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486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助领卡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卡已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通常智能卡加工完成之后,都会发送到各个办卡单位,当人们需要办理智能卡的时候,可以到办卡单位通过人工客服办理智能卡。智能卡的分发一般是由工作人员手工分发,这样会大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自助式取卡机,用户只需要在取卡机上填写自己的信息,该自助取卡机就会将与用户信息想匹配的银行卡发送出来,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办公效率。例如申请公告号为N106665083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及存取卡方法”,该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中采用由多个卡槽呈圆周整列阵列构成的圆形卡仓,首先,通过夹卡模块从入卡模块的卡箱中将智能卡转移到该圆形卡仓中,接着根据用户所填写的信息,所述夹卡模块再在该圆形卡仓中找出与用户信息相匹配的智能卡,然后将智能卡转移到发卡模块中,最后该发卡模块将该智能卡送到用户手中。上述的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可以自动根据用户填写信息将智能卡发送给用户,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上述全自助存取卡设备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中使用由多个呈圆周阵列的卡槽组成的圆形卡仓作为该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的智能卡储存装置,该圆形卡仓的结构限制了储存智能卡的数量,如果要存放更多的智能卡,就需要增加圆形卡仓的高度或者面积,但是这样会大大增加该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的体积,从而增加成本。

2、上述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中所能存放的智能卡的数量较少,使得操作人员无法将更多不同种类的智能卡存放在所述全自助式存取卡设备中,因此无法满足用户办理更多类型的智能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该自助领卡机可以存放更多种类的智能卡,从而满足用户领取不同类型的智能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包括机箱、用于储存智能卡的卡仓、用于将外部智能卡发送到所述卡仓中的发卡装置、将所述卡仓中的智能卡取出并发送给用户的取卡装置、用于回收旧卡的旧卡回收装置以及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卡仓、发卡装置、取卡装置以及旧卡回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内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外部;其中,

所述卡仓包括多个竖直放置的智能卡储存装置,多个智能卡储存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列;其中,每个智能卡储存装置包括储存机架、存卡机构以及带动存卡机构在竖直方向上做循环运动的智能卡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智能卡输送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环绕成环状封闭机构的第一输送带以及带动第一输送带循环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储存机架上;所述存卡机构包括多个沿着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卡盒,该第一卡盒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卡盒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存储智能卡的存卡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盒与储存机架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盒在水平面上发生横向摆动的横向防摆机构,其中,所述横向防摆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卡盒两侧的第一限位轮以及设置在储存机架上的第三凹槽,其中,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限位轮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储存机架中与第一进卡口和第一出卡口对应位置处,当所述第一输送带带动第一卡盒运动到第一进卡口和第一出卡口处时,所述第一限位轮与所述第三凹槽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盒与储存机架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盒在水平面上发生纵向摆动的纵向防摆机构,该纵向防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盒两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轮垂直的第二限位轮以及安装在储存机架上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在第一出卡口和第一进卡口两侧,其中,所述第二限位轮与所述第一限位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盒的同一个侧面上;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与第二限位轮配合的限位面,当所述第一卡盒运动到第一出卡口或第一进卡口时,所述第二限位轮与所述限位面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盒与储存机架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盒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运动方向的平面上发生摆动的空间防摆机构,该空间防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盒两侧的第三限位轮以及设置在导向板上的第五凹槽,其中,所述第三限位轮在第一卡盒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限位轮呈对角布置,且第一限位轮与第三限位轮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凹槽自所述导向板的上端竖直延伸至导向板的下端,该第五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限位轮的直径一致;当所述第一卡盒位于第一出卡口或第一进卡口时,所述第三限位轮与所述第五凹槽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发卡装置包括发卡机架、设置在发卡机架上的第二卡盒以及将第二卡盒内的智能卡拨送出去的拨卡机构,其中,所述拨卡机构包括拨齿以及带动拨齿运动的拨齿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卡盒包括第二盒体、设在第二盒体下端的侧向的第三出卡口以及设置在第三出卡口上的出卡挡卡机构,其中,所述出卡挡卡机构包括出卡挡板以及带动该出卡挡板移动使所述第三出卡口打开或者闭合的出卡挡卡组件,其中,

所述出卡挡卡组件包括设置在出卡挡板两侧并与该出卡挡板垂直的两个第五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每侧的第五支撑板上的弹性挡块,其中,两侧的第五支撑板安装在第二盒体上,所述弹性挡块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上,上端为自由端,该弹性挡块的上端设置有锁紧面,所述出卡挡板上设置有贴合面;当所述第三出卡口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块的锁紧面贴合在所述出卡挡板的贴合面的上方;当所述第三出卡口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块的锁紧面位于所述出卡挡板的贴合面的下方;在所述第二卡盒安装到发卡装置前,所述第三出卡口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二卡盒上设有安装在出卡挡板上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出卡挡板两侧的第五支撑板上的第六凹槽,所述弹性挡块上端设有圆弧形凸起,该圆弧形凸起自所述第六凹槽伸入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内侧,所述圆弧凸起位于所述锁紧面的上方;

所述发卡机架在与所述第二卡盒的出卡挡板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六支撑板,所述第六支撑板与所述发卡机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该第六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卡机架连接;当所述第二卡盒安装在所述发卡装置上时,所述支撑柱进入到所述第七凹槽中并与第七凹槽的槽底接触;所述第六支撑板在与所述弹性挡块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圆弧形导向面,当所述支撑柱进入到所述第七凹槽时,所述圆弧形导向面与所述圆弧形凸起接触并相互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出卡挡板与所述第二盒体之间设置有多组导向机构,每组导向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出卡挡板上的引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上的滑动块,其中,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引导槽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盒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发卡机架在与所述第二卡盒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卡盒与其中一个第三限位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限位板上端设置有朝远离第二卡盒的方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引导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旧卡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上的旧卡回收口、安装在机箱上并与该旧卡回收口连通的旧卡发送机构、多个设置在机箱内部的旧卡回收卡盒以及将所述旧卡发送机构发送出去的旧卡搬运到所述旧卡回收卡盒的旧卡搬运机构,其中,每个旧卡回收卡盒包括第一盒体、设置在第一盒体内侧的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以及带动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等速反向运转的反向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相对且平行地安装在第一盒体两侧,该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相对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输送带输送方向均匀排布的卡槽,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卡槽与所述第三输送带上的卡槽一一对应并构成容纳一张智能卡的卡片存放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反向驱动机构包括反向电机、设置在第二输送带上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三输送带上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将反向电机的动力传递给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的第一同步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主动同步轮、第二从动同步轮以及设在第二输送带内侧的第一内齿,其中,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的下端,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安装在第一盒体的上端,所述第二输送带环绕在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以及第二从动同步轮上且该第二输送带上的第一内齿与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和第二从动同步轮上的同步齿啮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主动同步轮、第三从动同步轮以及设在第三输送带内侧的第二内齿,其中,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的下端,所述第三从动同步轮安装在第一盒体的上端,所述第三输送带环绕在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以及第三从动同步轮上且该第三输送带上的第二内齿与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和第三从动同步轮上的同步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中的第一卡盒沿着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使得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卡盒,从而使得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中所能存放的智能卡的数量大大增加。

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与其他现有的自助领卡机在储存相同数量的智能卡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体积更小。

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中的卡仓由多个智能卡储存装置组成且每个智能卡储存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卡盒,因此,每个第一卡盒可以储存一种智能卡,这样,一台自助领卡机就可以储存更多不同类型的智能卡,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同一台自助领卡机就可以领取到不同类型的智能卡。

4、所述第一卡盒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存放智能卡的存卡空间,每个存卡空间均可以存放智能卡,由于相邻两个存卡空间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因此只需要调整该距离的大小就能保证相邻两个存卡空间内的智能卡相互不接触,防止堆叠在第一卡盒上的智能卡上的凸字和表面被刮花。从而保证了智能卡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去除机箱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图1中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主视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C-C方向上的剖视图(剖视图,带护罩)。

图10为图9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5中导向板的主视图。

图12为图5中连接块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13为图5中第一卡盒的主视图。

图14-图16为图4中所述发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4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后视图,图16为运动简图。

图17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图18-图20为所述第二卡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主视图,图20为后视图。

图21为图20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0中B-B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3为图18的局部视图。

图24-图26为图3中所述旧卡回收卡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4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5为主视图,图26为俯视图。

图27为图24中去掉一组限位组件的后视图。

图28为图24中去掉反向駆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的局部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剖视图)。

图32为图31的局部放大图。

图33为图31的B-B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4为图31中的导向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包括机箱D、用于储存智能卡的卡仓、用于将外部智能卡发送到所述卡仓中的发卡装置C、将所述卡仓中的智能卡取出并发送给用户的取卡装置J、用于回收旧卡的旧卡回收装置A、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识别装置F以及-显示屏H;其中,所述卡仓、发卡装置C、取卡装置J以及旧卡回收装置A均设 置在所述机箱D的内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F以及显示屏H设置在所述机箱D的外部;其中,所述卡仓包括多个竖直放置的智能卡储存装置B,多个智能卡储存装置B呈矩阵排布;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B包括储存机架1b、存卡机构3b以及带动存卡机构3b做循环运动的智能卡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智能卡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2b以及带动第一输送带2b循环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b,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b安装在所述储存机架1b上;所述存卡机构3b包括多个沿着第一输送带2b的输送方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卡盒3-1b,该第一卡盒3-1b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带2b连接;所述第一卡盒3-1b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存储智能卡的存卡空间3-2b。

参见图5-图9,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b包括驱动电机4-1b、第一主动同步轮4-2b以及第一从动同步轮4-3b,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同步轮4-2b安装在储存机架1b的一端,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4-3b安装在储存机架1b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输送带2b为同步输送带,该同步输送带环绕在该第一主动同步轮4-2b与第一从动同步轮4-3b之间;所述驱动电机4-1b的主轴与所述第一主动同步轮4-2b连接。通过驱动电机4-1b带动第一输送带2b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第一输送带2b上的第一卡盒3-1b运动,使得第一卡盒3-1b上的任意一个存卡空间3-2b均可以到达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

参见图5-图13,所述第一卡盒3-1b在垂直于进出卡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存卡空间3-2b连通的第一凹槽3-4b,每个第一凹槽3-4b内设有用于对智能卡进行弹性夹紧定位的弹性定位件3-3b,其中,两个第一凹槽3-4b在第一卡盒3-1b上呈对称分布且自该第一卡盒3-1b上端向下端延伸,两个第一凹槽3-4b中的弹性定位件3-3b夹紧在智能卡的两侧。这样,当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进入到该第一输送带2b与第一主动同步轮4-2b或者第一从动同步轮4-3b接触的圆弧段时,第一卡盒3-1b的运动方向逐渐过渡为反向运动,当所述第一卡盒3-1b离开所述第一输送带2b与第一主动同步轮4-2b或者第一从动同步轮4-3b接触的圆弧段时,该第一卡盒3-1b的运动方向与之前的运动方向相反。在此过程中,储存在该第一卡盒3-1b内的智能卡也会随着第一卡盒3-1b的运动而逐渐进行180度的翻转,智能卡在逐渐翻转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b运动方向上的偏移,甚至会导致智能卡自存卡空间3-2b中掉落。因此,设置上述弹性定位件3-3b,使得存卡空间3-2b内的智能卡的两侧被锁紧,从而可以防止智能卡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b运动方向上的偏移或掉落。此外,在发卡装置C将智能卡发送到存卡空间3-2b的过程中,上述的弹性定位件3-3b可以对智能卡提供弹性阻尼作用,避免智能卡因为惯性过大而偏移它在存卡空间3-2b中的位置,使得智能卡在存卡空间3-2b的位置更加精确。

参见图5-图13,所述弹性定位件3-3b由圆弧形弹性挡片组成,所述圆弧形弹性挡片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盒3-1b上,另一端自所述第一凹槽3-4b向内延伸并与智能卡接触。这样,推卡装置将智能卡推进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的过程中,该智能卡两侧与所述存卡空间3-2b两侧的圆弧形弹性挡片接触并挤压该圆弧形弹性挡片,使得所述圆弧形弹性挡片朝着远离智能卡的方向向外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两侧的圆弧形弹性挡片朝远离智能卡的方向反向运动,使得智能卡顺利进入所述存卡空间3-2b中,两侧的圆弧形弹性挡片为了恢复原状,从而夹紧智能卡,这样就避免了智能卡在随着第一卡盒3-1b的变向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偏移。除了上述结构外,所述弹性定位件3-3b还可以由弹簧以及卡舌组成,其中,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盒3-1b的侧面上,所述卡舌安装所述第一卡盒3-1b的内部,该卡舌一端与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智能卡接触。这样,在发卡装置C将智能卡发送 到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的过程中,该智能卡两侧与所述存卡空间3-2b两侧的卡舌接触并挤压该卡舌,使得与该卡舌连接的弹簧由自然伸长状态转换为压缩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两侧的卡舌朝远离智能卡的方向反向运动,使得智能卡顺利进入所述存卡空间3-2b中,两侧的弹簧为了恢复原状,对两侧的卡舌产生一对指向该智能卡的支撑力,使得两侧的卡舌卡紧该智能卡,从而避免智能卡在随着第一卡盒3-1b的变向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偏移。

参见图8-图1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第一卡盒3-1b上呈对称分布的连接块3-13b,其中,每个连接块3-13b包括第一夹紧部3-7b、第二夹紧部3-8b以及设置在第一夹紧部3-7b与第二夹紧部3-8b之间的第二凹槽3-11b,所述第一夹紧部3-7b与第二夹紧部3-8b上设有与第二凹槽3-11b连通的第一通孔3-10b;所述第一输送带2b镶嵌在所述第二凹槽3-11b内,所述第一夹紧部3-7b嵌入在第一输送带2b的两个第一输送带同步齿2-2b之间的齿槽内,该第一输送带2b在与所述第一通孔3-10b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2-1b,该第二通孔2-1b与第一通孔3-10b之间通过螺杆3-9b连接。这样,第一卡盒3-1b通过所述连接块3-13b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b上并随着该第一输送带2b的运动而运动,由于所述第一卡盒3-1b与所述第一输送带2b之间的接触为接近于线接触,当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进入到该第一输送带2b与第一主动同步轮4-2b或者第一从动同步轮4-3b接触的圆弧段时,所述第一卡盒3-1b可以随着该第一输送带2b顺利拐弯。

参见图5和图6,所述储存机架1b包括底座1-3b、设置在底座1-3b上的第一支撑板1-1b以及第二支撑板1-2b,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b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b和第二支撑板1-2b上,所述第一输送带2b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1b和第二支撑板1-2b接触。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板1-1b和第二支撑板1-2b对第一输送带2b的两侧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输送带2b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移动而导致所述智能卡输送机构的输送精度不高。此外,上述储存机架1b结构紧凑,支撑效果好。

参见图7、图8和图11,所述第一卡盒3-1b与储存机架1b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盒3-1b在水平面上发生横向摆动的横向防摆机构,其中,所述横向防摆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卡盒3-1b两侧的第一限位轮3-5b以及设置在储存机架1b上的第三凹槽1-7b,其中,所述第三凹槽1-7b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限位轮3-5b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三凹槽1-7b设置在储存机架1b中与第一进卡口1-5b和第一出卡口1-4b对应位置处,当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运动到第一进卡口1-5b和第一出卡口1-4b处时,所述第一限位轮3-5b与所述第三凹槽1-7b配合。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运动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进行存卡或者取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输送带2b为柔性体,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柔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这就导致了到达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处的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与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分离,因此,不仅发卡装置C不能将智能卡从所述第一进卡口1-5b发送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中,而且取卡装置J也不能通过第一出卡口1-4b将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内的智能卡取出。因此,通过设置上述横向防摆机构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到达所述第一出卡口1-4b或者第一进卡口1-5b时,所述第一限位轮3-5b进入到所述第三凹槽1-7b中,由于所述第一限位轮3-5b的直径与所述第三凹槽1-7b的宽度一致,使得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在该第三凹槽1-7b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能发生平行于所述第一限位轮3-5b的端面的方向上的偏移,这样就限制了与该第 一限位轮3-5b连接的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使得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到达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时,该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始终与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对齐。从而提高所述智能卡输送机构的输送精度,使得外部的智能卡能顺利进入到第一卡盒3-1b中以及第一卡盒3-1b内的智能卡能够从第一出卡口1-4b顺利发送出去。

参见图7、图8和图11,所述第一卡盒3-1b与储存机架1b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盒3-1b在水平面上发生纵向摆动的纵向防摆机构,该纵向防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盒3-1b两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垂直的第二限位轮3-6b以及安装在储存机架1b上的导向板1-6b,所述导向板1-6b设置在第一出卡口1-4b和第一进卡口1-5b两侧,其中,所述第二限位轮3-6b与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盒3-1b的同一个侧面上;所述导向板1-6b上设有与第二限位轮3-6b配合的限位面,当所述第一卡盒3-1b运动到第一出卡口1-4b或第一进卡口1-5b时,所述第二限位轮3-6b与所述限位面配合。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运动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进行存卡或者取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输送带2b为柔性体,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柔性变形,这不仅会使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而且更容易发生水平面上的纵向摆动,虽然横向防摆机构限制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但是第一卡盒3-1b在水平面上的纵向摆动会导致了到达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处的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与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错开,使得存卡工作或者取卡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纵向防摆机构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所述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运动到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时,所述第一卡盒3-1b两侧的第二限位轮3-6b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卡口1-4b或者第一进卡口1-5b两侧的限位面接触,从而避免了与第二限位轮3-6b连接的第一卡盒3-1b发生平行于第二限位轮3-6b的端面的方向上的偏移。此外,由于第一限位轮3-5b又限制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平行于该第一限位轮3-5b的端面上的偏移,又因为该第一限位轮3-5b与第二限位轮3-6b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盒3-1b的同一侧面上且两者的端面相互垂直,这样,所述第一限位轮3-5b相当于限制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垂直于所述第二限位轮3-6b的端面的方向上的偏移,因此,所述第一限位轮3-5b与所述第二限位轮3-6b同时限制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从而保证了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B的存卡以及取卡的精度,进而保证收卡工作以及发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见图7、图8和图11,所述导向板1-6b上设置有第四凹槽1-8b,当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运动到第一进卡口1-5b和第一出卡口1-4b处时,所述第二限位轮3-6b与所述第四凹槽1-8b配合。这样,当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进入到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轮3-6b进入到所述第四凹槽1-8b中且该第二限位轮3-6b与所述第四凹槽1-8b的槽底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第二限位轮3-6b发生平行于所述第二限位轮3-6b的端面的方向上的偏移,进而避免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纵向摆动。

参见图7、图8和图11,所述第一卡盒3-1b与储存机架1b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盒3-1b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b的运动方向的平面上发生摆动的空间防摆机构,该空间防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盒3-1b两侧的第三限位轮3-12b以及设置在导向板1-6b上的第五凹槽1-9b,其中,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在第一卡盒3-1b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呈对角布置,且第一限位轮3-5b与第三限位轮3-12b平行设置,所述第五凹槽1-9b自所述 导向板1-6b的上端竖直延伸至导向板1-6b的下端,该第五凹槽1-9b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的直径一致;当所述第一卡盒3-1b位于第一出卡口1-4b或第一进卡口1-5b时,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与所述第五凹槽1-9b配合。这样,当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进入到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b的柔性变形不仅会使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和纵向摆动,而且还会发生空间摆动,即所述第一卡盒3-1b会发生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b和第二支撑板1-2b的平面上的摆动,这就会导致所述第一卡盒3-1b内的存卡空间3-2b向上倾斜或者向下倾斜,从而使得所述智能卡不能顺利从所述第一进卡口1-5b进入第一卡盒3-1b中或者第一卡盒3-1b内的智能卡不能顺利从所述第一出卡口1-4b中发送出去。因此,设置空间防摆机构的目的在于防止第一卡盒3-1b发生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b和第二支撑板1-2b的平面上的摆动,具体工作原理为:当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进入到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时,第一卡盒3-1b两侧的第三限位轮3-12b进入到所述第五凹槽1-9b中,由于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的之间与所述第五凹槽1-9b的宽度一致,因此,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只能在所述导向板1-6b上做竖向运动且不能发生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偏移,从而避免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但是所述横向防摆机构已经限制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所述第一限位轮3-5b与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在第一卡盒3-1b的侧面上呈对角布置,这样,所述第一卡盒3-1b的上端和下端均不能发生横向摆动,从而限制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发生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b的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摆动,使得第一卡盒3-1b在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时该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与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对齐,从而使得存卡工作或者取卡工作顺利进行。

参见图11,所述第三凹槽1-7b和第五凹槽1-9b两端均设有两个向外倾斜的第一引导面1-10b。这样,当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进入到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前,如果出现所述第一卡盒3-1b在随着该第一输送带2b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水平面上的偏移,所述第一引导面1-10b可以通过对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和第三限位轮3-12b进行引导,使得所述第一限位轮3-5b顺利进入到所述第三凹槽1-7b中,所述第三限位轮3-12b顺利进入到第五凹槽1-9b中,从而第一卡盒3-1b到达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时,该第一卡盒3-1b的存卡空间3-2b与所述第一进卡口1-5b或者第一出卡口1-4b对齐,使得存卡工作以及取卡工作顺利进行。

参见图4,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B还包括设置在其外部的护罩1-11b,该护罩1-11b在所述第一进卡口1-5b和第一出卡口1-4b处设置有开口。其目的在于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B中,从而对该智能卡储存装置B内的智能卡或者零件造成污染,又因为该护罩1-11b在所述第一出卡口1-4b和第一进卡口1-5b处设置了开口,使得所述智能卡储存装置B的存卡和取卡不受到该护罩1-11b的影响,顺利进行。

参见图14-图17,所述发卡装置C包括发卡机架7、设置在发卡机架7上的所述第二卡盒1C以及将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拨送出去的拨卡机构8,其中,所述拨卡机构8包括拨齿8-10以及带动拨齿8-10运动的拨齿驱动机构。

参见图18-图23,所述第二卡盒1C包括第二盒体5、设在第二盒体5下端的侧向的第三出卡口4以及设置在第三出卡口4上的出卡挡卡机构3,其中,所述出卡挡卡机构3包括出卡挡板3-1以及带动该出卡挡板3-1移动使所述第三出卡口4打开或者闭合的出卡挡卡组件,其中,所述出卡挡卡组件包括设置在出卡挡板3-1两侧并与该出卡挡板3-1垂直的两个第五 支撑板3-3以及设置在每侧的第五支撑板3-3上的弹性挡块3-5,其中,两侧的第五支撑板3-3安装在第二盒体5上,所述弹性挡块3-5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五支撑板3-3上,上端为自由端,该弹性挡块3-5的上端设置有锁紧面3-9,所述出卡挡板3-1上设置有贴合面3-10;当所述第三出卡口4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块3-5的锁紧面3-9贴合在所述出卡挡板3-1的贴合面3-10的上方;当所述第三出卡口4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块3-5的锁紧面3-9位于所述出卡挡板3-1的贴合面3-10的下方;在所述第二卡盒1C安装到发卡装置C前,所述第三出卡口4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二卡盒1C上设有安装在出卡挡板3-1上的支撑柱3-2以及设置在出卡挡板3-1两侧的第五支撑板3-3上的第六凹槽3-4,所述弹性挡块3-5上端设有圆弧形凸起3-8,该圆弧形凸起3-8自所述第六凹槽3-4伸入所述第五支撑板3-3的内侧,所述圆弧形凸起3-8位于所述锁紧面3-9的上方;

参见图18-图23,所述第二卡盒1C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进卡口2,在第三进卡口2处设置有进卡挡卡机构1,所述进卡挡卡机构1包括进卡挡板1-1以及设置在该进卡挡板1-1上的卡锁,其中,所述卡锁包括用于插钥匙的锁芯1-2以及用于卡紧所述第二盒体5的锁舌1-4;所述第二盒体5在与所述锁舌1-4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锁紧口1-5,当所述第三进卡口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锁舌1-4位于所述锁紧口1-5内;当所述第三进卡口2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锁舌1-4离开所述锁紧口1-5。这样,当需要将智能卡堆叠在所述第二卡盒1C内时,操作人员使用钥匙开锁,使得所述锁舌1-4离开所述锁紧口1-5,从而使得该第二卡盒1C的第三进卡口2处于开启状态,操作人员可以将智能卡堆叠在该第二卡盒1C内。当该第二卡盒1C内装满智能卡后,操作人员通过钥匙使得所述锁舌1-4与所述锁紧口1-5接触,从而将进卡挡板1-1锁在所述第三进卡口2上,使得该第三进卡口2处于闭合状态。这样,当操作人员将该第二卡盒1C搬运到其他地方或者安装在自助领卡机上时如果第二卡盒1C发生倾斜或者颠倒,该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也不会从所述第三进卡口2中掉落。

参见图18-图23,所述进卡挡板1-1上设置有提手1-3,该提手1-3安装在该进卡挡板1-1的上表面,所述进卡挡板1-1与所述第二盒体5之间转动连接1-6。由于所述进卡挡板1-1与所述第二盒体5之间转动连接1-6,因此设置上述提手1-3有以下优点:1、当所述锁舌1-4与所述锁紧口1-5分离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提手1-3更方便地使所述进卡挡板1-1离开所述第三进卡口2。2、当需要搬运第二卡盒1C或者将第二卡盒1C安装在智能卡设备上时,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提手1-3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第二卡盒1C的搬运与安装。

参见图18-图23,所述第二盒体5内设置有压板10,所述压板10与所述第二盒体5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6,其中,所述滑动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5上的导向槽6-1以及安装在所述压板10上的滑块6-2,所述导向槽6-1自所述第二盒体5上端竖直延伸至第二盒体5下端,所述滑块6-2安装在所述导向槽6-1上并从该导向槽6-1向外延伸。这样,当装满智能卡的第二卡盒1C被安装在发卡装置C后,发卡装置C在进行发卡时,将第二卡盒1C内的处于最底端的那张智能卡拨送出去,此时所述压板10向下运动并挤压堆叠在所述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使得第二卡盒1C最底部的第二张智能卡能顺利到达第一张智能卡原来所在的位置,避免智能卡在第二卡盒1C内卡死而无法正常发卡。此外,由于所述压板10与所述第二盒体5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6,该滑动机构6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5上的导向槽6-1且该导向槽6-1自该第二盒体5上端延伸至第二盒体5下端,所述滑块6-2安装在所述压板10上且该滑块6-2自所述导向槽6-1向外延伸,因此,该压板10只能竖向运动并竖直向下挤压堆叠在所述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使得所述智能卡各个部位所受到的压 力都相等,从而保证智能卡能以正确的姿态到达第二卡盒1C最底端,使得发卡顺利进行。当发卡装置C将所述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都发送出去后,所述压板10位于所述第二盒体5的最底端,操作人员将第二卡盒1C从发卡装置C中拆下并对该第二卡盒1C进行重新装卡时,由于所述压板10位于所述第二盒体5的最底端,因此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第二卡盒1C外向上移动自所述导向槽6-1向外延伸的滑块6-2,从而将所述压板10从所述第二盒体5底端移动到该第二盒体5顶端并使该压板10离开所述第三进卡口2,即可将智能卡重新堆叠在第二卡盒1C中。

参见图14、图15和图23,所述发卡机架7在与所述第二卡盒1C的出卡挡板3-1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六支撑板7-1,所述第六支撑板7-1与所述发卡机架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7-2连接,该第六支撑板7-1上设置有第七凹槽7-8,所述第二连接板7-2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板7-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卡机架7连接;当所述第二卡盒1C安装在所述发卡装置C上时,所述支撑柱3-2进入到所述第七凹槽7-8中并与第七凹槽7-8的槽底接触;所述第六支撑板7-1在与所述弹性挡块3-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圆弧形导向面7-7,当所述支撑柱3-2进入到所述第七凹槽7-8时,所述圆弧形导向面7-7与所述圆弧形凸起3-8接触并相互挤压。

参见图18、图19和图23,所述出卡挡板3-1与所述第二盒体5之间设置有多组导向机构,每组导向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出卡挡板3-1上的引导槽3-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5上的滑动块3-6,其中,所述滑动块3-6穿过所述引导槽3-7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盒体5上。这样,在第二卡盒1C安装在所述发卡装置C的过程中,多组导向机构对所述出卡挡板3-1进行竖向导向,使得所述出卡挡板3-1能够竖直向上运动,避免了所述出卡挡板3-1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确保第三出卡口4顺利打开。

参见图14和图15,所述发卡机架7在与所述第二卡盒1C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三限位板7-3;所述第二卡盒1C与其中一个第三限位板7-3之间通过螺钉7-4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将第二卡盒1C放进发卡装置C后,多个第三限位板7-3限制了该第二卡盒1C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由于其中一块第三限位板7-3通过螺钉7-4连接,使得第二卡盒1C被可靠地固定在发卡机架7上,从而保证发卡装置C的发卡工作顺利进行。

参见图14和图15,所述第三限位板7-3上端设置有朝远离第二卡盒1C的方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引导面7-5。这样,造作人员将第二卡盒1C安装在发卡装置C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引导面7-5可以引导该第二卡盒1C顺利进入所述发卡装置C中,使得所述第二卡盒1C可以正确安装在所述发卡装置C上,从而使得发卡工作顺利进行。

参见图14,所述拨齿8-10下端设置有第七支撑板7-6,所述第七支撑板7-6安装在发卡机架7上,该第七支撑板7-6的上表面与所述拨齿8-10的下表面接触,该拨齿8-10所拨送的智能卡位于所述第七支撑板7-6上。设置上述第七支撑板7-6的目的在于给所述拨齿8-10以及该拨齿8-10所拨送的智能卡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承,使得所述拨齿8-10能够水平将智能卡发送到下一个加工模块中,从而避免拨卡机构8在将智能卡拨送出去时发生偏移,使得该智能卡能顺利进入卡仓中。

参见图14,所述发卡装置C在所述第二卡盒1C的第三出卡口4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9。这样,所述拨卡机构8将智能卡自所述第二卡盒1C中拨送出来,所述光电传感器9检测到该智能卡,则说明发卡工作顺利进行。当该光电传感器9没有检测到智能卡时,则表明该所述发卡装置C发生故障,从而导致该发卡装置C不能顺利发卡,这时,机器就会发生警报,从而通知操作人员对所述发卡装置C进行检查。

参见图14-图16,所述拨齿驱动机构包括拨卡电机8-1、第二同步传动机构、主动链轮8-5、从动链轮8-7以及输送链8-9,其中,所述拨卡电机8-1安装在所述发卡机架7上,该拨卡电机8-1的主轴与所述第二同步传动机构的第四主动传动轮8-2连接,所述第二同步传动机构的第四从动传动轮8-3安装在发卡机架7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同步传动机构的同步带8-4环绕在所述第四主动传动轮8-2与所述第四从动传动轮8-3上;所述主动链轮8-5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轴8-6与所述第四从动传动轮8-3连接,所述从动链轮8-7通过第二连接轴8-8安装在所述发卡机架7上,所述输送链8-9环绕在所述主动链轮8-5以及从动链轮8-7上,所述拨齿8-10安装在该输送链8-9上。通过第二同步传动机构将拨卡电机8-1的动力传递给输送链8-9,从而带动安装在输送链8-9上的拨齿8-10运动,进而将所述第二卡盒1C的智能卡拨送出来。

参见图24-图28,所述旧卡回收装置A包括设置在机箱D上的旧卡回收口、安装在旧卡回收口处的旧卡发送机构1A、多个旧卡回收卡盒3A以及将旧卡发送机构1A中的旧卡搬运到多个旧卡回收卡盒3A中的旧卡搬运机构2A,其中,多个旧卡回收卡盒3A安装所述机箱D的内部且竖直布置;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包括第一盒体1a、设置在第一盒体1a内侧的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以及带动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等速反向运转的反向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相对且平行地安装在第一盒体1a两侧,该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相对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输送带输送方向均匀排布的卡槽4a,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上的卡槽4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上的卡槽4a一一对应并构成容纳一张旧卡的卡片存放空间。

参见图24-图28,所述反向驱动机构包括反向电机8a、设置在第二输送2a上的第二驱动机构3a、设置在第三输送带5a上的第三驱动机构6a以及将反向电机8a的动力传递给第二驱动机构3a和第三驱动机构6a的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a包括第二主动同步轮3-1a、第二从动同步轮3-3a以及设在第二输送带2a内侧的第一内齿3-2a,其中,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1a的下端,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3-3a安装在第一盒体1a的上端,所述第二输送带2a环绕在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以及第二从动同步轮3-3a上且该第二输送带2a上的第一内齿3-2a与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和第二从动同步轮3-3a上的同步齿啮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a包括第三主动同步轮6-1a、第三从动同步轮6-3a以及设在第三输送带5a内侧的第二内齿6-2a,其中,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6-1a安装在所述第一盒体1a的下端,所述第三从动同步轮6-3a安装在第一盒体1a的上端,所述第三输送带5a环绕在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6-1a以及第三从动同步轮6-3a上且该第三输送带5a上的第二内齿6-2a与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6-1a和第三从动同步轮6-3a上的同步齿啮合。这样,所述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将反向电机8a的动力传递给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和第三主动同步轮6-1a,从而实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和第三主动同步轮6-1a等速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做等速反向运动。此外,上述反向驱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方便操控的优点。

参见图24-图27,所述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齿轮7-1a、第二齿轮7-3a、第一连接轴7-2a以及第二连接轴7-4a,其中,所述第一齿轮7-1a通过第一连接轴7-2a与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3a通过第二连接轴7-4a与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6-1a连接,所述反向电机8a的主轴通过设置联轴器9a与所述第一连接轴7-2a或第二连接轴7-4a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1a和第二齿轮7-3a相啮合。通过第一连接轴7-2a或 第二连接轴7-4a将反向电机8a的动力传递给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该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中的第一齿轮7-1a以及第二齿轮7-3a做等速反向转动,使得与第一齿轮7-1a连接的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和与第二齿轮7-3a连接的第三主动同步轮6-1a做等速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输送带2a以及第三输送带5a做等速反向运动,使得每个卡片存放空间中的旧卡的各个部位等速移动,避免旧卡各个部位因为速度不同而发生扭曲。

参见图24-图28,所述第一盒体1a在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内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1-1a以及第四支撑板1-2a,所述第二输送带2a的第一内齿3-2a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1a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三输送带5a的第二内齿6-2a与所述第四支撑板1-2a的侧面贴合。由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均是柔性体,因此在带动旧卡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平行于旧卡方向上的偏移,当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均朝远离旧卡的方向发生相对偏移时,所述卡片存放空间的横截面积就会增大,从而导致旧卡自该卡片存放空间中掉落。因此设置上述第三支撑板1-1a与第四支撑板1-2a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所述第三支撑板1-1a与所述第四支撑板1-2a对位于卡片存放空间两侧的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产生一对指向旧卡的支撑力,使得旧卡两侧的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不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从而避免位于卡片存放空间内的旧卡因为水平方向上的偏移而从卡片存放空间内掉落,从而影响旧卡的收集工作。

参见图28,所述第三支撑板1-1a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1-7a,所述第四支撑板1-2a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通孔1-8a,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1a的下端,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3-3a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1a的上端,该第二主动同步轮3-1a与第二从动同步轮3-3a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第二输送带2a穿过第三通孔1-7a环绕在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和第二从动同步轮3-3a上;所述第四支撑板1-2a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通孔1-8a,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6-1a安装在第四支撑板1-2a的下端,所述第三从动同步轮6-3a安装在第四支撑板1-2a的上端,该第三主动同步轮6-1a与第三从动同步轮6-3a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第三输送带5a穿过第四通孔1-8a环绕在所述第三主动同步轮6-1a和第三从动同步轮6-3a上。由于第三支撑板1-1a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7a,使得所述第二输送带2a从第三通孔1-7a中穿过并环绕在所述第二主动同步轮3-1a和第二从动同步轮上3-3a,使得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内齿3-2a可以贴合在该第三支撑板1-1a的侧面上,从而实现对与卡片存放空间一侧的旧卡进行限位,避免第二输送带2a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同理,上述第四通孔1-8a的作用也一样。此外,上述结构有利于减小旧卡回收卡盒3A的体积,节约成本。

参见图24-图28,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在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1a和第四支撑板1-2a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两组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1a和第四支撑板1-2a垂直的限位组件,其中,每组限位组件包括与第三支撑板1-1a连接的第一限位板1-3a和与第四支撑板1-2a连接的第二限位板1-4a,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1-3a一端垂直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1a的侧面上,另一端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二输送带2a的卡槽4a处;所述第二限位板1-4a一端垂直安装在第四支撑板1-2a的侧面上,另一端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三输送带5a的卡槽4a处;所述第一限位板1-3a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4a的距离等于旧卡的宽度。这样,当旧卡经由卡片输送装置到达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进卡口时,在旧卡搬运机构2A将旧卡推进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的卡片存放空间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限位板1-3a与第二限位板1-4a的存在,使得旧卡在进入所述卡片存放空间时,所述第一限位板1-3a和第二限位板1-4a对该旧卡两侧进行限位, 使得该旧卡顺利进入卡片存放空间内,避免了旧卡在进入卡片存放空间的过程中因为意外而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影响了后续加工过程中将旧卡取出。

参见图24-图28,所述第一限位板1-3a与第二限位板1-4a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5a,所述第一限位板1-3a与第二限位板1-4a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6a。上述第一连接板1-5a与第二连接板1-6a有利于提高第一盒体1a的稳定性,更好地保证存放在该旧卡回收卡盒3A的旧卡不发生偏移。

参见图24-图28,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输送带输送方向均匀排布的卡槽4a,当駆动机构带动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等速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上的卡槽4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上的卡槽4a平行且一一对应。由于所述旧卡是存放在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上的两个相对面上的卡槽4a中,当该旧卡回收卡盒3A收集满旧卡后,由于加工需要,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将旧卡运往第二出卡口,旧卡回收设备将该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出卡口处的旧卡取走,接着駆动机构带动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继续反向运动,使得下一张旧卡继续到达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出卡口,旧卡回收设备只需重复取卡动作,就可以把旧卡回收卡盒3A内部的旧卡全部取走。此时,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上相对面上的卡槽4a随着该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的等速反向转动而到达另一侧,使得所述第二输送带2a与所述第三输送带5a的对立面上没有卡槽4a,当操作人员再次使用该旧卡回收卡盒3A来收集旧卡时,需要先调整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上的卡槽4a的位置,使其随着该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的等速反向运动到达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进卡口,从而开始新一轮的旧卡收集工作。由于旧卡回收卡盒3A经过一次收卡和发卡后,需要操作人员对该旧卡回收卡盒3A内的卡片存放空间进行调整,使其在进行下一轮的收卡工作时该卡片存放空间随着收卡时重新随着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从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进卡口运动到第二出卡口,这样不仅增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还降低效率。因此上述结构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所述卡槽4a在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所述该旧卡回收卡盒3A即使经过一轮收卡和发卡之后,如果需要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收卡,该旧卡回收卡盒3A可以直接用于收集旧卡,不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此外,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外部设置有卡罩,其中,所述卡罩在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进卡口与第二出卡口处设置有开口。这样可以防止外面的灰尘进入旧卡回收卡盒3A内部,从而影响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收卡和发卡精度。

参见图1-图4,所述机箱D一侧设有用于可以打开的侧门1D;该机箱D在与所述发卡装置C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后门2D。设置上述侧门1D的目的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对自助领卡机进行维修。设置后门2D的目的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第二卡盒1C安装到发卡装置C中。

参见图1和图2,所述机箱D上设置有取卡盒G。这样,当用户把自己的身份信息输入自助领卡机后,所述取卡装置J将与用户信息相匹配的智能卡从智能卡储存装置B中取出并发送到取卡盒G中,方便用户取卡。

参见图1-图4,所述信息输入装置F包括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以及键盘。这样,在领卡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中读取身份证信息,而且要将自己的手指放在指纹识别模块上,通过识别指纹来判断领卡人和身份证持有人是否为同一人,只有当领卡人本人持有效身份证前来才能从自助领卡机中取到属于自己的智能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取卡的安全性。

参见图1-图4,所述自助领卡机还包括摄像头E以及用于打印清单的打印机I。

参见图1-图4,所述取卡装置J以及旧卡搬运机构2A按照申请公布号为CN106127270A的发明专利申请实施。

参见图1-图28,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大容量的自助领卡机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前,操作人员将第二卡盒1C安装在所述发卡装置C上,此时,所述支撑柱3-2进入所述第六支撑板7-1上的第七凹槽7-8中且继续向下运动,所述第六支撑板7-1的圆弧形导向面7-7与所述弹性挡块3-5的圆弧形凸起3-8接触并向上挤压该弹性挡块3-5,从而对所述弹性挡块3-5产生一个水平分力,使得两侧的弹性挡块3-5朝远离所述出卡挡板3-1的方向做反向运动,当两侧的弹性挡块3-5运动一定距离时,两侧的弹性挡块3-5的锁紧面3-9离开所述出卡挡板3-1的贴合面3-10,与此同时,当所述支撑柱3-2到达第七凹槽7-8的底部时继续向下运动,使得该第六支撑板7-1对所述支撑柱3-2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从而带动支撑柱3-2以及与该支撑柱3-2连接的出卡挡板3-1向上运动而打开第三出卡口4,接着,拨齿驱动机构带动拨齿8-10运动,从而将所述第二卡盒1C最底端的智能卡发送出去,该智能卡穿过智能卡存储装置B的第一进卡口1-5b进入所述第一卡盒3-1b中,这时,堆叠在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第二卡盒1C最底端的第二张智能卡到达第一张智能卡原来所在的位置,拨卡机构8重复拨卡动作,从而将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发送出去。当第二卡盒1C内的智能卡都被发送出去之后,操作人员取出第二卡盒1C,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支撑柱3-2逐渐离开所述第六支撑板7-1上的第七凹槽7-8,使得所述第六支撑板7-1的圆弧形导向面7-7与所述弹性挡块3-5的圆弧形凸起3-8逐渐分离,使得两侧的弹性挡块3-5为了恢复原状而逐渐做相向运动,与此同时,所述出卡挡板3-1也因为自身重力向下运动,当所述支撑柱3-2完全离开第七凹槽7-8后,两侧的弹性挡块3-5的锁紧面3-9重新贴合在所述出卡挡板3-1上的贴合面3-10的上方,从而关闭所述第二卡盒1C的第三出卡口4。

由于智能卡储存装置B的外侧设有用于让智能卡存入第一卡盒3-1b的第一进卡口1-5b以及用于将第一卡盒3-1b中的智能卡取出的第一出卡口1-4b,因此拨齿驱动机构带动拨齿8-10运动,从而将所述第二卡盒1C最底端的智能卡发送到所述第一进卡口1-5b,与此同时,第一驱动机构4b带动第一输送带2b及其上的第一卡盒3-1b运动,使第一卡盒3-1b中待存入智能卡的存卡空间3-2b到达所述第一进卡口1-5b处,接着,拨齿驱动机构带动拨齿8-10运动,使得位于所述第一进卡口1-5b的智能卡进入所述存卡空间3-2b中。随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b继续带动第一输送带2b及其上的第一卡盒3-1b运动,使得下一个待存入智能卡的存卡空间3-2b到达所述第一进卡口1-5b处,拨卡机构8重复上述拨卡动作,将下一张智能卡推入该存卡空间3-2b,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便可以将智能卡源源不断地转移到所述存卡机构3b中。当所述存卡机构3b内的多个第一卡盒3-1b均储存满智能卡后,第一驱动机构4b带动第一输送带2b及其上的第一卡盒3-1b运动,使第一卡盒3-1b中待存入智能卡的存卡空间3-2b到达所述第一出卡口1-4b处,接着,取卡装置J将位于所述第一出卡口1-4b的智能卡从所述存卡空间3-2b中取出。随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b继续带动第一输送带2b及其上的第一卡盒3-1b运动,使得下一个待存入智能卡的存卡空间3-2b到达所述第一出卡口1-4b处,取卡装置J重复上述取卡动作,将下一张智能卡从该存卡空间3-2b中取出,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便可以将智能卡源源不断地从所述存卡机构3b中取出。

当用户需要领取智能卡时,用户需要先将旧卡放入旧卡发送机构1A内,所述旧卡发送机 构1A将旧卡发送到旧卡搬运机构2A中,该旧卡搬运机构2A将旧卡搬运到所述旧卡回收卡盒3A的第二进卡口,接着,反向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做等速反向运动,使得所述卡片存放空间到达所述第二进卡口,接着,旧卡搬运机构2A将旧卡推进卡片存放空间中。随后,反向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带2a与第三输送带5a朝旧卡回收卡盒3A的另一端做等速反向运动,使得下一个由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上相对的外表面的对应且平行的卡槽4a所构成的卡片存放空间到达该第二进卡口等待回收下一张旧卡。接着,用户将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身份证信息读取模块上,自助领卡机读取用户的身份信息,接着用户将自己的手指按在指纹识别模块上,该自助领卡机读取指纹信息并判断身份证所持人与领卡人是否为同一人,如果为同一人,则取卡模块J将与身份证信息对应的智能卡取出并发送给用户。

实施例2

参见图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包括与反向电机8a的主轴连接的第一主动传动带轮7-5a、通过第一连接轴7-2a与第二主动同步轮3-1a连接的第一从动传动带轮7-6a,通过第二连接轴7-4a与第三主动同步轮6-1a连接的第二从动传动带轮7-7a,设置在第一从动传动带轮7-5a或者第二从动传动带轮7-7a一侧的传动轴7-8a以及环绕在第一主动传动带轮7-5a、第一从动传动带轮7-6a、第二从动传动带轮7-7a、传动轴7-8a上的传动带。上述结构可以实现第一从动传动带轮7-6a和第二从动传动带轮7-7a等速反向转动,使得第二输送带2a和第三输送带5a等速反向转动,该第一同步传动机构7a结构简单,驱动力强。

实施例3

参见图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弹性挡块3-5上设置有朝远离该弹性挡块3-5的方向向外倾斜的斜面3-11,该斜面3-11一端与所述圆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紧面3-9连接。在所述第二卡盒1C离开所述发卡装置C的过程中,当施加在所述支撑柱3-2上的作用力消失之后,所述出卡挡板3-1因为自身重力向下运动,此时,两侧的弹性挡块3-5为了恢复原状而做相向运动,当所述圆弧形导向面7-7位于所述锁紧面3-9的下方时,所述弹性挡块3-5恢复原状,从而将出卡挡板3-1压紧在所述第三出卡口4上,从而关闭第三出卡口4。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两侧的弹性挡块3-5将所述出卡挡板3-1夹住而使得出卡挡板3-1不能向下运动,这会导致所述第二卡盒1C的第三出卡口4无法关闭。上述的斜面3-11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发生两侧的弹性挡块3-5夹住所述出卡挡板3-1时,由于所述斜面3-11向下朝外倾斜,两侧的弹性挡块3-5均对所述出卡挡板3-1产生一个竖直向下的分力,使得所述弹性挡块3-5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关闭第三出卡口4。

实施例4

参见图31-图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始终与所述第三凹槽1-7b配合。这样,当所述第一限位轮3-5b沿着当所述第一输送带2b带动第一卡盒3-1b进入到该第一输送带2b与第一主动同步轮4-2b或者第一从动同步轮4-3b接触的圆弧段时,因为所述第一主动同步轮4-2b与第一从动同步轮4-3b竖直布置,当所述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运动到上方的圆弧段时,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对所述第一卡盒3-1b有一个向上的支承,避免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向下挤压第一主动同步轮4-2b或者第一从动同步轮4-3b,从而提高所述第一主动同步轮4-2b或者第一从动同步轮4-3b的使用寿命。当所述第一卡盒3-1b随着第一输送带2b运动到下方的圆弧段时,所述第一限位轮3-5b对该第一卡盒3-1b有一个向上的拉力,避免 了所述第一卡盒3-1b向下拉扯第一输送带2b,从而提高第一输送带2b的使用寿命。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