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9896发布日期:2019-05-22 02:0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数据交换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及其系统、以及一种计算系统和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交换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数据交换一般都以单机单进程的方式运行,当需要进行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时,效率会出现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以多机多进程的方式运行的据交换方法和数据交换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据交换方法,包括:获取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解析上述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解析结果,将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拆分成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不同的数据交换子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完成数据交换;以及为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执行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来完成各数据交换子任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包括:获取预先指定的完成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所需要的拟定系统资源;以及基于上述拟定系统资源,为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申请到的系统资源,启动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析上述配置参数包括:根据预先指定的并行度解析上述配置参数,其中,上述并行度用于限定能够并行运行的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的个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所针对的数据交换双方为异构数据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在实现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是分开执行的;和/或利用内存队列进行数据传输。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据交换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解析模块,用于解析上述配置参数;拆分模块,用于根据配置参数解析结果,将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拆分成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不同的数据交换子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完成数据交换;以及请求模块,用于为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执行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来完成各数据交换子任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请求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指定的完成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所需要的拟定系统资源;以及请求单元,用于基于上述拟定系统资源,为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系统还包括:启动模块,用于根据申请到的系统资源,启动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解析模块还用于:根据预先指定的并行度解析上述配置参数,其中,上述并行度用于限定能够并行运行的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的个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所针对的数据交换双方为异构数据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在实现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是分开执行的;和/或利用内存队列进行数据传输。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上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多机多进程的分布式数据交换手段,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采用单机单进程的数据交换手段而导致无法应对大数据处理环境,从而出现数据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可以适应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且不受数据源的限制的目的,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适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系统架构;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应用场景;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任务的拆分;

图4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为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的流程图;

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解析配置参数的流程图;

图4d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读、写操作分离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框图;

图6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请求模块的框图;

图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交换方法及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实质上任意表示两个或更多可选项目的转折连词和/或短语,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还是附图中,都应被理解为给出了包括这些项目之一、这些项目任一方、或两个项目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应当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以多机多进程的方式运行的据交换方法和数据交换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解析上述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解析结果,将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拆分成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不同的数据交换子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完成数据交换;以及为上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执行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来完成各数据交换子任务。

图1示意性示出了适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系统架构。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106和数据交换执行器107、108、109。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以及服务器105和服务器106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和/或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提供的数据交换任务提供支持的应用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应用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交换数据并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交换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交换系统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交换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交换系统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应用场景。如图2所示,在该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多个异构数据源,如关系型数据库201、数据仓库202和kv数据库203,等等。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应用于这些数据源中任意两个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交换方法可以实现以多机多进程方式进行的数据交换,因此可以适应多种数据交换场景,尤其适应大数据以及超大数据的交换场景。

此外,除了适应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之外,本公开还适应非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在此不做限定。

应该理解,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只是示例性应用场景,并不对本公开造成限定。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a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301~s304,其中:

在操作s301,获取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交换任务可以由客户端生成,并通过客户端提交给服务器(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05等,)该服务器可以是应用管理服务器。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是用于描述数据交换任务的,包括但不限于:任务id、进行数据交换的双方、需要交换的数据,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客户端提交的数据交换任务是分布式的数据交换任务,在提交时可以同时指定实施任务所需要的系统资源及相关配置参数。在任务提交后,该客户端还可以用于监控任务的执行状态,以及定期打印任务的运行情况。

在操作s302,解析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解析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对用于描述数据交换任务的的部分或者全部配置参数进行解析。具体地,由于客户端在提交数据交换任务时一般会指定并行度,因此,优选地,可以根据客户端指定的并行度解析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其中,并行度是拆分一个大的数据交换任务后得到的多个小的数据交换任务的个数。

在操作s303,根据配置参数解析结果,将数据交换任务拆分成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不同的数据交换子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完成数据交换。

在配置参数解析后,一般可以识别出数据交换任务的id、进行数据交换双方、以及需要交换的数据,等等。基于此,拆分数据交换任务时,可以基于数据交换的双方和/或需要交换的数据,和/或其他配置参数信息等进行拆分。例如,若数据交换的双方包括a和b,b和c,以及a和c,则可以将原始数据交换任务划分为任务1、任务2和任务3共三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任务1可以用于实现a和b的数据交换,任务2可以用于实现b和c的数据交换,任务3可以用于实现a和c的数据交换。

拆分后,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对应一个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这样就可以以多进程方式实现数据交换,达到提高数据交换效率的目的,因而能够适应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进一步,这些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既可以运行在相同的终端设备上,又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优选地,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这样就可以以多机多进程方式实现数据交换,达到提高数据交换效率的目的,因而能够适应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

在操作s304,为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执行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来完成各数据交换子任务。

应用服务器在解析配置参数并拆分数据交换任务后,可以根据拆分情况和/或用户指定的资源需求情况向资源管理服务器(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06,又称为集群资源管理器)发送请求,以申请相关系统资源。这些系统资源用于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的执行,而数据交换执行器是用于真正实现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的。

其中,用于数据交换任务所需的系统资源可以包括多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例如内存,中央处理器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为cpu)核数等。集群资源管理器接受应用管理器提交的任务的资源需求,可以对系统资源进行调度和管理,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该资源需求。

在相关技术中,数据源之间交换数据,尤其是异构数据源之间交换数据,都是使用单机版本的异构数据源数据交换工具实现的,并且,开源版本的异构数据源交换工具,例如sqoop,一般是用于在hadoop(开源软件,用于处理和运行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和关系型数据等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企业定制开发的异构数据源交换工具,一般是用于在特定的数据源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剧增及数据交换效率的要求的提高,单机版本的异构数据源数据交换工具,以及受限于特定数据源的数据交换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可见,客观上受限于软件运行所在物理机的带宽,当前的工具一般都以单机单进程的方式运行,因此当要进行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时,效率会出现瓶颈,同时由于长时间运行,会导致软件运行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

而本方案主要解决数据源之间尤其是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中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数据量场景的效率问题。通过引入分布式的数据交换方案,实现从单机单进程到多机多进程运行模式的转换,达到极大提升数据交换效率的需求。如图3b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关系型数据库201,数据仓库202,键值对(keyvalue,简称为kv)数据库203等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多机多进程的分布式数据交换手段,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采用单机单进程的数据交换手段而导致无法应对大数据处理环境,从而出现数据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可以适应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且不受数据源的限制的目的,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下面参考图4a~图4d,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图3a所示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a所示,上述操作s304可以包括操作s3041和操作s3042,其中:

操作s3041,获取预先指定的完成数据交换任务所需要的拟定系统资源;

操作s3042,基于拟定系统资源,为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

由于客户端在提交一个分布式数据交换任务时,一般会提交相应的并行度(即所需要的数据交换执行器的个数),同时还可能会指定各个数据交换执行器的内存、cpu等的参数,应用管理服务器可以基于此向集群资源管理服务器发送请求来为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基于预先指定的拟定系统资源来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的技术手段,可以避免应用管理服务器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才能确定甚至无法确定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所需要的系统资源的缺陷,进而达到了快速确定并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b所示,该数据交换方法除了可以包括操作s301~s304(其中,操作s304又可以包括操作s3041和操作s3042,图4b中未示出)之外,还可以包括:

操作s305,根据申请到的系统资源,启动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为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到对应的系统资源后,可以启动相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以实现数据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除了可以根据申请到的系统资源启动相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之外,还可以管理调度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的运行,汇总统计信息并返回给提交数据交换任务的客户端。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了申请到系统资源后实时启动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快速进行数据交换流程以达到提高数据交换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c所示,上述操作s302可以包括:

操作s3021,根据预先指定的并行度解析配置参数,其中,并行度用于限定能够并行运行的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解析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对用于描述数据交换任务的的部分或者全部配置参数进行解析。具体地,由于客户端在提交数据交换任务时一般会指定并行度,因此,优选地,可以根据客户端指定的并行度解析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其中,并行度是拆分一个大的数据交换任务后得到的多个小的数据交换任务的个数。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根据用户在客户端预先指定的并行度来解析配置参数的技术手段,因此可以实现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来拆分数据交换任务的目的,达到了即能提高数据交换效率又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数据交换任务所针对的数据交换双方为异构数据源。在异构数据源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指在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d所示,上述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在实现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是分开执行的;和/或,利用内存队列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因为采用基于读写分离和使用内存队列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手段,因而能够高效地支持多种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读写。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数据交换系统5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510、解析模块520、拆分模块530、和请求模块540。其中,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解析模块520用于解析所述配置参数;拆分模块530用于根据配置参数解析结果,将所述数据交换任务拆分成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不同的数据交换子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完成数据交换;以及请求模块540用于为所述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执行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来完成各数据交换子任务。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拆分后,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对应一个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这样就可以以多进程方式实现数据交换,达到提高数据交换效率的目的,因而能够适应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进一步,这些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既可以运行在相同的终端设备上,又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优选地,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这样就可以以多机多进程方式实现数据交换,达到提高数据交换效率的目的,因而能够适应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并且因为采用了多机多进程的分布式数据交换手段,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采用单机单进程的数据交换手段而导致无法应对大数据处理环境,从而出现数据交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可以适应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场景且不受数据源的限制的目的,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6a所示,上述请求模块54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541,用于获取预先指定的完成数据交换任务所需要的拟定系统资源;以及请求单元542,用于基于拟定系统资源,为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基于预先指定的拟定系统资源来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的技术手段,可以避免应用管理服务器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才能确定甚至无法确定每个数据交换子任务所需要的系统资源的缺陷,进而达到了快速确定并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6b所示,该数据交换系统500除了可以包括获取模块510、解析模块520、拆分模块530、和请求模块540(其中,请求模块540又可以包括获取单元541和请求单元542,图6b中未示出)之外,还可以包括:启动模块550,用于根据申请到的系统资源,启动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了申请到系统资源后实时启动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快速进行数据交换流程以达到提高数据交换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解析模块还用于:根据预先指定的并行度解析配置参数,其中,并行度用于限定能够并行运行的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的个数。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根据用户在客户端预先指定的并行度来解析配置参数的技术手段,因此可以实现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来拆分数据交换任务的目的,达到了即能提高数据交换效率又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数据交换任务所针对的数据交换双方为异构数据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在实现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是分开执行的;和/或利用内存队列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因为采用基于读写分离和使用内存队列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手段,因而能够高效地支持多种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读写。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系统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数据交换方法部分是相对应的,数据交换系统部分的描述具体参考数据交换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模块510、解析模块520、拆分模块530、和请求模块540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获取模块510、解析模块520、拆分模块530、和请求模块5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以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获取模块510、解析模块520、拆分模块530、和请求模块5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系统和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该计算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交换方法及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图7示出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700包括处理器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7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7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7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参考图3a,图4a~图4d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703中,存储有计算机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701、rom702以及ram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处理器701通过执行rom702和/或ram703中的程序来执行以上参考图3a,图4a~图4d描述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702和ram7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7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以上参考图3a,图4a~图4d描述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系统7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705,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计算机系统7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7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702和/或ram703和/或rom702和ram7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操作s301,获取数据交换任务的配置参数;操作s302,解析配置参数;操作s303,根据配置参数解析结果,将数据交换任务拆分成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其中,不同的数据交换子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完成数据交换;以及操作s304,为多个数据交换子任务中的各个数据交换子任务申请对应的系统资源,以执行对应的数据交换执行器实例来完成各数据交换子任务。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