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141发布日期:2018-10-23 21:3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服务器系统,特别是指一种用以承载储存模块的承载架可进行旋转的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服务器为了方便对例如硬盘的储存模块进行抽取或插置,仅能将一用以承载储存模块的承载架设置在一托盘邻近开口的位置,以便于使用者能方便地抽取或插置储存模块。

由于现有服务器对于储存模块的需求愈来愈大,但是托盘面对开口的位置空间有限,从而导致承载架所能承载的储存模块数量无法满足现有服务器对于储存模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系统,能提升托盘内部空间的利用,且更进一步使承载架在托盘的有限空间下能承载较多数量的储存模块。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系统,包含一机架,及一服务器。

服务器包括一托盘、多个第一储存模块、一承载装置,及多个第二储存模块。托盘包含一盘体,及两个滑轨,该盘体包括一前端、一后端,及两个左右相间隔的侧壁,该盘体界定一邻近于该前端的前承载区,及一位于该前承载区后侧的容置空间,各该滑轨设置于该机架与对应的该侧壁之间,该盘体可透过该两滑轨沿一前后方向相对于该机架滑动。第一储存模块可抽取地设置于该前承载区内。承载装置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间隔位于该前承载区后方,该承载装置包含至少一承载架,及至少一对铰链,该承载架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且分别位于该两侧壁内侧的侧板,各该铰链包括一固定地接合于对应的该侧壁的接合板、一连接于对应的该侧板的连接板、一连接于该接合板与该连接板之间的扭矩单元,及一限位件,该承载架可透过该两铰链在一收合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收合位置,及一部分凸伸出该盘体顶端的掀开位置之间旋转,该限位件用以限制该连接板旋转的角度以使该承载架定位在该掀开位置。第二储存模块可抽取地设置于该承载架内。

优选地,该接合板具有一内板面,该限位件为一连接于该接合板顶端并且凸伸出该内板面的凸伸板件,该限位件用以挡止该连接板。

优选地,该承载架更包括两个分别由该两侧板外板面朝外凸伸的扳动板。

优选地,各该侧板具有一前边,及一顶边,各该扳动板邻近于对应的该侧板的该前边及该顶边。

优选地,各该侧板具有一后边,各该铰链的该连接板一体成型地连接于对应的该侧板的该后边。

优选地,该接合板形成有一第一开孔,及一与该第一开孔相间隔的第二开孔,各该铰链更包括一设置于该连接板的卡掣总成,该卡掣总成包含一滚珠,及一对该滚珠朝该接合板方向偏压的弹簧,该滚珠可脱离地卡掣于该第一开孔或该第二开孔,当该承载架在该收合位置时,该滚珠卡掣于该第一开孔,当该承载架在该掀开位置时,该滚珠卡掣于该第二开孔。

优选地,各该侧壁具有一下立壁部、一由该下立壁部顶端朝外凸伸的横壁部,及一由该横壁部外侧端朝上凸伸的上立壁部,各该侧壁的该横壁部与该上立壁部共同界定出一通道,各该滑轨设置于对应的该侧壁的该下立壁部外侧,该承载装置包含两个沿该前后方向相间隔排列用以承载该等第二储存模块的承载架,及两对铰链,各该铰链的该接合板接合于对应的该侧壁的该下立壁部内侧,该服务器更包括一主机背板、一第一电路背板、两个第二电路背板、一第一传输线单元,及两个第二传输线单元,该主机背板直立地设置于该盘体内且间隔位于后侧的该承载架后方,该第一电路背板直立地设置于该框架体后侧并与该等第一储存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一传输线单元穿设于该两通道且电性连接该主机背板与该第一电路背板之间,各该第二电路背板直立地设置于对应的该承载架后侧并与对应的该等第二储存模块电性连接,该两第二传输线单元其中之一穿设于该两通道且电性连接于该主机背板与前侧的该第二电路背板之间,该两第二传输线单元其中另一电性连接于该主机背板与后侧的该第二电路背板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铰链的结构设计、扳动板凸设于侧板外板面且邻近前边及顶边的设计方式,以及主机背板、第一电路背板及第二电路背板分别采直立方式设置于盘体内,藉此,能提升托盘内部之容置空间的利用,进而使承载架在托盘有限的空间下能承载较多数量的储存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托盘的盘体在初始位置;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盘体、滑轨及承载装置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盘体、承载架及铰链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不完整侧视图,说明承载架位在收合位置;

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的铰链的不完整剖视图,说明卡掣总成的滚珠卡掣于第一开孔内;

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立体图,说明理线架的细部结构;

图8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托盘的盘体在拉出位置;

图9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不完整侧视图,说明承载架位在掀开位置;

图10是类似图6的不完整剖视图,说明卡掣总成的滚珠卡掣于第二开孔内;

图11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立体图,说明第二储存模块抽离承载架;及

图12是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承载装置的不完整立体分解图,说明铰链的连接板一体成型地连接于对应侧板的后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是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服务器系统100包含一机架10,及一服务器20。

参阅图1、图2及图3,机架10包括两根左右相间隔的前立杆11,及两根左右相间隔的后立杆12。服务器20设置于两前立杆11之间以及两后立杆12之间,服务器20包括一托盘2、一承载装置3、一储存装置4、一电路装置5、一控制装置6、两个电源供应装置7,及一理线架8。托盘2包含一盘体21,及两个滑轨23。盘体21包括一底壁211、两个形成于底壁211相反侧且左右相间隔的侧壁212、一前端213,及一后端214。各侧壁212具有一内侧210,及一相反于内侧210的外侧215。各侧壁212更具有一与底壁211相连接的下立壁部216、一由下立壁部216顶端朝外凸伸的横壁部217,及一由横壁部217外侧端朝上凸伸的上立壁部218。下立壁部216、横壁部217及上立壁部218共同界定出内侧210及外侧215。各侧壁212的横壁部217与上立壁部218共同界定出一位于内侧210的通道219。

盘体21更包括一顶板220,及多个隔板221。顶板220固定地连接于两侧壁212邻近于前端213处的上立壁部218顶端。该等隔板221分别呈直立地设置于底壁211与顶板220之间且左右相间隔排列,各隔板22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地连接于顶板220与底壁211。顶板220、该等隔板221、底壁211以及两侧壁212共同界定出一邻近于前端213的前承载区222,且底壁211以及两侧壁212共同界定出一位于前承载区222后侧的容置空间223。各侧壁212的内侧210朝向容置空间223。

各滑轨23设置于机架10的对应前、后立杆11、12与对应的侧壁212之间,各滑轨23包括一外轨件231,及一内轨件232。外轨件231透过螺锁方式锁固于对应前、后立杆11、12上并具有一内侧233。内轨件232可滑动地连接于外轨件231的内侧233,内轨件232透过螺锁方式锁固于对应侧壁212的下立壁部216外侧。藉此,托盘2的盘体21可透过两滑轨23沿一前后方向D1相对于机架10滑动。

参阅图2、图3及图4,承载装置3设置于盘体21的容置空间223内且间隔位于前承载区222后方,承载装置3包含两个沿前后方向D1相间隔排列的承载架31,及两对铰链32。其中,靠近前承载区222的一承载架31是前侧承载架,而远离前承载区222的另一个承载架31是后侧承载架。各承载架31包括两个侧板311,及两个扳动板312。两个侧板311左右相间隔且分别位于两侧壁212的内侧210,两个扳动板312分别由两侧板311朝向两侧壁212的外板面朝向两侧壁212方向(也就是朝外侧方向)凸伸。各侧板311具有一前边313、一相反于前边313的后边314,及一顶边315。各扳动板312邻近于对应侧板311的前边313及顶边315,用以供使用者的手指扳动。通过前述扳动板312凸设于侧板311外板面且邻近前边313及顶边315的设计方式,除了能提供使用者方便透过手指进行扳动之外,还能避免扳动板312设置在侧板311的前边313或者是承载架31的一顶板316前端进而占据承载架31前方的空间。藉此,能缩短前侧承载架31与前承载区222之间的间距,以及后侧承载架31与前侧承载架31之间的间距,能节省前侧承载架31与前承载区222之间的间隔空间,以及节省后侧承载架31与前侧承载架31之间的间隔空间。

各铰链32包括一接合板33、一连接板34、一扭矩单元35、一限位件36,及一卡掣总成37。接合板33抵接于对应侧壁212的下立壁部216内侧,接合板33形成有多个螺孔331、一轴孔332、一第一开孔333,及一第二开孔334。透过多个螺丝38分别穿过下立壁部216的多个穿孔224并且分别螺锁于该等螺孔331,藉此,能将接合板33固定地接合于下立壁部216内侧。连接板34呈长形状,连接板34一部分抵接于对应侧板311的一内板面317,而连接板34另一部分凸伸出后边314且位于接合板33内侧。透过多个铆钉39铆接连接板34与对应侧板311,藉此,能将连接板34固定地连接于侧板311内板面。连接板34形成有一非圆形孔341,及一间隔位于非圆形孔341上方的通孔342。

扭矩单元35连接于接合板33与连接板34之间,扭矩单元35的一转轴351具有一卡接段352及一螺接段353。卡接段352的形状与非圆形孔341的形状相配合并且卡接于非圆形孔341内,藉此,连接板34旋转时能同时带动转轴351转动。螺接段353穿过一垫圈354及轴孔332并且螺接于一螺帽355,螺帽355抵接在接合板33外板面。扭矩单元35的一扭矩产生部356套设于转轴351上用以对连接板34朝接合板33的方向施加扭矩。藉此,承载架31能透过铰链32在一收合于盘体21的容置空间223内的收合位置(如图5所示),及一部分凸伸出盘体21顶端的掀开位置(如图9所示)之间旋转,且承载架31能定位在掀开位置,或者是定位在收合位置与掀开位置之间的任一所需的角度位置。

限位件36用以限制连接板34旋转的角度以使承载架31定位在掀开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6为一一体成型地连接于接合板33顶端的凸伸板件,限位件36朝内凸伸出接合板33的一内板面335用以挡止连接板34。藉此,能防止连接板34旋转的角度过大,使承载架31旋转至掀开位置时便能定位在掀开位置。

参阅图4、图5及图6,卡掣总成37设置于连接板34并包含一套管371、一端盖372、一滚珠373,及一弹簧374。套管371穿设于连接板34的通孔342并透过一凸缘375抵接在连接板34外板面。套管371具有一形成于外侧端的第一孔部376、一形成于内侧端的第二孔部377,及一连通于第一孔部376与第二孔部377之间的通孔部378。第一孔部376孔径小于通孔部378孔径,且第一孔部376与通孔部378之间形成有一肩部379。第二孔部377为一形成有内螺纹的螺孔。端盖372透过一螺接部380螺接于第二孔部377并且封闭第二孔部377。滚珠373设置于通孔部378内并可经由第一孔部376凸伸出套管371外侧端,滚珠373可脱离地卡掣于接合板33的第一开孔333或第二开孔334。弹簧374为一设置于通孔部378内的压缩弹簧,弹簧374两端分别抵接于端盖372及滚珠373。弹簧374对滚珠373朝接合板33方向偏压,藉此,使滚珠373能保持在一抵接于肩部379且部分凸伸出套管371外侧端的卡掣位置。当承载架31位在收合位置时,滚珠373卡掣于第一开孔333内。

参阅图1,储存装置4包含多个第一储存模块41,及多个第二储存模块42。该等第一储存模块41可抽取地设置于前承载区222内。该等第二储存模块42可抽取地设置于两承载架31内。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第二储存模块41、42是以硬盘(HDD)为例。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一、第二储存模块41、42也可以是固态硬盘(SSD)、光盘机或快闪存储器等其他类型的储存模块。

参阅图1、图2及图3,电路装置5包含一主机背板51、一第一电路背板52、一第一传输线单元53、两个第二电路背板54,及两个第二传输线单元55。主机背板51直立地设置于盘体21的容置空间223内且间隔位于后侧承载架31后方。第一电路背板52直立地设置于前承载区222后侧并与第一储存模块41电性连接。第一传输线单元53穿设于两通道219且电性连接于主机背板51与第一电路背板52之间,用以进行前述两者之间的讯号及电力传输。各第二电路背板54直立地设置于对应承载架31后侧并与对应的第二储存模块42电性连接。两第二传输线单元55其中之一穿设于两通道219且电性连接于主机背板51与前侧承载架31所对应的第二电路背板54之间,用以进行前述两者之间的讯号及电力传输。两第二传输线单元55其中另一电性连接于主机背板51与后侧承载架31所对应的第二电路背板54之间,用以进行前述两者之间的讯号及电力传输。通过主机背板51、第一电路背板52及第二电路背板54分别采直立方式设置于盘体21的容置空间223内,藉此,能较有效率地运用容置空间223,以缩短前侧承载架31与前承载区222之间的间距,以及后侧承载架31与前侧承载架31之间的间距。

控制装置6设置于容置空间223内且位于主机背板51与后端214之间,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于主机背板51用以提供控制及管理的功能。两电源供应装置7设置于容置空间223内且位于主机背板51与后端214之间,各电源供应装置7电性连接于主机背板51用以提供服务器20运转时所需的电力。

参阅图2及图7,理线架8位于两滑轨23后端并包括一第一理线架体81、一第二理线架体82、一第三理线架体83、一第一枢接单元84、一第二枢接单元85,及一伸缩支撑杆单元(图未示)。第一枢接单元84前端固定地连接于其中一组滑轨23的内轨件232后端。第一理线架体81两相反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单元84后端与第三理线架体83前端。第二枢接单元85前端固定地连接于前述滑轨23的外轨件231后端。第二理线架体82间隔位于第一理线架体81后侧,第二理线架体82两相反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单元85后端与第三理线架体83后端。伸缩支撑杆单元一端固定地连接于另一组滑轨23的外轨件231后端,伸缩支撑杆单元另一端枢接于第三理线架体83底端用以支撑第三理线架体83。第一、第二、第三理线架体81、82、83共同承载一外部缆线单元9,外部缆线单元9一端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6。

参阅图8、图9及图10,欲取出承载架312所承载的任一个第二储存模块42时,沿前后方向D1将托盘2的盘体21由一如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前拉出。盘体21向前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两内轨件232(如图7所示)分别相对于两外轨件231滑动,其中一内轨件232滑动时会透过第一枢接单元84拉动第一理线架体81使其相对于第三理线架体83旋转并且同时带动第三理线架体83向前移动,第三理线架体83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会拉动第二理线架体82使其相对于第二枢接单元85旋转。藉此,第一理线架体81及第二理线架体82会逐渐地带动外部缆线单元9张开,使外部缆线单元9能保持与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的状态。

当盘体21移动至图8所示的一拉出位置时,前承载区222及两承载架31皆外露出机架10前侧,此时,使用者可透过双手的手指分别将选择的一承载架31的两扳动板312往上扳动,使承载架31沿一第一旋转方向R1向上旋转。承载架31带动连接板34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的过程中,卡掣总成37的滚珠373受到接合板33的挤压会先朝套管371内移动并脱离第一开孔333,滚珠373向套管371内移动时会压缩弹簧374使其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当滚珠373完全脱离第一开孔333后便会沿着接合板33的内板面335滚动。

当连接板34转动到顶端被限位件36挡止的位置时,连接板34便无法继续转动,此时承载架31即定位在掀开位置。同时,滚珠373对齐于第二开孔334,通过弹簧374蓄积的复位弹力将滚珠373向外顶推,使得滚珠373会自动地卡掣于第二开孔334内。滚珠373由接合板33的内板面335滚动并卡掣于第二开孔334内的过程中,使用者会感受到一顿点感,藉此,使用者能经由此顿点感得知承载架31已旋转并定位至掀开位置。

参阅图9及图11,当前侧承载架31在掀开位置时,前侧承载架31的前侧抽取开口高于该前承载区222的顶板220,因此,前侧承载架31所承载的第二储存模块42不会受到前承载区222及第一电路背板52的阻挡。藉此,使得使用者能方便且迅速地将选择的第二储存模块42沿一抽离方向D2抽离前侧承载架31,以便对取出的第二储存模块42进行维修或更换。当前述第二储存模块42的维修或更换完成后,沿一相反于抽离方向D2的插置方向D3将第二储存模块42插置于前侧承载架31内,便完成组装的动作。同理,当后侧承载架31在掀开位置时,后侧承载架31的前侧抽取开口高于该前侧承载架31的顶板316,因此后侧承载架31所承载的第二储存模块42不会受到前侧承载架31及第二电路背板54的阻挡,藉此,使得使用者能方便且迅速地对后侧承载架31所承载的任一个第二储存模块42进行抽离的动作。

需说明的是,在使用时,使用者也可将前侧承载架31或后侧承载架31转动到收合位置与掀开位置之间的任一所需的角度位置,只要使欲抽离的第二储存模块42不会被阻挡而便于抽离即可。此时,透过扭矩单元35所施加的扭矩使得承载架31能定位在前述所需角度位置,而卡掣总成37的滚珠373则抵接在接合板33的内板面335。

参阅图5、图6及图9,待第二储存模块42重新组装至承载架31后,使用者可透过双手的手指分别将承载架31的两扳动板312往下压,使承载架31沿一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向下旋转。承载架31带动连接板34沿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的过程中,滚珠373受到接合板33的挤压会先朝套管371内移动并脱离第二开孔334,滚珠373向套管371内移动时会压缩弹簧374使其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当滚珠373完全脱离第二开孔334后便会沿着接合板33的内板面335滚动。

当承载架31转动到底端被盘体21的底壁211挡止的位置时,承载架31便无法继续转动而回复并定位在收合位置。同时,滚珠373对齐于第一开孔333,通过弹簧374蓄积的复位弹力将滚珠373向外顶推,使得滚珠373会自动地卡掣于第一开孔333内。滚珠373由接合板33的内板面335滚动并卡掣于第一开孔333内的过程中,使用者会感受到一顿点感,藉此,使用者能经由此顿点感得知承载架31已旋转并定位至收合位置。之后,使用者便能沿前后方向D1将托盘2的盘体21向后推,使盘体21回复至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

参阅图12,是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各铰链32的连接板34。

在本实施例中,各铰链32的连接板34一体成型地连接于对应侧板311的后边314,换句话说,以对应侧板311的后边314延伸出具有一非圆形孔341,及一间隔位于非圆形孔341上方的通孔342的L型凸板作为各铰链32的连接板34。通过前述设计方式,使得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较之下,能进一步节省连接板34的用料及其成本。再者,还能节省第一实施例的侧板311与连接板34相叠加后的厚度所占据的空间。

综上所述,各实施例的服务器系统100,通过铰链32的结构设计、扳动板312凸设于侧板311外板面且邻近前边313及顶边315的设计方式,以及主机背板51、第一电路背板52及第二电路背板54分别采直立方式设置于盘体21的容置空间223内,藉此,能提升托盘2内部之容置空间223的利用,进而使承载架31在托盘2有限的空间下能承载较多数量的储存模块,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均等修饰和变化,皆应该属于本发明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