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91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IDC数据中心对高效能、节能、电源冷却、降低成本等需求日渐增加,更节能、更高密度、更高性价比的服务器不断推陈出新。

在系统中设置四个服务器顺应了IDC数据中心的发展需求,满足了IDC数据中心的发展。虽然四个服务器在计算密度上达到极高的密度,具备4个子系统可分别配置和管理的优点,但存在没有统一管理系统的缺点。由于四个服务器中没有统一的监控系统,无法对节点、风扇进行统一的控制,无法更大限度的实现系统级的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包括:监控单元,架构背板,多个连接侧板,多个服务器主板;

监控单元与架构背板连接,每个服务器主板通过连接侧板与架构背板连接;每个服务器主板设有BMC模块以及散热风扇组;

监控单元通过I2C总线与每个服务器主板的BMC模块以及散热风扇组进行数据通信;

监控单元包括:BMC复位模块,BMC在位检测模块,风扇转速检测模块;

BMC复位模块用于分别对每个服务器主板的BMC模块进行复位;

BMC在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个服务器主板BMC模块的在位情况;

风扇转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个服务器主板的散热风扇组的转速。

优选地,每个服务器主板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

监控单元通过I2C总线与每个服务器主板的温度检测传感器连接,获取每个服务器主板的温度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风扇控制单元;

风扇控制单元设置在架构背板上,风扇控制单元的设置数量与服务器主板的数量相对应;

风扇控制单元包括:调速单片机,串行通信电路,显示屏,电机驱动电路,电机转速测量电路;

调速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电路与监控单元连接,用于接收监控单元发送的风扇调速指令;调速单片机通过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散热风扇组,使调速单片机根据风扇调速指令通过电机驱动电路调节散热风扇组转速;调速单片机通过电机转速测量电路连接至散热风扇组,用于使调速单片机获取散热风扇组的当前转速,并将当前转速传输给监控单元;调速单片机与显示屏连接,用于显示散热风扇组当前的转速。

优选地,调速单片机采用ATMEGA8单片机。

优选地,监控单元包括:CPU,内存,硬盘,人机交互装置,显示屏,主板,电源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背板;

每个服务器主板还设有PSU电源组件;

监控单元通过电源背板分别与每个PSU电源组件;

监控单元与电源背板之间以及PSU电源组件与电源背板之间分别采用PMBUS总线连接。

优选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L298N驱动芯片U3;

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第一光耦U1一脚连接,第一光耦U1二脚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光耦U1三脚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一端,L298N驱动芯片U3五脚,第一光耦U1四脚,第二光耦U2四脚,L298N驱动芯片U3一脚、十五脚,八脚,第一电容C1第一端,第二电容C2第一端分别接地;

第二光耦U2一脚与第四电阻R4第一端连接,第二光耦U2二脚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光耦U2三脚连接L298N驱动芯片七脚,第五电阻R5第一端,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端,第一电阻R1第二端,第二电阻R2第二端,第三电阻R3第一端以及电源VCC,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L298N驱动芯片六脚,L298N驱动芯片九脚连接第一电容C1第二端及电源;L298N驱动芯片四脚连接第二电容C2第二端及电源VCC,L298N驱动芯片二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阳极,第三二极管D3阴极及散热风扇组第一端,L298N驱动芯片三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阳极,第四二极管D4阴极及散热风扇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阴极分别接电源,第三二极管D3阳极,第四二极管D4阳极分别接地。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提出了集中监控,集中控制散热的多服务器架构,通过监控单元集中监控BMC模块以及散热风扇组,实现系统级的节能,提高服务器架构能效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服务器电源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风扇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监控多服务器的服务器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监控单元1,架构背板2,多个连接侧板3,多个服务器主板4;

监控单元1与架构背板2连接,每个服务器主板4通过连接侧板3与架构背板2连接;每个服务器主板4设有BMC模块以及散热风扇组;

监控单元1通过I2C总线与每个服务器主板的BMC模块以及散热风扇组进行数据通信;监控单元1包括:BMC复位模块,BMC在位检测模块,风扇转速检测模块;BMC复位模块用于分别对每个服务器主板4的BMC模块进行复位;BMC在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个服务器主板BMC模块的在位情况;

风扇转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个服务器主板的散热风扇组的转速。

每个服务器主板4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监控单元1通过I2C总线与每个服务器主板4的温度检测传感器连接,获取每个服务器主板4的温度信息。这里检测的服务器主板4的温度信息,主要为主板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当温度数据超出预设值时,监控单元1控制该服务器主板4对应的散热风扇组加大排风。当服务器主板4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低于预设值时,监控单元1控制该服务器主板4对应的散热风扇组减小排风,降低能耗。

监控单元1包括:CPU,内存,硬盘,人机交互装置,显示屏,主板,电源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服务器架构还包括:电源背板5;如图2所示,每个服务器主板4还设有PSU电源组件6;监控单元1通过电源背板5分别与每个PSU电源组件6;监控单元1与电源背板5之间以及PSU电源组件6与电源背板5之间分别采用PMBUS总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服务器架构还包括:风扇控制单元;风扇控制单元设置在架构背板2上,风扇控制单元的设置数量与服务器主板4的数量相对应;一个服务器主板4对应一个风扇控制单元。监控单元1通过风扇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服务器主板4的散热风扇组16。

风扇控制单元包括:调速单片机11,串行通信电路12,显示屏15,电机驱动电路13,电机转速测量电路14;

调速单片机11通过串行通信电路12与监控单元1连接,用于接收监控单元发送的风扇调速指令;调速单片机11通过电机驱动电路13连接至散热风扇组16,使调速单片机11根据风扇调速指令通过电机驱动电路13调节散热风扇组16转速;调速单片机11通过电机转速测量电路14连接至散热风扇组16,用于使调速单片机11获取散热风扇组16的当前转速,并将当前转速传输给监控单元1;调速单片机11与显示屏15连接,用于显示散热风扇组16当前的转速。

其中,电机驱动电路1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L298N驱动芯片U3;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第一光耦U1一脚连接,第一光耦U1二脚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光耦U1三脚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一端,L298N驱动芯片U3五脚,第一光耦U1四脚,第二光耦U2四脚,L298N驱动芯片U3一脚、十五脚,八脚,第一电容C1第一端,第二电容C2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二光耦U2一脚与第四电阻R4第一端连接,第二光耦U2二脚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光耦U2三脚连接L298N驱动芯片七脚,第五电阻R5第一端,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端,第一电阻R1第二端,第二电阻R2第二端,第三电阻R3第一端以及电源VCC,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L298N驱动芯片六脚,L298N驱动芯片九脚连接第一电容C1第二端及电源;L298N驱动芯片四脚连接第二电容C2第二端及电源VCC,L298N驱动芯片二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阳极,第三二极管D3阴极及散热风扇组第一端,L298N驱动芯片三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阳极,第四二极管D4阴极及散热风扇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阴极分别接电源,第三二极管D3阳极,第四二极管D4阳极分别接地。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交替导通和截止,L298N驱动芯片U3基于调速单片机11的控制开关,通过调整输入脉冲的占空比,调整电动机转速。利用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将调速单片机11的I/O与L298N驱动芯片U3进行隔离,保证电路安全可靠。调速单片机11产生的PWM脉冲控制L298N驱动芯片U3的选通端,使电机在PWM脉冲的控制下正常运行,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对L298N驱动芯片U3起保护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