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369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



背景技术:

雨伞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它可以挡风遮雨、遮阳蔽日。但是人们不可能一直带着雨伞出行。然而天气的变化却是难以预计的,也许万里无云的晴天就会突然下起雨,也许还在下雨的日子就突然艳阳高照了,这样我们就会紧急需要雨伞或者是遮阳伞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公共伞,但是目前的公共伞由于其无偿的特性,使得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所采用的公共伞设施主要是钥匙开关的物理结构的伞锁组成的伞架。这样就会导致许多人忘记还伞,不利于公共伞的循环利用,有违背公共伞最初的理念。而且现在公共伞设施损坏的话,也无法进行集中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用于供使用者借伞并归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伞,供使用者租赁,具有伞体以及设置在该伞体上的rfid卡,该rfid卡具有唯一识别码;壳体,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伞的哑铃型管道,该管道的两端均为开口的圆柱体,壳体设置有与圆柱体的开口对应的还伞口以及取伞口,该还伞口以及该取伞口与伞相匹配;多个旋转单元,与圆柱体的个数一一对应,设置在圆柱体内且与圆柱体相匹配,旋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伞的凹槽;射频识别部,具有多个射频识别器,该射频识别器的个数与所述还伞口的一一对应,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用于读取rfid卡的识别码;显示部,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用于显示与识别码相对应的供使用者扫描的二维码;服务器,接收使用者发送的取伞信息,并发送发伞指令;通信部,设置在壳体内,用于接收发伞指令;控制部,设置在壳体内,根据发伞指令控制与取伞口对应的旋转单元进行旋转,将凹槽内的伞旋转至取伞口,控制部控制显示部显示伞对应的二维码;以及电源部,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对旋转单元、显示部、射频识别部、控制部以及通信部进行供电。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使用者将伞放置在还伞口时,控制部控制射频识别部读取rfid卡的识别码,通信部接收信息并发送还伞指令,服务器接收还伞指令,并向使用者发送“还伞成功”信息,控制部的控制与还伞口对应的旋转单元在进行旋转,将伞输送至管道。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判断部,其中,判断部判断管道内是否有空余伞位,当判断为否时,控制部控制显示部显示伞位已满。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旋转单元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凹槽。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伞为可折叠的雨伞、遮阳伞或者晴雨伞。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壳体的厚度比伞的厚度略厚。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漏水的网板。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壳体的侧面设置有通风板。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显示部为彩色液晶显示屏。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电源部包括外接电源单元以及蓄电池单元。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因为伞租赁装置设置为箱体结构的壳体,所以可以在相同的空间大小下,比传统的伞架结构储存更多的伞,以备更多的使用者岁伞的需求。另外,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使用扫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取伞以及直接将伞放置在还伞看即可自动完成还伞,相对于传统的需要办卡或者钥匙解锁的传统伞架来说使用者来说更加的便捷,操作也更加的简单。此外,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可以同时设置多个而统一使用同一个终端进行管理与通信,使得伞租赁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使用场景也更加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100包括伞10、壳体20、多个旋转单元30、射频识别部40、显示部50、服务器(图中未显示)、通信部60、控制部70、判断部80、电源部90。

伞10包括伞体11以及设置在伞体11的伞柄上的rfid卡12,rfid卡12具有唯一识别码。伞10可供使用者租赁。伞10为可折叠的雨伞、遮阳伞或者晴雨伞。在本实施例中,伞10为可折叠的晴雨伞。rfid卡12设置在伞10的伞柄的最下方。

壳体20包括多个管道21、还伞口22、取伞口23、网版24、通风板25以及通风板2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的厚度略厚于伞1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的下方设置有与取伞口23相匹配的取伞处,取伞处为具有与取伞口23的个数一一对应的凹槽且该凹槽位于取伞口23的正下方的长方体。

多个管道21设置在壳体20内,用于容纳伞10。多个管道21的结构相同,仅对一个管道21做详细阐述。管道21为哑铃型,两端为具有开口的圆柱体。在本实施例中,管道21的个数为三个,呈一定倾斜角度的设置在壳体20内,管道21的两端圆柱体的中间部分具有网孔,该网孔用于漏水。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根据场地以及人流量来控制管道的个数。若场地较大,使用者较多,可以适当增加管道数目;若场地较小,使用者较少,可以适当减少管道的数目。

还伞口22设置在壳体20上端的与管道21的上端的圆柱体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处,用于供使用者还伞。还伞口22与伞10的大小相匹配。

取伞口23设置在壳体20下端的与管道21的下端的圆柱体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处,供使用者取伞。取伞口23与伞10的大小相匹配。

网板24设置在壳体20的下端,用于漏水。

通风板25以及通风板26设置在壳体20的两侧,用于通风。

多个旋转单元30与圆柱体的个数一一对应,设置在圆柱体内且与圆柱体相匹配,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伞10的凹槽。多个旋转单元30的结构相同,仅对一个旋转单元30做详细阐述。旋转单元30由电机驱动旋转,每次旋转180°。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单元30的个数为6个,旋转单元30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凹槽。

射频识别部40具有多个射频识别器,该射频识别器的个数与所述还伞口的一一对应,分别设置在壳体20上靠近旋转单元30处,用于读取rfid卡的识别码。

显示部50设置在壳体10的上表面,用于显示与识别码相对应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供使用者扫描。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50为液晶显示屏。

服务器接收使用者发送的二维码中的识别码,发送发伞指令。

通信部60设置在壳体10内,接收发伞指令。

控制部70设置在壳体10内,控制与取伞口相对应的旋转单元进行旋转180°,将伞10输送至取伞口。控制部70还可以控制射频识别部40读取rfid卡的识别码、控制显示部50进行显示、控制通信部60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

判断部80判断管道21的是否有空余的伞位,当判断为否时,控制部70控制显示部50显示伞位已满。当判断为是时,使用者可以将伞放置还伞口22处,射频识别部40读取识别码,通信部60接收识别码并发送还伞指令,服务器接收还伞指令,并向使用者发送“还伞成功”信息,与还伞口22相对应的旋转单元在控制部70的控制下旋转180度,将伞输送至管道21内。在本实施例中,通信部60、控制部70以及判断部80为同一台单片机,该单片机通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与服务器以及使用者进行通信连接。该单片机还可以根据管道中的伞的数量多少来判断显示部显示的二维码是哪个取伞口应出的伞所对应的二维码。

电源部90设置在壳体20内,用于对旋转单元30、射频识别部40、显示部50、通信部60、控制部70以及判断部80供电。电源部90包括外接电源单元以及蓄电池单元。外接电源单元外接220v交流稳压电源供电,由变压器转换至12v直流稳压电源进行供电。蓄电池单元为12v的蓄电池进行供电。

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使用手机app或微信扫一扫扫描液晶显示屏上所显示的二维码,这样使用者所使用的手机app或微信就可以得到二维码中所包含的识别码并将识别码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接受到的识别码处理保存后将通过2g发送一个发伞指令给使用者扫描的伞租赁装置100。伞租赁装置100接受发伞指令后,单片机将控制取伞口23所对应的旋转单元旋转180°,这样伞就会从管道21中转移到取伞口,同时在前一个伞被使用者取走后剩下的伞将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管道21内下滑到旋转单元的另一个凹槽里,这样就完成了取伞的过程。

当使用者想要还伞时,只需将伞折叠后任意选择一个还伞口将伞柄朝向自己,即伞柄朝向射频识别部40放入还伞口后,射频识别部40即可以检测到旋转单元的凹槽内是否有伞,并向单片机发送所读取到的使用者所还伞柄处的rfid卡的识别码。单片机判断该还伞口所通向的管道内是否有空余的伞位,若没有空余的伞位则会控制液晶显示屏显示伞位已满,若存在空余的伞位,通信部将使用者所还伞的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会发送“还伞成功”的信息通过手机app或微信显示给使用者,同时控制与该还伞口相对应的旋转单元旋转180°将伞旋转进入放置雨伞的管道,这样就完成了还伞的过程。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因为伞租赁装置设置为箱体结构的壳体,所以可以在相同的空间大小下,比传统的伞架结构储存更多的伞,以备更多的使用者岁伞的需求。另外,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使用扫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取伞以及直接将伞放置在还伞看即可自动完成还伞,相对于传统的需要办卡或者钥匙解锁的传统伞架来说使用者来说更加的便捷,操作也更加的简单。此外,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伞租赁装置可以设置多个而统一使用同一个终端进行管理与通信,使得伞租赁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使用场景也更加的多样化。

另外,服务器通过2g与伞租赁装置以及使用者之间连接,目前2g在我国的信号覆盖范围最全面,最稳定,可以满足对信息传输速率要求不高但是对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的信息传输的需求,通过2g进行信息的传输,将可以同时布置很多装置而统一用同一个终端进行管理和通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使用场景更加多样化,不必担心其他通过蓝牙或者wifi连接的智能伞架距离的限制。

此外,使用者使用手机进行扫面,则服务器会显示使用者的信息,所以当使用者不还伞时,可以及时获取使用者的信息,解决了传统伞租赁装置中,使用者忘记还伞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