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0704发布日期:2019-02-10 13:3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特别是一种包含有旋转扣件的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笔记型电脑越来越轻薄袖珍,而平板电脑的效能则是越来越高,虽然相较以往都有大幅突破,但各自还是存有缺点而有所不足。如平板电脑,虽具有可携带性高的优点,但其缺乏内建式键盘而导致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相反的,笔记型电脑因有内建式键盘而可进行高效率的作业,但其携带性却不如平板电脑。

因此,近年来有业者推出可拆式二合一笔记型电脑,是笔记型电脑的创新机种。主要是将萤幕部分和键盘部分做成可拆卸,相结合时即可进行办公、写程式等作业,而相分开时萤幕的部分则可当成一般平板来使用,由于兼顾可携性高与作业效率性高两大优势,使得可拆式二合一电脑成为未来市场的趋势。为了因应该机种的使用方式,可想见,如何达成快速组装和拆卸二合一电脑,同时确保并强化二合一电脑之间的连接关系,是本领域业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可达到快速组装萤幕与键盘且同时强化萤幕与键盘之间连接关系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卡扣机构,包含一旋转扣件、一导引框以及一平移框。旋转扣件得以绕着一枢转轴线旋转至一卡扣状态。导引框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外侧壁,所述导引框凸设于一承载面,其中所述旋转扣件的所述枢转轴线实质上平行于所述承载面,且所述旋转扣件于所述卡扣状态下凸出于所述外侧壁其中一者。平移框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内侧壁与彼此相对的二上壁面,所述平移框对接于所述承载面时,所述二外侧壁位于所述二内侧壁之间,且可供所述旋转扣件转旋至所述卡扣状态下止挡所述上壁面其中一者。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传输座,适于对接一第一电子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一对接侧边以至少一平移框沿着一承载方向对接于所述传输座,所述传输座包含一座体、至少一旋转扣件以及至少一导引框。座体具有容置所述对接侧边的一容置槽。至少一旋转扣件得以绕着一枢转轴线旋转至一卡扣状态。至少一导引框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外侧壁,所述至少一导引框凸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部的一承载面,其中所述至少一旋转扣件的所述枢转轴线实质上平行于所述承载面。其中,至少一平移框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内侧壁以及分别与所述二内侧壁邻接的二上壁面,所述平移框对接于所述承载面时,所述二外侧壁位于所述二内侧壁之间,且可供所述旋转扣件转旋至所述卡扣状态下止挡所述上壁面其中一者。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电子设备,包含一传输座、一第一电子装置以及一第二电子装置。第一电子装置具有一对接侧边与至少一平移框,所述至少一平移框位于所述对接侧边,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可沿着一承载方向电性对接于所述传输座。所述传输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传输座包含一座体、至少一旋转扣件以及至少一导引框。座体具有容置所述对接侧边的一容置槽。至少一旋转扣件得以绕着一枢转轴线旋转至一卡扣状态。至少一导引框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外侧壁,所述至少一导引框凸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部的一承载面,其中所述至少一旋转扣件的所述枢转轴线实质上平行于所述承载面。其中,所述至少一平移框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内侧壁以及分别与所述两内侧壁邻接的二上壁面,所述平移框对接于所述承载面时,所述二外侧壁位于所述二内侧壁之间,且可供所述旋转扣件转旋至所述卡扣状态下止挡所述上壁面其中一者。

本发明前述所揭露的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中,由于旋转扣件以实质上平行于传输座的承载面的枢转轴线旋转配置,因而在操作上使用者仅需要将第一电子装置(萤幕的部分)沿实质上垂直于承载面的承载方向对接传输座即可完成组装,且过程中平移框可趁势推抵并滑过旋转扣件以完成卡扣的动作。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卡扣机构的组装方式直觉且便利,有助于让使用者快速将第一电子装置(萤幕的部分)组装于第二电子装置(键盘的部分)上。

并且,由于当旋转扣件转旋至卡扣状态时可止挡于平移框的上壁面,因此平移框得以受旋转扣件的限制而维持于承载面上,即将第一电子装置维持于承载面,有助于强化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

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旋转扣件与传输座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4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侧剖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7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的解扣件与安全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将图7的安全钮切换至突出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将图7的解扣件切换至解扣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将图7的解扣件切换至解扣位置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实施细节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为简化图式起见,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甚至部分的图式省略了走线(缆线、或排线)等结构以保持图面整洁,于此先声明。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首先,请参照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1000,包含一传输座100、一第一电子装置200及一第二电子装置300。但要提醒的是,本发明着重于第一电子装置200与传输座100之间的连接与组装关系,故图1仅绘示部分的第一电子装置200与第二电子装置300。

第一电子装置200是平板型电脑,具有显示部(未绘示)。显示部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可用以显示画面并执行各式触控操作。此外,第一电子装置200可独自作为平板电脑来使用,其内置有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硬盘(harddiskdrive,hdd)、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memory,ram)、电池等电子元件,彼此之间可相互搭配以实现各种功能,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第二电子装置300具备可供使用者进行输入处理的输入部,如键盘、触控板及多个操作键(皆未绘示)等。另外,第一电子装置20与第二电子装置300上可选择增设耳机孔、usb孔等连接端口以符合各种基本需求,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装置300枢接于传输座100的一侧,而第一电子装置200的一对接侧边201适于沿着一承载方向d1容置于传输座100的一容置槽110s而对接传输座100的一承载面s1;其中,承载方向d1实质上垂直于承载面s1,所谓传输座100的承载面s1,是指传输座100上用以承接第一电子装置200的一侧的一上表面。当第一电子装置200的对接侧边201对接传输座100的承载面s1时,第一电子装置200的对接侧边201上具有连接器(未标号)可电性对接传输座100的承载面s1上的连接器(未标号),以让第一电子装置200与第二电子装置300能够作信号、电力交换。例如,能够将经由第二电子装置300上的键盘、触控板或操作键的信号传递给第一电子装置200,而第一电子装置200能够接受并根据上述信号进行反应。借此,第一电子装置200与第二电子装置300能够拆装以让电子设备1000构成所谓的可拆装式二合一电脑。

接着,请参阅图2~5,图2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的旋转扣件与传输座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图4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侧剖图,而图5为图4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为了让元件保持于适当观赏尺寸,图2仅绘示部分的第一电子装置200并省略第二电子装置300,而图4则省略第二电子装置300。

于本实施例中,传输座100包含一座体110、二旋转扣件10及二导引框30。座体110具有前述用于对接第一电子装置200的承载面s1,以及具有前述可容置第一电子装置200的对接侧边201的容置槽110s。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铝镁合金铸件同时形成导引框30和部分承载面s1,以及位在导引框30异侧的一枢接座101。换言之,导引框30、部分承载面s1,以及枢接座101可一体成型于单一合金铸件。然而,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枢接座101亦可一体成型于座体110。导引框30凸设于承载面s1,导引框30为一略呈倒u型的中空结构。每一导引框30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外侧壁310与320;其中,每一导引框30的外侧壁320具有一开口321。

每一旋转扣件10包含一枢接部11、一臂12、一勾部13及一杆14。枢接部11以枢转轴线a1枢接于传输座100的座体110,且邻设于导引框30的外侧壁320,详细来说,如图3,枢接部11是放入形成导引框30的合金铸件下方的枢接座101中,再以一枢轴9穿过枢接座101和枢接部11,使得旋转扣件10枢接于形成导引框30的合金铸件;其中,枢转轴线a1(即前述枢轴9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传输座100的承载面s1(例如从图4的视角来看)。臂12与勾部13自枢接部11依序延伸,而杆14则自枢接部11往相反于臂12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来看,旋转扣件10还包含一突点15,形成于勾部13的末端。此外,勾部13具有一受推面131。旋转扣件10可以绕着枢转轴线a1旋转至一卡扣状态(即如图5的旋转扣件10),且在旋转扣件10于卡扣状态时,旋转扣件10的勾部13自导引框30的外侧壁320的开口321向外突出,使其受推面131暴露于导引框30外。

第一电子装置200具有二平移框40,位于第一电子装置200的对接侧边201。平移框40为第一电子装置200的对接侧边201处两个向内凹陷的结构,其位置分别对应前述的导引框30,且每一平移框40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内侧壁410与420以及分别与所述二内侧壁410与420邻接的二上壁面430与440。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包含一卡扣机构1,在第一电子装置200的对接侧边201对接传输座100的承载面s1时,卡扣机构1可防止第一电子装置200从传输座100脱离而与第二电子装置300解除连接关系。

而卡扣机构1例如是由前述的二旋转扣件10、前述的二导引框30、前述的二平移框40、一连动件50、一弹性件60、一解扣件70及一安全钮80构成的机构。

连动件50可滑移地设置于传输座100的座体110,旋转扣件10的两个杆14同时穿过连动件50,因而连动件50适于同时带动两个杆14。弹性件60为一拉伸弹簧,其一端固定于传输座100的座体110,而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连动件50,弹性件60可常态对连动件50施加往箭头a方向的拉力,因而弹性件60可通过连动件50带动二旋转扣件10偏向所述的卡扣状态,即让受推面131暴露于导引框30外。解扣件70固定于连动件50的一侧,是作为让使用者操作以带动连动件50相对传输座100滑移的元件。于本实施例中,解扣件70得以于一解扣位置与一扣合位置之间滑动,可理解的是,在使用者未操作解扣件70时,弹性件60可经由连动件50常态将解扣件70拉向扣合位置。安全钮80可以正交于解扣件70的滑移方向的方式设置于解扣件70内侧,且安全钮80自解扣件70的一滑动孔71向外突出,适于让使用者以手指搬动安全钮80以将其切换于一突出位置或一没入位置。

接着,请参阅图6~8,图6~7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示意图,而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将通过组装第一电子装置200与第二电子装置300的说明更清楚地说明卡扣机构1中元件的相对位置与作动关系。

首先,如图6,当使用者欲将第一电子装置200组装到第二电子装置300,可先将第一电子装置200沿着承载方向d1放入传输座100的容置槽110s以对接传输座100的承载面s1。

过程中,平移框40随着第一电子装置200沿承载方向d1对应套设到承载面s1上的导引框30。而导引框30与平移框40的搭配有助于让使用者将第一电子装置200沿正确的方向进行组装。此外,由于自导引框30的外侧壁320向外突出的勾部13位于平移框40的内侧壁420的移动路径上,因此平移框40得以其内侧壁420推抵勾部13上的受推面131。

可理解的,从图6到图7的过程中,平移框40继续沿承载方向d1移动,可迫使勾部13往导引框30内部移动而让旋转扣件10往逆时针方向偏转(以图6视角来看),进而让内侧壁420滑过勾部13。当对接侧边201对接承载面s1时,旋转扣件10的勾部13不再受到平移框40的抵压,因而弹性件60可经由连动件50将旋转扣件10的杆14往箭头a的方向拉动以将旋转扣件10顺时针旋转(以图7视角来看)至卡扣状态。

如图8所示,可清楚看到图7中其中一个旋转扣件10于卡扣的状态。旋转扣件10的勾部13扣住平移框40,且止挡于平移框40的上壁面440上方。进一步来说,在旋转扣件10于卡扣状态时,平行承载方向d1的一参考线r1同时通过勾部13、上壁面440与枢接部11的枢轴9,因此,若平移框40欲向上移动(相反于承载方向d1的方向),上壁面440对旋转扣件10的勾部13的力的延伸线会因通过枢接部11的枢轴9而不会对旋转扣件10产生转矩,因而当第一电子装置200因震动或被撞击而欲往远离传输座100的方向移动时,旋转扣件10不会偏移旋转而可将第一电子装置200维持于对接承载面s1的位置。换言之,可降低第一电子装置200因震动或被撞击而让旋转扣件10偏离卡扣状态的机率,进而可避免第一电子装置200朝远离传输座100的方向移动而脱离传输座100;并且,旋转扣件10的突点15扣合到平移框40的外侧,除了可改变平移框40对勾部13施力的方向,例如反而是对旋转扣件10产生往卡扣状态旋转的转矩,还可增加勾部13与平移框40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降低旋转扣件10不慎偏离卡扣状态的机率。

接着,请参阅图9~10,图9为图7的解扣件与安全钮的局部放大图,而图10为将图7的安全钮切换至突出位置的示意图。在弹性件60经由连动件50将旋转扣件10拉回卡扣状态的过程中,解扣件70随着连动件50的滑移回到扣合位置(如图9)。此时,若欲将解扣件70维持于扣合位置时,可将安全钮80向上滑动而切换至突出位置。此时,如图10,安全钮80突出于解扣件70上缘而进入传输座100的一限位槽(111),借此,安全钮80会因限位槽111的限制而无法随着解扣件70滑移,进而将解扣件70限制于扣合位置而让使用者无法推动,借以防止解扣件70因不慎碰触而导致旋转扣件10偏离卡扣状态的问题发生。

反之,若使用者欲将第一电子装置200自传输座100拆卸下来,请参阅图11~12,图11为将图7的解扣件切换至解扣位置的示意图,而图12为将图7的解扣件切换至解扣位置后的示意图。使用者可循着前述反向的顺序,先将安全钮80向下滑动回没入位置(如图9)后即可将解扣件70推往解扣位置(如沿着箭头b的方向),以通过连动件50带动旋转扣件10逆时针旋转(以图12的视角来看),使得旋转扣件10偏离卡扣状态而解除勾部13与平移框40之间的卡扣关系。届时,即可将第一电子装置200自传输座100拆卸下来。

以上为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与利用卡扣机构1进行组装与拆卸的操作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虽然前述卡扣机构1中平移框40包含二个内侧壁(420与430)与二个上壁面(430、440),但本发明并未对前述元件的数量有所限制。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各平移框40可仅包含一内侧壁与一相邻的上壁面。

此外,虽然前述卡扣机构1中旋转扣件10、导引框30与平移框40的数量均为二,但本发明并未对该数量有所限制。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扣机构可仅包含一旋转扣件10、一导引框30与一平移框40,同样可避免第一电子装置200朝远离传输座100的方向移动而脱离传输座100。

另外,虽然前述卡扣机构1包含连动件50与弹性件60,但连动件50与弹性件60为选用。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扣机构也可省略弹性件60,并在两个旋转扣件10上设置扭簧,同样可使旋转扣件10常态偏向卡扣状态,且可理解的是,在此实施例中,因两个旋转扣件10均会偏向卡扣状态,故卡扣机构也可省略连动件50。

再者,解扣件70与安全钮80也为选用。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扣机构也可同时省略解扣件70与安全钮80,使用者可改以手动同时将两个旋转扣件10搬动偏离卡扣状态的方式来解扣。

由前所述的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由于旋转扣件以实质上平行于传输座的承载面的枢转轴线旋转配置,因而在操作上使用者仅需要将第一电子装置(萤幕的部分)沿实质上垂直于承载面的承载方向对接传输座即可完成组装,且过程中平移框可趁势推抵并滑过旋转扣件以完成卡扣的动作。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卡扣机构的操作方式直觉且便利,有助于让使用者快速将第一电子装置(萤幕的部分)组装于第二电子装置(键盘的部分)上。

并且,由于当旋转扣件转旋至卡扣状态时可止挡于平移框的上壁面,因此平移框得以受旋转扣件的限制而维持于承载面上,即将第一电子装置维持于承载面,有助于强化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避免第一电子装置朝远离传输座的方向移动而脱离传输座,进而可避免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因撞击或震动而解除组装关系。

简言之,本发明的卡扣机构以及具备所述卡扣机构的传输座与电子设备具有快速组装二合一电脑,及强化平板电脑与传输座之间的连接等优点,不仅便于使用者使用,也不易因撞击或震动而解除组装关系。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之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