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633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办公环境和电脑操作便捷性要求日益增高,有线鼠标通过导线与电脑连接,由电脑供电,但杂乱的电线环境让人很不舒适,造成工作台面的不整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而使得无线鼠标越来越普及,但在现有技术中,无线鼠标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使用2种供电方式:干电池和充电电池,干电池使用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就需要更换,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特别是使用时电池突然没电了,又暂时买不到干电池时,非常另人烦恼;充电电池可以反复充电,比较经济环保,但也需要经常充电,充电时需要使用充电线,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包括无线鼠标和鼠标垫,所述鼠标垫包括发射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鼠标垫内部与发射线圈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无线鼠标包括接受线圈、电能转换模块和锂电池,所述接受线圈通过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与所述锂电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鼠标垫内,所述发射线圈正对鼠标垫工作面的位置处设有一充电座。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为一方形结构,所述充电座设置在所述鼠标垫工作面的左侧顶部。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的背面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信号产生电路,所述信号产生电路包括NE555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MOS管Q1、电源Vcc1和电源Vcc2,所述NE555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均与电源Vcc1连接,所述电源Vcc1还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NE555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NE555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还分别与所述NE555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发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Vcc2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的两端并联有所述电容C3。

优选的,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包括电能接收电路,所述电能接收电路包括整流桥BR1、电容C4、电容C5、电阻R5和稳压二级管Dz,所述整流桥BR1的交流输入端分别与接收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桥BR1的负极输出端之间并联有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二级管Dz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级管Dz的阳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稳压二级管Dz的两端还并联所述电容C5。

优选的,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均采用电解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通过鼠标中的接收线圈接收到鼠标垫中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信号后,由电能转换模块将接收的电磁信号转换成电能,给内置的锂电池充电,避免了现有无线鼠标频繁更换干电池的不便和购买电池的成本,变得更加经济、环保,同时也避免了有线鼠标连接线杂乱的困扰,使得使用环境更加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鼠标垫的工作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鼠标垫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鼠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能接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这里的描述不意味着对应于实施例中陈述的具体实例的所有主题都在权利要求中引用了。

参考图1至图4所示,一种无线充电鼠标及其充电鼠标垫,包括无线鼠标1和鼠标垫2,所述鼠标垫2包括发射线圈21以及设置在所述鼠标垫内部与发射线圈21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22,所述控制电路板22包括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线圈21连接;所述无线鼠标1包括接受线圈11、电能转换模块和锂电池12,所述接受线圈11通过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与所述锂电池12连接,所述接收线圈11与发射线圈21使用相同的材料绕制,并且绕制的线圈匝数相同,这样发射线圈21与接收线圈11的谐振频率一样,也就是共振频率一样,进行能量传输时,是通过磁共振方式进行传输,所述接收线圈11通过与所述发射线圈21产生的交变磁场谐振以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线圈21的电能。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示,所述发射线圈21设置在所述鼠标垫2内,所述发射线圈21正对鼠标垫工作面的位置处设有一充电座23;这样设置保证无线鼠标放在所述充电座中,能及时、有效地接收发射线圈的电磁信号。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示,所述充电座23为一方形结构,所述充电座23设置在所述鼠标垫工作面的左侧顶部;这样设置不但保证了鼠标垫的正常使用,又增加了该鼠标垫的使用功能。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所述充电座23的背面设有散热孔;便于散发鼠标垫内部所产生的热量,保证其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示,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信号产生电路,所述信号产生电路包括NE555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MOS管Q1、电源Vcc1和电源Vcc2,所述NE555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均与电源Vcc1连接,所述电源Vcc1还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NE555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NE555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还分别与所述NE555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NE555芯片的第三引脚还与所述电阻R3连接后接地,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串接所述电阻R4后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发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Vcc2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的两端并联有所述电容C3。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示,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包括电能接收电路,所述电能接收电路包括整流桥BR1、电容C4、电容C5、电阻R5和稳压二级管Dz,所述整流桥BR1的交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桥BR1的负极输出端之间并联有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二级管Dz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级管Dz的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二级管Dz的两端并联所述电容C5。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均采用电解电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外接的电源转换成控制电路板所需的各种电压等级,所述无线鼠标上还设有充电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可采用指示灯进行显示;所述转换模块还包括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用于对过度充电、放电、过电流或短路保护。

在具体应用中,可采用通用的Qi无线充电标准进行设计,这样该鼠标垫不仅可以给无线鼠标充电,也可以给采用相同标准的手机及其他设备充电,扩大其使用范围。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算法、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算法、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算法、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算法、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算法、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