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系统和疏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73351发布日期:2018-08-28 22:4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智能疏散技术领域,涉及建筑物的疏散系统和疏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楼层的楼层越来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发生突发性事故(例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时,建筑内部大量人员能否安全、快速、有效地快速疏散变得非常重要,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智能疏散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按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疏散系统,用于在紧急状况下疏散建筑内部的多个人员,其包括疏散策略生成装置,所述疏散策略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或更新相应的疏散策略。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疏散方法,其包括步骤:

获取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或更新相应的疏散策略。

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以上特征和操作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疏散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完全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按照很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变得彻底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或部件,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者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者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本申请中,建筑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楼宇、设施、住所、庇护所或其他适合人类活动的场所,也能包括楼宇、设施等类似建筑的集合,例如校园、城镇的多个建筑的集合。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建筑”并不限于地面以上的建筑,任何地面以下的适合人类活动的场所也包括在本申请“建筑”定义范畴内,例如,地铁站等。

在本申请中,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是不同人员之间在疏散时需要尽可能地以群组形式约束地进行疏散的信息,例如,具有同一“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人员在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预定值时需要约束在一起形成同一疏散群组并以同一的逃生路径进行疏散,其反映了不同人员之间在疏散时组群疏散诉求。

图1所示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疏散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疏散系统10可以布置在建筑中,在发生紧急状况下,疏散系统10用来疏散该建筑内部的诸多人员(或称为逃生人员),紧急状况可以但不限于为发生火灾、地震等。以下具体示例地说明疏散系统10的布置和工作原理,并示例地说明疏散系统10的疏散方法。

申请人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智能疏散系统和疏散方法中可以根据传感器等终端装置收集的信息自动生成包括逃生路径等疏散策略并指引人员快速疏散,但是,通常生成的疏散策略并未考虑每个人在疏散过程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没有考虑抱有婴儿的逃生者的疏散策略需求,更没有考虑多个逃生者需要以群组形式一起疏散的疏散需求,因此,尽管传递或推送给逃生人员的疏散策略是相对安全、快速的,但是,会容易被逃生人员认为是不合理的、或不被逃生人员所接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疏散系统10中,其主要包括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其用于生成和/或更新疏散策略,疏散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逃生路径,还可以包括例如对逃路路径的显示控制方法、电梯在紧急情况下的控制策略、声音信息的区域发布控制等,疏散策略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不是限制性的,在建筑结构、紧急状况类型等不同时,疏散策略可能是大不相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从建筑内的各种终端或装置(例如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电梯控制系统等等)获取生成疏散策略所需的各种信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紧急状况信息、电梯运行信息、建筑布局和功能信息、人流信息、人员特征信息、威胁动态变化信息和/或进入(ingress)需求信息等。

其中,紧急状况信息可以包括紧急状况类型、紧急状况形势和紧急状况阶段等信息,其可以通过安装在建筑内部的各种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从建筑内部的相应装置紧急输入,将理解,不同的紧急状况可以对应生成相应的疏散策略很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可能允许电梯运行、可能不允许电梯运行),在紧急状况的不同发展阶段,生成的疏散策略可能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变化。

其中,电梯运行信息可以从电梯控制装置或控制系统中获取,例如电梯当前运行状态、电梯运行模式等等,生成的疏散策略中,可能包括疏散系统10对电梯的主动控制策略(例如,屏蔽呼梯请求、自动分派电梯至某一楼层、电梯在起始楼层和目的楼层之间不停止等)并被发送至电梯控制装置,从而使电梯快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并且,电梯在疏散策略下控制运行过程的状态信息可以被发送至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从而根据电梯的状态以及当前疏散需求、威胁状况变化等来动态更新逃生路径等。

其中,建筑布局和功能信息可以预先地存储在疏散系统10的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中,其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内部功能布局情况,例如消防应急通道布局等等。

其中,人流信息可以例如从视觉传感器获取的现场图像中分析处理得到,其包括人流模式、人流移动速度、人流数量和/或人流拥挤程度等信息,分析处理现场获取的图像所采用的图像处理方法不是限制性的。需要说明的是,获取该人流信息的视觉传感器可以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传感器130是同一传感器或与其集成地设置在一起。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根据人流信息动态地更新生成适于当前人流状况疏散的疏散策略。

其中,人员特征信息是逃生人员自身的信息,其可以例如从传感器(例如rgb-d传感器)获取的现场图像信息和/或深度(d)信息中分析处理得到,也例如可以从人员所携带的智能终端输入得到,人员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特征信息、身体形态信息(例如反映是否为残疾人等)、脸部表情信息和/或性别信息等,任何有助于快速、安全疏散的人员特征信息均可以被提供给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以生成相应的疏散策略。需要说明的是,获取该人员特征信息的传感器可以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传感器130是同一传感器或与其集成地设置在一起;用于输入某些人员特征信息的智能终端可以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110其被逃生人员所携带,该人员特征信息的输入可以在紧急状况发生之前预先地完成,例如人员在进入建筑时完成该输入,从而有利于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及时快速地响应该输入来生成疏散策略。

其中,威胁动态变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内各位置点的威胁情况的变化信息,例如,某一地点的烟火的蔓延程度和速度,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基于威胁动态变化信息来判断某一位置点是否可以作为逃生路径的一部分、或者判断是否优先某一位置点的人员的疏散等。威胁动态变化信息可以根据现场安装的各种传感器(例如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或视觉传感器等)获取的信息来分析处理得到。

其中,进入(ingress)需求信息可以由救援工作人员根据其掌握的紧急情况信息等来输入,例如,如果救援工作人员有进入某一楼层位置点的救援需求,在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生成逃生路径时,需要同时考虑生成进入路径,以防止逃生人员和救援人员相互妨碍,影响逃生效率和救援效率。

进一步,如图1所示,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还能够获取建筑内的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并且被配置为基于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或更新相应的疏散策略。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在使用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时,可以在初始生成疏散策略(例如逃生路径时)时使用,也可以在已经生成的疏散策略上进行更新时使用,从而优化疏散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反映不同人员在疏散时对其他人员的安全关心程度,具有同一疏散群组关系的不同人员是希望在疏散时尽可能地在一起同时疏散形成疏散群组,因此,一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是一疏散群组的体现;建筑中的人员在疏散系统10中注册过程中,可以预先地存储该人员对应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例如人员a与人员b具有同一疏散群组关系,表示人员a和人员b希望在疏散时组成群组一起同时疏散;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也可以在紧急状况发生时实时地获取得到;以上两种方式可以单独地分别应用,也可以同时结合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可以从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信息来推断确定,例如,同一家庭的人员之间具有家庭社会关系,可以将它们自动地对应为同一疏散群组关系,进入建筑的同一团体具有组织团体关系,从而将它们可以自动地对应为同一疏散群组关系。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信息同样可以预先地被存储、也可以实时地获取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疏散系统10中包括人员所携带的智能终端110,智能终端110例如可以是人员所携带的智能手机、ipad、智能手环等,其具体类型不是限制性的,智能终端110与疏散策略生成模块150耦联,二者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输。该智能终端110可以预先地安装有相应的程序(例如app)来实现向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传输其对应人员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例如,如果人员a和人员b在建筑内长期工作或生活,二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人员a和人员b可以以注册等方式(例如打开相应的app来注册)来通过各自对应的智能终端110预先提交他们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表示人员a和人员b希望疏散时组成同一疏散群组一起疏散,当然,也可以是人员a和人员b的其中一个来通过其智能终端110预先提交他们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提交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被发送给另一个人员的智能终端110以供其确认通过;这样,在紧急状况发生时,如果该人员a和人员b对应的智能终端110处于建筑内,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快速调取并应用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从而生成相对容易被接受且快速、安全的疏散策略,该疏散策略能提高在紧急疏散过程中人员a和人员b在一起同时疏散的概率,防止人员a和人员b中的其中一个因为担心另一人员的安全状况而不按照疏散路径进行正常疏散(例如,人员a为去救援人员b而逆向于逃生路径行进),有利于提高疏散时的有序性,提高疏散效率并大大减少疏散人员的内心焦虑和担忧,改善人员的疏散体验。

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建筑内部的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也可以预先地存储在其各自对应的智能终端110中,可以在紧急状况发生时,广播提醒各个人员打开智能终端的相应程序(例如app),从而通过网络自动上传智能终端110所存储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同样也可以及时利用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来生成或更新相应的逃生策略。

因此,智能终端110中可以设置相应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输入模块(图1中未示出)来实现向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传输其对应人员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功能。在又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10中设置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可以在完成输入后就自动上传到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疏散系统10中包括安装在所述建筑内部的传感器130,传感器130与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耦联,其用于感测建筑内部的人员并识别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并且能够传输识别的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至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传感器130例如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视觉传感器、深度(d)信息传感器(例如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传感器)或者它们的组合,其具体类型不是限制性的,甚至可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而使用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后涌现的更为精确获取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传感器。并且,传感器130的数量、安装位置等也不是限制性的。

传感器130具体地可以包括相应的感测单元(图1中未示出),其感测建筑内部的至少人员信息,还包括用于分析处理感测单元所感测的人员信息来生成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模块(图1中未示出),即分析处理模块。在一实施例中,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模块可以用于分析处理其获取的图像数据或深度信息数据等来分析处理以生成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模块并不限于设置在传感器130的安装位置处,例如,其可为以相对传感器130的感测单元分离地设置的、甚至可以与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集中地设置的计算部件或计算机系统。

以传感器130为视觉传感器为例,可以根据传感器130的感测单元获取关于人员a和b和c的图像,传感器130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模块提取人员a和b和c的诸如身体形态信息并基于各自身体形态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分析获取相应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示例地,如果人员a和b和c在预定时间段内之间的间距始终没有超过预定值、或者如果人员a和b和c之间彼此存在亲密的动作行为(例如拥抱、牵手等)等,那么则判断人员a和b和c很可能在疏散时需求尽可能地在一起同时疏散,他们具有同一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因此,提取出人员a和b和c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130获取上述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可以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进行,或者可以在紧急状况发生之前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传感器130已经提取出人员a和b和c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可以将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直接发送至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在此情况下,进入建筑内的每个人员可以通过其携带的相应设备(例如id卡、智能手机或rfid)来标识人员自身,疏散系统10还被配置能够通过该相应设备来定位该人员在建筑中的位置,这样,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向具有同一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人员(即同一疏散群组的人员)的相应设备推送同一疏散策略(例如相同的逃生路径)、或者向同一疏散群组的人员的相应设备的位置区域广播同一疏散策略。在又一实施例中,传感器130提取的人员a和b和c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被发送至如图1所示的包括人员a和b和c的智能终端110上,在需要人员a和b和c中的至少一个从其对应智能终端110确认后,才确定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有效,否则视为无效,不发送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至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这样,可以提高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准确度。

需要指出的是,可以仅设置传感器130和智能终端110中的其中一个来获取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也可以使用二者组合来获取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传感器130获取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和智能终端110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可以用来相互校验验证,也可以用来相互补充,以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

继续如图1所示,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配置为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30和/或一个或多个智能终端110接收人员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被配置为至少基于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生成或更新相应的疏散策略,以尽可能地实现同一疏散群组的人员以相同的疏散策略进行疏散,提高他们在一起疏散的概率。

例如,人员a与人员b为父子关系,人员b为儿童,在紧急疏散过程中是需要人员a照顾的,并且如果人员a在紧急疏散过程中没有看到人员b肯定出现极大的焦虑和担忧,甚至放弃自身的逃生;人员a与人员b之间基于以上示例方法或方式形成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后,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在生成疏散策略时会将人员a与人员b视为一个群组,针对该群组生成相同疏散路径并被统一地广播告知,并且还会将人员b的位置信息同时告知人员a(例如通过智能终端110推送人员b的位置信息),这样,提高人员a和人员b一起同时进行疏散的概率,并且,即使人员a在疏散过程中看不到人员b,也可以通过人员b的位置信息快速获知人员b是否处于疏散过程(即可以了解人员b的安全状况)、或者快速找到或等到人员b后一起继续进行疏散过程。

还例如,如果老师a与其所带队的n个儿童在建筑的m楼层中,老师a通过其携带的例如智能终端110(例如手机)输入一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可以反映该人数较多(因为包括n个儿童),老师a与其所带队的n个儿童需要在紧急疏散过程中组成一个群体,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获得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后,考虑到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对应人员较多且包括较多需要照顾的儿童,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生成针对老师a与n个儿童之间的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疏散策略,例如优先派送一个或多个电梯至m楼层,实现老师a与n个儿童能够一起同时快速疏散。

需要理解的是,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所应用的用来生成上述疏散策略的具体算法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建筑内硬件状况等来相应的设置,例如,如果同一疏散群组的人员数量较多而不适合于建筑中路径a进行疏散,在生成疏散策略时,可以为该疏散群组对应的人员选择路径b(路径b相对路径a能适于更多人同时疏散)来形成相应的疏散路径。

继续如图1所示,疏散系统10中设置的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用于向建筑内部的多个人员发布疏散策略等疏散信息,疏散信息可以是由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生成的疏散策略转换而成的信息,其可以在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被转换生成后再传输至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亦可以在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根据疏散策略转换生成。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可以例如通过建筑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而将疏散信息对应地发送至建筑内的各个信息发布终端(例如,指示灯、地埋灯、广播设备等),从而建筑内的人员可以及时地获取疏散信息,基于该疏散信息进行疏散时,即与疏散策略基本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疏散人员所携带的智能终端110还作为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的一部分来发布疏散策略信息,同一疏散群组的多个人员的智能终端110可以被实时地推送疏散策略信息或疏散信息,从而在智能终端110直接地显示疏散策略,例如,同一疏散群组的人员a和人员b的智能终端110都被推送并显示同一疏散策略,人员a和人员b在相同疏散策略指引下可以以更高概率地实现一起同时疏散,避免其中任何一个由于担忧另一个的安全状态而不按照疏散策略指引进行疏散,疏散策略容易被逃生人员所接受,疏散秩序相对更好,疏散效率能得到保证,并且,疏散人员的安全感等体验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终端110并不限于用来显示基于疏群组关系信息所生成或更新的疏散策略,其还可以用来显示未考虑疏群组关系信息所生成的其他疏散策略。在向同一疏散群组的多个人员的智能终端110发送对应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的疏散策略信息时,可以通过在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中设置优先发布模块171,其用于实现向该疏散群组的多个人员的智能终端110来优先地发送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对应的疏散策略,提高多个人员一起同时疏散的概率。

智能终端110显示疏散策略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上的疏散策略显示模块实现,例如通过相应的程序或app实现,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可以广播语音来提示人员打开其所携带的智能终端110上的相应程序或app。

在又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10还可以向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发送除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例如但不限于:所处位置信息、求救信息、所处位置的威胁信息等,当然,也可以用来输入以上人员特征信息(即逃生人员自身的特征信息)。智能终端110发送的上述信息来自逃生人员自身,因此,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并且,智能终端110可以上送通过传感器等感测终端不能获取或不能准确或及时获取的关于逃生人员的信息(例如,传感器对建筑内环境的检测是存在盲点的,从而不能获取盲点位置的逃生人员信息),因此,可以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获得更多全面准确的现场信息或人员特征信息,基于这些信息生成的疏散策略相对更加科学、优化和/或可靠。

示例地,携带智能终端110的人员a在疏散过程中行动不便(例如人员a为残疾人士)或者不能自身完成逃生,在处于单独一人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传感器等检测终端很可能遗漏对其检测或识别(例如由于烟雾的笼罩导致),认为该楼层位置没有人员需要逃生,因此,不会对针对其生成相对有效可靠的疏散策略(例如没有对其分派专门的电梯);人员a通过智能终端110向疏散系统10的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发送信息,例如,求救信息、位置信息和/或行动不便的特征信息等,那么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可以基于这些信息生成相应的疏散策略,为人员a生成科学有效的逃生路径(例如直接分派相应的电梯至人员a所处的楼层)并及时将该逃生路径广播告知人员a或推送至人员a的智能终端110,有利于人员a快速安全地从危险境况中疏散。

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可以使智能终端110既能够向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发送的除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之外的信息,也能够接收该疏散群组关系信息对应的其他人员的智能终端110所发送的信息,例如,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能够将其从一个智能终端110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其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所对应的其他人员的智能终端110上。这样,关心该智能终端110对应的人员的其他群组人员能够及时获知其输入的信息,有利于彼此之间在紧急疏散过程中信息共享,及时做出有利于对方安全的行为判断。

具体地,具有智能终端110的所有群组人员在疏散群组关系信息被确定时,一旦处于紧急状况,这些疏散群组人员可以以“群”的方式被疏散信息发布装置170归置于同一信息共享群中,从而,为这些群组人员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共享群组,可以向该信息共享群组发布对应该群组关系信息所生成的疏散策略,也可以直接发布任一群组人员所上送的除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例如位置信息、求救信息、威胁信息等),同一疏散群组关系中的人员既是同一疏散策略的信息“消费者”也是可能是信息的共享者,使群组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得其想要获取的信息,这对于紧急疏散是非常有帮助的。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130也可以获得除疏散群组关系信息之外的如上所述的人员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例如,以上所述的年龄特征信息、身体形态信息(例如反映是否为残疾人等)、脸部表情信息和/或性别信息等人员特征信息,这些人员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130的分析处理部件通过对图像信息和/或深度信息等的计算来获得,这样人员特征信息被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收到后,有利于疏散策略生成装置150针对某些人员生成更为有效、可靠的逃生路径。

以上实施例的疏散系统10及其所使用的疏散方法能够尽可能地照顾逃生人员在疏散过程的个性化自身需求,特别是基于疏散群组关系信息来实现相关人员彼此一起形成疏散群组的个性化需求,生成的疏散策略更为可靠并容易被逃生人员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能够减少逃生人员的担忧和慌乱,疏散秩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疏散的快速性和安全性能得到保证。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发明的疏散装置及各种疏散方法。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