括cds传感器等,但是可用的照度传感器的示例不限于此。

当照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车辆10的外部照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参考照度时,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切换为预定的第一颜色。根据实施例,当车辆10的外部照度大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参考照度时,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切换为预定的第二颜色。根据实施例,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设置成根据照度连续地改变。

温度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的外部或内部温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第五控制器270。热电偶、温度测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ntc、ptc或ctr)和金属温度计可以用作温度传感器,但是可采用的温度传感器的示例不限于此。

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车辆10的外部或内部温度低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参考温度时,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切换为蓝色。根据实施例,当车辆10的外部或内部温度高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参考温度时,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切换为红色。然而,可切换颜色的示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用户的设置将颜色切换成各种颜色。

距离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与车辆10外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第五控制器270。根据实施例,距离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和接近车辆10的人之间的距离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第五控制器270。红外距离传感器、自然光距离传感器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可被用作距离传感器,但是可采用的距离传感器的示例不限于此。

当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物体正在接近车辆10时,显示元件110在物体的接近方向上的颜色可被切换为红色。根据实施例,显示元件110可以被控制为在显示元件110上显示的颜色被切换的同时闪烁。而且,当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物体正从车辆10后退时,可以调节显示元件的颜色或透明度。

根据实施例,假设车辆10停止,当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预先登记的人正在接近车辆10时,显示元件110可被切换为透明。因此,接近的人可以看到车辆10的内部。另一方面,当多个人正在接近车辆10并且人中有未登记的人时,显示元件110可被切换为不透明。尽管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人是否正在接近车辆10,但是可以通过安装在其中的单独的面部识别传感器来检测接近车辆10的人是否被登记。

语音传感器可以收集用户的语音信号并且将该语音信号传递到第五控制器270。第五控制器270可以处理从语音传感器传递的语音信号以识别用于显示元件110的用户的控制命令,并且可以根据识别的语音命令来调节显示元件110的颜色、透明度等。

例如,当从用户输入语音命令“将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切换成红色”时,第五控制器270可处理通过第五控制器270的处理器收集的语音信号以识别用户的控制命令,并且第五控制器270可以基于所识别的命令向显示元件110输出用于将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切换为红色的控制命令。

手势传感器可以收集用户的手势信息并且可以将手势信息输出到第五控制器270。可以通过使用图像捕获装置比如相机来收集手势信息,但是收集手势信息的方法不限于此。用户的手势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信息,并且第五控制器270可以处理由手势传感器收集的手势信息以识别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且可以将控制命令输出到显示元件110。

下面将详细描述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

图15至图22是示出借助于移动装置200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的视图,图21至图24是示出借助于avn装置220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的视图,图25是表示利用拨号操作单元240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的视图。

为了便于描述,将描述根据所公开的发明将车辆10的窗12、13和20各自设置为显示元件110的示例。术语“显示元件110”和术语“车窗12、13、20和30”可以指代相同的物体。

图15是示出用于总体控制车窗12、13、20和30的移动装置200的画面的视图。参照图13,移动装置200的画面可被划分为模式指示符区域a1、模式设置区域a2、车辆状态显示区域a3、透明度设置区域a4、颜色设置区域a5和图案设置区域a6。

模式指示符区域a1可以显示关于显示元件110的当前控制模式的信息。根据一示例,模式指示符区域a1可以显示关于隐私模式、剧场模式、日期模式、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信息,但显示元件的可显示控制模式的示例不限于此。

模式设置区域a2可以包括模式设置按钮。当模式设置按钮被点击时,可以显示模式设置画面,并且可以在模式设置画面上显示显示元件110的可选控制模式的示例。

图16是表示模式设置画面s1的示例的视图。

当用户选择模式设置按钮时,可以显示模式设置画面s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模式设置画面s1上显示显示元件110的可设置控制模式的列表。根据实施例,可以在控制模式列表中显示隐私模式设置按钮、剧场模式设置按钮和日期模式设置按钮。根据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显示自动模式设置按钮、条件设置按钮等。

图17是示出当从模式设置画面s1选择隐私模式按钮时的隐私模式设置画面s2的视图。

参照图17,车辆10的形状可以显示在隐私模式设置画面s2上。然而,根据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显示透明度设置栏、颜色选择器栏、图案设置栏等。用户可以选择要设置为隐私模式的窗,并且所选择的窗可以切换到隐私模式。

图18是表示在模式设置画面s1上选择自动模式设置按钮时的自动模式设置画面s3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18a,可以在自动模式设置画面s3上显示自动隐私保护按钮、驾驶干扰禁止按钮、夜间驾驶按钮等,并且用于开或关对应模式的开/关按钮可以进一步显示到相应按钮的右侧。

例如,当用户点击自动隐私保护按钮时,可以显示用于自动隐私保护功能的功能描述画面s4。参照图18b,开/关按钮可以设置在功能描述画面s4的下部,并且用户可以通过开/关按钮打开或关闭自动隐私保护功能。根据实施例,将会理解,通过点击自动隐私保护按钮,自动隐私保护功能可以通过自动隐私保护按钮右侧上的开/关按钮而被打开或关闭,无需进入功能描述画面。

图19是表示在模式设置画面上选择条件设置按钮时的条件设置画面s5、s6的视图。

参照图19a,可以在主条件设置画面s5上显示驾驶状态按钮、日光水平按钮、室内温度按钮和车辆方向按钮,但是在主条件设置画面s5中可显示的按钮的示例不限于此。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多个条件设置按钮中的一个来指定与条件相对应的窗设置方法。

例如,当用户点击室内温度按钮时,可以显示如图19b所示的子条件设置画面s6。当室内温度高于或等于25度时,用户可以通过如图19b所示的子条件设置画面s6详细设置车窗12、13、20和30的控制条件。

车辆状态显示区域a3可以显示车窗12、13、20和30的当前状态。根据一示例,车窗12、13、20和30的当前状态连同车辆10的整体外观可以显示在车辆状态显示区域a3中。

透明度设置栏可以显示在透明度设置区域a4中。当透明度设置栏被调节到“+”方向时车窗12、13、20和30的透明度可以增加,并且当透明度设置栏被调节到“-”方向时车窗12、13、20和30的透明度可以减小。当车窗12、13、20和30的透明度增加时,外部光可以透射到车辆10中以增加车辆10内部的照度。当车窗12、13、20和30的透明度降低时,外部光可被阻挡以降低车辆10内部的照度。

颜色设置区域a5是用于设置车窗12、13、20和30的颜色的区域,并且颜色选择器图标可以显示在颜色设置区域a5中。当用户选择颜色选择器图标时,对应的图标可被放大,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放大的颜色选择器图标来调节车窗12、13、20和30的颜色。

图案设置区域a6是用于设置车窗12、13、20、30的图案的区域,图案设置栏可以显示在图案设置区域a6中。用户可以向左或向右拖动图案设置栏以接收各种图案,并且可以选择图案中的一个以确定适用于每个车窗12、13、20和30的图案。

用户可以通过透明度设置区域a4、颜色设置区域a5和图案设置区域a6单独或同时控制显示元件111、112、113、114、115和116。

图20至图22是用于详细描述图15的内容的视图。

图20是表示车窗12、13、20和30的透明度调节画面的视图。

参照图20a,可以通过垂直调节透明度设置栏而不设置特定窗来调节车辆10的所有窗的透明度。图20a示出了透明度设置栏被调节到“-”方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车辆10的所有窗的透明度可以降低。

参照图20b,当从车辆10的窗中选择天窗时,可以显示用于天窗的透明度调节画面s7。可以在透明度调节画面s7上显示要调节透明度的目标和透明度设置栏。然而,根据实施例,可以在透明度调节画面s7上进一步显示提供用于选择要调节的目标的颜色的颜色选择器和提供用于设置要调节的目标的图案的图案设置栏。

用户可以通过垂直调节透明度设置栏来调节天窗的透明度。如上所述,当透明度设置栏被调节到“+”方向时,天窗的透明度可能增加,并且当透明度设置栏被调节到“-”方向时可能减少。

图21是表示车窗12、13、20、30的图案设置画面的视图。

参照图21a,所有窗的图案可以通过设置图案而不设置特定窗来设置。图21a示出了选择瓦片状图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车辆10的所有窗的图案可以改变为瓦片状图案。

参照图21b,当从车辆10的窗中选择天窗时,可以显示用于天窗的图案设置画面s8。可以在用于天窗的图案设置画面s8上显示要设置图案的目标和图案调节栏。然而,根据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显示透明度设置栏和颜色选择器。

用户可以向左或向右拖动图案调节栏以接收各种图案。根据实施例,可以在图案调节栏上进一步提供各种渐变图案。用户可以选择各种图案中的一个来确定要应用于天窗的图案。

图22是示出车窗12、13、20和30的颜色选择画面的视图。

参照图22a,当在颜色选择画面上选择颜色选择器图标时,相应的图标可被放大。用户可以从颜色选择器中选择特定的颜色来设置所有窗的颜色。

参照图22b,当从车辆10的窗中选择天窗时,可以显示用于天窗的颜色设置画面s9。可以在颜色设置画面s9上显示要设置颜色的目标和颜色选择器。然而,根据实施例,透明度设置栏和图案设置栏可以进一步显示在颜色设置画面s9上。用户可以通过从颜色选择器中选择一种颜色来确定要应用于天窗的颜色。

随后,将在下面描述借助于avn装置220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

图23是示出用于总体控制车窗12、13、20和30的avn画面s10的视图。参照图21,avn画面s10可以包括窗透明度设置按钮、颜色设置按钮、图案设置按钮和模式设置按钮,并且还可以包括根据实施例的灰度设置按钮。用户可以选择按钮中的一个来控制每个车窗12、13、20和30的状态。

图24是表示选择颜色设置按钮时的颜色设置画面s11的示例的视图。参照图24,可以在颜色设置画面s11的左侧部分中显示允许要设置的颜色的目标的列表,并且颜色选择器和要设置的目标的外观可以显示在颜色设置画面s11的右侧部分中。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画面左侧部分中的列表来选择要设置的目标,并且可以通过颜色选择器来选择要设置的目标的颜色。

图25是表示选择图案设置按钮时的图案设置画面s12的示例的视图。参照图25,可以在图案设置画面s12的左侧部分中显示允许要设置的图案的目标的列表,并且可以在图案设置画面s12的右侧部分中显示图案列表和要设置的目标的外观。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画面左侧部分中的列表来选择要设置的目标,并且可以通过图案列表选择要设置的目标的图案。

图26是表示选择模式设置按钮时的模式设置画面s13的示例的视图。参照图26,模式设置方法的列表可以显示在模式设置画面s13的左侧部分中,并且车辆10的外观可以显示在模式设置画面s13的右侧部分中以可视地显示对应的模式。用户可以选择设置在画面的左侧部分中的列表来设置模式,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在画面的右侧部分中的预览画面来识别与设置模式相对应的窗设置方法。

图27是示出通过拨号操作单元240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的视图。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将描述通过拨号操作单元240(其是车辆操作单元240的示例)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方法。

参照图27,拨号操作单元240可以向上(d1)、向下(d2)、向左(d3)和向右(d4)倾斜,并且可以顺时针(r1)或逆时针(r2)旋转。用户可以通过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倾斜拨号操作单元240来调节透明度、颜色等。根据实施例,用户可以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拨号操作单元240来调节透明度、颜色等。

显示元件110可被修改为除了参照图2至10描述的配置之外的各种形式。下面将描述显示元件110的各种修改。

图2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a的另一示例的视图,图2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b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28中示出的显示元件110a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20-1、与第一基板120-1相邻设置的透明度调节层130、与透明度调节层130相邻设置的第二基板120-2、与第二基板120-2相邻设置的液晶层140a以及与液晶层140a相邻设置的第三基板120-3。图29中显示的显示元件110b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20-1、与第一基板120-1相邻设置的透明度调节层130、与透明度调节层130相邻设置的第二基板120-2、与第二基板120-2相邻设置的液晶层140b以及与液晶层140b相邻设置的第三基板120-3。图28和29中所示的显示元件110a和110b的第一基板120-1、透明度调节层130、第二基板120-2和第三基板120-3的描述与图2中的描述基本相同,因此将被提供集中于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的不同之处。

图28和29中所示的显示元件110a和110b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不同的是,显示元件110a和110b分别具有多个液晶层140a和多个液晶层140b。详细地,设置在显示元件110a、110b中的多个液晶层140a、140b可以相对于显示元件110的前表面垂直堆叠。

参照图28,液晶层140a可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一液晶层140-1a和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二液晶层140-2a。第四基板120-4a可以设置在第一液晶层140-1a和第二液晶层140-2a之间。

这里,第一液晶层140-1a和第二液晶层140-2a各自可以反射具有对应于红色系光、绿色系光和蓝色系光中的至少一个的波长范围的光。例如,第一液晶层140-1a可以反射具有红色波长范围的光,第二液晶层140-2a可以反射具有绿色波长范围的光。

参照图29,液晶层140b可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一液晶层140-1b、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二液晶层140-2b以及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三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三液晶层140-3b。第四基板120-4b可以设置在第一液晶层140-1b和第二液晶层140-2b之间,第五基板120-5b可以设置在第二液晶层140-2b和第三液晶层140-3b之间。

图28和29中所示的显示元件110b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用于反射具有不同波长范围的光的两个或三个液晶层垂直堆叠,因此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相比可以实现各种颜色。

图3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c的另一示例的视图,图3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d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30所示的显示元件110c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20-1、与第一基板120-1相邻设置的透明度调节层130、与透明度调节层130相邻设置的第二基板120-2、与第二基板120-2相邻设置的液晶层140c以及与液晶层140c相邻设置的第三基板120-3。图31所示的显示元件110d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20-1、与第一基板120-1相邻设置的透明度调节层130、与透明度调节层130相邻设置的第二基板120-2、与第二基板120-2相邻设置的液晶层140d以及与液晶层140d相邻设置的第三基板120-3。图30和31中所示的显示元件110c和110d的第一基板120-1、透明度调节层130、第二基板120-2和第三基板120-3的描述与图2中的描述基本相同,因此将被提供集中于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的不同之处。

图30和31中所示的显示元件110c和110d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的相同之处在于液晶层140c和140d各自设置为单层,但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c和110d的不同之处在于液晶层140c和140d设置为多层。换句话说,图30和31所示的显示元件110c和110d具有其中多个液晶层140相对于显示元件110的前表面水平布置的结构。

参照图30,液晶层140c可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一液晶层140-1c、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二液晶层140-2c以及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三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三液晶层140-3c。液晶层140-1c、140-2c和140-3c可以相对于显示元件110c的前表面水平布置。

第一液晶层140-1c、第二液晶层140-2c和第三液晶层140-3c可以分别反射具有与红色系光、绿色系光和蓝色系光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波长范围的光。例如,第一液晶层140-1c可以反射具有红色波长范围的光,第二液晶层140-2c可以反射具有绿色波长范围的光,第三液晶层140-3c可以反射具有蓝色波长范围的光。

参照图31,液晶层140d可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一液晶层140-1d、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二液晶层140-2d、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三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三液晶层140-3d以及配置为反射具有第四波长范围的光的第四液晶层130-4d。液晶层140-1d、140-2d、140-3d和140-4d可以相对于与显示元件110d平行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

第四液晶层140-4d可以反射具有红色波长范围、绿色波长范围和蓝色波长范围以外的波长范围的光。例如,第四液晶层140-4d可以反射具有黄色或白色波长范围的光,并且由第四液晶层140-4d反射的光的波长范围的示例不限于此。

图30和31所示的显示元件110d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用于反射不同波长范围的光的多个液晶层水平布置,并且因此与图2所示的显示元件110相比可以实现各种颜色。

接下来,参照图32至34,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中的显示元件110的电极结构的各种变形例。

图32是表示形成于基板表面的电极结构的变形例的视图,图33是表示图32所示的电极结构的截面的视图,图34是表示电极结构的各种变形例的视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假设电极结构设置在透明度调节层130或液晶层140之上或之下。换句话说,已经描述了其中应用扭曲向列(tn)方案的情况。tn方案是通过在两个基板之间安装电极、将液晶分子布置成扭曲90度、然后向电极施加电压来驱动液晶分子的技术。tn方案具有出色的对比度和色彩重现性,但视角窄。

为了解决tn方案视角窄的问题,根据所公开的发明可以将面内切换(ips)电极121a的结构应用于显示元件110,如图32所示。ips是在单个基板上形成两个电极并通过使用在两个电极121a之间产生的横向电场来调节液晶的指向矢的一种方法。当采用水平设置电极121a的结构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的旋转距离缩短。因此,可以提高胆甾型液晶分子c的旋转速度。

根据实施例,电极121a的结构可被设置为双螺旋结构。当电极121a的结构形成为双螺旋结构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可以在宽的方向上取向。因此,可以将视角提高到90度或更高。

根据所公开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可以在边缘场切换(ffs)中以及在isp中被驱动。详细地,参照图31,电极121a可以形成为从基板的表面突出,并且公共电极121b可以设置在基板的内部。当电极121a形成为突起结构时,这种突起电极121a之间的场增强,因此可以降低驱动电压。即,电极121a之间的空间形成得狭窄。因此,可以在电极121a之间形成边缘场,并且可以通过在电极121a之间形成的边缘场来操作液晶分子。

根据实施例,电极突起结构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参照图34,电极突起结构可以设置为矩形121c、梯形121d或三角形121e以及圆形。电极突起结构可以通过不同地提供支撑电极的聚合物的形状来形成。

智能窗装置的显示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用于改善液晶层的光学特性的量子层。下面将描述进一步包括量子层的显示元件的变形例。

图3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设置在智能窗装置100a中的显示元件110e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35,显示元件110e包括第一基板120-1、与第一基板120-1相邻设置的液晶层140e、与液晶层140e相邻设置的第二基板120-2、与第二基板120-2相邻设置的量子层150e以及与量子层150e相邻设置的第三衬底120-3。

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e可以具有电极被布置在每层之上和之下的结构。这里,将省略与电极结构相关的参照图2的前述说明。根据实施例,显示元件110e的电极结构可以采用电极水平布置在基板的每层上的结构,而不采用电极布置在每层之上和之下的结构。也就是说,可以采用ips电极结构、ffs电极结构或ips/ffs电极结构,因此可以提高显示元件110e的驱动速度。将省略与电极结构的变形例相关的参照图32至34的前述说明。为了便于描述,假定电极结构是电极布置在每层之上和之下的结构。

可以在第一基板120-1和第二基板120-2之间设置液晶层140e,该液晶层140e是被设置为实现红色、绿色或蓝色的层。

液晶层140e可被设置为单层。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层140e可以具有已经参照图3和4描述的结构。这里,将省略参照图3和4的上述说明。

多个层可被设置为液晶层140e。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液晶层140e可以相对于显示元件110垂直堆叠,或者可以相对于平行于显示元件110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将省略与多个层设置为液晶层140e的情况相关的上述说明,并且下面将描述多个液晶层140e水平布置的结构。

液晶层140e可以具有其中多个液晶层140-1e、140-2e和140-3e相对于与显示元件110e平行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的结构。液晶层140e可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一液晶层140-1e、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二液晶层140-2e以及配置为反射具有第三波长范围的光的第三液晶层140-3e。

第一液晶层140-1e、第二液晶层140-2e和第三液晶层140-3e可以分别反射具有与红色系光、绿色系光和蓝色系光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波长范围的光。例如,第一液晶层140-1e可以反射具有红色波长范围的光,第二液晶层140-2e可以反射具有绿色波长范围的光,第三液晶层140-3e可以反射具有蓝色波长范围的光。

根据实施例,液晶层140e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为反射具有第四波长范围的光的第四液晶层。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液晶层可以反射具有红色系光、绿色系光和蓝色系光以外的波长范围的光。

作为用于实现液晶层140e的光学特性的层的量子层150e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2与第三基板120-3之间。根据实施例,量子层150e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20-1和第二基板120-2之间,并且液晶层140e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2和第三基板120-3之间。

量子层150e可被图案化以匹配液晶层140e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液晶层140e相对于平行于显示元件110e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参照图33,量子层150e也可以相对于与显示元件110e平行的虚拟平面水平布置。更具体地,第一、第二和第三液晶层140-1e、140-2e和140-3e可以分别相对于显示元件110e的前表面水平设置,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量子层150-1e、150-2e和150-3e可以分别相对于显示元件110e的前表面水平布置。

量子层150e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量子棒qr,量子棒qr可以设置为与胆甾型液晶分子c一起形成螺旋结构。

通常,量子棒qr在胆甾型液晶分子c中具有低溶解度。当大量量子棒qr被添加到胆甾型液晶分子c时,在这些量子棒qr之间可能发生聚集。因此,可以减小量子层150e的发射特性。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所公开的发明的显示元件110的量子层150e包括具有其中表面活性剂结合到量子棒qr的表面的结构的量子棒qr,因此有可能增加量子棒qr在胆甾型液晶分子c中的溶解度。

图36是表示表面活性剂结合到量子棒qr的表面的示例的视图。参照图36,根据示例的量子棒qr可以具有在两侧组合结合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作为无机物质的量子棒qr具有不溶于作为有机物质的胆甾型液晶分子c的性质。因此,根据所公开的发明的显示元件110可以将有机表面活性剂结合到量子棒qr的表面,以促进作为无机物质的量子棒qr在作为有机物质的胆甾型液晶分子c中的混合。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表面活性剂的一端可以具有对量子棒qr有利的部分,另一端可以具有对胆甾型液晶分子c有利的部分。

表面活性剂可以具有如以下结构式1至4所示的结构。

[结构式1]

[结构式2]

[结构式3]

[结构式4]

参考结构式1至4,含有磷p的表面活性剂的一端具有易于与量子棒qr结合的性质,另一端具有易于与胆甾型液晶分子c结合的性质。结果,通过使表面活性剂与具有如结构式1至4所示的结构的量子棒qr的一端结合,能够提高量子棒qr在胆甾型液晶分子c中的溶解度。

然而,可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示例不限于上面的示例(即具有3个促进联苯基单元的枝晶表面活性剂(结构式2)、1-己基膦酸(结构式3)等),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修改。

根据实施例,可以使用各种表面活性剂。这是因为当表面活性剂具有太大的颗粒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难以将足够量的表面活性剂结合到量子棒qr的表面。根据一示例,结构式2的表面活性剂和结构式3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以1:4的比率结合到量子棒qr的表面。通过提供如上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混合比率,可以提高量子棒qr在胆甾型液晶分子c中的分散性。然而,可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混合比率不限于上述示例。

表面活性剂可以结合到量子棒qr的两端。换句话说,量子棒qr可以被表面活性剂封端,因此可以提高显示元件110e的响应速度。

通常,与具有均匀取向的杆状棒的表面相比,表面活性剂可以更容易地结合到具有均匀取向的量子点的表面。然而,量子棒qr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取向,因此可能需要与量子点的过程不同的过程,以便将表面活性剂结合到量子棒qr的两端。

下面将描述将表面活性剂结合到量子棒qr的两端的过程。

首先,量子棒qr的表面可以通过种子介导的途径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涂覆。随后,将l-半胱氨酸添加到通过混合量子棒(qr)和氯化钠制备的溶液中以连接量子棒qr的两端。l-半胱氨酸具有优先结合到量子棒qr端部的性质。当量子棒qr的端部连接时,量子棒qr可以通过超声波处理分散。随后,围绕量子棒qr的剩余ctab被官能化为具有结构式2的表面活性剂。随后,量子棒qr端部的l-半胱氨酸被官能化为二硫醇。结构式2和3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二硫醇配体以1:4的比率接枝在量子棒qr的端部。随后,结构式2的表面活性剂被hs-peo代替。一旦结构式2和3的表面活性剂成功结合到量子棒qr的端部,量子棒qr的端部就可以形成端部不相互重叠的封端结构。形成量子棒qr的封端结构的方法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修改。

通过使用其中表面活性剂在量子棒qr的端部被封端的结构,可以提高显示元件110e的响应速度。也就是说,当施加电场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的布置可以沿着量子棒qr端部设置的表面活性剂快速地改变。结果,可以提高显示元件110的响应速度。

根据实施例,显示元件110e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用户触摸的触摸面板和为准备低外部亮度而提供的前面板。然而,根据情况可以省略触摸面板和前面板。

下面将描述由于施加电场而引起的量子层150e的模式切换的示例。

图37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量子层150e的发射模式的放大图,

图38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量子层150e的透明模式的放大图。

参照图37,当没有电场施加到量子层150e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量子棒qr可以在平面状态下形成纹理结构。也就是说,胆甾型液晶分子c和量子棒qr可以通过以规则的间隔重复分子扭曲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入射到量子层150e上的光的一部分通过量子棒qr显示荧光。荧光是其中材料通过光学刺激发光的现象,并且发射的光的波长范围可以根据量子棒qr的大小而变化。更具体地,当量子棒qr的尺寸较小时,量子棒qr的带隙可能增加,因此发射的光的波长范围可能减小。而且,当量子棒qr的尺寸较大时,量子棒qr的带隙可能减小,因此发射的光的波长范围可能增加。

参照图38,当电场施加到量子层150e时,胆甾型液晶分子c以垂直状态形成纹理结构,并且量子棒qr显示荧光的性质显著降低。结果,量子层150e切换到透明模式。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所公开的发明的显示元件的几个实施例。根据所公开的发明的显示元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示例。即,显示元件可以具有其中透明度调节层、量子层和液晶层被混合的结构,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进行的修改。另外,将会理解,根据所公开的发明的显示元件可以结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方案或液晶显示器(lcd)方案来实现。

下面将描述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根据设置的控制模式确定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以及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为了便于描述,将通过使用包括液晶层140和透明度调节层130(参见图2至10)的显示元件110作为示例来描述控制方法。然而,将在下面描述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量子层150e的显示元件110或包括液晶层140和量子层150e的显示元件110以及具有上述结构的显示元件110。

图3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0至4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的示例的视图。为了便于描述,将假设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由智能窗装置100的控制器180确定来描述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

参照图39,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310)、根据设置的控制模式确定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340)、以及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345)。

具体地,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的设置可以包括将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设置为自动模式或者手动模式。控制模式可以通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智能窗装置100的输入装置来设置。根据实施例,当制造车辆10时,控制模式可以由制造商预先编程,并且控制模式的设置条件可以由用户改变。

当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设置为手动控制模式时,可以执行从用户接收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的步骤(315、320)。详细地,可以通过输入装置从用户接收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且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

当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设置为自动控制模式时,可以执行通过传感器单元260收集环境信息的过程(315、325)。传感器单元260可以包括语音传感器、手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传感器单元260可以以预定的间隔收集环境信息。

语音传感器可以收集来自用户的以语音形式提供的用于显示元件110的控制命令,并且可以将控制命令输出到控制器180。手势传感器可以收集用户的手势信息并且可以将手势信息输出到控制器180。温度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的外部或内部温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器180。照度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的外部照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器180。距离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车辆10与车辆10外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器180。

当传感器单元260收集环境信息并将收集的环境信息输出到控制器180时,基于收集的信息确定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340)。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可以由制造商最初提供的程序确定,并且可以由用户手动确定。

根据一示例,由手势传感器收集的手势识别条件可以在作为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的其他条件之前提供。具体地,当用户的手势命令在车辆10的外部温度条件满足预定温度条件的同时被输入时,可以将手势传感器的手势检测条件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根据实施例,当距离传感器的检测条件和手势传感器的手势检测条件都被满足时,手势传感器的检测条件而不是距离传感器的检测条件可被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

当确定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时,控制器180可以从存储器170请求与所确定的状态控制条件相对应的显示元件110的状态信息,并且可以接收状态信息和控制显示元件110。

图40是示出当语音识别条件(或手势识别条件)被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时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40,可以根据由语音传感器收集的用户语音识别信息(或由手势传感器检测到的手势信息)来调节显示元件110的状态。

例如,取决于由语音传感器(或手势传感器)收集(或检测)的信息,车辆10的所有侧玻璃可被调节为透明或不透明,并且两个玻璃中的一个可被调节为不透明。根据实施例,可以调节要控制的目标、透明度等,并且除了透明度之外,还可以调节在显示元件110上显示的颜色、图案、内容等。

图41是示出在将温度检测条件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时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示例的视图。

另外,参照图41,可以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关于车辆10的外部温度的信息来调节显示元件110的状态。

例如,当车辆10的外部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可将显示元件110的颜色调节为红色系的颜色。当车辆10的外部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时,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调节为蓝色系的颜色。根据实施例,可以调节要控制的目标,并且除了颜色之外,还可以调节在显示元件110上显示的透明度、图案、内容等。

图42是示出当车辆10的外部照度被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时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42,显示元件110的状态可以根据由照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辆10的外部照度来调节。

例如,当车辆10的外部照度低于第一照度时,显示元件110可被调节为透明。当车辆10的外部照度高于第一照度时,显示元件110可被调节为不透明。根据实施例,可以调节要控制的目标、透明度等,并且除了透明度之外,还可以调节在显示元件110上显示的颜色、图案、内容等。

图43是示出当距离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被确定为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条件时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43,显示元件110的状态可以根据关于与由距离传感器收集的外部物体的距离的信息来调节。

例如,当车辆10与车辆10外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时,显示元件110的颜色可被调节为红色系的颜色。根据实施例,可以调节要控制的目标。根据一示例,显示元件110在检测外部物体所沿着的方向上的颜色可被调节并切换为红色系的颜色。而且,要理解的是,除了颜色之外,还可以调节在显示元件110上显示的透明度、图案、内容等。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随后,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4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4,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模式(310)、根据设置的控制模式确定显示元件110的状态控制条件(340)、以及控制显示元件110的状态(345)。具体而言,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10的控制方法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窗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车辆10的前玻璃12(参见图1)中的第一显示元件在车辆10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操作的同时关闭。这是为了防止在车辆10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干扰。

更具体地,当车辆10在自动控制模式下行驶时,第一显示元件可以关闭(330、335)。随后,可以根据收集的信息来确定第一显示元件以外的显示元件的状态控制条件(335、440)。

另一方面,当车辆10未在自动控制模式下行驶时,可以根据收集的信息来确定所有显示元件的状态控制条件(340)。

尽管已经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实施例不限于特定实施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