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37501发布日期:2018-11-24 10:11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手机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手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一张sim卡的触点结构一般包括电源触点、复位触点、时钟触点、接地触点、编程触点和数据触点,由手机中的sim卡控制器为各个触点提供可靠的信号,使sim卡正常工作。

sim卡在上电初始化完成后,至少要有电源信号、复位信号、时钟信号、接地信号和数据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几个信号不能停掉,否则需要再次给sim卡上电并进行初始化等一系列过程,影响手机和sim卡交互的及时性。这就要求sim卡控制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以便给sim卡提供持续的信号,即使在手机和sim卡之间的交互很少的场景下,甚至只有协议要求的每30秒一次,sim控制器也需要一直工作。然而sim控制器本身作为sim卡的控制模块,在给sim卡提供信号的同时也有功率损耗,从而导致手机在整个待机周期内功耗较大,待机时间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降低手机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降低sim控制器在待机过程中的功耗,并且能够避免sim卡由于掉电而出现异常。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sim卡供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配置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的信号;

将所述sim卡各触点连接到所述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上;

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

可选地,所述保存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包括:

保存连接sim卡电源触点的sim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复位触点的sim控制器的复位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数据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接地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以及sim卡时钟停掉时连接sim卡时钟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配置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的信号包括:

将sim卡电源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的电压;

将sim卡复位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复位端口的电压;

将sim卡数据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的电压;

将sim卡接地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

将sim卡时钟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

可选地,在所述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再次与sim卡交互时,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上电操作;

根据所保存的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重新配置sim控制器;

将所述sim卡的各触点切换到对应的所述sim控制器的各端口上。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保存的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重新配置sim控制器包括:将sim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电压配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电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sim卡供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配置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的信号;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sim卡各触点连接到所述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上;

掉电单元,用于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

可选地,所述保存单元,用于保存连接sim卡电源触点的sim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复位触点的sim控制器的复位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数据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接地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以及sim卡时钟停掉时连接sim卡时钟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将sim卡电源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的电压;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将sim卡复位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复位端口的电压;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将sim卡数据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的电压;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将sim卡接地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

第五配置模块,用于将sim卡时钟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电单元,用于在所述掉电单元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之后,当需要再次与sim卡交互时,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上电操作;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保存单元所保存的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重新配置sim控制器;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sim卡的各触点切换到对应的所述sim控制器的各端口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将sim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电压配置为所述保存单元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电压。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sim卡供电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im卡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卡各触点的电压,将gpio各引脚配置为所保存的sim卡各触点的电压,再将sim卡各触点切换到gpio各引脚上,使功耗较低的gpio为sim卡提供持续的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降低sim控制器在待机过程中的功耗,并且能够避免sim卡由于掉电而出现异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sim卡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sim卡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sim卡的触点结构示意图;

图4为sim控制器与sim卡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sim卡供电控制方法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sim卡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sim卡供电控制装置的第一配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sim卡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sim卡供电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1、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

s12、根据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配置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的信号;

s13、将所述sim卡各触点连接到所述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上;

s14、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15、当需要再次与sim卡交互时,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上电操作;

s16、根据所保存的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重新配置sim控制器;

s17、将所述sim卡的各触点切换到对应的所述sim控制器的各端口上。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一张sim卡的触点结构示意图,其中,

vcc为sim卡的电源触点,主要为sim卡内部芯片提供工作电压。sim的工作电压分为3种class:classa(5v),classb(3v),classc(1.8v)。一张sim卡应该至少支持这3种class中的一种。

rst为sim卡的复位触点,为sim卡内部芯片提供复位信号。

clk为sim卡的时钟触点,为sim卡内部芯片提供时钟信号。频率至少为1m,最大值可以通过sim卡中的数据解析得到。

gnd为sim卡的接地触点。

vpp是sim卡的编程触点。

io是sim卡的数据触点,既可以作为输入,向sim卡写数据,也可以作为输出,从sim卡读数据。

sim卡在插入手机后要正常工作,至少需要提供电源,复位,时钟,接地和数据这5个信号,并且这几个信号不能停掉,否则需要再次给sim卡上电并进行初始化等一系列过程,不便于交互的及时性。如图4所示,为sim控制器连接sim卡的示意图。

由于sim卡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手机sim控制器模块都是不掉电的,也就是只要sim卡在正常工作状态,不管手机是否在跟sim卡交互,sim控制器都要给sim卡的几个触点提供信号。这对于功耗来讲,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gpio(gerneralpurpose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又称为总线扩展器,每个gpio可以通过软件分别配置成输入或者输出,并且可以配置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gpio具有下述优点:

a.低功耗:gpio具有更低的功率损耗(大约1ua,uc的工作电流为100ua)。

b.集成iic从机接口:gpio内置iic从机接口,即使在待机模式下也能够全速工作。

c.布线简单:继续使用2条就可以组成iic总线或3条组成spi总线。

本发明提供的sim卡供电控制方法能够在手机不需要访问sim卡时,将sim控制器掉电,采用功耗较低的gpio为sim卡的几个触点提供信号,从而降低sim控制器在待机过程中的功耗。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sim卡供电控制方法的连接示意图,图中sim控制器在手机和sim卡没有交互的情况下可以掉电,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当手机不再与sim卡交互时,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步骤一、保存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控制参数包括为sim卡提供信号的sim控制器各端口的电压。

步骤二、根据保存的控制参数配置gpio信号,具体包括:

配置gpio的电压为当前sim卡的工作电压(1.8v或3v或5v);

配置连接电源、复位、数据、接地及时钟触点的gpio引脚的信号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电源、复位、数据、接地及时钟端口的电压。其中,sim控制器的电源、复位及数据端口的电压为高电平,即当前sim卡的工作电压(1.8v或3v或5v);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为低电平,即0v;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为sim卡停掉时钟时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即为当前sim卡的工作电压(1.8v或3v或5v),为低电平时即为0v。

步骤三、将sim卡的电源、时钟、复位、数据及接地触点切到相应的gpio引脚上。

步骤四、对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

当手机需要再次与sim卡交互时,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步骤一、对sim控制器进行上电、复位操作。

步骤二、将sim控制器各端口的电压重新配置为掉电前保存的sim控制器各端口的电压。

步骤三、将sim卡的各触点切换到对应的sim控制器的各端口上。

步骤四、与sim卡进行正常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im卡供电控制方法,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卡各触点的电压,将gpio各引脚配置为所保存的sim卡各触点的电压,再将sim卡各触点切换到gpio各引脚上,使功耗较低的gpio为sim卡提供持续的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降低sim控制器在待机过程中的功耗,并且能够避免sim卡由于掉电而出现异常。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sim卡供电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保存单元11,用于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

第一配置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配置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的信号;

连接单元13,用于将所述sim卡各触点连接到所述sim卡各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上;

掉电单元14,用于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

可选地,所述保存单元11,用于保存连接sim卡电源触点的sim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复位触点的sim控制器的复位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数据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的电压、连接sim卡接地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以及sim卡时钟停掉时连接sim卡时钟触点的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

可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配置单元12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121,用于将sim卡电源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的电压;

第二配置模块122,用于将sim卡复位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复位端口的电压;

第三配置模块123,用于将sim卡数据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的电压;

第四配置模块124,用于将sim卡接地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接地端口的电压;

第五配置模块125,用于将sim卡时钟触点对应的gpio引脚设置为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时钟端口的电压。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电单元15,用于在所述掉电单元14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掉电操作之后,当需要再次与sim卡交互时,对所述sim控制器进行上电操作;

第二配置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保存单元11所保存的所述sim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重新配置sim控制器;

切换单元17,用于将所述sim卡的各触点切换到对应的所述sim控制器的各端口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置单元16,用于将sim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电压配置为所述保存单元11所保存的sim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im卡供电控制装置,当与sim卡不再交互时,保存sim卡各触点的电压,将gpio各引脚配置为所保存的sim卡各触点的电压,再将sim卡各触点切换到gpio各引脚上,使功耗较低的gpio为sim卡提供持续的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降低sim控制器在待机过程中的功耗,并且能够避免sim卡由于掉电而出现异常。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sim卡供电控制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