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7993发布日期:2019-03-05 19:4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物体转移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结合3d打印技术和量子力学的物体次元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中国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业务收入与业务量均以50%的速度增长,人们现在转移物品都是用快递邮寄的方式。然而传统快递业也存在诸多缺陷,多数快递员取件时态度急躁,导致很多易碎的物品在物流环节损坏;每到节假日时快递件数激增,物流公司无法及时送货,出现货物堆积滞留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环境,交通运输就会变得低效,也会引起诸多不安全因素,更有不少重要的包裹在物流运送时被遗失。现在提出一种物体次元传送装置可以有效减少物流环节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实现真正方便快捷的物体传输。

上述装置远距离物体传送,具体分为三步:将物体分解、传送、将物体重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打印机可以打印电脑设计的平面物品,而所谓的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利用这种3d打印技术将物体分解的材料再次打印出来,起到重组物体的作用。对于物体分解,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实现的。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里量子纠缠它能产生“超距作用”。在未来世界里,人类能通过量子纠缠来实现“瞬间移动”,将人体或物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量子纠缠是一种理论性的预测,它是从量子力学的方程式中得来的。如果两个粒子的距离够近,它们可以变成纠缠状态而使某些性质连接。出乎意料的是,量子力学表明,即便你将这两个粒子分开,让它们以反方向运动,它们依旧无法摆脱纠缠态。通过超能量机器击碎物体,将其分解成为基本粒子,并扫描传输每一个粒子,根据物体粒子的量子状态对照表,接着加入了纠缠效应。利用3d打印技术,将物品还原实现物品的次元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寄送快递的途径,可以使得寄件人直接把要寄送的物体以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方式发送给收件人的装置,收件人再使用本装置把程序代码还原成原物体,减少寄送的中间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由电源总开关1、工作进程窗口2、放射线α3、放射线β4、工作台5、液晶操作窗口6、材料重组系统7、后备能源8、安全状态标志9、中央处理器10组成。

所述电源总开关1用于开启或关闭整台装置,起到总控制的作用。

所述工作进程窗口2用于向用户显示目前机器的工作状态,扫描物体的进程,剩余等待时间,正在分析的分子的名称。

所述放射线α3,放射线β4是装置工作的核心,起到识别物体的宏观信息和微观构成的用作,放射线α3用于分析物体的各个必要物理信息例如质量,体积,几何形状,放射线β4具有极强的能量,用于打破分子间作用力,起到分解物体的作用,将物体打碎成一个个极小的分子。

所述工作台5是装置工作的主要空间,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高强度,高硬度的物体特性,可以稳定承受工作中产生的能量冲击,同时也是用户放入与取出物体的空间。

所述液晶操作窗口6配置了人工智能程序,支持语音与手写输入信息,寄件人需要在此窗口设置好收件人的设备号,确定次元传输的地点。

材料重组系统7中存储了多种的微观粒子,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将重组物体需要的分子与原子生成在工作台中,作为供给库。

后备能源8显示装置目前储存的后备能源的多少。

安全状态标志9,当装置处于故障状态时会发出警报,并且自动切断电源,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程度。

中央处理器10是装置内部总的控制中心,起着协调分配的重要作用,其核心芯片用于存储物体被射线扫描分解后的全部信息,并且拥有将信息实体化的核心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摒弃了传统快递业使用交通工具送货上门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能源消耗;本装置可以安装在家庭里,实现在家就可以收到快递的快捷方式,减少了寄件人和收件人双方的等待时间;采用信息采集和3d打印技术,安全准确地还原目标物体,避免了用交通工具寄送物体时被遗失,被盗窃,被损毁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和图2所示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由电源总开关1、工作进程窗口2、放射线α3、放射线β4、工作台5、液晶操作窗口6、材料重组系统7、后备能源8、安全状态标志9、中央处理器10组成。首先当寄件人想要寄件时,先打开电源总开关1然后将待寄物体放进本装置的工作台5,在操作台6上设置好寄件人的接收位置,选择“启动”,装置内部将产生特殊α光线3扫描记录物体的各种特征信息,包括质量,体积,硬度等。下一步,当这个目标物体所有的物理信息完成记录之后,装置内部将产生放射线β4,用于打破物体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它成为一个个小分子,然后中央处理器中记忆芯片10将所有小分子的微观构成,元素特征信息以计算机代码语言储存在内存中,接着等待物体完全分解后,计算机会将刚才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发送给收件人使用的另一台装置,最后收件人的装置进行把收到的信息代码进行分析处理,物体重组系统7提供所需的全部元素,开始在工作台5中将微观元素化合成一个个微小的分子,无数的微观分子重组,最终还原成原物体。

本发明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一种物体次元转移装置,包括:电源总开关(1)、工作进程窗口(2)、放射线α(3)、放射线β(4)、工作台(5)、液晶操作窗口(6)、材料重组系统(7)、后备能源(8)、安全状态标志(9)、中央处理器(10)。打开电源总开关(1),将待寄物体放进本装置的工作台(5),在操作台(6)上设置好寄件人的接收位置,装置内特殊α光线(3)、放射线β(4)扫描信息并打破物体的分子结构,中央处理器(10)中记忆芯片将所有小分子微观构成,元素特征信息以计算机代码语言储存在内存中。接着等待物体完全分解后,计算机将刚才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发送给收件人使用的另一台装置,收件人通过该装置进行物品复原。

技术研发人员:娄保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乐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7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