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0024发布日期:2019-05-07 20: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



背景技术:

利用滚轮模块于电子产品中作为功能调整键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凡于可将滚轮模块作为音量调整键或荧幕亮度调整键,仅需滚动滚轮模块的滚轮本体,便可对电子产品进行音量调整或荧幕亮度的调整。

然而现在的电子产品通常为多功能的电子产品,因此常于电子产品中会设置多个功能调整键,但由于考量携带的方便性,所以电子产品逐渐往轻薄小的趋势发展,因此可以设置功能调整键的空间并不多。

所以通常会将多个作为功能调整键使用的滚轮模块设置在一起或者并排于同一空间,因此一个滚轮模块对应一个功能调整的编码器,所以当将多个具有功能调整功能的滚轮模块接设计或安装于同一空间或区域时,则会产生结构复杂及组装不易等的状况发生,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安装于一壳体内,该滚轮模块包括一滚轮本体、一触碰感测元件及一编码元件;该滚轮本体枢接所述壳体,该滚轮本体中间设有一容腔;该触碰感测元件安装于该容腔内,该触碰感测元件一端具有一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固定部,该连接部枢接该滚轮本体,该固定部穿出该滚轮本体且连接所述壳体;该编码元件连接该滚轮本体,该编码元件位于该滚轮本体远离该固定部的一侧,该编码元件随该滚轮本体转动;其中,该触碰感测元件能够依照触碰该滚轮本体的位置产生一位置辨识信号;由此,以达到能够任意切换不同预调整的功能模式的效果。

较佳者,该滚轮本体的外部表面设有一第一触碰区、一第二触碰区及一第三触碰区,该第一触碰区邻近该固定部,该第一触碰区邻近该连接部,该第二触碰区位于该第一触碰区和该第三触碰区之间;较佳者,该触碰感测元件的中间部位具有一感测部,该感测部对应该第一触碰区、该第二触碰区及该第三触碰区配设;较佳者,该感测部位于该连接部和该固定部之间;较佳者,触碰该第一触碰区、该第二触碰区或该第三触碰区,令该触碰感测元件的位置辨识信号能够通过该感测部产生;由此,达到简化结构、节省材料成本、简化组装程序及节省组装成本的功效。

较佳者,还包括有一轴承,该轴承安装于该容腔内,该轴承一侧枢接该滚轮本体且位于该容腔邻近该编码元件的一侧,该连接部固定于该轴承远离该编码元件的一侧,该触碰感测元件通过该轴承而和该滚轮本体枢接;较佳者,该轴承远离该编码元件的一侧开设有一插槽,该连接部通过插接于该插槽内而和该轴承连接;由此,达到方便更换或维修该触碰感测元件的效果。

较佳者,该触碰感测元件位于该容腔的且将该容腔分割为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较佳者,该轴承、该滚轮本体、该容腔及该编码元件为同一中心轴;由此达到该滚轮模块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较佳者,还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该固定部固定于该支撑架,该固定部通过该支撑架而固定于所述壳体;较佳者,该滚轮本体邻近该支撑架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口,该通口连通该容腔,该固定部自该通口穿出而固定于该支撑架;较佳者,还包括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依序穿接该固定部及该支撑架,令该固定部通过该固定件而固定于该支撑架;较佳者,该固定件为一螺丝;由此,达到方便更换或维修该触碰感测元件的效果。

较佳者,该触碰感测元件为一电容式触控感测器、电容式触控感测电路板或电容触控式感测模块;较佳者,该编码元件为一编码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于滚轮本体内设置触碰感测元件,以达到能够任意切换不同预调整的功能模式的效果,且还具备简化结构、节省材料成本、简化组装程序及节省组装成本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滚轮模块

10滚轮本体

11容腔

111第一容室

112第二容室

12通口

13第一触碰区

14第二触碰区

15第三触碰区

20触碰感测元件

21连接部

22感测部

23固定部

30编码元件

40轴承

41插槽

50支撑架

60固定件

90壳体

91上盖

911开口

92下盖

93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的示意图及剖面图;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100安装于电子产品的一壳体90,电子产品可为鼠标、遥控器、音响或cd播放器等,但不在此限;滚轮模块100包括有一滚轮本体10、一触碰感测元件20、一编码元件30、一轴承40、一支撑架50及一固定件60

壳体90具有一上盖91及一下盖91,上盖91对应罩盖下盖92,上盖91和下盖92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93,上盖91开设有一开口911,开口911和容置空间93相互连通。

滚轮模块100安装于容置空间93内,使滚轮本体10的部分外部能够自容置空间93内由开口911裸露而出,令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方便滚动滚轮本体10。

滚轮本体10枢接下盖92,其中滚轮本体10能够通过一对承架而和下盖92枢接,而该对承架的底部分别固定于下盖92且位于容置空间93内,再者该对承架能够位于滚轮本体10的两侧,令滚轮本体10的两侧分别枢接各承架,使滚轮本体10位于该对承架之间,但不在此限,其滚轮本体10亦可使用其它方式与下盖92枢接或与壳体90枢接等。

滚轮本体10中间部分设有一容腔11,且滚轮10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口12,通口12连通容腔11;滚轮本体10的外部表面设有一第一触碰区13、一第二触碰区14及一第三触碰区15,第二触碰区14位于第一触碰区13及第三触碰区15之间,第一触碰区13邻近通口12;其中,滚轮本体10通过上盖91的开口911使部分第一触碰区13、第二触碰区14及第三触碰区15能够裸露于上盖91外,令使用者能够方便触碰第一触碰区13、第二触碰区14或第三触碰区15,以及方便滚动滚轮本体10。

触碰感测元件20安装于滚轮本体10的容腔11内,触碰感测元件20将位于容腔11分割成一第一容室111及一第二容室112;触碰感测元件20具有一连接部21、一感测部22及一固定部23,连接部21和固定部23分别位于触碰感测元件20的两端,感测部22位于连接部21和固定部23之间,连接部21邻近第三触碰区15,固定部23邻近第一触碰区13;触碰感测元件20的感测部22对应第一触碰区13、第二触碰区14及第三触碰区15配设;当使用者碰触或滚动第一触碰区13、第二触碰区14或第三触碰区15,感测部22能够检测使用者碰触滚轮本体10的位置而产生一位置辨识信号,令触碰感测元件20能够经由感测部22产生位置辨识信号;固定区23自滚轮本体10的容腔11朝通口12穿出;触碰感测元件20为一电容式触控感测器、一电容式触控感测电路板或一电容触控式感测模块。

编码元件30位于滚轮本体10远离固定部23的一侧,编码元件30连接滚轮本体10,编码元件30会随着滚轮本体10转动,编码元件30为一编码器。

轴承40安装于滚轮本体10的容腔11内,轴承40于容腔11内且位于邻近编码元件30的一侧,轴承40一侧枢接滚轮本体10且另一侧连接触碰感测元件20的连接部21,连接部21位于轴承40远离编码元件30的一侧,使触碰感测元件20通过轴承40而和滚轮本体10枢接;轴承40、滚轮本体10、容腔11及编码元件30为同一中心轴;再者,轴承40远离编码元件30的一侧开设有一插槽41,连接部21通过插接于插槽41内而与轴承40连接。

支撑架50的底部固定于下盖92,触碰感测元件20的固定部23自滚轮本体10的容腔11从通口12穿出而连接支撑架50,固定件60依序穿接固定部23及支撑架50,令固定部23通过固定件60而固定于支撑架50;固定件60为一螺丝,但不在此限。

使用时,当使用者的手指触碰滚轮本体10的第一触碰区13、第二触碰区14或第三触碰区15时,其触碰感测元件20的感测部22会检测出使用者碰触滚轮本体10的位置,进而令感测部22产生位置辨识信号;然而当感测部22检测到使用者碰触到第一触碰区13时,感测部22所产生的位置辨识信号会包含第一触碰区13的位置信息,而当使用者碰触到第二触碰区14时,感测部22所产生的位置辨识信号会包含第二触碰区14的位置信息,再者当使用者碰触到第三触碰区15时,感测部22所产生的位置辨识信号会包含第三触碰区15的位置信息。

当感测部22产生位置辨识信号后,感测部22会将位置辨识信号传递给电子产品,其中电子产品内事先设定了分别与第一触碰区13、第二触碰区14及第三触碰区15相对应的一第一功能模式、一第二功能模式及一第三功能模式;其中第一触碰区13对应第一功能模式,第二触碰区14对应第二功能模式,第三触碰区15对应第三功能模式。

而后当电子产品的控制模块接收到从触碰感测元件20产生的位置辨识信号时,电子产品会根据位置辨识信号内含的位置信息来决定目前预调整的功能模式为第一功能模式、第二功能模式或第三功能模式中的那一个模式,最后当使用者转动滚轮本体10以带动编码元件30转动时,编码元件30就可以针对预调整的功能模式进行实际的功能数值大小的调整。

其中当位置辨识信号的内容包含第一触碰区13的位置信息时,则电子产品便会自动将滚轮模块100预调整的模式自动切换为第一功能模式;当位置辨识信号的内容包含第二触碰区14的位置信息时,则电子产品便会自动将滚轮模块100预调整的模式自动切换为第二功能模式;当位置辨识信号的内容包含第三触碰区15的位置信息,则电子产品便会自动将滚轮模块100预调整的模式自动切换为第三功能模式,如此便可以依据使用者触碰滚轮本体10的位置来进行预调整的功能模式切换。

此外,请参照图3,其为本发明具有触碰感测机制的滚轮模块的使用状态图,其中令第一功能模式为一音量调整功能键,但不在此限;第二功能模式为一耳机模式的麦克风音量调整功能键,但不在此限;第三功能模式为一荧幕亮度调整功能键,但不在此限;因此当使用者触碰到第一触碰区13并滚动滚轮本体10时,便可使滚轮模块100切换为音量调整功能键,以对电子产品内建或外接的扬声器进行声音大小的调整;而当使用者触碰到第二触碰区14并滚动滚轮本体10时,便可使滚轮模块100切换为耳机模式的麦克风音量调整功能键,以对电子产品外接的耳机麦克风进行声音大小的调整;而当使用者触碰到第三触碰区15并滚动滚轮本体10时,便可使滚轮模块100切换为荧幕亮度调整功能键,以对电子产品内建或外接的荧幕进行荧幕亮度的调整。

此外,由于轴承40、滚轮本体10、容腔11及编码元件30为同一中心轴,因此于使用者转动滚轮本体10时,能够避免发生偏心的状况,由此达到延长滚轮模块100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再者,由于仅于滚轮本体10的容腔11内安装触碰感测元件20,便可达到任意切换预调整的功能模式的效果,由此还具备简化结构、节省材料成本、简化组装程序及节省组装成本的功效。

此外,触碰感测元件20通过固定件60而固定于支撑架50,以及触碰感测元件20通过轴承40枢接滚轮本体10,其当触碰感测元件20故障时,仅需要通过松脱固定件60将触碰感测元件20的固定部23自支撑架50拆离,后再将连接部21自轴承40的插槽41内拔出,便可将故障的触碰感测元件20自滚轮模块100拆离,而后更换并安装新的触碰感测元件20于滚轮模块100,由此达到容易更换或维修触碰感测元件20的功效。

依据以上的描述可知,第一,通过于滚轮本体10内设置触碰感测元件20,以达到能够任意切换不同预调整的功能模式的效果,且还具备简化结构、节省材料成本、简化组装程序及节省组装成本的功效;第二,由于轴承40、滚轮本体10、容腔11及编码元件30为同一中心轴,由此达到滚轮模块100的使用寿命的效果;第三,通过轴承40及固定件60的设置,能够达到方便更换或维修触碰感测元件20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要求书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