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76424发布日期:2019-02-26 19:0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主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基本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但是,近年来生产任务繁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矛盾,例如:检维修管理问题;“三基”管理滑坡;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不高、把关不严;设备运维投力不足、维修费使用不规范;设备更新改造投力不足等,影响着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水平。为此,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鼓励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管理层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及管理体系创新,通过创新来解决设备管理中的矛盾,强化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完好运行,是保障安全生产、完成效益指标的根本保证。

几十年来,设备完整性管理已经是国外先进石化企业纷纷推行的管理模式,通过推行完整性管理模式,实现设备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与国外大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偏重设备工程技术改进,轻设备管理体系的优化;体系化管理的理念还是不强,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中风险技术应用不深、不广;现有的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和体系不能反映现在的管理水平,阻碍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其目的仅用于考核,没有系统的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没有体现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应将定量表征设备风险及可靠性的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等。

《安全、健康和环境》6卷8期中“过程安全与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指出,设备完整性管理成为设备管理发展趋势,中国石化应该建立和开发自己的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

同样,《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年5期中“过程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指出,从事故统计情况看,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40%以上的事故是因设备问题所致,因此确保设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设备完整性与常规的设备完好性有所不同,设备完整性重在系统(装置)整体的完整性,而设备完好性强调的是单机的完好率;由于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危险性等特点,更需要的是设备的完整性。实现设备的完整性有许多技术手段,如:rbi、rcm、sil等。目前,rbi、rcm技术在我国石化行业已开始应用,要使这些技术能落实到生产过程中,在设备完整性管理方面充分地发挥作用,必须有体系上的保证,即建立符合我国法规、标准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

因此,各企业正在进行设备管理创新,推行设备完整性管理试点工作,例如:武汉石化公司进行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济南炼化公司进行基于风险的设备维护检修管理体系试点工作;镇海分公司进行设备管理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中海油开展设备设施的完整性管理做法试点工作等。那么,开展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掌握企业设备管理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识别企业设备管理的薄弱要素和设备残余风险分布,明确目前所处的状况,为策划、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管理水平较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研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初步明确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架构、主要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2)根据前期调研分析,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制定现状评审表,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并开展评估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工作方案、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规范、现状评估表、现状评估方法方面的培训;

(3)依据评估工作方案和现状评审表,开展企业设备管理状况现场评估,识别出设备危害与风险所在,明确设备管理现状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异;

(4)梳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确定设备管理薄弱部位,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

(5)根据企业现场评估和设备管理制度梳理,编写现状评估报告,总结设备残余风险分布、设备管理的薄弱要素及设备管理现状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所处的状况,并提出策略性改进建议,并开展专家评审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公司简介、组织机构及生产运营状况;公司质量、hse及其他管理体系及融合情况;公司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其兼容情况;设备管理目标及分解;各级设备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与职责、人员培训等情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网络,重点关注前期管理、更新改造与报废、检维修管理、变更管理、kpi指标体系与绩效考核;设备管理制度、总工艺流程与工艺摘要说明、关键设备台账;设备工作总结报告、风险评估报告、设备隐患治理报告、设备故障与事故分类统计报告;设备检验、测试与检维修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依据前期调研,完成总体工作方案策划、对接及确认,完成现状评审表编制、审查,工作方案应该至少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依据标准和要求、评估工具和方法、工作步骤及内容、进度安排。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评估人员涵盖工艺、静设备、动设备、电气、仪表、安全、腐蚀、工程、综合管理专业,并熟悉相关风险评估专业技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现状评审表是评估工作的核心,需要根据完整性管理要素,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合理设置检查项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评估工作小组,通过资料查阅、现场抽查及人员访谈,依据现状评估表,应用数理统计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状况,全面评价各专业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完成现状评审表的内容,总结设备管理优点和特色做法,识别出与完整性管理存在差距的管理要素,明确目前设备残余风险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依据完整性管理要素,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设备管理薄弱部位,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各级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各级设备管理制度的优化,避免复杂与重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依据现状评估表,应用数理统计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状况,总结设备管理优点和特色做法,识别出与完整性管理存在差距的管理要素,明确目前设备残余风险分布,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梳理,提出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目录,最后,根据完整性体系策划、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要求及国内外优秀管理实践,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召开专家审查会,全面修改完善评估报告。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包括调研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初步明确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架构、主要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制定现状评审表,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并开展评估人员培训;开展企业设备管理状况现场评估,识别出设备危害与风险所在,明确设备管理现状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异;梳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确定设备管理薄弱部位,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编写现状评估报告,并开展专家评审工作。通过现状评估,掌握企业设备管理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识别企业设备管理的薄弱要素和设备残余风险分布,明确目前所处的状况,为策划、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并提出策略性改进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评估方法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调研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初步明确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架构、主要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公司简介、组织机构及生产运营状况;公司质量、hse及其他管理体系及融合情况;公司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其兼容情况;设备管理目标及分解;各级设备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与职责、人员培训等情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网络(主要业务流程),重点关注前期管理(工程管理)、更新改造与报废、检维修管理(维保、检修管理)、变更管理、kpi指标体系与绩效考核;设备管理制度、总工艺流程与工艺摘要说明、关键设备台账;设备工作总结报告、风险评估报告、设备隐患治理报告、设备故障与事故分类统计报告;设备检验、测试与检维修情况。

2、根据前期调研分析,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制定现状评审表,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并开展评估人员培训。

依据前期调研,完成总体工作方案策划、对接及确认,完成现状评审表编制、审查。

工作方案应该至少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依据标准和要求、评估工具和方法、工作步骤及内容(前期准备、前期调研及评估方案的策划、评估工作组的培训、现场评估、设备管理制度梳理、现状评审报告编写与专家审核)、进度安排等。

现状评审表是评估工作的核心,需要根据完整性管理要素(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资源与文件控制,培训,风险管理,质量保证,检验、测试和预防性维修,缺陷管理,变更管理,绩效评估与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合理设置检查项目。

评估人员涵盖工艺、静设备、动设备、电气、仪表、安全、腐蚀、工程、综合管理等各专业,并熟悉相关风险评估专业技术。

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工作方案、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规范、现状评估表、现状评估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3、依据评估工作方案和现状评审表,开展企业设备管理状况现场评估,识别出设备危害与风险所在,明确设备管理现状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异。

评估工作小组,通过资料查阅、现场抽查及人员访谈等形式,依据现状评估表,应用数理统计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状况,全面评价各专业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完成现状评审表的内容,总结设备管理优点和特色做法,识别出与完整性管理存在差距的管理要素,明确目前设备残余风险分布。

4、梳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确定设备管理薄弱部位,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

依据完整性管理要素,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设备管理薄弱部位,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各级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各级设备管理制度的优化,避免复杂与重复。

5、根据企业现场评估和设备管理制度梳理,编写现状评估报告,总结设备残余风险分布、设备管理的薄弱要素及设备管理现状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所处的状况,并提出策略性改进建议,并开展专家评审工作。

依据现状评估表,应用数理统计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状况,总结设备管理优点和特色做法,识别出与完整性管理存在差距的管理要素,明确目前设备残余风险分布,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梳理,提出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目录,最后,根据完整性体系策划、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要求及国内外优秀管理实践,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召开专家审查会,全面修改完善评估报告。

本发明一种炼油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初始状况评估方法的实施方式为:

首先,调研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收集:公司简介、组织机构及生产运营状况,公司质量、hse及其他管理体系及融合情况,公司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其兼容情况,设备管理目标及分解,各级设备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与职责、人员培训等情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网络(主要业务流程),重点关注前期管理(工程管理)、更新改造与报废、检维修管理(维保、检修管理)、变更管理、kpi指标体系与绩效考核,设备管理制度、总工艺流程与工艺摘要说明、关键设备台账,设备工作总结报告、风险评估报告、设备隐患治理报告、设备故障与事故分类统计报告,设备检验、测试与检维修情况等资料;开展相关分析,初步明确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架构、主要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根据前期调研分析,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该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依据标准和要求、评估工具和方法、工作步骤及内容(前期准备、前期调研及评估方案的策划、评估工作组的培训、现场评估、设备管理制度梳理、现状评审报告编写与专家审核)、进度安排等内容;制定现状评审表,现状评审表是评估工作的核心,需要根据完整性管理要素(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资源与文件控制,培训,风险管理,质量保证,检验、测试和预防性维修,缺陷管理,变更管理,绩效评估与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合理设置检查项目;完成总体工作方案策划、对接及确认,完成现状评审表编制、审查;成立评估工作小组,评估人员涵盖工艺、静设备、动设备、电气、仪表、安全、腐蚀、工程、综合管理等各专业,并熟悉相关风险评估专业技术;开展评估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工作方案、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规范、现状评估表、现状评估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再次,评估工作小组,通过资料查阅、现场抽查及人员访谈等形式,依据评估工作方案和现状评审表,应用数理统计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开展企业设备管理状况现场评估,全面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状况,全面评价各专业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完成现状评审表的内容,总结设备管理优点和特色做法,识别出与完整性管理存在差距的管理要素,明确目前设备残余风险分布。

再次,依据完整性管理要素,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设备管理薄弱部位,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各级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各级设备管理制度的优化,避免复杂与重复。

最后,根据企业现场评估和设备管理制度梳理,全面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状况,总结设备管理优点和特色做法,识别出与完整性管理存在差距的管理要素,明确目前设备残余风险分布,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梳理,提出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目录,最后,根据完整性体系策划、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要求及国内外优秀管理实践,提出相关改进建议。编写现状评估报告,召开专家审查会,全面修改完善评估报告。

显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调研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初步明确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架构、主要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制定现状评审表,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并开展评估人员培训;开展企业设备管理状况现场评估,识别出设备危害与风险所在,明确设备管理现状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异;梳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确定设备管理薄弱部位,提出需要增加的设备管理程序或办法;编写现状评估报告,并开展专家评审工作。通过现状评估,掌握企业设备管理与完整性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识别企业设备管理的薄弱要素和设备残余风险分布,明确目前所处的状况,为策划、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并提出策略性改进建议,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