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602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随着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现有的慢性病报病主要包括两类实现方式:一是医生/防保科医生主动填写纸质报告卡,然后层层转交给各级疾病控制中心,这种方式及时性比较差,容易丢失;二是存在报病业务系统,医生/防保科医生主动在业务系统的报病页面上填写,所有的字段都需要手工填写,这种方式相当于是第一种方式的电子化版本。两种方式都没有报病的逻辑判断,逻辑都是由各个医生主观判断,没有具体的判断逻辑,同时所有的字段都是手工填写,出错的概率较高,另一个方面报病还只是一种主观行为,报不报病都可以,没有对医生的约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慢性病报病时需要医生/防保科医生主动在业务系统的报病页面上填写,所有的字段都需要手工填写,没有报病的逻辑判断,逻辑都是由各个医生主观判断,没有具体的判断逻辑,同时所有的字段都是手工填写,出错的概率较高,另一个方面报病还只是一种主观行为,报不报病都可以,没有对医生的约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和系统。

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01:当医生进行录入诊断信息时,疾病监测系统获取医院医务系统的相关病例信息;

s02:疾病监测系统对获取医院医务系统的相关病例信息进行逻辑判定,需要进行报病则执行

s03,不需要进行报病则执行s05;

s03:存储报病信息,弹出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

s04:填写报病卡;

s05:当医生进行处方录入时,前哨将录入的处方的病人信息与存储的报病信息进行比较,如果该病人已经位于存储的报病信息中,执行s06,否则执行s07;

s06:前哨检查报病卡是否填写,已填写执行s07,未填写执行s03;

s07:结束,前哨将病人的信息传输至公共卫生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s03步骤包括:

s031:存储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以及其他病例信息至报病人员列表;

s032:将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以及其他病例信息自动填写至报病卡;

s033:弹出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

进一步的,所述的s04步骤可以是由病人确认报病卡信息,填写或改写姓名、联系地址、诊断依据;

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系统,它包括:医生电脑端、医院医务系统、前哨、疾病监测系统;所述的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信息读取模块、所述的医院业务系统包括:个人信息录入存储模块、诊断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处方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其他病例信息录入存储模块;所述的前哨包括:报病卡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读取模块用来从医院医务系统读取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并将读取到的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发送至疾病监测系统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所述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接收到信息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后,对其进行逻辑判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报病;如需要报病则将报病信息传送至前哨;所述的报病卡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报病卡是否填写完整;

进一步的,所述的报病卡模块包括:报病卡、报病提示窗口、主动报病模块;所述的报病卡上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证、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诊断单位、首次诊断日期、疾病诊断、诊断依据、报告医生、报告科室信息,可以显示到医生的电脑端;可以直接填写或改写;

进一步的,当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检测到需要报病或者报病卡检测模块检测到报病卡未填写时则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显示到医生的电脑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报病人员列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病例逻辑判断模块传送至前哨的报病信息,以及进行数据对比;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动报病模块设置在医生的电脑端,与现有的医院系统整合设置,医生可以直接通过主动报病模块进行报病,填写报病卡;

进一步的,所述的报病提示窗口与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分别相连;所述的报病卡与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分别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信模块用于前哨与公共卫生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医生报病结束后,前哨的通信模块将病人的信息传输至公共卫生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它包括当医生进行录入诊断信息时,疾病监测系统获取医院医务系统的相关病例信息;进行逻辑判定,需要进行报病存储报病信息,弹出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不需要结束,前哨将病人的信息传输至公共卫生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系统,它包括:医生电脑端、医院医务系统、前哨、疾病监测系统;所述的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信息读取模块、所述的医院业务系统包括:个人信息录入存储模块、诊断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处方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其他病例信息录入存储模块;所述的前哨包括:报病卡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通信模块。

本发明中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报病逻辑统一在报病业务系统中实现;报病卡是在医生进行实际的就诊过程中实时触发,并且给医生提示,方便填写以及收集患者的联系信息;医生端填写的字段进行优化,大部分字段可以从诊疗数据中获取,医生只需要填写少量的字段;各个医疗结构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强制报病和非强制报病,实现报病率的提升。

本发明中的报病逻辑的修改则各家业务系统需要做相应的修改。而独立于医院系统则可由平台统计修改,减低医院的维护工作量。

本发明可以采用独立于医院系统的工作模式,医院仅需要完成按照统一个格式整合诊疗数据,具体的是哪方面的应用则集成相应的功能于前哨程序中,后续升级也只会是对前哨代理程序群中的部分dll进行升级或者增加dll即可,而不会牵涉到医院业务系统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和系统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

请参见图1,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01:当医生进行录入诊断信息时,疾病监测系统获取医院医务系统的相关病例信息;

s02:疾病监测系统对获取医院医务系统的相关病例信息进行逻辑判定,需要进行报病则执行

s03,不需要进行报病则执行s05;

s03:存储报病信息,弹出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

s04:填写报病卡;

s05:当医生进行处方录入时,前哨将录入的处方的病人信息与存储的报病信息进行比较,如果该病人已经位于存储的报病信息中,执行s06,否则执行s07;

s06:前哨检查报病卡是否填写,已填写执行s07,未填写执行s03;

s07:结束,前哨将病人的信息传输至公共卫生系统;

所述的s03步骤包括:

s031:存储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以及其他病例信息至报病人员列表;

s032:将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以及其他病例信息自动填写至报病卡;

s033:弹出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

所述的s04步骤可以是由病人确认报病卡信息,或改写姓名、联系地址、诊断依据。

实施例2: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系统

请参见图1,一种医院端慢性病报病的系统,它包括:医生电脑端、医院医务系统、前哨、疾病监测系统;

所述的医院业务系统包括:个人信息录入存储模块、诊断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处方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其他病例信息录入存储模块;

所述的个人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可录入并存储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证、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

所述的诊断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可录入并存储的信息包括:诊断单位、首次诊断日期、疾病诊断、诊断依据、报告医生、报告科室;

所述的处方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可录入并存储的信息包括:医生在门诊阶段和住院阶段开具的处方信息;

所述的其他病例信息录入存储模块可录入并存储的信息包括:其他客观病历资料和主观病历资料;

所述的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信息读取模块、

所述的信息读取模块用来从医院医务系统读取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并将读取到的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发送至疾病监测系统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

所述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接收到信息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后,对其进行逻辑判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报病;如需要报病则将报病信息传送至前哨;

所述的报病卡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报病卡是否填写完整;

所述的前哨包括:报病卡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通信模块;

所述的报病卡模块包括:报病卡、报病提示窗口、主动报病模块;

所述的报病卡上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证、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诊断单位、首次诊断日期、疾病诊断、诊断依据、报告医生、报告科室信息,可以显示到医生的电脑端;

其中患者姓名、联系地址需要与患者进行确认,并可以直接改写;诊断依据可能会存在初步诊断、确诊等步骤,故诊断依据会不断增加或改变,故诊断依据也可以进行改写;

当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检测到需要报病或者报病卡检测模块检测到报病卡未填写时则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显示到医生的电脑端;

所述的主动报病模块设置在医生的电脑端,与现有的医院系统整合设置,医生可以直接通过主动报病模块进行报病,填写报病卡;

所述的报病人员列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病例逻辑判断模块传送至前哨的报病信息,以及进行数据对比;

所述的报病提示窗口与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分别相连;所述的报病卡与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报病卡检测模块、报病人员列表模块分别相连;

所述的通信模块用于前哨与公共卫生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医生报病结束后,前哨的通信模块将病人的信息传输至公共卫生系统。

使用时,本系统有强制报病和非强制报病两种模式。

在使用强制报病模式时,首先由医生电脑端进入医院医务系统,将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以及其他病例信息录入到医院医务系统;

当医生进行保存诊断信息时,疾病监测系统的信息读取模块从医院医务系统读取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并将读取到的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发送至疾病监测系统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接收到信息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后,对其进行逻辑判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报病;如需要报病则将报病信息传送至前哨,并把报病信息直接填写进报病卡,将病例信息保存至报病人员列表模块;报病卡模块的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显示到医生的电脑端;医生在报病卡中填写或改写患者姓名、联系地址、诊断依据等信息;如果医生选择不填写报病卡时,可以将报病提示窗口、报病卡关掉;不影响医生进行诊断;

当医生再次进行保存诊断信息时,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

当医生进行处方信息保存时,处方信息先经过医院医务系统进行数据签和,前哨的报病人员列表模块将处方信息与存储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传送至前哨的报病信息进行数据对比,处方信息相对应的病人信息存在于报病人员列表模块中的时候,报病卡检测模块检测报病卡是否填写完整;若报病卡完整,则弹出报病卡用于医生确认报病卡填写是否准确;若报病卡部完整,直接触发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弹出;医生在报病卡中填写或改写患者姓名、联系地址、诊断依据等信息;如果医生选择不填写报病卡时,则报病提示窗口、报病卡无法关掉;直至,报病卡填写完毕;

在使用非强制报病时,首先由医生电脑端进入医院医务系统,将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以及其他病例信息录入到医院医务系统;

当医生进行保存诊断信息时,疾病监测系统的信息读取模块从医院医务系统读取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并将读取到的诊断信息、处方信息、其他病例信息发送至疾病监测系统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病例逻辑判断模块接收到信息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后,对其进行逻辑判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报病;如需要报病则将报病信息传送至前哨,并把报病信息直接填写进报病卡,将病例信息保存至报病人员列表模块;报病卡模块的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显示到医生的电脑端;医生在报病卡中填写或改写患者姓名、联系地址、诊断依据等信息;如果医生选择不填写报病卡时,可以将报病提示窗口、报病卡关掉;不影响医生进行诊断;当医生长时间不关闭时,报病提示窗口、报病卡自行关闭;

当医生再次进行保存诊断信息时,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

当医生进行处方信息保存时,处方信息先经过医院医务系统进行数据签和,前哨的报病人员列表模块将处方信息与存储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传送至前哨的报病信息进行数据对比,处方信息相对应的病人信息存在于报病人员列表模块中的时候;报病卡检测模块检测报病卡是否填写完整;若报病卡完整,则弹出报病卡用于医生确认报病卡填写是否准确;若报病卡部完整,直接触发报病提示窗口弹出、报病卡弹出;医生在报病卡中填写或改写患者姓名、联系地址、诊断依据等信息;如果医生选择不填写报病卡时,可以将报病提示窗口、报病卡关掉;不影响医生进行诊断;当医生长时间不关闭时,报病提示窗口、报病卡自行关闭。

如果在医生进行保存诊断信息时,疾病监测系统的病例逻辑判断模块对接收到信息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后,结果为不需要报病则直接跳过此步骤,当医生进行处方信息保存时,处方信息先经过医院医务系统进行数据签和时,处方信息相对应的病人信息部存在于报病人员列表模块中的时候,则直接签和成功。

当医生主动报病时,直接进入设置在医生的电脑端的主动报病模块,填写报病卡,进行报病。

医生报病结束后,前哨的通信模块将病人的信息传输至公共卫生系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