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18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读取输变电工程对应的地理信息,根据给定的空间实体,确定生成的缓冲区形状;

(2)利用矢量算法,进行直线性判断、折点凹凸性判断,并嵌入圆弧,生成缓冲区,划分缓冲区边界的自相交边界;

(3)对生成的缓冲区进行多边形裁剪,对空间数据的区域重新划分,将区域内的不同的数据模型进行空间叠加,根据叠加结果,确定环境敏感区;

(4)计算导线表面的最大电场强度,根据分裂导线根数和子导线直径计算每相导线计算在大雨时产生的声功率和离线路任意距离处每相产生的声能,将每相的声能进行叠加后,换算成声压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实体,所产生的缓冲区也不同,点的缓冲区为以点为圆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圆;线的缓冲区是以线为中心轴线,距中心轴线一定距离的平行条带多边形;面缓冲区是由面的边界多边形向外或向内扩展一定距离所生成的新的多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生成缓冲区的方法可以替换为栅格法,将点、线和面矢量数据转化为栅格数据,进行像元加粗,然后作边缘提取,以生成缓冲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利用角平分线算法生成缓冲区,以线目标为轴线,并分别在其两侧作距轴线一定距离,即设定的缓冲半径的平行线来生成缓冲区边界,在轴线首末点处,作轴线的垂线并按缓冲区半径截出左右边界的起迄点,在轴线的其它各个拐点上,用与该点所关联的前后两邻边距轴线的偏移量为缓冲区半径的两平行线的交点来生成两平行边界的对应顶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利用凸角圆弧算法生成缓冲区,在轴线首末点处,作轴线的垂线并按缓冲区半径截出左右边界的起迄点;在轴线的其它各个拐点上,首先判断该点的凹凸特性,在凸侧用圆弧弥合,而在凹侧用与该点所关联的前后两邻边距轴线的偏移量为缓冲区半径的两平行线的交点来生成对应顶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将轴线顶点处的凹凸特性的判断转化为两个矢量的叉积,即把相邻两个线段看成两个矢量,中间点为所需判定凹凸的顶点,其方向取为坐标点顺序方向,若前一个矢量以最小的角度扫向第二个矢量时呈逆时针,则为凸顶点,反之,为凹顶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取缓冲区的曲线坐标串的方向为曲线前进方向,当缓冲区边界的生成轴线被取定方向后,其两侧的平行曲线根据轴线获得其左右属性,根据边界与轴线的关系,为各条边界的两侧赋以内侧与外侧属性,朝向轴线的一侧取为内侧,背向轴线的一侧取为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当轴线的弯曲空间不能容许缓冲区边界通过时,产生边界的自相交问题,形成若干个自相交多边形,自相交多边形分为岛屿多边形与重叠区多边形两种类型,当轴线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对于左边界,岛屿多边形呈逆时针方向,重叠多边形呈顺时针方向;对于右边界,岛屿多边形呈顺时针方向,重叠区多边形呈逆时针方向;岛屿多边形是缓冲区边界的有效组成部分,而重叠多边形不是缓冲区边界的有效组成部分,不参与缓冲区有效边界的最终重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更多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建立具有多重地理属性的空间分布区域,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的操作,其结果综合原来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将每相的声能用代数法相加,换算成声压,将声压换算为以分贝表示的声压级,可计算出计算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湿导线噪声代表雾天的最大噪声或者小雨时或雨刚停后的噪声,将计算出的大雨条件下的声能乘以系数换算为湿导线条件下的声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