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分析方法、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688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隔振件的主动侧的接附点的点迁移率计算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一声压级;

根据所述隔振件的被动侧的接附点的点迁移率计算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二声压级;

根据所述隔振件的刚度计算所述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三声压级;

当所述多个第三声压级分别与对应频率的所述第一声压级的差值,以及所述多个第三声压级分别与对应频率的所述第二声压级的差值均大于目标隔振量时,确定所述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合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多个第三声压级分别与对应频率的所述第一声压级的差值,以及所述多个第三声压级分别与对应频率的所述第二声压级的差值均大于目标隔振量时,确定所述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合格的步骤包括:

绘制所述第一声压级随着所述频率变化的曲线,得到第一声压/频率曲线,绘制所述第二声压级随着所述频率变化的曲线,得到第二声压/频率曲线;

绘制所述第三声压级减去所述目标隔振量后的值随着所述频率变化的曲线,得到目标隔振曲线;

当所述第一声压/频率曲线、第二声压/频率曲线在所述目标隔振曲线的下方时,确定所述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合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压级和第二声压级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mrow> <msub> <mi>SPL</mi> <mn>1</mn> </msub> <mo>=</mo> <mn>20</mn> <msub> <mi>log</mi> <mn>10</mn> </msub> <msub> <mrow> <mo>(</mo> <mfrac> <mi>V</mi> <mi>F</mi> </mfrac> <mo>)</mo> </mrow> <mn>1</mn> </msub> <mo>;</mo> </mrow>

<mrow> <mi>S</mi> <mi>P</mi> <mi>L</mi> <mn>2</mn> <mo>=</mo> <mn>20</mn> <msub> <mi>log</mi> <mn>10</mn> </msub> <msub> <mrow> <mo>(</mo> <mfrac> <mi>V</mi> <mi>F</mi> </mfrac> <mo>)</mo> </mrow> <mn>2</mn> </msub> <mo>;</mo> </mrow>

其中,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隔振件的主动侧的点迁移率,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隔振件的被动侧的点迁移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声压级的计算公式为:

<mrow> <msub> <mi>SPL</mi> <mn>3</mn> </msub> <mo>=</mo> <mn>20</mn> <msub> <mi>log</mi> <mn>10</mn> </msub> <mrow> <mo>(</mo> <mfrac> <mrow> <mn>2</mn> <mi>&pi;</mi> <mi>f</mi> </mrow> <mi>k</mi> </mfrac> <mo>)</mo> </mrow> <mo>;</mo> </mrow>

其中,f表示频率,k为频率f下的隔振件的刚度。

5.一种隔振件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隔振件的主动侧的接附点的点迁移率计算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一声压级;

根据所述隔振件的被动侧的接附点的点迁移率计算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二声压级;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声压级、所述多个第二声压级和目标隔振量计算所述隔振件的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件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声压级、所述多个第二声压级和目标隔振量计算所述隔振件的刚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第一声压级和所述多个第二声压级中数值最大的声压级;

根据所述数值最大的声压级与目标隔振量的和计算所述隔振件的刚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件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压级和第二声压级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mrow> <msub> <mi>SPL</mi> <mn>1</mn> </msub> <mo>=</mo> <mn>20</mn> <msub> <mi>log</mi> <mn>10</mn> </msub> <msub> <mrow> <mo>(</mo> <mfrac> <mi>V</mi> <mi>F</mi> </mfrac> <mo>)</mo> </mrow> <mn>1</mn> </msub> <mo>;</mo> </mrow>

<mrow> <msub> <mi>SPL</mi> <mn>2</mn> </msub> <mo>=</mo> <mn>20</mn> <msub> <mi>log</mi> <mn>10</mn> </msub> <msub> <mrow> <mo>(</mo> <mfrac> <mi>V</mi> <mi>F</mi> </mfrac> <mo>)</mo> </mrow> <mn>2</mn> </msub> <mo>;</mo> </mrow>

其中,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隔振件的主动侧的点迁移率,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隔振件被动侧的点迁移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件的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件的刚度的计算公式为:

<mrow> <mi>k</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n>2</mn> <mi>&pi;</mi> <mi>f</mi> </mrow> <msup> <mn>10</mn> <mfrac> <mrow> <msub> <mi>SPL</mi> <mn>3</mn> </msub> </mrow> <mn>20</mn> </mfrac> </msup> </mfrac> <mo>)</mo> </mrow> <mo>;</mo> </mrow>

其中,SPL3=SPLmax+Δd,f表示频率,SPLmax为所述多个第一声压级和所述多个第二声压级中数值最大的声压级,Δd为目标隔振量。

9.一种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隔振件的主动侧的接附点的点迁移率计算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一声压级;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隔振件的被动侧的接附点的点迁移率计算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二声压级;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隔振件的刚度计算所述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每个所述频率对应的声压级,得到多个第三声压级;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第三声压级分别与对应频率的所述第一声压级的差值,以及所述多个第三声压级分别与对应频率的所述第二声压级的差值均大于目标隔振量时,确定所述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合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振性能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绘制模块,用于绘制所述第一声压级随着所述频率变化的曲线,得到第一声压/频率曲线,绘制所述第二声压级随着所述频率变化的曲线,得到第二声压/频率曲线,以及绘制所述第三声压级减去所述目标隔振量后的值随着所述频率变化的曲线,得到目标隔振曲线;

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声压/频率曲线、第二声压/频率曲线在所述目标隔振曲线的下方时,确定所述隔振件的隔振性能合格。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