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520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掌静脉识别和使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和活动性进行身份认证和身份鉴别的一种特定技术,与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方法相比较,它具有不易丢失、不易遗忘、较难伪造和假冒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方便的身份鉴别手段。以掌静脉为例,它是一种安全度极高的活体识别技术,具有无法伪造、高识别率、几乎全覆盖、识别速度快、非接触等优点。具体而言,静脉身份识别是将皮肤下的静脉血管作为身份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识别原理主要是在于,人体的静脉血管隐藏于皮肤之下,由于手掌部分的静脉血管较多,特征较丰富,每个人的掌静脉特征都不完全相同,因而较为适合作为身份识别特征。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终端,无论是需要实体银行卡的系统,还是无卡交易系统(比如虚拟卡或者通过注册手机发送验证密码),都需要用户输入密码才能验证用户身份。然而,输入密码不仅麻烦、容易输错,还需要用户记忆不同的银行卡密码。此外,所输入的密码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导致用户的银行财产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无卡交易,基于虚拟卡或者手机号码等业务需要手机进行密码验证,忘记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时就无法进行支付,用户体验很不好。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是相关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银行业务支付操作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包括:

业务交互单元,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业务关联信息;

业务交易单元,与所述业务交互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业务关联信息,根据所述业务关联信息生成符合银联规定的交易请求,并输出一采集命令;

掌静脉采集单元,与所述业务交易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采集命令,并根据所述采集命令启动专用的摄像头以获取用户的掌静脉的静态图像;

掌静脉识别单元,与所述掌静脉采集单元相连接,用于对来自所述掌静脉采集单元的静态图像进行处理,并输出与所述静态图像相对应的掌静脉数据信息;以及

通讯接口,与所述业务交易单元和所述掌静脉识别单元相联接,用于将所述交易请求和所述掌静脉数据信息传送至银行业务平台,并接收来自所述银行业务平台的交易鉴权信息。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该业务交互单元为物理键盘或触控面板。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业务关联信息包括交易账户、交易类型和交易金额。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掌静脉采集单元基于近红外光谱波长的光束来采集用户的掌静脉的静态图像。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掌静脉采集单元还包括成像模块,该成像模块为支持大光圈和微距的近红外成像模组。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银行业务平台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互。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通讯接口将所述交易请求以及所述掌静脉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所述银行业务平台接收加密后的所述交易请求和所述掌静脉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解密。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银行业务平台至少包括: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将来自所述掌静脉识别单元的实时的掌静脉数据信息与平台中的掌静脉数据库进行匹配,并基于成功的匹配结果输出所述交易鉴权信息,其中,所述交易鉴权信息包括与所述掌静脉数据信息相对应的银行账户。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掌静脉采集单元和所述掌静脉识别单元集成于同一内嵌部,所述内嵌部位于所述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的背面。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还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打印用户的业务交易信息。

采用本发明的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其包括业务交互单元、业务交易单元、掌静脉采集单元、掌静脉识别单元和通讯接口。业务交互单元接收外部输入的业务关联信息;业务交易单元用于接收业务关联信息,根据业务关联信息生成符合银联规定的交易请求并输出采集命令;掌静脉采集单元接收采集命令,并根据采集命令启动专用的摄像头以获取用户的掌静脉的静态图像;掌静脉识别单元对静态图像进行处理,并输出对应的掌静脉数据信息;通讯接口将交易请求和掌静脉数据信息传送至银行业务平台,并接收来自银行业务平台的交易鉴权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使用掌静脉采集以替代现有的银行卡和/或密码输入,将掌静脉数据信息与银行业务平台中的掌静脉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确认与之绑定的银行账户的身份信息和密码,进而实现无卡无密码的安全业务操作。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主要包括业务交互单元100、业务交易单元102、掌静脉采集单元104、掌静脉识别单元106、通讯接口108。

详细而言,业务交互单元100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业务关联信息。例如,业务交互单元100为物理键盘或触控面板。在此,业务关联信息包括透过物理键盘或触控面板选取的交易账户、交易类型和交易金额。业务交易单元102与业务交互单元100相连接,用于接收业务关联信息,根据业务关联信息生成符合银联规定的交易请求,并输出采集命令。

掌静脉采集单元104与业务交易单元102相连接,用于接收采集命令,并根据采集命令启动专用的摄像头以获取用户的掌静脉的静态图像。掌静脉识别单元106与掌静脉采集单元104相连接,用于对来自掌静脉采集单元104的静态图像进行处理,并输出与静态图像相对应的掌静脉数据信息。较佳地,掌静脉采集单元104基于近红外光谱波长的光束来采集用户的掌静脉的静态图像。掌静脉采集单元104还包括成像模块,该成像模块为支持大光圈和微距的近红外成像模组。例如,掌静脉采集单元104和掌静脉识别单元106集成于同一内嵌部,该内嵌部位于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的背面,业务交互单元100位于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的正面。此外,该智能支付终端还可在正面预留或保留识别凹槽,以便可兼容现有的银行卡刷卡支付业务。

通讯接口108与业务交易单元102和掌静脉识别单元106相联接,用于将来自业务交易单元102的交易请求以及来自掌静脉识别单元106的掌静脉数据信息传送至银行业务平台,并接收来自该银行业务平台的交易鉴权信息。如图1所示,银行业务平台至少包括身份验证单元200,用于将来自掌静脉识别单元106的实时的掌静脉数据信息与平台中的掌静脉数据库进行匹配,并基于成功的匹配结果输出一交易鉴权信息,其中,该交易鉴权信息包括与掌静脉数据信息相对应的银行账户。较佳地,通讯接口108与银行业务平台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在实务上,通讯接口108将交易请求以及掌静脉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加密,银行业务平台接收加密后的交易请求和掌静脉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解密。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该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还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打印用户的业务交易信息,用作书面的交易凭证。

采用本发明的基于掌静脉的便携式智能支付终端,其包括业务交互单元、业务交易单元、掌静脉采集单元、掌静脉识别单元和通讯接口。业务交互单元接收外部输入的业务关联信息;业务交易单元用于接收业务关联信息,根据业务关联信息生成符合银联规定的交易请求并输出采集命令;掌静脉采集单元接收采集命令,并根据采集命令启动专用的摄像头以获取用户的掌静脉的静态图像;掌静脉识别单元对静态图像进行处理,并输出对应的掌静脉数据信息;通讯接口将交易请求和掌静脉数据信息传送至银行业务平台,并接收来自银行业务平台的交易鉴权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使用掌静脉采集以替代现有的银行卡和/或密码输入,将掌静脉数据信息与银行业务平台中的掌静脉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确认与之绑定的银行账户的身份信息和密码,进而实现无卡无密码的安全业务操作。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