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固态硬盘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589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固态硬盘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态硬盘转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固态硬盘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简称固盘,固态硬盘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领域。

在现有技术中,M.2固态硬盘在转接与装载时,都是采用手动螺丝固定的方式,效率特别低,而且灵活性特别差。在在集成化测试环境中PCI e AIC卡状固态硬盘比较难于插拔,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固态硬盘转接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固态硬盘的装载、拔出效率及质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固态硬盘转接装置,包括镂空结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层板,支撑架内设有第一转接装置及第二转接装置,所述第一转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层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转接装置设置于层板的下方;

所述第一转接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压板及卡板,所述壳体为顶部开口及前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左、右内侧壁的上分别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板设置,所述压板的两侧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壳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块,两侧所述定位块内分别设有一定位滑槽,所述定位滑槽由前至后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定位滑槽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呈5°~15°的夹角;所述压板的中部设有一放料通槽,所述卡板放置于所述放料通槽内,所述卡板的前端面抵于所述放料通槽的前端面上,所述卡板顶面两侧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条,两侧所述定位条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滑槽内;

所述第二转接装置包括定位板及设置于定位板四周边缘的边框,所述定位板前端的边框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底部与所述定位板的顶面齐平设置;所述定位板的后端设有一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定位板后端边框的内缘面设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二缺口之间还均布有复数个通孔,复数个所述通孔由前至后并排设置;还包括一卡位杆,所述卡位杆能够与任一通孔卡接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右侧壁的顶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正对所述卡板的右侧设置;所述压板的前端设有拉槽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滑槽包括上定位滑槽及下定位滑槽,所述上定位滑槽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滑槽的上方,且所述上定位滑槽与所述下定位滑槽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条包括前定位条及后定位条,所述前、后定位条设置于所述卡板的底部,所述前定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板底面的两侧前端,所述后定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板底面的两侧后端;所述后定位条的高度大于所述前定位条的高度,所述前定位条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定位滑槽内,所述后定位条滑动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侧所述定位块之间还设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顶部与所述压板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为条形通孔;所述定位杆及所述卡位杆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有一卡位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辅助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边框、后侧边框、右侧边框及前侧边框;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前侧边框上;所述第二缺口的一端与所述左侧边框相连,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前侧边框的中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支撑架内设置第一转接装置及第二转接装置,利用层板进行分开,其中,两组转接装置能够分别安装一组固态硬盘,这样在使用时,能够安装两组不同的固态硬盘,适用于不同固态硬盘的快速安装,适应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接装置中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压板及卡板,压板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卡板放置于压板的放料通槽内,并与定位块上的定位滑槽滑动连接,其中,由于定位滑槽与底板支撑倾斜设置,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固态硬盘放置于放料通槽、支撑块与卡位板之间,然后推动压板,即可带动卡位板对产品进行卡紧,本实用新型中有效提高了固态硬盘的装载及拔出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固态硬盘装载与拔出的灵活性;

3.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接装置中通过定位板对固态硬盘进行支撑,利用边框对固态硬盘的四周进行限位,最后再利用卡位杆及定位杆的设置,可以用于对固态硬盘的尾端进行卡位固定,与以往手动螺丝固定的方式相比,固态硬盘的转接与装载效率高,更加灵活;

4.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接装置中在定位板上设置多个通孔,通过多个通孔的设置,而且卡位杆可以安装于任意一个通孔内,这样便于适应不同尺寸、型号的固态硬盘装载,适用范围更广,成本更加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2、层板;3、第一转接装置;4、第二转接装置;21、第一壳体;22、压板;23、卡板;24、滑槽;25、底板;26、定位块;27、后定位条;28、放料通槽;29、支撑块;30、第一缺口;31、拉槽口;32、上定位滑槽;33、下定位滑槽;34、前定位条;41、定位板;42、边框;43、第二缺口;44、定位杆;45、通孔;46、卡位杆;47、辅助定位孔;48、左侧边框;49、后侧边框;50、右侧边框;51、前侧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7所示,一种多功能固态硬盘转接装置,包括镂空结构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中部设有层板2,支撑架1内设有第一转接装置3及第二转接装置4,所述第一转接装置3设置于所述层板2的上方,所述第二转接装置4设置于层板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接装置内能够安装一种固态硬盘,第二转接装置内也能够安装一种固态硬盘,这样在使用时,支撑架内能够通知装载两组固态硬盘,而且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固态硬盘,适用范围广。其中,通过层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一转接装置及第二转接装置进行隔开,能够放置两者相互干扰,保证固态硬盘的装载质量。同时,在对固态硬盘装载或者拔出时,能够单独装载或者拔出,互不干扰,适用性强。

参见图2~5所示,所述第一转接装置3包括壳体21、设置于壳体21内的压板22及卡板23,所述壳体21为顶部开口及前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21左、右内侧壁的上分别设有一滑槽24,所述滑槽24平行于所述壳体21的底板25设置,所述压板22的两侧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24内;所述壳体2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块26,两侧所述定位块26内分别设有一定位滑槽,所述定位滑槽由前至后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定位滑槽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呈5°~15°的夹角;所述压板22的中部设有一放料通槽28,所述卡板23放置于所述放料通槽28内,所述卡板23的前端面抵于所述放料通槽28的前端面上,所述卡板23顶面两侧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条,两侧所述定位条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滑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所述定位块26之间还设有一支撑块29,所述支撑块29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壳体21的底板25上,顶部与所述压板之间设有间隙。其中,定位块的两端均设置于壳体的中部。在使用时,先将压板及卡板从壳体内拉出一部分,保证卡板能够从定位滑槽内拉出,然后先将卡板从放料通槽内取出,再将固态硬盘直接放置于支撑块上,然后将卡板放置于产品上方的放料通槽内,使卡板的定位条能够卡于定位滑槽内,然后操作人员推动压板向着壳体内移动,压板同时带动着卡板向着壳体的后端移动,在卡板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定位滑槽与壳体底板之间呈5°~15°的夹角,卡板会逐渐将产品压紧,完成产品的装载。在拔出过程中,只需要将压板及卡板从壳体内拔出即可,方便快捷。

参见图6、7所示,所述第二转接装置4包括定位板41及设置于定位板41四周边缘的边框42,所述定位板41前端的边框42上设有第二缺口43,所述第二缺口43的底部与所述定位板41的顶面齐平设置;所述定位板41的后端设有一定位杆44,所述定位杆44靠近所述定位板41后端边框42的内缘面设置;所述定位杆44与所述第二缺口43之间还均布有复数个通孔45,复数个所述通孔45由前至后并排设置;还包括一卡位杆46,所述卡位杆46能够与任一通孔45卡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固态硬盘的PCB板的前端为插接口,后端中部为一半圆形定位槽。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固态硬盘放置于底板上,固态硬盘的插接口正对着缺口设置。其中,如果尺寸大的固态硬盘,则可以将卡位杆拆下,利用定位杆对固态硬盘后端的半圆形定位槽进行定位。如果尺寸小,则可以将固态硬盘的插接口正对缺口,固态硬盘后端的半圆形定位槽则会与其中一个通孔定位,然后调节卡位杆的位置,使卡位杆插于对应的通孔内,对固态硬盘的后端进行限位,完成固态硬盘的定位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装置及第二转接装置均能够装载同样的固态硬盘,也能够装载不同的固态硬盘,这样能够实用性强,而且适用范围广。

参见图2~5所示,所述壳体21右侧壁的顶部设有一缺口30,所述缺口30正对所述卡板23的右侧设置;所述压板22的前端设有拉槽口31。通过缺口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将卡板从放料通槽内取出。

所述定位滑槽包括上定位滑槽32及下定位滑槽33,所述上定位滑槽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滑槽的上方,且所述上定位滑槽与所述下定位滑槽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定位条包括前定位条34及后定位条27,所述前、后定位条设置于所述卡板的底部,所述前定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板底面的两侧前端,所述后定位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卡板底面的两侧后端;所述后定位条的高度大于所述前定位条的高度,所述前定位条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定位滑槽内,所述后定位条滑动设置于所述下定位滑槽内。

参见图6、7所示,所述通孔为条形通孔;所述定位杆及所述卡位杆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有一卡位间隙。通过卡位间隙,可以将固态硬盘进行卡位。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通孔,可以对应不同尺寸的固态硬盘,适用于不同尺寸固态硬盘的固定,适用范围广。

每个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辅助定位孔47。如果固态硬盘的尺寸更小,为了进一步提高固态硬盘定位的稳定性,可以在辅助定位孔内对应插上定位销或者其他定位机构,对固态硬盘进行定位。

所述边框42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边框48、后侧边框49、右侧边框50及前侧边框51;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前侧边框上;所述第二缺口的一端与所述左侧边框相连,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前侧边框的中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