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348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指令周期愈来愈快,所产生的热量也不断提高,因此造成电子装置容易发生过热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多是通过增加电子装置内风扇的尺寸规格来散热,但在电子装置小型化的趋势下由于机壳内部的空间有限,因此难以提高风扇的尺寸规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具有枢接件;以及可动式背板通过枢接件设置于机壳外部,且可动式背板可选择性地移动靠近或远离机壳。

当电子装置停止运作时,可动式背板靠近机壳。当电子装置启动运转时,可动式背板的一端远离机壳,使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至机壳外。

关于本实用新型涉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它的优点与功效,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可以是桌面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1包括有机壳10与设置于机壳10外部的可动式背板20A。机壳10内装设置有多个电子组件15,于一实施例中,电子组件15可为主机板、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显示适配器、内存或其组合。

图2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在一实施例中,可动式背板20A的一端通过枢接件111设置于机壳上10,并且可调式外壳20A可相对于机壳10运动,以远离或靠近机壳10。于一实施例中,枢接件111可为轴承。如图2所示,当电子装置1停止运作时,可动式背板20A靠近机壳10。如图3所示,当电子装置1启动运转时,可动式背板20A的一端远离机壳10,使电子组件15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至机壳10外。

如图3所示,当电子装置1运转时,电子组件15产生的热能可经由导热体16传递至机壳10,以将电子组件15的热能直接传导至机壳10,于一实施例中,导热体16可为导热管、导热板等导热性组件。

如图3所示,机壳10内更设有风扇17,并且机壳10表面具有通风口103(如图1所示),当可动式背板20A远离机壳10时,气流可经由机壳10的通风口103流入机壳10内,与电子组件15进行热交换。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的电子装置1包括有驱动单元30设置于机壳10相对于枢接件111的一侧。驱 动单元30包括驱动件31与伸缩件32。于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1可为马达,伸缩件32可为连动杆。伸缩件32一端连接于可动式背板20A,另一端设置于驱动件31,于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1可通过齿轮组连接于伸缩件32,用以驱动伸缩件32相对于机壳10位移。在操作时,驱动件31驱动伸缩件32相对于机壳10伸缩位移,使可动式背板20A进行移动,而调整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可根据使用状况调整。于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1更可根据机壳10内的温度来调整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0为凸轮件,枢设于机壳10相对于枢接件111的一侧,以通过驱动单元50的转动而调整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的电子装置1为笔记本电脑。本实施例中,机壳10相对于枢接件111的一侧设有另一枢接件112。于一实施例中枢接件112可为枢纽、轴承或轴孔。驱动单元40包括有连接件41,连接件41具有致动部411与连接部412且枢接于枢接件112。致动部411与连接部412之间具有夹角,且连接部412的末端抵靠于可动式背板20A邻近机壳10的表面上。在操作时,可控制致动部411以枢接件112为轴心旋转以开启或闭阖于可动式背板20A上。于一实施例中,致动部411可以是笔电型计算机的显式面板。当显示面板开启时,连接部412会抵推可动式背板20A的表面,使可动式背板20A相对于机壳10旋摆而与机壳10保持一间距。

如图7与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可动式背板20A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22与第一滑槽23,可动式背板20A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25与第二滑槽26。第一连接件22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滑槽23中,第一连接件22的另一端枢接于枢接件111,第二连接件25的一端枢接于第二滑槽26中,第二连接件25的另一端枢接于枢接件112。

参阅图8,在操作时,可控制可动式背板20A相对于机壳10沿Y轴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5的一端分别在第一滑槽23与第二滑槽26中移动,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5的另一端分别以枢接件111、112为轴心旋转,使可动式背板20A靠近或远离机壳10。

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22包括分别连接于枢接件111的第一驱动部221与第一连接部222,第一驱动部221与第二连接部222之间具有一夹角。第二连接件25包括分别连接于枢接件112的第二驱动部251与第二连接部252,第二驱动部251与第二连接部252之间具有一夹角。当施力于第一驱动部221与第二驱动部251时,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5分别以枢接件111、112为轴心转动,使第一连接部222与第二连接部252带动可动式背板20A位移,以调整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还包括有第一驱动单元61与第二驱动单元62,设置于机壳10的外部。第一驱动单元61连接于第一驱动部221,以运作驱动第一连接件22以枢接件111为轴心作动。第二驱动单元62连接于第二驱动部251,以运作驱动第二连接件25以枢接件112为轴心作动。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包括二可动式背板20A、20B,二可动式背板20A、20B的一端分别枢设于机壳10相对二侧的外部,以分别调整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包括有驱动杆组70,驱动杆组70设置于机壳10远离枢接件111的一侧,驱动杆组70包括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以及伸缩杆73。第一连杆71的一端枢接于伸缩杆73,第一连杆71的另一端枢接于可动式背板20A,第二连杆72的一端枢接于伸缩杆73,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枢接于另一可动式背板20B。在操作时,可控制伸缩杆73相对于机壳10伸缩位移,以带动可动式背板20A、20B靠近或远离机壳10。

如图12与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机壳10设有凹槽113,凹槽113中设置有弹性组件18,于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18可以是弹簧。弹性组件18一端连接于可动式背板20A,弹性组件18另一端固接于机壳10。可动式背板20A可压缩或释放弹性组件18以靠近或远离机壳10。

如图14与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凹槽113中更设有开孔114,可动式背板20A凸设有导引柱27,导引柱27穿入于开孔114中且能相对于开孔114运动,弹性组件18则套设于 导引柱27外部。可动式背板20A可通过导引柱27的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机壳10。

如图16与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机壳10内设有第一螺合件101,可动式背板20A设有第二螺合件201,第一螺合件101螺合于第二螺合件201并连接一驱动器102(如马达),以通过驱动器102驱动第一螺合件101相对于机壳10正转或反转,以调整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

如图18与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机壳10一侧设有二滑轨19,各滑轨19包括第一端191与第二端192,且第一端191相对于第二端192靠近可动式背板20A,可动式背板20A凸设有二滑块28,二滑块28可滑移地设置于滑轨19中。在操作时,滑块28可滑移于滑轨19的第一端191与第二端192之间,以调整可动式背板20A与机壳10之间的间距。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