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484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智能唤屏,即移动终端在用户未打开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能根据用户的行为判定用户可能需要打开手机,然后自动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省去用户的操作。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实现智能唤屏主要是通过检测用户的动作来实现,当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抬起手臂的动作且屏幕前方有遮挡物时就唤醒屏幕,此种方案的准确度不高,例如在用户抬起手臂且手机屏幕位于天花板或桌面等下方时,移动终端会唤醒屏幕,此时移动终端可能并不在用户的视线范围内,这种情况下的唤屏是无效的,多次的无效唤屏则会降低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给用户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可以提高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若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图像捕捉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距离检测模块,用于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屏幕唤醒模块,用于若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在确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执行预设的唤屏动作时捕捉周围环境图像并检测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则判断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当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只有当确定人脸在预设唤屏距离内才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可以提高唤醒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距离传感器与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设唤屏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距离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距离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又一种距离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实现在包括手机、智能手表、IPAD等具备屏幕及摄像头的移动终端上,如图所示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S101、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可选地,可以通过惯性测量装置(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偏转或倾斜等动作的装置)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运动传感数据例如可以为转动角速度、抬升或下降距离等运动数据。

具体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例如利用陀螺仪测量移动终端的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从而重构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S102、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可选地,所述预设唤屏触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抬升操作、翻转操作等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的操作。

可选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例如,当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是会从一个较低的高度移动到一个较高的高度时,则判断移动终端执行了抬升操作(如用户抬起手臂),此时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

可选地,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时,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熄屏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然后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即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拍摄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的图像的照片。

S103、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进行识别,例如可以提取所述周围环境图像各个图像块的小波(Harr)特征,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各个图像块的特征值,然后通过自适应(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每一个事物进行分类,从而识别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

可选地,可以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根据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距离,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内。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20cm、30cm等距离数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25cm、30cm等距离数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相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也可以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边缘中间位置,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边缘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有其他情况,例如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边缘的靠右位置,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边缘的靠左位置等。

具体地,若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构建出一个预设唤屏区域,以第一距离传感器为中心,以第一预设阈值为半径在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构成的第一半球区域与以第二距离传感器为中心,以第二预设阈值为半径在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构成的第二半球区域重叠的部分区域即为预设唤屏区域,具体地,预设唤屏区域可以如图3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当人脸在阴影部分的位置时,则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可以确定所述人脸在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面积占比,若所述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百分比,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所述预设百分比可以为75%、80%等数值。例如预设百分比为80%,假设捕捉到的所述周围环境图像的面积为60cm2,则当所述人脸的面积大于54cm2时,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可以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特性(如像素、成像清晰度等特性)设置所述预设百分比。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执行步骤S104。

S104、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点亮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在确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执行预设的唤屏动作时捕捉周围环境图像并检测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则判断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当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人脸处于预设唤屏区域内说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在所述人脸的视线范围内,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当确定人脸在预设唤屏距离内才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可以提高唤醒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

再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S201、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可选地,可以通过惯性测量装置(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偏转或倾斜等动作的装置)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运动传感数据例如可以为转动角速度、抬升或下降距离等运动数据。

具体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例如利用陀螺仪测量移动终端的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从而重构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S202、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可选地,所述预设唤屏触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为抬升操作、翻转操作等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的操作。

可选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例如,当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是会从一个较低的高度移动到一个较高的高度时,则判断移动终端执行了抬升操作(如用户抬起手臂),此时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

可选地,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时,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熄屏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然后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即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拍摄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的图像的照片。

S203、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

具体地,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进行识别,例如可以提取所述周围环境图像各个图像块的小波(Harr)特征,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各个图像块的特征值,然后通过自适应(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每一个事物进行分类,从而识别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

可选地,所述内置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距离,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边缘中间位置,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边缘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有其他情况,例如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边缘的靠右位置,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边缘的靠左位置等。

S204、根据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内,执行步骤S305。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20cm、30cm等距离数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25cm、30cm等距离数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相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也可以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不同。

具体地,若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构建出一个预设唤屏区域,以第一距离传感器为中心,以第一预设阈值为半径在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构成的第一半球区域与以第二距离传感器为中心,以第二预设阈值为半径在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构成的第二半球区域重叠的部分区域即为预设唤屏区域,具体地,预设唤屏区域可以如图3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当人脸在阴影部分的位置时,则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执行步骤S205。

S205、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点亮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在确定用户执行预设的唤屏动作时捕捉周围环境图像并检测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则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与移动终端的第一距离、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获取人脸与移动终端的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内,然后唤屏性移动终端屏幕,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内说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在所述人脸的视线范围内,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当确定人脸在预设唤屏距离内才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可以提高唤醒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

再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S301、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可选地,可以通过惯性测量装置(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偏转或倾斜等动作的装置)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运动传感数据例如可以为转动角速度、抬升或下降距离等运动数据。

具体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例如利用陀螺仪测量移动终端的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从而重构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S302、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可选地,所述预设唤屏触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抬升操作、翻转操作等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的操作。

可选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例如,当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是会从一个较低的高度移动到一个较高的高度时,则判断移动终端执行了抬升操作(如用户抬起手臂),此时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

可选地,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时,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熄屏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然后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即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拍摄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的图像的照片。

S303、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确定所述人脸在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面积占比。

具体地,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进行识别,例如可以提取所述周围环境图像各个图像块的小波(Harr)特征,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各个图像块的特征值,然后通过自适应(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每一个事物进行分类,从而识别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

具体地,所述预设百分比可以为75%、80%等数值。例如预设百分比为80%,假设捕捉到的所述周围环境图像的面积为60cm2,则当所述人脸的面积大于54cm2时,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可以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特性(如像素、成像清晰度等特性)设置所述预设百分比。

S304、若所述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百分比,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S305、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点亮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在确定用户执行预设的唤屏动作时捕捉周围环境图像并检测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则确定所述人脸在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面积占比,当所述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百分比时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人脸处于预设唤屏区域内说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在所述人脸的视线范围内,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当确定人脸在预设唤屏距离内才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可以提高唤醒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

再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S401、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可选地,可以通过惯性测量装置(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偏转或倾斜等动作的装置)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运动传感数据例如可以为转动角速度、抬升或下降距离等运动数据。

具体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例如利用陀螺仪测量移动终端的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从而重构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S402、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可选地,所述预设唤屏触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抬升操作、翻转操作等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的操作。

可选地,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例如,当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是会从一个较低的高度移动到一个较高的高度时,则判断移动终端执行了抬升操作(如用户抬起手臂),此时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

可选地,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时,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熄屏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然后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即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拍摄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的图像的照片。

S403、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将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进行匹配。

具体地,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进行识别,例如可以提取所述周围环境图像各个图像块的小波(Harr)特征,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各个图像块的特征值,然后通过自适应(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每一个事物进行分类,从而识别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

其中,所述预设人脸图像例如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的拥有者的人脸图像,也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的拥有者允许唤屏的其他用户的人脸图像。

S404、若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阈值,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相似度可以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所有图像内容的相似度;也可以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部分图像内容的相似度。

可选地,可以针对不同的相似比较内容设置对应的预设相似阈值。例如,相似比较的是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所有图像内容(例如整张图像内容)的相似度,则可以设定预设相似阈值为80%;又如,相似比较的是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部分图像内容(例如只比较人脸部分图像内容),则可以设定预设阈值为95%。

可选地,可以通过内置的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根据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距离,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内。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20cm、30cm等距离数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25cm、30cm等距离数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相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也可以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边缘中间位置,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边缘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有其他情况,例如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边缘的靠右位置,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边缘的靠左位置等。

具体地,若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以及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构建出一个预设唤屏区域,处于所述预设唤屏区域的人脸均在预设唤屏距离内,以第一距离传感器为中心,以第一预设阈值为半径在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构成的第一半球区域与以第二距离传感器为中心,以第二预设阈值为半径在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构成的第二半球区域重叠的部分区域即为预设唤屏区域,具体地,预设唤屏区域可以如图3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当人脸在阴影部分的位置时,则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可以确定所述人脸在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面积占比,若所述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百分比,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所述预设百分比可以为75%、80%等数值。例如预设百分比为80%,假设捕捉到的所述周围环境图像的面积为60cm2,则当所述人脸的面积大于54cm2时,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可以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特性(如像素、成像清晰度等特性)设置所述预设百分比。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执行步骤S405。

S405、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点亮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在确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执行预设的唤屏动作时捕捉周围环境图像并检测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则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阈值时判断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当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人脸处于预设唤屏区域内说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在所述人脸的视线范围内,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当确定人脸在预设唤屏距离内才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可以提高唤醒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同时将采集到的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再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510,用于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可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510可以通过惯性测量装置(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偏转或倾斜等动作的装置)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运动传感数据例如可以为转动角速度、抬升或下降距离等运动数据。

具体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510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例如利用陀螺仪测量移动终端的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从而重构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图像捕捉模块520,用于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可选地,所述预设唤屏触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抬升操作、翻转操作等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510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确定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例如,当数据采集模块510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是会从一个较低的高度移动到一个较高的高度时,则判断移动终端执行了抬升操作(如用户抬起手臂),此时数据采集模块510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执行了预设的唤屏操作,通知图像捕捉模块520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可选地,当数据采集模块510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时,所述图像捕捉模块520可以在所述移动终端熄屏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然后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即通过所述前置摄像头拍摄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前方的图像的照片。

距离检测模块530,用于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具体地,所述图像捕捉模块520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进行识别,例如可以提取所述周围环境图像各个图像块的小波(Harr)特征,通过积分的方式得到各个图像块的特征值,然后通过自适应(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对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每一个事物进行分类,从而识别出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并把识别的结果通知所述距离检测模块530。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距离检测模块530可以包括:

距离传感器单元531,用于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距离传感器单元531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5311和第二距离传感器5322,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5311用于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5322用于获取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5311与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5322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

第一距离确定单元532,用于根据所述人脸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距离确定单元53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距离检测模块530可以包括:

面积占比确定单元533,用于确定所述人脸在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的面积占比。

第二距离确定单元534,用于若所述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百分比,则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距离检测模块530可以包括:

图像匹配单元535,用于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将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进行匹配;

距离检测单元536,用于若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与所述预设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阈值,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屏幕唤醒模块540,用于若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具体地,当确定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屏幕唤醒模块540点亮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在确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执行预设的唤屏动作时捕捉周围环境图像并检测所述周围环境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则判断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当确定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时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人脸处于预设唤屏区域内说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在所述人脸的视线范围内,预示用户可能会使用或打开移动终端当确定人脸在预设唤屏距离内才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可以提高唤醒屏幕的准确度,减少无效唤屏次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这种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如PAD,智能手表这种便携电子设备,不限于这里的描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库和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器,可以包括内置的存储介质或独立设置的存储介质。

其中,对于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器而言,在执行处理时,可以采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ngnal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对于存储介质来说,包含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以为计算机可执行代码,通过所述操作指令来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如结合图1、图4、图5或图6所描述的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实现的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移动终端作为硬件实体的一个示例如图1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601、存储介质602以及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603;所述处理器601、存储介质602以及通信接口603均通过总线604连接。

移动终端的处理器601可以调用存储介质602中的操作指令执行以下流程:

采集移动终端的运动传感数据;

若根据所述运动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了预设的唤屏触发操作,则通过摄像头捕捉当前周围环境图像;

若检测到当前周围环境图像中存在人脸,则检测所述人脸是否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

若所述人脸处于预设唤屏距离之内,则唤醒所述移动终端屏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移动终端的描述,与前文结合图1、图4、图5或图6介绍的唤醒移动终端屏幕的方法的描述是类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