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养成专家系统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0325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养成专家系统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养成专家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尤其是智能家居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效率有着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帮助使用者的生活,家居机器人产品的功能必须覆盖的非常广,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在单一方向的功能点中也会涉及到众多的细部功能,因此,未来家居机器人产品的功能可说是既广且深,令初次接触这一类产品的使用者常常难以入手,甚至使得使用者可能完全不知道一些非常便捷的使用功能。由此,家居机器人行业遭遇的瓶颈即是:一方面,若设计师希望更多的帮助使用者就必须设计更多的功能点,将预测使用的场景覆盖的更周到;另一方面,众多功能点的堆叠却令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上更难以着手。结果,在缺乏有效使用引导的情况下,不仅阻碍使用者对产品的体验,而且无法发挥出产品的全部功能。

针对这样的情况,现有的养成系统通常都是持续的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让使用者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学习和使用,而不能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的需求,这样不仅导致用户在一系列的推送中无法真正熟悉自己想要的功能,而且既定顺序的推送使得用户学习和使用相应功能的效率极低。

因此,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对智能机器人使用功能的推送过于机械化,不仅无法适应用户的使用学习的节奏,而且对这些功能的推送效率较低,使得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养成专家系统及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调节用户对智能机器人功能的学习和使用,进而提高对智能机器人功能的推送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预先被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指令,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

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询问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

判断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若是,则按照预设的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使用该细节功能。

可选的,所述智能机器人预设有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用户触发所述智能机器人后,在预定时间内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状态;

所述按照预设指令,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进入初始状态;

所述智能机器人在初始状态的预定时间内,按照预设的动作进行展示,且无法接收用户的语音交互指令;也即此时智能机器人无法接受语音的任务命令,但是可以借由触摸来触发一些仿生的预设动作,例如对触摸有一些反应。

检测到预定时间后用户还未发出唤醒指令,则向用户发出唤醒提示。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的方法包括:

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交互,按照预设指令,主动或者被动的询问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或者,检测用户使用习惯信息,并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信息中获取用户的偏好信息;

或者,在执行某一任务或完成某项功能后,通过与用户的反馈交互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所述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当前所述智能机器人是否正在执行任务,若是,则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直到当前任务完成后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若当前没有执行任务,则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

所述判断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的步骤还包括:

若用户不对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则经过预设周期后再次发出尝试使用的询问,直到用户拒绝次数达到预定的次数,才停止对该细节功能尝试使用的询问。

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的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使用该细节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用户对该细节功能的使用是否成功,

若是,则按照使用成功的预设指令进行交互;

否则,检测使用过程中达成的锚点信息,进而找到对应的失败原因;其中,预先基于每个细节功能的使用设置有多个锚点,且每个锚点对应一个可能的失败原因,若完成所有锚点则表示使用成功;

根据找到的失败原因,查找预设的与该失败原因对应的使用建议,并且将该使用建议推送给用户,使得用户根据使用建议进行调整后对细节功能再次尝试使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预先被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

所述养成专家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指令,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并且将获取的用户信息发送给功能查找模块;

功能查找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

功能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功能查找模块查到得到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询问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

使用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若是,则使用引导模块;

使用引导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使用判断模块的启动指令,并按照预设的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使用该细节功能。

可选的,所述智能机器人预设有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用户触发所述智能机器人后,在预定时间内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状态;

所述系统还包括初始状态模块;

所述初始状态模块用于,

接收用户的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进入初始状态;

所述智能机器人在初始状态的预定时间内,按照预设的动作进行展示,且无法接收用户的语音交互指令,也即此时智能机器人无法接受语音的任务命令,但是可以借由触摸来触发一些仿生的预设动作,例如对触摸有一些反应。;

检测到预定时间后用户还未发出唤醒指令,则向用户发出唤醒提示。

可选的,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

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交互,按照预设指令,主动或者被动的询问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或者,检测用户使用习惯信息,并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信息中获取用户的偏好信息;

或者,在执行某一任务或完成某项功能后,通过与用户的反馈交互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可选的,所述功能推送模块还用于,

检测当前所述智能机器人是否正在执行任务,若是,则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直到当前任务完成后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若当前没有执行任务,则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

所述使用判断模块还用于,

若用户不对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则经过预设周期后再次发出尝试使用的询问,直到用户拒绝次数达到预定的次数,才停止对该细节功能尝试使用的询问。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修正建议模块;

所述修正建议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对该细节功能的使用是否成功,

若是,则按照使用成功的预设指令进行交互;

否则,检测使用过程中达成的锚点信息,进而找到对应的失败原因;其中,预先基于每个细节功能的使用设置有多个锚点,且每个锚点对应一个可能的失败原因,若完成所有锚点则表示使用成功;

根据找到的失败原因,查找预设的与该失败原因对应的使用建议,并且将该使用建议推送给用户,使得用户根据使用建议进行调整后对细节功能再次尝试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养成专家系统及电子设备,通过预先对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进行拆分,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所有功能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使得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然后,在使用所述智能机器人时,先获取用户信息,并且根据用户信息查找得到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最后,才将具有针对性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提示用户进行尝试使用。本申请方案不仅在于对于功能依据用户信息进行拆分,而且还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是依据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推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用户能够逐步了解并对相应的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而且,通过针对性的功能推送使得用户对所述智能机器人功能的学习和使用效率更高。此外,针对性的功能推送还可以提高用户与智能机器人交互的兴趣度和娱乐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中初始状态设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判断是否执行任务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修正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中初始状态设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信息分类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功能拆分的基本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功能拆分的细部架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修正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执行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针对于当前机器人使用引导过程过于机械化的缺陷,本申请一方面通过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拆解成不同阶段的细节功能进行推荐和使用,进而能够配合使用者由浅入深的学习速度,让用户逐步了解并且使用智能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提高了用户对智能机器人功能的学习和使用的效率;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建立了用户信息与细节功能的对应关系,使得通过获取用户的信息,进而相应的推荐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不仅能够根据用户信息中包含的喜好或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推荐,而且基于用户信息的推荐必定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对不同细节功能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兴趣和娱乐性,最终改善用户对于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体验。也即,本申请所述的养成方法增加了能够评估使用者情況的用户信息采集流程,使得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況来改变用户学习和使用智能机器人功能的进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并非仅仅限定于机器人方面,而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智能设备,可以是家居机器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微波炉、智能空调等等设备。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预先被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其中,根据需要和实际功能的作用去设定用户信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用户信息为喜欢的音乐时,则对应的细节功能为与音乐相关的使用功能;且同一个用户信息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细节功能,还可以对应多个细节功能的联合使用。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用户信息均需要对应到一个细节功能,例如:当某一些信息无法与功能关联或者关联性不高时可以将这些信息设定为无关信息,当获取无关信息时,将不会触发功能推荐操作。

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按照预设指令,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指令是指在用户启动智能机器人后,所述智能机器人中包含的获取用户信息的指令,既可以在启动智能机器人后直接启动该指令或者根据用户的操作启动该指令。由于可能并非所有的用户信息均对应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所以有时候需要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筛选的方式可以采用关键词筛选或者基于特定标记进行筛选。还可以预先存储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标准信息,然后将获取的信息与标准信息进行比较,选出相似度最高的标准信息作为获取的用户信息的等同信息,然后基于该标准信息去查找相应的细节功能。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1,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交互,按照预设指令,主动或者被动的询问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其中,主动询问是指在智能机器人启动时或者在与用户极性对话交互的过程中,基于预设的指令,主动向用户发出询问信息,例如:询问用户怎么称呼、所在地点、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被动询问是指在与用户进行对话交互的过程中,基于交互过程中提及的预设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在检测到关键词后启动相应的询问,例如:当交互过程中用户提及到关键词“下雨”时,则智能机器人会发出“主人是不是不喜欢下雨?”一类的问题,进而获取用户的喜好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对于用户喜欢或讨厌的风格、平时习惯等信息,可运用在音乐和新闻等偏好分歧明显的对应功能中。

或者,步骤1012,检测用户使用习惯信息,并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信息中获取用户的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使用习惯是指基于用户经常使用的功能或者设定的规律性特征,可以为当某个数值、情况、场景出现的特别频繁时,例如起床时间、频繁播放的音乐风格、天气位置信息、经常出行的地点等等。这里,获取用户的习惯信息既可以是基于智能机器人自身使用或设置的获取,也可以是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获取的,例如与智能闹钟、灯光开关连接获取起床、睡觉时间;与智能喷头获取洗澡习惯等等。

或者,步骤1013,在执行某一任务或完成某项功能后,通过与用户的反馈交互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例如:主动询问使用者执行方式是否恰当,开启时间、开启时长是否合适,既可以是智能机器人主动询问,也可以是用户主动反馈,或者还可以是智能机器人基于用户的使用情况获取相应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用户信息的方式既可以是单独一种方式获取,也可以是多种方式联合获取。而且,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既可以是通过自身设备获取,也可以是通过与用户的其余智能设备进行绑定或者通讯连接获取。

步骤102,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其中,基于预先设置的用户信息与细节功能的对应关系,既可以建立一个对应关系列表进行查找,还可以设定相应的标记进行查找。所述用户信息可能同时对应多个细节功能,则此时可以基于细节功能对用户的作用来设定不同的细节功能等级,然后基于预先设置的等级对多个细节功能进行排序,使得后续可以按照预设的顺序推荐细节功能。

步骤103,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询问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其中,对于智能机器人的所有细节功能,可以预先设置为锁定状态,只有获取了相应用户信息的细节功能才能够解锁并且推送给用户。这样,可以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依据使用步调或者用户信息一点点解锁,智能化的使得智能机器人配合用户的实际情况不断成长,也即不断熟悉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本申请所述方法具有帮助用户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双重功能,既能协助用户提升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又能帮助相关研发团队获取用户使用不同细节功能过程中的信息。

步骤104,判断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若是,则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6;

步骤105,若用户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则按照预设的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使用该细节功能。其中,所述引导程序还可以包含对该功能的基本介绍信息以及与用户简单交互的指令。且在进行引导时,可以让用户选择是否需要引导。

步骤106,若用户没有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则经过预设周期后再次发出尝试使用的询问,直到用户拒绝次数达到预定的次数,才停止对该细节功能尝试使用的询问。这里预设周期是指一定的周期时间,例如一天询问一次;所述预定的次数是指设定一个询问上限次数,例如只询问三次,若用户三次后还是拒接使用,则停止询问。当然,也可以只询问一次。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通过预先对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进行拆分,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所有功能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使得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然后,在使用所述智能机器人时,先获取用户信息,并且根据用户信息查找得到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最后,才将具有针对性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提示用户进行尝试使用。本申请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不仅在于对于功能依据用户信息进行拆分,而且还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是依据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推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用户能够逐步了解并对相应的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而且,通过针对性的功能推送使得用户对所述智能机器人功能的学习和使用效率更高。此外,针对性的功能推送还可以提高用户与智能机器人交互的兴趣度和娱乐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参照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中初始状态设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智能机器人预设有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用户触发所述智能机器人后,在预定时间内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状态。也即,设置有初始状态后,当用户无意中触发所述智能机器人时,所述智能机器人将处于一个预备启动的状态,此时,所述智能机器人智能按照预设动作进行展示而无法接收用户的交互指令或者使用操作指令,只有等到用户将所述智能机器人完全开启或者唤醒时,才能够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处于待命状态或开启状态。

具体的,所述初始状态的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用户的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进入初始状态;其中,所述触发指令可以是用户主动或者无意的操作。

步骤202,所述智能机器人在初始状态的预定时间内,按照预设的动作进行展示,且无法接收用户的语音交互指令;其中,所述预定时间是指限定所述智能机器人处于初始状态的时间上线,超出后将会自动关闭或退出。所述用户的交互指令既包括用户对话交互的指令,也包含用户使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许多误开启导致对用户造成干扰或浪费智能机器人的能量。可选的,初始状态中的智能机器人可以接受用户的触摸交互指令,也即此时智能机器人无法接受语音的任务命令,但是可以借由触摸来触发一些仿生的预设动作,例如对触摸有一些反应。

步骤203,检测到预定时间后用户还未发出唤醒指令,则向用户发出唤醒提示;

步骤204,接收用户的唤醒指令,使得用户能够接收用户的语音交互指令。其中,唤醒指令既可以是与触发指令相同的操作,也可以是不同的操作,例如,可以将触发指令设置为碰触一次,而唤醒指令为5秒内连续碰触两次,或者将触发指令设置为碰触操作,而唤醒指令为语音唤醒。

这样,通过设置初始状态,能够避免用户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误开启,使得即使无意中开启了智能机器人也不会过多的对用户造成干扰。

参照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判断是否执行任务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的步骤103还包括:

步骤1031,检测当前所述智能机器人是否正在执行任务;其中,对于某些只能同时执行单一任务的智能机器人来说,只需要检测到当前正在执行任务,则必定无法对待推荐的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因此此时不必要推荐该细节功能,而对于能够同时执行多项任务的智能机器人来说,则可以检测当前执行的任务是否会对待推荐的细节功能造成干扰,若是则同样不必要推荐该细节功能,若没有影响,则可以视作当前没有执行任务,进而推荐细节功能。

步骤1032,若当前所述智能机器人正在执行任务,则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直到当前任务完成后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其中,可以设定一个时间范围,若是任务完成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超出预设的时间范围,则可能获取的用户信息已经过时了,此时也不必要推荐该细节功能。

步骤1033,若当前没有执行任务,则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

这样,通过对当前智能机器人的状态尤其是是否执行任务的判断,使得用户能够在可以使用相应细节功能的条件下,收到细节功能的推荐,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推荐的准确性。

参照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修正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按照预设的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使用该细节功能的步骤105之后还包括:

步骤107,检测用户对该细节功能的使用是否成功;其中,在智能机器人控制流程或者执行功能的流程中针对不同的节点设置有多个锚点,而可能发生的失败过程基本就是对应不同的锚点,因此,若是检测到完成所有锚点则表示该功能使用成功,若监测到锚点部分完成,则需要检测最后完整的锚点位置,进而确定相应的可能发生错误的原因。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确定该细节功能的使用是否成功。

步骤108,若检测结果为使用成功,则按照使用成功的预设指令进行交互;例如:对用户进行鼓励或者采集用户使用的感受等等。

步骤109,若检测结果为使用失败,则检测使用过程中达成的锚点信息,进而找到对应的失败原因;

步骤110,根据找到的失败原因,查找预设的与该失败原因对应的使用建议,并且将该使用建议推送给用户,使得用户根据使用建议进行调整后对细节功能再次尝试使用。其中,每次失败通常只对应一个可能失败的原因,而不同的失败原因可能对应同一个使用建议。

这样,通过对使用结果的判断能够指导用户及时发现出错的原因,然后及时对使用过程进行修正,也即在用户遇到使用障碍时能够及时帮助用户排除障碍,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和使用的成功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可以为多个机器人的组合或者联合,且所有机器人相互之间具有通讯连接;这样,所述细节功能既可以是单个机器人的单一使用功能,也可以是多个机器人组合使用的配套功能,预先对配套功能对应的智能机器人设置相应的联合使用引导程序;

若所述用户信息对应为智能机器人的配套功能,则按照预设的联合使用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依次使用相应的智能机器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对所述智能机器人具有关联性的功能设置有相应的关联指令,当用户对当前功能进行使用后,启动所述关联指令,将与当前功能具有关联性的功能推送给用户。这样,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熟悉大量的关联功能,提高用户对智能机器人使用和学习的效率和速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针对于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用于基于用户的配合操作实现对于机器人的控制。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预先被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

所述养成专家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302,用于按照预设指令,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并且将获取的用户信息发送给功能查找模块;

功能查找模块303,用于接收所述信息获取模块302发送的所述用户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

功能推送模块304,用于将所述功能查找模块303查到得到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询问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

使用判断模块305,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对该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若是,则使用引导模块306;

使用引导模块306,用于接收所述使用判断模块305的启动指令,并按照预设的引导程序引导用户使用该细节功能。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通过预先对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进行拆分,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所有功能拆分为多个细节功能,且使得每个细节功能与用户信息具有预设的对应关系;然后,在使用所述智能机器人时,先通过所述信息获取模块302获取用户信息,并且通过所述功能查找模块303根据用户信息查找得到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最后,才通过所述功能推送模块304将具有针对性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并且提示用户进行尝试使用。本申请方案不仅在于对于功能依据用户信息进行拆分,而且还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是依据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推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用户能够逐步了解并对相应的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而且,通过针对性的功能推送使得用户对所述智能机器人功能的学习和使用效率更高。此外,针对性的功能推送还可以提高用户与智能机器人交互的兴趣度和娱乐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预设有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用户触发所述智能机器人后,在预定时间内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状态;

所述系统还包括初始状态模块301;

所述初始状态模块301用于,

接收用户的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进入初始状态;

所述智能机器人在初始状态的预定时间内,按照预设的动作进行展示,且无法接收用户的语音交互指令,也即此时智能机器人无法接受语音的任务命令,但是可以借由触摸来触发一些仿生的预设动作,例如对触摸有一些反应。;

检测到预定时间后用户还未发出唤醒指令,则向用户发出唤醒提示。

这样,通过设计一个临时激活的初始状态,使得用户即使无意中启动了所述智能机器人,也不会对用户造成过多的干扰,同时所述初始状态还能够及时捕捉用户的靠近或者有意无意的启动操作,进而通过预设的展示动作吸引用户,使得用户能够及时注意到该智能机器人,进而促进用户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学习和使用。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302还用于,

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交互,按照预设指令,主动或者被动的询问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或者,检测用户使用习惯信息,并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信息中获取用户的偏好信息;

或者,在执行某一任务或完成某项功能后,通过与用户的反馈交互获取用户与细节功能相关联的用户信息。

这样,通过采用不同的获取用户信息的手段,既可以丰富用户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过程,而且能够获取得到尽可能准确可靠的用户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推送模块304还用于,

检测当前所述智能机器人是否正在执行任务,若是,则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直到当前任务完成后再对细节功能进行推送;若当前没有执行任务,则将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细节功能推送给用户;

所述使用判断模块305还用于,

若用户不对细节功能进行尝试使用,则经过预设周期后再次发出尝试使用的询问,直到用户拒绝次数达到预定的次数,才停止对该细节功能尝试使用的询问。

通过对于是否正在执行任务的检测,不仅能够确定当前对于细节功能的推送是否处于可用状态,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对推荐的功能进行尝试使用;而且能够避免对当前任务的干扰,提高智能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修正建议模块307;

所述修正建议模块307用于,检测用户对该细节功能的使用是否成功,

若是,则按照使用成功的预设指令进行交互;

否则,检测使用过程中达成的锚点信息,进而找到对应的失败原因;其中,预先基于每个细节功能的使用设置有多个锚点,且每个锚点对应一个可能的失败原因,若完成所有锚点则表示使用成功;

根据找到的失败原因,查找预设的与该失败原因对应的使用建议,并且将该使用建议推送给用户,使得用户根据使用建议进行调整后对细节功能再次尝试使用。

通过检测使用结果并且在用户使用失败时及时给予建议,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对错误的操作进行修正,加强对推送的细节功能的学习和使用的效果。

参照图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中初始状态设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也即,用户能够通过触觉触发进入初始状态,而当用户进入初始状态后,智能机器人无法接收用户或使用者指派的任务,也即不能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或者进行交互对话;但是在初始状态中,所述智能机器人预设有一定的表现动作,例如:挥手、撒娇、摇摆等单方面的互动动作,用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同时增加娱乐效果。同样,一般不能使得智能机器人已知处于初始状态,会极为浪费能量,因此需要设定一个预定时间,当超出预定时间,例如1分钟时,若是检测到用户仍然没有发出唤醒或者启动的指令,那么可以提示用户进行唤醒操作,以脱离初始状态,或者还可以直接退出初始状态。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的触发而直接进入一般启动状态,导致启动后的智能机器人对用户造成较大的干扰,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与用户交互启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而一旦所述智能机器人进入到一般状态,也即正常的启动状态,则可以接受相应的任务指派指令或者进行相应的互动操作。其中,对于一般状态的触发方式既可以是触觉触发也可以是语音触发。当然,还可以在接收指令之前对智能机器人本身或者相应的功能自身进行介绍或者简单的询问用户一些基本材料等等初始操作。因此,本申请所述智能机器人在初始状态之前不能主动开口介绍自己或说话,但接受拍摸等动作触发进而展示相应的姿势或情绪语音表现,让使用者透过基本的触觉熟悉智能机器人,待一定时间后再主动引导使用者利用关键字唤醒机器人,并自我介绍和询问用户基本资料。

参照图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信息分类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对于与细节功能对应的用户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进行一定的分类划分,而且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通过与用户对话获取或者与其他设备联网获取。因此,针对于获取的每笔资料或信息都有对应智能机器人使用的功能,这些功能有了这些资料的帮助,能给用户提供更加贴合用户习惯的服务,提高智能机器人的服务质量或使用质量。

参照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包括:首先获得用户信息,然后准备将所述信息对应的功能推送给用户;在进行推送之前需要检测当前是否正在执行任务,若是,则表示无法对推送的功能进行尝试使用,所以此时不推送该功能;若是当前没有执行任务,则推送功能,此时需要询问用户是否尝试解锁并使用新功能,如果用户选择使用该功能,则进入使用引导状态,若是用户选择不使用,则超过6小时后再次询问是否尝试使用,指导用户两次均选择不使用,则停止提示用户对新解锁的功能的使用。可选的,即使用户对细节功能没有进行尝试使用,基于已经获取了用户信息,则表示该细节功能已经解锁,用户在后续过程中也可以直接使用该细节功能。

参照图9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功能拆分的基本架构示意图。也即,当需要对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进行拆分时,可以依据功能的特征划分为被动功能和主动功能,使用初期用户只能解锁被动功能,也即所述智能机器人智能接收相应的任务指令并且展现相应的表现动作,只有等到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数据以后,才能开启主动功能,也即所述智能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或偏好等信息主动发起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伤残、障碍人群具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参照图1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功能拆分的细部架构示意图。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按照不同的使用深度划分为不同的细节功能,以播放音乐功能为例,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开关机,进一步就是播方指定曲目功能,属于智能被动接受用户操作进而实现的功能。再进一层,可以为展现个性的功能,例如能够搭配音乐跳首歌,也是属于被动功能,但是具有一定的智能型,可以将音乐与歌进行合理的搭配。最后,可以设置有主动推荐的功能,例如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或者播放习惯等信息主动推荐用户可能喜欢的音乐,甚至还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直接播放对应的音乐,例如以往每次用户睡觉时均播放安眠曲,则经过长时间学习后,即使用户不去点击播放,也能够在获取用户开始睡眠时,主动播放安眠曲。

参照图1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修正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也即在用户使用相应的细节功能后,判断用户是否使用成功,若是成功,则表示使用完成,若不成功,则需要检测经过了哪一些锚点,进而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且根据失败的原因去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操作并且正确使用推送的细节功能。

由上述任意或多个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合并了引导系统与机器学习系统;其中,所述引导系统使得用户了解机器人,所述机器学习系统使得机器人了解用户,使两个系统以合理的逻辑并行运作、互利共生,打造更加进步的人机交互体验,更加致力于与用户共同成长的体验。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执行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执行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任意一种方法。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执行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以如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为例,在该电子设备中包括一个处理器401以及一个存储器402,并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

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机器人使用的养成专家系统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中,当被所述处理器4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

所述执行所述机器人使用的养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任何一个实施例,可以达到与之对应的前述任意方法实施例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效果。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