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2205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测绘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影像地图是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几何纠正、投影变换和比例尺归化,运用一定的地图符号、注记,直接反应制图对象地理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地图。

由于原始影像是中心投影,影像地图是正射投影,所以在影像地图的制作过程中,要对原始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大气校正等处理。其中,正射纠正是通过在像片上选取一些地面控制点,并利用原来已经获取的该像片范围内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影像进行倾斜改正和投影差改正,将影像重采样成正射影像。然后将多个正射影像拼接镶嵌在一起,进行色彩平衡处理,之后按照一定范围裁切出来的影像就是正射影像图。

由上述过程可知,当前现有技术中影像地图制作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对处理设备运算能力要求很高。且进行正射纠正时对影像进行倾斜改正和投影差改正,即将中心投影转换为正射投影,如此经投影变换后的影像不能真实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导致无法对地物进行大小、面积、坡度等实际测量,也不符合人体视觉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原始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大气校正等处理,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对处理设备运算能力要求很高。且将中心投影转换为正射投影,经投影变换后的影像不能真实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导致无法对地物进行大小、面积、坡度等实际测量,也不符合人体视觉感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所述场景矢量数据,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将所述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所述地物相片上,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所述场景矢量数据,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包括:

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及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从所述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根据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所述地物矢量数据,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及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从所述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及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矢量多边形;

通过所述矢量多边形从所述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及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矢量多边形,包括:

获取所述地物相片的四个角点坐标;

根据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每个所述角点坐标,分别计算所述每个角点坐标在物方坐标系下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

根据所述每个角点坐标对应的所述物方角点坐标生成矢量多边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矢量多边形从所述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矢量多边形的角点坐标及尺寸,从所述场景矢量数据中定位出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场景区域;

从所述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所述场景区域,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所述地物矢量数据,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包括:

根据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所述地物矢量数据,将所述地物矢量数据由物方坐标系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

对转换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对转换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包括:

对转换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操作;

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边缘补齐操作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当检测到相片地图显示指令时,从所述数据库中调取边缘补齐操作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执行所述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所述地物矢量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将所述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所述地物相片上,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包括:

将所述透明图层划分为多个预设尺寸的透明网格,及将所述地物相片划分为多个所述预设尺寸的相片网格;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透明图层中每个透明网格的坐标,及按照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地物相片中每个相片网格的坐标;

根据所述每个透明网格的坐标和所述每个相片网格的坐标,将所述透明图层叠加在所述地物相片上,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物相片、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所述场景矢量数据,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叠加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所述地物相片上,得到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本发明对矢量数据坐标转换及渲染得到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地物相片直接采用航空拍摄的原始影像,不对原始影像进行任何操作。将由矢量数据处理得到的透明图层叠加到地物相片上即可得到相片地图,处理过程简单,提高生成相片地图的效率,且可实现对地物的实际测量,如此生成的相片地图能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符合人体视觉感受,用户的视觉效果更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透明图层生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物方坐标系与像方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透明图层及地物相片的切片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对原始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大气校正等处理,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对处理设备运算能力要求很高。且将中心投影转换为正射投影,经投影变换后的影像不能真实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导致无法对地物进行大小、面积、坡度等实际测量,也不符合人体视觉感受。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及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上述地物相片为对地物进行航空拍摄得到的原始影像数据。摄影参数包括摄影中心坐标及立体摄影测量中摄影光束的空间姿态角ω、k等参数。摄影中心坐标为航空拍摄上述地物相片时设置的拍摄站点的坐标。场景矢量数据涵盖的场景包含地物相片对应的场景。场景矢量数据属于物方坐标系下的数据,地物相片是属于像方坐标系下的数据。

地物相片可以直接从拍摄站点获取,或者接收用户提交的地物相片。获取到的地物相片都带有相片编号。根据相片编号,从预先存储的相机数据一览表中能够获取到上述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可以是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使用时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步骤102: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如下a1和a2的操作来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具体包括:

a1: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1),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矢量多边形。

在生成矢量多边形时,首先获取地物相片的四个角点坐标;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每个角点坐标,分别计算每个角点坐标在物方坐标系下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根据每个角点坐标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生成矢量多边形。即将地物相片的四个角点坐标由像方坐标系转换至物方坐标系,然后根据这四个角点坐标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生成shp(shape,矢量图形文件)文件,得到矢量多边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1)和(2)来计算角点坐标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

在上述公式(1)和(2)中,xs、ys、zs为上述摄影参数包括的摄影中心坐标,x、y为物方角点坐标,z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x、y为地物相片的角点坐标。a1、a2、a3、b1、b2、b3、c1、c2、c3为旋转矩阵r的元素,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其中,ω、k为上述摄影参数中包括的立体摄影测量中摄影光束的空间姿态角,可从影像的相关文件中得到。

地物相片的四个角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x3,y3)、(x4,y4),如下所示:

x1=-wpixel/2×cellsize-δx,y1=hpixel/2×cellsize,

x2=wpixel/2×cellsize-δx,y2=hpixel/2×cellsize,

x3=wpixel/2×cellsize-δx,y3=-hpixel/2×cellsize,

x4=-wpixel/2×cellsize-δx,y4=-hpixel/2×cellsize。

其中,wpixel为拍摄上述地物相片的相机对应的横向像素数;hpixel为纵向像素数;cellsize为地物相片对应的像素大小;f为相机焦距;δx为像主点坐标偏移值,不同相机的δx不同。

将上述地物相片的四个角点坐标(x1,y1)、(x2,y2)、(x3,y3)、(x4,y4)分别代入上述公式(1)和(2)中,即可计算出这四个角点坐标分别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x1,y1)、(x2,y2)、(x3,y3)、(x4,y4)。然后根据得到四个物方角点坐标(x1,y1)、(x2,y2)、(x3,y3)、(x4,y4)生成shp文件,生成的shp文件即为矢量多边形。生成的矢量多边形如图2中所示。

(2),通过生成的矢量多边形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如图2中所示,场景矢量数据通常为区域内的点要素图层、线要素图层和面要素图层。场景矢量数据的大小与地物相片的大小不匹配,因此不能直接将场景矢量数据与地物相片进行叠加。本发明实施例中借助矢量多边形对场景矢量数据进行裁切,使裁切得到的地物矢量数据与地物相片的大小相同且一一对应。具体裁切过程包括:

根据该矢量多边形的角点坐标及尺寸,从场景矢量数据中定位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场景区域;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该场景区域,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a2: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裁剪得到的地物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地物相片是地物景物的中心投影构像,地物矢量数据则是能够反映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投影。为了使地物矢量数据与地物相片一一匹配,需要将地物矢量数据转换为中心投影,即将地物矢量数据由物方坐标系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地物矢量数据,将地物矢量数据由物方坐标系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然后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如图3所示,设摄影中心s与地面点a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xs,ys,zs)和(xa,ya,za),则地面点a在像方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a-xs,ya-ys,za-zs),而地面点a对应的像点a在物方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y,z)。由于摄影中心s、像点a、地面点a三点共线,因此从相似三角形关系得:

上式中λ为比例因子,写成矩阵形式为:

由像点a的像方坐标与像方辅助坐标关系式可得:

通过上述公式(3)、(4)和(5)得到如下像方坐标系下的点(x,y)的计算公式:

在上述公式(6)和(7)中,x、y、z为像点a在物方坐标系中的坐标,xs,ys,zs为摄影参数包括的摄影中心s的地面坐标;a1,a2,a3,b1,b2,b3,c1,c2,c3为旋转矩阵r的元素。

通过上述公式(6)和(7)可以求解出物方坐标系中点(x,y)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中的点(x,y),从而将裁剪后的地物矢量数据从物方坐标系转换至像方坐标系。此时地物矢量数据与地物相片均处于像方坐标系下,地物矢量数据与地物相片一一匹配。

将地物矢量数据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后,通过如下操作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具体包括: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操作;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栅格化处理是将坐标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渲染,形成栅格图层。栅格化处理包括边缘补齐和渲染两个步骤。边缘补齐是指经过坐标转换后所得到的地物矢量数据会有微小的变形,且像素不能够充满整个相片,为了渲染后能够得到与地物相片大小相同的栅格图层,此时需要补充边缘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需将空白处填充成面,使得补齐数据后的地物矢量数据的图层大小与地物相片的大小一致。对坐标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操作后,对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渲染,得到栅格图层。由于该栅格图层是透明的图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称为透明图层。

由于渲染得到的透明图层的数据量远大于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的数据量,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在将坐标变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后,可以先将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检测到相片地图显示指令时,再从数据库中调取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然后通过如下步骤103的操作来生成相片地图。

但是在显示相片地图时临时渲染必定会使调取和加载速度大大下降,延长用户等待时间,影响用户体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对坐标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操作后,立即对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渲染得到透明图层,然后将渲染得到的透明图层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检测到相片地图的显示指令时再从数据库中调用该透明图层,然后通过如下步骤103的操作来生成相片地图,如此大大提高了加载速度,缩短相片地图的显示时间及用户等待时间。

步骤103: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相片地图的显示指令时,将透明图层与相片地图进行叠加显示,则可得到相片地图。在叠加显示时,为了提高调取和加载速度,通过如下操作来生成并显示相片地图,具体包括:

将透明图层划分为多个预设尺寸的透明网格,及将地物相片划分为多个该预设尺寸的相片网格;按照预设规则确定透明图层中每个透明网格的坐标,及按照相同的预设规则确定地物相片中每个相片网格的坐标;根据每个透明网格的坐标和每个相片网格的坐标,将透明图层叠加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上述预设尺寸为256*256。上述预设规则可以为将透明图层或地物相片的左上角第一个网格的坐标确定为(0,0),然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确定每个网格的坐标;或者,预设规则可以为将透明图层或地物相片的右上角第一个网格的坐标确定为(0,0),然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确定每个网格的坐标。本发明实施例中也不具体限定上述预设规则,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该预设规则。

如图4所示,将透明图层和相片地图分别切片为多个网格时,在256×256的网格框架中显示,具体切片过程如下:

1、从透明图层的中心点o开始计算,将透明图层划分为多个256×256大小的透明网格,划分结果如图4中(a)所示。同样地,从地图相片的中心点开始计算,将地物相片划分为多个256×256大小的相片网格。划分结果如图4中(b)所示。

2、如图4中(c)所示,对于透明图层及地物相片,均默认划分好的网格左上角第一个坐标为(0,0),依次得到每个网格的坐标。

3、从坐标为(0,0)的网格开始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切片。将切片后坐标相同的透明网格与相片网格进行叠加显示,如此将所有坐标相同的透明网格与相片网格进行叠加显示,即完成了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的操作,得到相片地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相片地图的过程中,省去了正射校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等影像预处理的繁杂操作,直接利用原始拍摄的地物相片,不对地物相片做任何处理,通过将矢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和渲染的方式得到与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与原始的地物相片叠加显示即可得到相片地图,操作过程简单,可批量进行,大大提高了相片地图的生成效率。由于相片地图是直接采用原始的地物相片上叠加透明图层,因此能够真实地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不仅能够直接在相片地图上进行大小、面积、坡度等实际测量,也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本发明对矢量数据坐标转换及渲染得到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地物相片直接采用航空拍摄的原始影像,不对原始影像进行任何操作。将由矢量数据处理得到的透明图层叠加到地物相片上即可得到相片地图,处理过程简单,提高生成相片地图的效率,且可实现对地物的实际测量,如此生成的相片地图能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符合人体视觉感受,用户的视觉效果更好。

实施例2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相片地图的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生成相片地图的方法,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生成模块21,用于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叠加显示模块22,用于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上述生成模块21包括:

裁剪单元,用于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地物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上述裁剪单元,包括:

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矢量多边形;裁剪子单元,用于通过矢量多边形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上述生成子单元,用于获取地物相片的四个角点坐标;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每个角点坐标,分别计算每个角点坐标在物方坐标系下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根据每个角点坐标对应的物方角点坐标生成矢量多边形。

上述裁剪子单元,用于根据矢量多边形的角点坐标及尺寸,从场景矢量数据中定位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场景区域;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场景区域,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

上述生成单元,包括:

转换子单元,用于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地物矢量数据,将地物矢量数据由物方坐标系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栅格化子单元,用于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上述栅格化子单元,用于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操作;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上述栅格化子单元,还用于将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检测到相片地图显示指令时,从数据库中调取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执行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

上述叠加显示模块22,用于将透明图层划分为多个预设尺寸的透明网格,及将地物相片划分为多个预设尺寸的相片网格;按照预设规则确定透明图层中每个透明网格的坐标,及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地物相片中每个相片网格的坐标;根据每个透明网格的坐标和每个相片网格的坐标,将透明图层叠加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相片地图。本发明对矢量数据坐标转换及渲染得到透明图层,将透明图层叠加显示在地物相片上。地物相片直接采用航空拍摄的原始影像,不对原始影像进行任何操作。将由矢量数据处理得到的透明图层叠加到地物相片上即可得到相片地图,处理过程简单,提高生成相片地图的效率,且可实现对地物的实际测量,如此生成的相片地图能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符合人体视觉感受,用户的视觉效果更好。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生成相片地图的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