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决策支持的航天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784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决策支持的航天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向决策支持的航天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具体是通过分析航天项目研制过程风险的识别、分析、应对等风险管理活动中产生数据,对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风险处置效率、项目风险水平、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进行评价,从而对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属于项目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航天项目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涉及多种专业、众多厂家,是一个多专业、多学科、多单位大协作的综合体,其主要对象航天产品由多个层次的子系统、设备、部(组)件组成,具有技术难度大、产品复杂的特点。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对航天项目研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风险的应对。iso17666:2016《宇航系统-风险管理(spacesystems–riskmanagement)》对航天项目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规范,包括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风险的监测与沟通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按策划、识别与评估、应对、监控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相应要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也分别形成了各自风险管理相关标准要求,如nasa/sp-2011-3422nasa风险管理手册(nasariskmanagementhandbook)、nasa/sp-2010-576nasa风险决策手册(nasarisk-informeddecisionmakinghandbook)、ecss-m-st-80c空间项目管理-风险管理(spaceprojectmanagement-riskmanagement)。目前航天项目风险管理关注单个风险本身,本发明关注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及风险管理运行情况,综合考虑研制过程风险管理产生的各种数据的分析应用,在对项目进行成组后,从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风险处置效率、项目风险水平、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对项目风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量化支持。技术实现要素:a)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决策支持的航天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它作为系统级方法,基于对航天项目研制过程风险的识别、分析、应对等风险管理活动中产生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及风险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定量支持。b)技术方案:步骤一:对项目进行成组。识别航天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将相似的航天项目归为一组,本发明认为被归入同组且只有被归入同组的航天项目其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直接进行比对。步骤二:对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开展评价。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用来评判单个风险是否被认真的关注及处置,识别管理过程中“卡住”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是由于处置难度较大,也可能是被遗忘,其信息长期无更新。步骤三:对项目风险处置效率开展评价。风险处置效率用来评判项目风险处置的效率,既包括项目内风险的效率评判,又有同组项目间风险的效率评判。步骤四:对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开展评价。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用来对项目是否积极识别、上报风险进行评判。步骤五:对项目风险水平开展评价。项目风险水平用来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高是低进行评判。其中,步骤一所述识别航天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将相似的航天项目归为一组,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获取项目基本特征数据,包括产品类型、项目周期、项目经费、项目人员规模数据;(2)设定成组相似性判定阈值;(3)基于项目基本特征数据,计算航天项目相似性,判定相似性在阈值内的项目为同组。其中,步骤二所述对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开展评价,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获取项目及其同组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风险信息各次更新时间;(2)计算风险信息更新时间间隔;(3)针对每个风险,比对该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与历史信息更新时间间隔,纵向上评价单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速度;(4)针对所有风险,比较各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横向上评价单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速度;(5)设定更新速度判定阈值;(6)综合纵向评价结论与横向评价结论,依据更新速度判定阈值,识别信息更新较慢的风险。其中,步骤三所述对项目风险处置效率开展评价,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获取项目及其同组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风险所处阶段(指已上报、已识别、已制定计划、计划实施、关闭),风险各阶段时长;(2)分析评价风险识别确认效率;(3)分析评价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4)分析评价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5)分析评价计划实施效率;(6)分析残余风险确认效率;(7)评价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其中,步骤四所述对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积极性开展评价,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获取项目及其同组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项目进度、确认的风险后果严重性、确认的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确认时间点;(2)计算风险综合等级;(3)计算同组项目相对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4)综合评价项目识别风险的积极性。其中,步骤五所述对项目风险水平开展评价,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获取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项目产品所包含单机的产品成熟度、项目人员工作经验数据、项目设备情况数据、项目任务剖面数据、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项目识别风险的积极性;(2)依据项目产品成熟度、项目人员工作经验、项目设备情况、项目任务剖面数据,计算项目潜在风险补偿系数;(3)综合评价项目风险水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项目成组技术,将综合评价的范围从项目组内扩展到了项目组间,同组项目之间的风险处置水平、处置速度等可以横向比较;(2)充分利用风险管理各类过程数据、项目特征数据,实现实时的风险综合评价;(3)从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风险处置效率、项目风险水平、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多个方面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量化支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流程图。图2为绘制项目及整体风险水平雷达图。符号说明如下:pi,第i个项目(i=1,2,…,n),n为项目总个数。sli,第i个项目系统层级。cli,第i个项目产品类型。第i个项目产品类型cli所属上级产品类型。pti,第i个项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约定的项目研制时间。pci,第i个项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约定的项目经费。ppi,参与第i个项目研制的人员规模,特别的,ppiω,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人员规模。ε,成组相似性判定阈值,0≤ε≤1。εp,项目相似度,特别的,指项目pi与项目pj之间的项目相似度。εsc,产品类型相似度,特别的,指项目pi与项目pj之间的产品类型相似度。εpt,项目周期相似度,特别的,指项目pi与项目pj之间的项目周期相似度。εpc,项目经费相似度,特别的,指项目pi与项目pj之间的项目经费相似度。εpp,项目人员规模相似度,特别的,指项目pi与项目pj之间的项目人员规模相似度。w,项目成组个数,即n个项目共分为w个组。nω,第ω个组内包含的项目个数。pi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i=1,2,…,nω)。spω,第ω个组项目的集合。r,风险,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piω的第j个风险(j=1,2,…,ω),ω为该项目风险数量。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piω的编号j的风险第k次信息更新时间(k=1,2,…,ψ),ψ为该风险信息总的更新次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piω的编号j的风险第k+1次信息更新与第k次信息更新的时间间隔,其中为最后一次信息更新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tnow,当前时间。θ,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最近一次信息纵向更新速度。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更新速度判定阈值,rhus,纵向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慢的风险集合。rmus,横向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慢的风险集合。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tjγ,ω,i,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已上报、已识别、已制定计划、计划实施、关闭各阶段时长,γ=reg,plan,check,do,close。θreg,tjreg,ω,i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ereg,风险识别确认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识别确认效率。epreg,项目风险识别确认效率,特别的,epireg,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识别确认效率θplan,tjplan,ω,i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eplan,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epplan,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特别的,epiplan,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θcheck,tjcheck,ω,i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echeck,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epcheck,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特别的,epicheck,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θdo,tjdo,ω,i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edo,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epdo,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特别的,epido,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θclose,tjclose,ω,i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eclose,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的残余风险确认效率。epclose,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特别的,epiclose,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tjω,i,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处置总时长。θall,tjω,i服从的指数分布函数参数,为对其进行的估计。eclose,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的残余风险确认效率。epclose,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特别的,epiclose,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e,风险综合处置效率,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综合处置效率。epi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pdti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自启动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长。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进度。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后果严重性。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发生可能性。tpjplan,ω,i,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确认时间点。crl,风险综合等级,特别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综合等级。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与第k个项目的进度中较小的值。进度下对应的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开展时间。项目piω自项目开始直到时长的时候各综合等级crl风险数量。∈,风险综合等级权重。项目piω与项目的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识别风险积极性。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包含单机数量。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编号为j的单机。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编号为j的单机的产品成熟度。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编号为j的人员。相关工作年限。memtjω,i,职称。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共使用设备(含软件工具)数量。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首次使用新型设备(含软件工具)数量。mtiω,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数目。umtiω,尚未进行飞行考核的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数目。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产品成熟度。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人员经验水平。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新设备使用情况。tmtiω,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新任务情况。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潜在风险补偿系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残余风险综合等级。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残余风险各综合等级数量。r∈,残余风险综合等级权重。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piω残余风险水平。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piω项目风险量化水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进一步说明。步骤一:对项目进行成组。识别航天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将相似的航天项目归为一组,本发明认为被归入同组且只有被归入同组的航天项目其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可直接进行比对。1.1获取项目基本特征数据,包括产品类型、项目周期、项目经费、项目人员规模数据。对于项目pi,(i=1,2,…,n),1.1.1产品类型数据:航天项目所属系统层级sli以及产品类型cli。航天项目产品按照层级划分为系统级、分系统级、单机级、部(组)件级。系统级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卫星、载人飞船)两大类。运载火箭、航天器等由各个分系统构成。例如,运载火箭由箭体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系统等构成。分系统由单机构成,如箭体结构系统由箭体结构、分离火工品、分离装置构成。单机由部组件构成,如分离装置由助推器分离装置、级间分离装置、整流罩横向分离装置、整流罩纵向分离装置、星(船)分离装置、逃逸分离面分离装置、逃逸塔分离面分离装置等构成。1.1.2项目周期:项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约定的项目研制时间pti。根据研制任务的不同,项目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1.1.3项目经费:项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约定的项目经费pci。1.1.4项目人员规模:参与项目研制的人员规模ppi。1.2设定成组相似性判定阈值ε(0≤ε≤1),ε取值越高,表示相似性判定越严格,反之越宽松,ε取1时表示产品类型、项目周期、项目经费、项目人员规模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才能划入同组,ε取0时表示所有项目均能划入同组。1.3基于项目基本特征数据,计算航天项目相似性,判定相似性在阈值内的项目为同组。1.3.1计算产品类型相似度εsc。1.3.1.1项目所属系统层级不同的项目pi与项目pj,即sli≠slj,1.3.1.2系统层级同属系统级的项目pi与项目pj,即sli=slj=系统级。当项目产品类型相同时,否则即1.3.1.3系统层级相同、但非系统级的项目pi与项目pj,即sli=slj≠系统级,记cli所属上级产品类型为clj所属上级产品类型为当项目产品类型相同,且其所属上级产品类型相同,当项目产品类型相同,且其所属上级产品类型不同,当项目产品类型不同,即项目p1“长三甲运载火箭上面级分离装置研制”与项目p2“长二甲运载火箭上面级分离装置研制”,p1所属系统层级sl1=单机级,p2所属系统层级sl2=单机级,两者所属系统层级相同,且均非系统级;p1产品类型cl1=分离装置,所属上级产品类型为p2产品类型cl2=分离装置,所属上级产品类型为有cl1=cl2,得项目p1与项目p2产品类型相似度1.3.2计算项目周期相似度εpt。任意项目pi与项目pj项目周期相似度为:项目p1周期为8个月,项目p2周期为6个月,得项目p1与项目p2周期相似度1.3.3计算项目经费相似度εpc。任意项目pi与项目pj项目经费相似度为:项目p1经费为120万元,项目p2经费为100万元,得项目p1与项目p2经费相似度1.3.4计算项目人员规模相似度εpp。任意项目pi与项目pj项目人员规模相似度为:项目p1参研人员12人,项目p2参研人员10人,得项目p1与项目p2人员规模相似度1.3.5计算项目相似度εp任意项目pi与项目pj项目相似度为:特殊的,当i=j时,项目p1与项目p2的项目相似度1.3.6项目成组1.3.6.1寻找与项目p1同组的项目。m为计算过程中间变量;当m=1,则项目p1单独成组,以项目p1为起点的项目成组结束,否则p1与pm成组。继续寻找与p1、pm成组的项目:假设目前组内包括m个项目p1、pm,…,pk,若存在o满足则将项目po加入组内,否则以项目p1为起点的项目成组结束。1.3.6.2去除已经成组的项目,对剩余项目,重新进行1.3.6.1操作,直到所有项目均已成组。项目成组后,分为w个组,记为spω={piω,(i=1,2,…,nω)},ω=1,2,…,w,∑ωnω=n.项目p1、项目p2、项目p3、项目p4、项目p5之间的项目相似度如下表:取相似性判定阈值ε=0.5,有有项目p1、项目p2成组;又有有项目p1、项目p2、项目p3成组;又有有项目p4、项目p5无法与项目p1、项目p2、项目p3成组;于是得到第一个相似项目组sp1,sp1由项目p1、项目p2、项目p3构成,记为sp1={pi1,(i=1,2,…,n1=3)}。考察剩余项目p4、项目p5,有有项目p4、项目p5成组,记为sp2。步骤二:对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开展评价。项目风险信息的更新速度用来评判单个风险是否被认真的关注及处置,识别管理过程中“卡住”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是由于处置难度较大,也可能是被遗忘,其信息长期无更新。2.1获取项目及其同组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风险信息各次更新时间;风险信息各次更新时间: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piω包括风险即该项目有ω个风险,其中第j个风险信息更新时间记为其中,是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第一次上报的时间,是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最后一次信息更新的时间。项目组sp1内项目有三个风险其各次风险信息更新时间为:2.2计算风险信息更新时间间隔;记当前时间为tnow,计算风险信息更新时间间隔特别的,记假定当前时间tnow=2017-03-31,计算项目组sp1内项目有三个风险更新时间间隔:2.3针对每个风险,比对该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与历史信息更新时间间隔,纵向上评价单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速度;2.3.1本发明假定风险信息更新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的估计值2.3.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最近一次信息纵向更新速度对于风险计算计算其最近一次信息纵向更新速度对于风险计算计算其最近一次信息纵向更新速度对于风险计算计算其最近一次信息纵向更新速度2.4针对所有风险,比较各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横向上评价单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速度;2.4.1本发明假定各个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计算的估计值2.4.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项目组sp1内项目有三个风险其最后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假定项目有四个风险其最后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项目有两个风险其最后一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计算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计算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最近一次信息横向更新速度:2.5设定更新速度判定阈值取值越高,表示更新速度判定越严格,反之越宽松,表征了统计学上要求更新速度要快于的其他同类更新,根据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的原则,推荐取值0.1。2.6综合纵向评价结论与横向评价结论,依据更新速度判定阈值,识别信息更新较慢的风险。2.6.1识别某项目(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纵向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慢的风险,即对于风险r∈rhus,其最后一次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该风险以往的信息更新速度慢。考察项目组sp1内项目有三个风险其最近一次信息纵向更新速度分别为风险0.0481,风险0.483,风险0.579.设定有即风险最后一次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该风险以往的信息更新速度慢,应予以关注。2.6.2识别某项目(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横向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慢的风险,即对于风险r∈rmus,其最后一次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其他同类风险的信息更新速度慢。考察项目组sp1内项目有三个风险项目四个风险项目有两个风险其横向风险信息更新速度分别为风险0.089,风险0.415,风险0.802,风险0.517,风险0.645,风险0.802,风险0.517,风险0.517,风险0.645.设定有即风险最后一次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其他同类风险的信息更新速度慢,应予以关注。2.6.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以组为单位,识别组内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较慢的项目(例如,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最慢的五个项目),与同类项目相比,这些项目风险信息更新速度有待提高,对风险关注程度以及风险处置的细节信息记录有待提高。项目组sp1内项目有三个风险计算项目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为同理,计算项目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为计算项目平均风险信息更新速度为三个项目之中,最小,即项目风险信息更新速度最慢。步骤三:对项目风险处置效率开展评价。风险处置效率用来评判项目风险处置的效率,既包括项目内风险的效率评判,又有同组项目间风险的效率评判。3.1获取项目及其同组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风险所处阶段(指已上报、已识别、已制定计划、计划实施、关闭),风险各阶段时长;3.1.1已上报阶段,是指从风险识别填报(即风险上报)到风险识别填报内容得到确认的阶段,通常,由设计师进行风险的识别填报,由主任设计师确认风险识别填报内容,包括风险项的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否准确。3.1.2已识别阶段,是指从风险识别填报内容确认到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完成并填报的阶段,风险识别填报内容确认后,主任设计师会指定该风险的负责人,由该风险负责人制定并填报风险应对计划。3.1.3已制定计划阶段,是指从风险应对计划填报到风险应对计划得到批准的阶段,风险应对计划填报后,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确认风险应对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3.1.4计划实施阶段,是指从风险应对计划得到批准后开始执行到执行完毕的阶段。3.1.5风险关闭阶段,是指从风险应对计划执行完毕后进行残余风险确认并关闭风险的阶段,通常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3.1.6获取各阶段时长: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已上报、已识别、已制定计划、计划实施、关闭各阶段时长为tjγ,ω,i,其中ω=1,2,…,w,i=1,2,…,nω,j=1,2,…,ω,γ=reg,plan,check,do,close。注:对于未关闭的风险,仅获取其当前阶段之前阶段的时长,如处在已制定计划阶段的风险,获取其已识别阶段时长以及已上报阶段时长,其他时长设为大数e+∞。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有三个风险项目有四个风险采集到的阶段时长信息如下:已关闭,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已关闭,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处于计划实施阶段,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已关闭,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已关闭,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已关闭,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已关闭,已上报阶段时长已识别阶段时长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关闭阶段时长3.2分析评价风险识别确认效率3.2.1本发明假定已上报阶段时长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reg的估计值项目组sp2涉及七个风险,这些风险已上报阶段时长分别为3、4、7、3、6、8、8,计算3.2.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识别确认效率特别的,对于风险刚刚填报,处于已上报阶段的风险,由于其treg=e+∞,其风险识别确认效率为ereg=0,即只有完成风险的识别确认工作,才能对其效率进行评价。风险识别确认效率ereg取值范围(0,1),ereg表征了统计学上风险识别确认效率快于100*ereg%的其他同类风险,ereg越高,效率越高。计算等各个风险识别确认效率,如下。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风险识别确认效率:于是,有两个风险的识别确认效率相对较低,而两个风险的识别确认效率相对较高。3.2.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识别确认效率以组为单位,认为对于同组项目,epreg越高,项目风险识别确认效率越高。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的风险识别确认效率,如下。项目风险识别确认效率项目风险识别确认效率可以得出,项目的风险识别确认效率要高于3.3分析评价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3.3.1本发明假定已识别阶段时长tjplan,ω,i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plan的估计值项目组sp2涉及到的风险,的已识别阶段时长分别为10、7、5、15、12、13、10,计算3.3.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特别的,对于已经确认风险存在,处于正在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刚识别待确认的风险,由于其tplan=e+∞,其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为eplan=0,即只有完成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工作,才能对其效率进行评价。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eplan取值范围(0,1),eplan表征了统计学上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快于100*eplan%的其他同类风险,eplan越高,效率越高。计算等各个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如下: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于是,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相对较高。3.3.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以组为单位,认为对于同组项目,epplan,ω越高,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越高。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如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可以得出,项目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效率要高于3.4分析评价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3.4.1本发明假定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tjcheck,ω,i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check的估计值项目组sp2涉及到的风险,的已制定计划阶段时长分别为5、3、15、8、3、15、9,计算3.4.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特别的,对于尚处在已上报阶段、已识别阶段、已制定计划阶段的风险,由于其tcheck=e+∞,其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为echeck=0,即只有完成对风险应对计划的确认工作,才能对其效率进行评价。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echeck取值范围(0,1),echeck表征了统计学上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快于100*echeck%的其他同类风险,echeck越高,效率越高。计算等各个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如下: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于是,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相对较高,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相对较低。3.4.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以组为单位,认为对于同组项目,epcheck越高,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越高。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的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如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可以得出,项目的风险应对计划确认效率要高于3.5分析评价计划实施效率3.5.1本发明假定计划实施阶段时长tjdo,ω,i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do的估计值项目组sp2涉及到的风险,的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分别为25、35、e+∞、35、28、45、15,计算3.5.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计划实施效率特别的,对于尚处在已上报阶段、已识别阶段、已制定计划阶段、计划实施阶段的风险,由于其tdo=e+∞,其计划实施效率为edo=0,即只有完成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工作,才能对其效率进行评价。风险计划实施效率edo取值范围(0,1),edo表征了统计学上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效率快于100*edo%的其他同类风险,edo越高,效率越高。计算等各个风险计划实施效率,如下:风险计划实施效率:风险计划实施效率:处于风险计划实施阶段,该阶段尚未结束,不计算其风险计划实施效率;风险计划实施效率:风险计划实施效率:风险计划实施效率:风险计划实施效率:于是,风险计划实施效率相对较高,风险计划实施效率相对较低。3.5.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效率以组为单位,认为对于同组项目,epdo越高,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效率越高。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的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如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可以得出,项目的风险应对计划实施效率稍高于3.6分析残余风险确认效率3.6.1本发明假定风险关闭阶段时长tjclose,ω,i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close的估计值项目组sp2涉及到的风险,的计划实施阶段时长分别为5、7、e+∞、5、4、10、7,计算3.6.2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应对后的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特别的,对于尚处在已上报阶段、已识别阶段、已制定计划阶段、计划实施阶段、风险关闭阶段的风险,由于其tclose=e+∞,其残余风险确认效率为eclose=0,即只有针对已经关闭的风险,才能对其效率进行评价。残余风险确认效率eclose取值范围(0,1),eclose表征了统计学上残余风险确认效率快于100*eclose%的其他同类风险,eclose越高,效率越高。计算等各个风险的残余风险确认效率,如下:残余风险确认效率:残余风险确认效率:处于风险计划实施阶段,不计算其残余风险确认效率;残余风险确认效率:残余风险确认效率:残余风险确认效率:残余风险确认效率:于是,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相对较高,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相对较低。3.6.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以组为单位,认为对于同组项目,epclose越高,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越高。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的残余风险确认效率,如下: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项目残余风险确认效率可以得出,项目的残余风险确认效率稍高于3.7评价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3.7.1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处置总时长tjω,i=∑γ=reg,plan,check,do,closetjγ,ω,i,特别的,对于尚处在已上报阶段、已识别阶段、已制定计划阶段、计划实施阶段、风险关闭阶段的风险,由于其风险处置总时长为e+∞。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各个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风险处置总时长3.7.2本发明假定风险处置总时长tjω,i服从指数分布计算θall的估计值项目组sp2涉及到的风险,的处置总时长分别为48、56、e+∞、66、53、91、49,计算3.7.3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综合处置效率综合处置效率e取值范围(0,1),e表征了统计学上综合处置效率快于100*e%的其他同类风险,e越高,效率越高。计算等各个风险的综合处置效率,如下:综合处置效率:综合处置效率:处于风险计划实施阶段,不计算其综合处置效率;综合处置效率:综合处置效率:综合处置效率:综合处置效率:于是,综合处置效率相对较高,综合处置效率相对较低。3.7.4计算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以组为单位,认为对于同组项目,epiω越高,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越高。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的风险综合处置效率,如下: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项目风险综合处置效率可以得出,项目的风险综合处置效率高于步骤四:对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开展评价。项目风险识别的积极性用来对项目是否积极识别、上报风险进行评判。4.1获取项目及其同组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项目进度、确认的风险后果严重性、确认的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确认时间点;4.1.1项目进度:指项目自启动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长占整个项目周期的比例。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自启动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长为pdtiω,项目进度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周期分别为个月(150天)、个月(180天),项目自启动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长分别为天,天。于是项目进度进度4.1.2确认的风险后果严重性,指对风险识别填报内容进行确认后的风险后果严重性,即进入到已识别阶段的风险的后果严重性,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后果严重性为有其中表示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为轻微,表示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为轻度,表示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为中等,表示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为严重,表示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为灾难。各个等级详细描述见表1。表1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分类项目有四个风险其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分别为: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4.1.3确认的风险发生可能性,指对风险识别填报内容进行确认后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即进入到已识别阶段的风险发生可能性,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发生可能性为有其中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为极少,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很少,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少,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很可能。各个等级详细描述见表2。表2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分类程度等级风险可能性程度表述极少a几乎不发生,发生概率p<0.01%很少b很少发生,发生概率0.01%≤p<0.1%少c偶尔发生,发生概率0.1%≤p<1%可能d频繁发生,发生概率1%≤p<10%很可能e很可能发生,发生概率p≥10%项目有四个风险其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分别为: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4.1.4风险确认时间点,即风险进入已确认阶段的时间点,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风险确认时间点为tpjplan,ω,i。项目有四个风险其风险确认时间点分别为:风险风险确认时间点即在项目开始后第15天确认了该风险,下同;风险风险确认时间点风险风险确认时间点风险风险确认时间点4.2计算风险综合等级根据确认的风险后果严重性以及确认的风险发生可能性,按照表3计算风险综合等级其中表示风险综合等级最低,表示风险综合等级最高。风险综合等级越高,风险越大。表3风险综合等级计算项目有四个风险其风险综合等级分别为:风险风险综合等级风险风险综合等级风险风险综合等级风险风险综合等级4.3对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计算其与另外一个编号为k的项目的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4.3.1计算计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进度进度有于是对项目有4.3.2计算项目piω自项目开始直到时长的时候各综合等级风险数量项目自项目开始直到天时的时候,考察到项目有四个风险均已经在时间点前得到确认,于是各综合等级风险数量4.3.3设置风险综合等级权重4.3.4计算项目piω与项目的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于是有项目与项目piω的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特别的,假设项目在时间点前,各综合等级风险数量为:可以计算项目与项目的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相应的,项目与项目的风险识别相对积极性4.4对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综合评价其项目识别风险的积极性。计算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识别风险积极性风险积极性越高,该项目对风险的识别在同组中即越高。项目识别风险积极性项目识别风险积极性于是,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识别风险积极性稍高。步骤五:对项目风险水平开展评价。项目风险水平用来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高是低进行评判。5.1获取项目风险管理数据,包括项目产品所包含单机的产品成熟度、项目人员工作经验数据、项目设备情况数据、项目任务剖面数据、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项目识别风险的积极性;5.1.1项目产品所包含单机的产品成熟度,单机是指运载火箭或航天器的组成部分,由所需组件、部件装配在一起,能够完成特定功能,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物理构型和明确的外部接口的产品单元,产品成熟度依据单机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情况,对其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可应用程度的度量。记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包含单机的产品成熟度为其中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原理样机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原理样机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工程样机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飞行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一次飞行考核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多次飞行考核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三级定型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二级定型产品,表示该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为一级定型产品。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详细描述见表4.表4宇航单机产品成熟度描述注:表4内容引自qja53-2010宇航单机产品成熟度定级规范。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其中项目包含的单机和单机的成熟度如下: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项目包含的单机和单机的成熟度如下: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单机成熟度5.1.2项目人员工作经验数据,由人员相关工作年限、人员职称数据构成。记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某人员相关工作年限为职称为memtjω,i。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其中项目及项目人员工作年限及职称如下:5.1.3项目设备情况数据,指过程中使用的新型设备(含软件工具)数据。记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共使用设备(含软件工具)件/套,其中首次使用新型设备(含软件工具)件/套。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共使用设备(含软件工具)件/套,其中首次使用新型设备(含软件工具)件/套。项目共使用设备(含软件工具)件/套,其中首次使用新型设备(含软件工具)件/套。5.1.4项目任务剖面数据,任务剖面是航天项目产品在测试、试验、贮存、运输、飞行和在轨使用等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所处的环境等的描述,项目任务剖面数据包括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数目,以及其中尚未进行飞行考核的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记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数目为mtiω,其中尚未进行飞行考核的种类数目为umtiω。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数目为其中尚未进行飞行考核的种类数目为项目主要任务和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环境种类数目为其中尚未进行飞行考核的种类数目为5.1.5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指对风险关闭后残余风险的后果严重性,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为有其中残余风险的后果严重性各个等级详细描述见表1。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有三个风险其残余风险的后果严重性等级分别为:风险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风险残余风险严重性等级风险尚未关闭,无法评估残余风险严重性等级。项目有四个风险其残余风险的后果严重性等级分别为:风险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等级风险残余风险严重性等级风险残余风险严重性等级风险残余风险严重性等级5.1.6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指风险关闭后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记第ω个组内第i个项目编号j的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为有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各个等级详细描述见表2。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有三个风险其残余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分别为:风险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尚未关闭,无法评估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项目有四个风险其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分别为:风险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5.1.7第ω个组内编号为i的项目piω识别风险的积极性注:a、b、c、d项数据通常在航天项目主要阶段节点,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装配、测试、试验、运输、加注、发射等进行数据的更新。项目识别风险积极性项目识别风险积极性于是,项目组sp2内两个项目及项目识别风险积极性稍高。5.2依据项目产品成熟度、项目人员工作经验、项目设备情况、项目任务剖面数据,计算项目潜在风险补偿系数;5.2.1根据项目产品所包含单机的产品成熟度计算项目产品成熟度其中σj由单机是否配备冗余等设计详情决定,一般取σj=1。取σj=1,计算项目及的产品成熟度。项目的产品成熟度项目的产品成熟度5.2.2根据项目人员工作经验数据,计算项目人员经验水平其中计算项目及的项目人员经验水平。项目的项目人员经验水平项目的项目人员经验水平5.2.3根据项目设备情况数据,计算项目新设备使用情况计算项目及的新设备使用情况。项目的新设备使用情况项目的新设备使用情况5.2.4根据项目任务剖面数据,计算项目新任务情况tmtiω=1-umtiω/mtiω。计算项目及的项目新任务情况。项目的新任务情况项目的新任务情况5.2.5计算项目潜在风险补偿系数计算项目及的潜在风险补偿系数。项目的潜在风险补偿系数项目的潜在风险补偿系数5.3综合评价项目风险水平5.3.1根据残余风险后果严重性以及残余风险发生可能性,按照表3计算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项目有三个风险其残余风险综合等级分别为:风险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风险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风险尚未关闭,无法评估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项目有四个风险其残余风险综合等级分别为:风险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风险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风险残余风险综合等级风险残余风险综合等级5.3.2计算项目piω各综合等级残余风险数量项目残余风险各综合等级风险数量为项目残余风险各综合等级风险数量为5.3.3设置残余风险综合等级权重5.3.4计算项目piω残余风险水平计算项目及残余风险水平。项目残余风险水平项目残余风险水平5.3.5使用雷达图定性比较项目综合风险水平,其中雷达图维度包括项目产品成熟度项目人员经验水平项目新设备使用情况项目新任务情况tmtiω、项目残余风险水平的倒数各项指标越高,表示项目整体风险水平越低。绘制项目及整体风险水平雷达图见附图2。注:雷达图绘制过程中各个维度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红线表示项目蓝线表示项目5.3.6使用潜在风险补偿系数,计算综合评价项目风险量化水平指标无量纲,对于同组项目,越高,其整体风险水平越高。计算项目及整体风险水平。项目整体风险水平项目整体风险水平项目整体风险水平较高。注1:本发明具体实施步骤给出示例时间单位为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月、日、时、分等。注2:本发明具体实施步骤给出的示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这些样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