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217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断层活动性的常用的方法有生长指数法、断层落差法及断层活动速率法等。这些方法主要针对于盆地内部地层发育较全的生长性断层,而对于盆地边缘高级别断层如边界断层等,由于其上升盘地层往往遭受剥蚀,因此现今的评价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生长指数法利用上下盘对应地层厚度的比值来表示断层活动性的大小,但生长指数不能用来评价上下盘地层有剥蚀或没有接受沉积的断层。断层落差能够有效的避免生长指数的缺陷,但是没有体现地质时间的概念,不能很好的表现断层在单位地质时间上的活动特征。断层活动速率法较好的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能够反映断层在某一地质历史时间内的垂向活动强度,缺点是没有考虑断层倾角的影响:同样的落差,不同断层倾角,断层活动速率的结果一样,但实际上断层位移的距离有差异。考虑到盆缘断层地层的结构特点及目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针对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评价参数s。这种方法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规避了地层缺失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古落差、断层倾角和沉积时间3个因素,更为全面的反映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特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达到量化标准,建立适用于各类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

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该断层活动性计算方法包括:

步骤1,构造剖面分析,利用回剥法将目的层恢复到沉积期末的构造状态;

步骤2,计算构造复原后断层上升盘与下降盘目的层的地层厚度d上与d下,将d下-d上作为古落差d;

步骤3,求取目的层在地层年代表中的沉积时间间隔δt;

步骤4,求取垂直于断层走向方向的断面真倾角α;

步骤5,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断层滑动速率s。

进一步,在步骤1中,综合分析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速度资料、井资料等,对研究区进行平衡剖面分析,对研究区的断层进行构造复原,从而利用回剥法将目的层恢复到沉积期末的构造状态。

进一步,所述目的层可以使上升盘中目前存在的某一地层,也可以是上升盘相比断层的下降盘中缺失的某一地层,当目的层为上升盘相比断层的下降盘中缺失的地层时,其构造复原前的地层厚度值为0。

所述平衡剖面分析的具体方法为:1、首先对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解释出主要的地层和断层;2、采用层速度、钻井取得的厚度岩性等资料,进行时深转换,将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3、选择基准层进行剖面恢复,张性构造一般以水平面最为基准面;4、以主分割断层作为边界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区块,采用断层滑动机制进行逐块恢复。剖面恢复通常从最新地层开始恢复,直到恢复所有构造,得到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构造恢复图。

在步骤2中,计算断层上升盘与下降盘目的层地层厚度差值,将其差值作为古落差d。

在步骤3中,根据地层年代表确定目的层顶底界面沉积的时间间隔δt。

在步骤4中,利用断面与层位的交线获得断层在层位面上的走向,并垂直于断层走向建立二维横剖面,在横剖面上获取目的层的断面真倾角α。

在步骤5中,根据以上步骤求取的结果,得到断层沿断面滑动距离与沉积时间的比值来表征断层活动性,其中断层沿断面滑动的距离是古落差与断面真倾角正弦值的比值。

本发明中的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结合边界断层特殊的地层接触特征,提出了针对边界断层的活动性评价参数—断层滑动速率s。这种方法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规避了地层缺失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古落差、断层倾角和沉积时间3个因素,更为真实全面的反映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特征。对下一步分析断层对沉积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恢复目的层沉积期末构造特征的平衡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断层活动性分布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综合分析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速度资料、井资料等,对研究区进行平衡剖面分析,对研究区的断层进行构造复原,利用回剥法将目的层恢复到沉积期末的状态。

回剥法是指: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首先分析晚期的构造变形,在将最新的构造变形恢复之后,再进一步分析早期的构造变形,建立从新到老的构造演化序列。标准回剥技术所用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两个,去压实校正模型和地球均衡模型。

平衡剖面是指剖面上的构造变形、变位通过几何准则可以复原的剖面。它遵循在封闭体系中体积守恒、面积守恒和线长守恒三项基本原则。在资料足够充分时,这种平衡剖面所复原的构造符合实际,可信度高。广泛用于检验构造推断的合理性、估算造山带的缩短量、伸展构造区的伸长量,以及推覆构造的研究等。平衡剖面法是由dahlstrom于1969年首次引入地质文献。j.r.hossack于1983年把构造剖面分为不平衡剖面、不能复原剖面、可复原或可承认剖面和有价值平衡剖面四类。他强调只有掌握剖面相当丰富的地表和地下资料数据,正确选择剖面方向、位置和剖面中的标志层(不易塑性变形且厚度稳定的岩层),并对构造运动方式和构造规律有极为充分的了解(诸如地壳缩短或伸展方式、方向及变形顺序等),才能得到只有唯一解的、有价值的平衡剖面。

所述平衡剖面分析的具体方法为:1、首先对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解释出主要的地层和断层;2、采用层速度、钻井取得的厚度岩性等资料,进行时深转换,将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3、选择基准层进行剖面恢复,张性构造一般以水平面最为基准面;4、以主分割断层作为边界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区块,采用断层滑动机制进行逐块恢复。注:剖面恢复通常从最新地层开始恢复,直到恢复所有构造,得到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构造恢复图。

如图2,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通过综合分析,选取目的层沉积期末构造复原后的剖面,计算上升盘目的层地层厚度d上,计算下降盘目的层地层厚度d下,将其差值作为古落差d,d=d下-d上,如图3。在本实例中,所涉及的断层为边界断层,断层上升盘缺失了全部古近系,经恢复断层上升盘目的层未沉积,恢复的沙四上地层厚度d上为0,古落差d等于下降盘恢复后的地层厚度d下。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在步骤103,据地层年代表确定目的层顶底界面沉积的时间间隔δt。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在步骤104,利用断面与层位的交线获得断层在层位面上的走向,并垂直于断层走向建立二维横剖面,在横剖面上获取目的层的断面真倾角α,如图3。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在步骤105,根据以上步骤求取的结果,得到断层沿断面滑动距离与沉积时间的比值来表征断层活动性,如图3。其中断层沿断面滑动的距离是古落差与断面真倾角正弦值的比值。断层活动速率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s=(d/sinα)/△t

流程结束。

总之,本发明中的一种适用于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的活动性计算方法主要是针对上升盘地层缺失型断层,同时也适用于各类其它断层。该方法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断层的活动性,表征各种类型的断层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构造位置的活动强度特征,从而为下一步分析构造的演化规律、断层对沉积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对指导上升盘缺失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深远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独具创新性,可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