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硬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628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硬盘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硬盘,虽然也可以外接USB设备,但是其必须通过电脑端操作才能实现硬盘与USB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造成很大的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亟需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智能硬盘系统,旨在解决现有中的硬盘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硬盘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的硬盘,其中,所述硬盘包括主控芯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的硬盘本体、第一WIFI模块、USB接口,所述移动终端设有第二WIFI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与硬盘通过WIFI无线连接,当所述硬盘通过USB接口连接外部设备时,所述移动终端可控制所述外部设备与硬盘之间的数据传递;所述USB接口包括USB2.0接口和USB3.0接口。

进一步,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FE1.1S。

进一步,所述硬盘本体的存储容量为3TB。

进一步,所述硬盘本体与主控芯片通过SATA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硬盘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控制硬盘与外接USB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便又快捷,极大的提高了硬盘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硬盘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硬盘系统,包括移动终端2以及与所述移动终端2无线连接的硬盘1,其中,所述硬盘1包括主控芯片103、与所述主控芯片103电连接的硬盘本体101、第一WIFI模块105、USB接口104,所述移动终端2设有第二WIFI模块201,所述移动终端与硬盘通过WIFI无线连接,当所述硬盘通过USB接口104连接外部设备时,所述移动终端2可控制所述外部设备与硬盘1之间的数据传递。

其中所述USB接口104包括USB2.0接口和USB3.0接口,以适用用户不同的需求。

具体,所述主控芯片103、硬盘本体101以及第一WIFI模块105、USB接口104(以下称为各部件)在硬盘壳体内的位置可以根据硬盘壳体的形状以及大小作灵活变化,只要所述壳体能够将各部件置于自身的空腔中,并保持各部件与所述壳体稳定连接即可,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卡接或者焊接等常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现有技术做不同的变化,这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予赘述。

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所述智能终端需下载有与所述硬盘配套使用的APP(该APP程序为可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实现),用户通过该APP控制硬盘与外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外部设备包括U盘、读卡器等。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103的型号为FE1.1S。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本体101的存储容量为3TB。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本体101与主控芯片103通过SATA接口连接。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