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1555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可以保障调度计划实施后系统稳定安全的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要实施达到平衡,而该平衡的实现是通过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来操作的,调度指令是调度中心根据实时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设定调度计划并将调度计划中不同的部分分发给不同的下级,例如将增加出力发送给发电厂,将增加负载发送给调峰调频装置等,因此,调度计划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

而现有技术中,经常出现由于调度计划制定的不够合理导致实施调度计划后的电力系统出现振荡、短时不平衡等现象,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增加了电力系统故障的风险,从而也威胁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通过建立总能量模型以及相关相量和目标函数等,实现两阶段验证调度计划,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调度计划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时刻维持稳定的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模型;

b.求解模型;

c.根据求解结果判断调度计划是否符合条件。

上述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还满足条件:

步骤a.包括:

(1)建立电力系统总能量模型:

其中,n为电力系统节点总数,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和无功注入,为节点i电压相角,为节点i电压幅值,为节点i、j之间电纳,为节点i的自电纳,为电力系统总能量;

(2)建立电力系统pv、pq节点参数相量和节点电压相量:

pv、pq节点参数相量

其中,m为pv节点数量;

节点电压相量

其中,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实部和虚部;

(3)建立目标函数:

其中,为一稳定运行点下的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相量,为区域系数,为该稳定运行点周围稳定区域对应的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相量区域;

步骤b.包括:

(4)通过智能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出稳定运行区域,计算稳定运行区域的最大或最小电力系统总能量;

步骤c.包括:

(5)根据该稳定运行区域限制调度计划,即当采用仿真实施调度计划后的电力系统落在该稳定运行区域内时,认为调度计划符合条件一,则进行步骤(5),否则认为调度计划不符合条件,结束;

(6)若仿真实施调度计划后的电力系统总能量与稳定运行区域的最大或最小电力系统总能量的比值小于预设数值,认为调度计划符合条件二,则输出调度计划用于实际调度,否则认为调度计划不符合条件,结束。

上述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还满足条件:

如果调度计划不符合条件则给出相应通知,进一步地,通知以告警的方式实现,告警包括高频音频、高亮灯,高频音频、高亮灯在操作人员按下停止按钮时停止发声、停止发光。

上述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还满足条件:

方法基于scada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

本发明通过设置总能量模型以及相关参数相量和目标函数,得出调度计划需要考虑的总能量以及稳定区域,采用分步考察的方式验证调度计划是否同时满足二者的要求,从而提高了调度计划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一种验证调度计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电力系统总能量模型:

其中,n为电力系统节点总数,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和无功注入,为节点i电压相角,为节点i电压幅值,为节点i、j之间电纳,为节点i的自电纳,为电力系统总能量;

建立电力系统pv、pq节点参数相量和节点电压相量:

pv、pq节点参数相量

其中,m为pv节点数量;

节点电压相量

其中,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实部和虚部;

建立目标函数:

其中,为一稳定运行点下的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相量,为区域系数,为该稳定运行点周围稳定区域对应的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相量区域;

通过智能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出稳定运行区域,计算稳定运行区域的最大或最小电力系统总能量;

根据该稳定运行区域限制调度计划,即当采用仿真实施调度计划后的电力系统落在该稳定运行区域内时,认为调度计划符合条件一,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认为调度计划不符合条件,结束;

若仿真实施调度计划后的电力系统总能量与稳定运行区域的最大或最小电力系统总能量的比值小于预设数值,认为调度计划符合条件二,则输出调度计划用于实际调度,否则认为调度计划不符合条件,结束。

如果调度计划不符合条件则给出相应通知,进一步地,通知以告警的方式实现,告警包括高频音频、高亮灯,高频音频、高亮灯在操作人员按下停止按钮时停止发声、停止发光。

方法基于scada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上述指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