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4480发布日期:2019-01-18 23:1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揭示涉及电子装置领域,特别有关一种穿戴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上应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已能够实现移动支付功能,但是现有的智能手机在进行移动支付时存在一些缺点,当rfid/nfc功能开启时,若其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过强,容易有被侧录的风险,若其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过弱,可能无法与射频标签/或读取装置交互。

现有具备rfid/nfc功能的电子装置缺乏调整电磁波信号强度的能力。并且,若rfid/nfc功能长时间开启,不仅容易被侧录,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也会损耗电池电量,使得该电子装置使用时间降低,电池寿命下降。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示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揭示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壁,该至少一壁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短距离通信模块,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一线圈及一致动器,该致动器与该线圈电性连接,用以对该线圈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该线圈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外部装置通信;一导电膜,形成于该壳体之壁的表面上,该导电膜包括若干条导电线,这些导电线相互交织而构成若干个导电单元;一触碰侦测单元,与该导电膜电性连接,用以感测该导电膜中全部导电单元的综效的电信号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及一控制器,与该触碰侦测单元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用以依据该触碰侦测单元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之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本揭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壁,该至少一壁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短距离通信模块,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一线圈及一致动器,该致动器与该线圈电性连接,用以对该线圈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该线圈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外部装置通信;至少一传感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用于感测其于三维空间中的位移、角位移及/或周期性的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及一控制器,与该至少一传感器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用以依据该至少一传感器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之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本揭示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该穿戴式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壁,该至少一壁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穿戴式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该壳体之壁的表面上的一导电膜以及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短距离通信模块、一触碰侦测单元及一控制器,该导电膜包括若干条导电线,这些导电线相互交织而构成若干个导电单元,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一线圈及一致动器,该致动器与该线圈电性连接,该触碰侦测单元与该导电膜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与该触碰侦测单元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的该致动器对该线圈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该线圈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外部装置通信;利用该触碰侦测单元感测该导电膜中全部导电单元的综效的电信号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及利用该控制器,依据该触碰侦测单元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之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本揭示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该穿戴式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壁,该至少一壁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穿戴式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短距离通信模块、至少一传感器及一控制器,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一线圈及一致动器,该致动器与该线圈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与该至少一传感器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的该致动器对该线圈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该线圈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外部装置通信;利用该至少一传感器感测其于三维空间中的位移、角位移及/或周期性的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以及利用该控制器,依据该至少一传感器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之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本申请中,通过用户的操作,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穿戴式装置(如腕表)中短距离通信模块(rfid/nfc模块)之线圈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开启、关闭或调整该电磁波信号,因此可以减少短距离通信模块不必要的耗电,提高穿戴式装置的使用时间,提升穿戴式装置之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短距离通信模块关闭,减少被侧录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为让本揭示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腕表的上视图。

图2显示图1之腕表的爆炸图。

图3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中短距离通信模块与功能模块互动的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揭示另一实施例中短距离通信模块与功能模块互动的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揭示另一实施例之腕表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功能模块与透明导电膜互动的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透明导电膜贴附于上盖之示意图。

图8显示图7之范围a之放大图。

图9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根据本揭示又一实施例之腕表的爆炸示意图。

图11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显示根据本揭示玲一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为一种穿戴式装置,其包括一短距离通信模块设置于其中,该穿戴式装置可以但不限于为一腕表、手环、钥匙圈等等能够通过短距离通信方式与其他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装置。

如下穿戴式装置以腕表实现为例来举例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腕表的上视图,图2显示图1之腕表的爆炸图。

该腕表包括一上盖10、一天线12、一外壳14、一时间显示元件18、一短距离通信(shortdistancecommunication)模块20、一机芯24、一功能模块26、一表冠28、一电池30以及一下盖34。

该上盖10、该外壳14及该下盖34由上而下依序组成以形成一容置空间36。该上盖10、该外壳14和该下盖34用以保护该腕表内部的机械及/或电子元件。

该时间显示元件18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6中,且包括一实体的时间刻度180(如一点至十二点)以及至少一指示器38(如实体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设置于该时间刻度180上方,该指示器38由该机芯24驱动,进而与该时间显示元件18上的时间刻度180配合来显示时间,用户通过透明的该上盖10及该天线12可看到该时间刻度180所指示的位置资讯(即时间资讯)。

要说明的是,该腕表为一指针式手表,该时间显示元件18为一表盘。于另一实施例中,该腕表为一数字型手表,该时间显示元件18为一以数字显示时间之显示器。

该功能模块26可为蓝牙模块,其可通过该天线12与一电子装置(如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该天线12作为一蓝牙天线,其应用的操作频率为2.4千兆赫至2.485千兆赫,因此该腕表可与该电子装置进行蓝牙通信。于另一实施例中,该功能模块26也可设置于该腕表之表带。

较佳地,该上盖10为透明之材质(例如玻璃件),该天线12形成于该上盖10之下表面。要说明的是,该天线(蓝牙天线)12为可透光结构,当该天线12形成于该上盖10之下表面后,用户通过该上盖10观看时间时不会感受到该天线12的影响。

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可设置并固定于该时间显示元件18下方,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可以为一rfid模块或一nfc模块。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应用的频率为1.32兆赫至18兆赫(标准为13.56兆赫),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具有一通信距离等于或小于10公分,更明确地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可以在该一通信距离内与一外部装置(例如标签或标签读取装置)进行通信。

要说明的是,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和该功能模块(如蓝牙模块)26的操作频率不同,因此他们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

请参阅图3,其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中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与功能模块26互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包括一致动器202、一线圈204及一开关206,该功能模块26包括一处理器(或控制器)260。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可为主动式或被动式rfid/nfc模块。以主动式来说,致动器202可以通过对线圈204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线圈204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该外部装置通信。以被动式来说,来自该外部装置的电磁波在线圈204产生感应电流,以提供致动器202能量,从而致动器202将其所记载的数据,通过线圈204以电磁波信号的方式传送出去。

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控制短距离通信模块20之线圈204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进一步而言,用户可以对该腕表执行一操作,来关断短距离通信模块20之线圈204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开启该致动器202使得线圈204发出该电磁波信号,或者对该电磁波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举例来说,此一操作可以使得功能模块26中的处理器(或控制器)260对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进行控制,以开启、关闭或调整该电磁波信号。

要说明的是,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260(或控制器)仅需设置在该腕表中即可,而不需与功能模块26配置在一起而结合蓝牙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处理器(或控制器)260可为任一可接收、处理用户操作的控制器,其与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连接,可控制该线圈204之电磁波信号的产生。

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短距离通信模块20可以rfid模块实现,也可以nfc模块实现。而且,本申请适用于主动式短距离通信模块,也适用于被动式短距离通信模块。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开关206设置在线圈204形成的电路回路上。功能模块26的处理器(或控制器)260或该腕表中的任一控制器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后,向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的开关206发出一开关信号,以开启或切断线圈204的回路,从而使线圈204有电流流通或阻断电流,因而开启或阻断线圈204发出的电磁波信号。需注意的是,图3所示的线圈204仅为示意而已,线圈204实际上是构成一个电路回路。

请参阅图4,其显示根据本揭示另一实施例中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与功能模块26互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包括一致动器202、一线圈204及一放大器208。放大器208与致动器202连接,用以调整致动器202生成的电流大小。功能模块26的处理器(或控制器)260或该腕表中的任一控制器与致动器202连接。在此一实施例中,功能模块26的处理器(或控制器)260或该腕表中的任一控制器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后,向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的致动器202发出一调整信号,以使该致动器202通知该放大器208调整电流大小,从而调整线圈204发出之电磁波信号的大小。

要说明的是,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后,处理器260或任一控制器可以控制致动器202,将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调整为零、预设电流大小,或按预定的顺序切换电流的大小。

举例来说,处理器260或任一控制器第一次接收到用户操作时,将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调整为预设电流大小,即开启电磁波信号的传输;第二次接收到用户操作时,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增加(或减少)一预定量;第三次接收到用户操作时,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再增加(或减少)一预定量;第四次接收到用户操作时,将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调整为零,即关闭电磁波信号的传输。又或者,根据用户的第一操作,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被开启;根据用户的第二操作,放大器208输出的电流被关闭。又或者,根据用户的不同操作,放大器208输出不同大小的电流。

本申请中,通过用户的操作,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穿戴式装置(如腕表)中短距离通信模块(rfid/nfc模块)20之线圈204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开启、关闭或调整该电磁波信号,因此可以减少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不必要的耗电,提高穿戴式装置的使用时间,提升穿戴式装置之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短距离通信模块20关闭,减少被侧录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使用具有短距离通信模块的穿戴式装置进行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举例来说,用户可以向该穿戴式装置进行一次点击操作(穿戴式装置可感测到此点击操作),即开启短距离通信模块的电磁波信号传输,在支付完款项后,再进行一次点击操作以将该电磁波信号传输关闭,如此可减少耗电并降低被侧录的风险。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操作来切换该电磁波信号的大小,例如当穿戴式装置之短距离通信模块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过小而无法与射频标签/读取装置感应、无法完成支付时,可以通过点击操作逐次增加电磁波信号强度,达到可适应各种不同类型之射频标签/读取装置的目的。

在用户操作的侦测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以下两种快速且有效的用户操作侦测机制,亦即(1)用户对穿戴式装置上的导电膜进行之操作的侦测;以及(2)穿戴式装置之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对用户进行的动作(如手势或姿态)感测得出之操作的侦测。

同样以穿戴式装置为腕表为例,在利用导电膜进行用户操作的侦测方面,请参阅图5,其显示根据本揭示又一实施例之腕表的爆炸示意图。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腕表包括一透明导电膜12’,该透明导电膜12’形成贴附于该上盖10之一下表面(或壁101)。该上盖10和该透明导电膜12’皆为高透光结构,例如该上盖及该透明导电膜的组合具有70%以上的穿透率,因此用户通过该上盖10观看时间时不会感受到该透明导电膜12’的影响。该透明导电膜12’是用以感测用户的接近或接触操作,具体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6,其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功能模块26与透明导电膜12’互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之功能模块26包括一处理器(或控制器)260’、一无线通信单元264及一触碰侦测单元266。

该无线通信单元264可为蓝芽(bluetooth)收发器,其电性连接至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该透明导电膜12’上可形成例如蓝牙天线,该无线通信单元264用于通过该透明导电膜12’上的蓝牙天线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该功能模块26还可包含一记忆单元268,该记忆单元268用于存储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所需之相关数据,该记忆单元268亦可整合于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

本实施例之特点在于该触碰侦测单元266电性连接至该透明导电膜12’及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当使用者在图6之该上盖10或其上方执行一动作时(例如点击该上盖10或在该上盖10上滑动),该触碰侦测单元266用于通过该透明导电膜12’感测一信号变化(例如电流变化),该信号变化为执行在该上盖10或该上盖上方之该动作所产生,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用于接收该信号变化并根据该信号变化输出对应的指令。

举例来说,当使用者点击图6之该上盖10一下时,该触碰侦测单元266感测到该透明导电膜12’之信号变化(例如电流变化)并将该信号变化传送至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根据该信号变化控制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使得其线圈204(见图3或图4)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开启或关断,从而开启或关闭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与外部装置之间的电磁波信号传输。又或者,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上盖10(或透明导电膜12’)或其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来切换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发出之电磁波信号的强度。

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透明导电膜12’贴附于上盖10之示意图,图8显示图7之范围a之放大图。

如图7所示,该透明导电膜12’为网格状之导电膜,实际上为极细之金属线所形成之网格状,故使用者并不会看到网格状之透明导电膜12’,使用者看到的透明导电膜近似透明。

具体来说,该透明导电膜12’包括若干条导电线1211,这些导电线1211相互交织而构成若干个导电单元1212。该透明导电膜12’中全部导电单元1212的综效的电信号(如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变化为执行在该上盖或该上盖上方之一接触或接近动作所产生,触碰侦测单元266感测该透明导电膜12’中全部导电单元1212的综效的电信号变化而产生该感测信号,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依据该触碰侦测单元1212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之线圈204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在此,透明导电膜12’中全部导电单元1212的综效的电信号是指触碰侦测单元266通过连接于触碰侦测单元266和透明导电膜12’之间的信号线所感测到的电信号,此为这些导电单元1212全部或任何有效的部分所贡献。

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利用透明导电膜12’感测用户操作的技术,并不同于现有触控面板中感测触控操作的技术以及现有显示面板中配置画素电极显示图像的技术。

该透明导电膜12’可包括一通信部120以及一感应部122。该通信部120形成贴附于该上盖10之下表面的一部分,该感应部122形成贴附于该上盖10之下表面的其他部分。该通信部120与该感应部122为电性断开。该通信部120可为蓝牙天线,与功能模块26的无线通信单元264(蓝牙收发器)电性连接,且用于传送及接收该无线通信单元264与外部通信装置之间的信号。该感应部122电性连接至该触碰侦测单元266,且用于将该信号变化(例如电流变化)通过一信号传送部42传送至该触碰侦测单元266。

该通信部120与该感应部122的制作方式可以先在该上盖10之下表面形成一导电膜,然后再经由雷射图案化(laserpatterning)将该完整的导电膜分割成该通信部120与该感应部122,该感应部122通过微小之缝隙与该通信部120区分,该感应部122与该通信部120不会互相影响。

此外,于图5之实施例中,该感应部122分成一第一区域1220以及一第二区域1222,该第一区域1220及该第二区域1222为电性断开,当使用者从该第一区域1220滑动到该第二区域1222时,该第一区域1220之该感应部122可以传送信号变化给该触碰侦测单元266,该第二区域1222之该感应部122可以传送信号变化给该触碰侦测单元266,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解读该两者的信号变化并根据该两者的信号变化输出对应的操作指令。

举例来说,使用者点击该第一区域1220时,该处理器260’输出对应的操作指令给该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使其将该电磁波信号开启。使用者点击该第二区域1222时,该处理260’控制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使其将该电磁波信号关闭。使用者从该第一区域1220向该第二区域1222滑动时,该处理260’控制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使其减少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使用者从该第二区域1222向该第一区域1220滑动时,该处理260’控制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使其增加该电磁波信号的强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该感应部122可以不分成两区域而仅有一区域。于又一实施例中,该感应部122可以分成若干个彼此电性断开的区域,且该些区域的面积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要说明的是,于一实施例中,亦可将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中的线圈204设置于该透明导电膜12’上,亦即该透明导电膜12’上设置有彼此电性断开的该感应部122、该通信部120及该线圈204。又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该透明导电膜12’设置有该感应部122,以及该通信部120及该线圈204之一者。

本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腕表)中,由于透明导电膜是贴附于上盖之下表面而不是设置于容置空间或外壳的内部,可形成一天线的结构,因此当透明导电膜在发射或接受信号时,信号不会被外壳所屏蔽或影响。此外,本实施例之透明导电膜结构不仅能发射或接受该装置与一外部装置信号之间的信号,并能感测在上盖所执行的动作,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之装置能够利用透明导电膜感测在上盖或其上方所执行的动作,使用者在操作该装置也更加容易。

在利用传感器对用户操作进行侦测方面,请参阅图9,其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功能模块26’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功能模块26’包括一处理器(或控制器)260”、至少一传感器262、一无线通信单元264及一记忆单元268,其中该无线通信单元264及该记忆单元268如上所述而不再赘述。该传感器262用以感测其于三维空间中的位移、角位移及/或周期性的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也就是说,该传感器262可以感测用户对穿戴式装置进行的动作(如手势或姿态等),例如敲击、旋转、挥动和用户手部的姿势等。该传感器262可为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但不以此为限。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与该传感器262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电性连接,处理器(或控制器)260”依据该传感器262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之线圈204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本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腕表)能够利用传感器感测用户对该装置进行的动作(如手势或姿态),来触发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之线圈204产生的电磁波信号的开关或调整,使用者在操作该装置更为方便。

此外,由于金属或导电外壳会影响穿戴式装置中的rfid/nfc模块,减弱rfid/nfc模块与射频标签/读取装置间传输的电磁波信号强度。为此,本揭示并提出解决方案。请参阅图10,其显示根据本揭示另一实施例之腕表的爆炸示意图。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4由金属材质或导电材质制成,其会影响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的电磁波(数据)传送及接收,为了使该外壳14降低对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的影响,本实施例之腕表设置了一第一磁场隔离层16、一第二磁场隔离层22及一第三磁场隔离层32。这些磁场隔离层16、22、32用于吸收电磁波,达到抑制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第一磁场隔离层16形成于该导电外壳14朝向该容置空间36之一表面(即内表面)140上。第二磁场隔离层22设置于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下方。较佳地,该第二磁场隔离层22贴附于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下方。该第三磁场隔离层32形成于该下盖34上。

本实施例之腕表中,当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与一外部装置(例如一射频标签或一读取装置)进行通信时,该外部装置之电磁波发射至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该第一磁场隔离层16及该第二磁场隔离层22可吸收电磁波,避免电磁波受到该外壳14及该容置空间36内其他金属元件的影响,而无法被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所接收。此外,该第二磁场隔离层22能避免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0被该功能模块26及其下方其他金属元件所影响,达到抑制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要说明的是,该第三磁场隔离层32为一可选择的元件,该第三磁场隔离层32可进一步吸收未被该第一磁场隔离层16及该第二磁场隔离层22吸收的电磁波。

要说明的是,可以选用该第一磁场隔离层16、该第二磁场隔离层22及该第三磁场隔离层32中的一者或两者来实现吸收电磁波的目的,采用任一数量的磁场隔离层也是可行的。

现有技术中,短距离通信模块无法设置于具有金属材质或导电材质的外壳的通信装置中,本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如腕表)中,设置能吸收电磁波之至少一磁场隔离层,因此能避免电磁波受到金属材质或导电材质的外壳的影响而无法被短距离通信模块所接收,使得短距离通信模块(例如rfid模块或nfc模块)可以设置于具有金属材质或导电材质的外壳之通信装置中。

请参阅图11,其显示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该穿戴式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壁,该至少一壁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穿戴式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该壳体之壁的表面上的一导电膜以及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短距离通信模块、一触碰侦测单元及一控制器,该导电膜包括若干条导电线,这些导电线相互交织而构成若干个导电单元,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一线圈及一致动器,该致动器与该线圈电性连接,该触碰侦测单元与该导电膜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与该触碰侦测单元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电性连接,该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操作。

操作s10中,利用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的该致动器对该线圈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该线圈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外部装置通信。

操作s12中,利用该触碰侦测单元感测该导电膜中全部导电单元的综效的电信号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

操作s14中,利用该控制器,依据该触碰侦测单元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之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该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操作:在该控制器接收到该触碰侦测单元产生的该感测信号后,利用该控制器开启或切断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的该线圈形成的一电路回路。

该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操作:在该控制器接收到该触碰侦测单元产生的该感测信号后,利用该控制器向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发出一调整信号,以使该短距离通信模块调整该线圈产生之电磁波信号的强度。

请参阅图12,其显示根据本揭示玲一实施例之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该穿戴式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壁,该至少一壁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穿戴式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短距离通信模块、至少一传感器及一控制器,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一线圈及一致动器,该致动器与该线圈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与该至少一传感器及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电性连接,该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操作。

操作s20中,利用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的该致动器对该线圈施加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使该线圈产生电磁波信号,从而与外部装置通信。

操作s22中,利用该至少一传感器感测其于三维空间中的位移、角位移及/或周期性的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以产生一感测信号。

操作s24中,利用该控制器,依据该至少一传感器产生的该感测信号,控制或调整该短距离通信模块之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该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操作:在该控制器接收到该至少一传感器产生的该感测信号后,利用该控制器开启或切断该短距离通信模块的该线圈形成的一电路回路。

该穿戴式装置之操作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操作:在该控制器接收到该至少一传感器产生的该感测信号后,利用该控制器向该短距离通信模块发出一调整信号,以使该短距离通信模块调整该线圈产生之电磁波信号的强度。

本揭示之穿戴式装置的操作方法中,通过用户的操作,亦即利用导电膜侦测用户操作或利用传感器侦测用户手势或姿态,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穿戴式装置(如腕表)中短距离通信模块(rfid/nfc模块)之线圈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减少被侧录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本揭示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本揭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示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