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3440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识别传感器的发展,尤其是指纹识别传感器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和普遍,因此,对指纹识别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的外观效果和指纹识别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通过在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盖板上涂覆高透防指纹膜,来避免使用时残留汗液、油脂、水渍等,以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率,同时保持光线照射下玻璃的整体外观效果。但是,高透防指纹膜一般比较薄,耐磨次数有限,在长时间使用后会逐渐损失,失去提升指纹识别率和保持外观效果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传感器,能够通过在盖板外表面形成的微纳米结构,防止生物传感器在识别过程中受盖板上污物的影响,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识别率,同时保持光线照射下生物传感器的整体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与设置于传感器本体的盖板;盖板的内表面面对传感器本体的感测面;盖板的外表面形成有微纳米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盖板外表面形成的微纳米结构,防止指纹传感器识别指纹时受盖板上污物的影响,以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率,同时保持光线照射下玻璃的整体外观效果。

另外,生物传感器还包括疏水疏油层;疏水疏油层设置于微纳米结构上。本实施例中,于微纳米结构上设置疏水疏油层,设置两层抗污物屏障,增加耐磨次数,同时,通过微纳米结构能够使疏水疏油层与盖板更好的结合。

另外,微纳米结构通过喷砂工艺、蚀刻工艺或者转印工艺形成本。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工艺,满足了实际设计需求,同时便于进行灵活选择。

另外,微纳米结构包括叶形复合结构与球形复合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具体的微纳米结构,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效果较好的微纳米结构。

另外,微纳米结构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1纳米到100微米。

另外,疏水疏油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1纳米到100微米。

另外,盖板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50微米到2000微米。

另外,传感器本体为指纹识别芯片,盖板固定于指纹识别芯片。

另外,生物传感器还包括电路板与金属环;指纹识别芯片安装在电路板上,盖板固定于指纹识别芯片;金属环固定于电路板且环绕指纹识别芯片。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生物传感器的具体实现方式。

另外,疏水疏油层为防指纹保护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微纳米结构为叶形复合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微纳米结构为球形复合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纳米结构漫反射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纳米结构与液滴接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如图1所示,生物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和传感器本体的盖板2。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盖板2设置于传感器本体1,盖板2的内表面面对传感器本体1的感测面;盖板2的外表面形成有微纳米结构21。在生物传感器检测过程中,生物体(例如手指)直接接触在盖板2的外表面的微纳米结构21上,传感器本体1的感测面通过盖板2检测到生物体接触并生成检测信号;即,盖板2的外表面是生物传感器上直接用于与生物体(例如手指)接触的部位;因此容易经常容易接触到残留汗液、油脂、水渍等液体。

盖板2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一定强度,一定介电常数的非导电性材料,其厚度的取值范围是50微米到2000微米,例如为50微米、1025微米、2000微米,材料可以为玻璃、氧化锆陶瓷、蓝宝石、光学树脂薄膜等,但不限于此。

微纳米结构21可以是具有一定粗糙度,密集的微纳米复合结构,其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纳米到100微米,例如为1纳米、1微米、100微米,请参考图2a、2b,微纳米结构21可以是叶形复合结构或球形复合结构,且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纳米结构2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菱形复合结构;微纳米结构21还可以为两个或者多种结构的组合,例如,微纳米结构21是叶型复合结构与球形复合结构的组合;然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微纳米结构21的特征是在盖板2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盖板表面上生成的图案,可以通过喷砂工艺、蚀刻工艺或者转印工艺形成,但不限于此。下面对三种制备工艺进行具体介绍:

喷砂工艺:利用压缩空气将磨料高速喷射至盖板2的表面(压力大小可控),可以使其盖板2的表面发生变化,盖板2形变的范围仅是几纳米至几十微米,由此可以在盖板2表面生成有一定粗糙度的、不同深度的微纹理图案;其中,磨料可以选用有棱角砂和球形砂等不同外观砂料,比如钢砂,氧化铝,碳化硅,树脂砂等,其粒径根据最终生成效果可以选择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喷砂工艺适用于以玻璃、氧化锆陶瓷、蓝宝石等材料作为基材的盖板2。

转印工艺:在模具中先做出微纳米结构21的图案效果,再丝印紫外固化胶,通过与盖板2压合后,最终完成紫外光固化后脱模,使得胶材质的微纳米结构21图案得以转移到盖板2的表面;转印工艺适用于以光学树脂薄膜等材料作为基材的盖板2。

蚀刻工艺,可以是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先在掩模版生成微纳米结构21的尺寸图案,用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后,再经过蚀刻盖板2本身的表面材料,将图案转移到盖板2上;也可以是通过丝印网方法进行蚀刻后再脱模,以在盖板上2形成图案。盖板2经蚀刻后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不同图案,蚀刻工艺适用于以玻璃、光学树脂薄膜等材料作为基材的盖板2。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制备工艺,可以在盖板2的外表面形成微纳米结构21,请参考图3a,微纳米结构21可以使照射到盖板2表面的光线形成漫反射,以降低局部残留物质引起的局部反射过亮,达到消除因水渍,油脂,汗液产生的指纹印记,保持光线照射下的整体外观效果。同时,请参考图3b,微纳米结构21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盖板2与其他液态物质(例如液滴,图中标号为22)的接触角,增大盖板2表面的疏水、疏油效果,以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率。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传感器本体1可以为指纹识别芯片,盖板2固定于指纹识别芯片。生物识别传感器还包括电路板3、金属环4、粘胶层5;指纹识别芯片安装在电路板3上,盖板2通过粘胶层5固定于指纹识别芯片。

金属环4固定于电路板3且环绕指纹识别芯片,金属环4需接地,金属环4可以略凸出于盖板2,以起支撑作用,保护盖板2;金属环可以通过粘胶剂固定于电路板3,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路板3为FPC柔性线路板时,生物传感器还包括补强板6,补强板6固定在电路板3的下表面,以增强其结构硬度。

较佳的,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包括油墨层7,覆盖在盖板2的内表面,盖板2通过设置于油墨层7与传感器本体1之间的粘胶层5固定于传感器本体1。油墨层7用于遮挡传感器本体1,可以选择不同颜色,产生不同的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盖板外表面形成的微纳米结构,防止指纹传感器识别指纹时受盖板上污物的影响,以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率,同时保持光线照射下生物传感器的整体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微纳米结构21上设置疏水疏油层8。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生物传感器还包括疏水疏油层8,疏水疏油层8设置于微纳米结构21上。

本实施例中,疏水疏油层8可以为防指纹保护膜,其厚度的取值范围是1纳米到100微米,例如为1纳米、1微米、100微米。防指纹保护膜包括多种类型,较佳的,为一种高透防指纹膜,其厚度的取值范围一般为10纳米到20纳米,例如为10纳米、15纳米、20纳米。

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于微纳米结构上设置疏水疏油层,设置两层抗污物屏障,增加耐磨次数,同时,通过微纳米结构能够使疏水疏油层与盖板更好的结合。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