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91520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质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率逐步提高,水源地面临的环境压力显著增大,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甚至部分水源因水质下降,不得不更换取水口位置,或是关闭水源地。目前,流域水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前所有为的挑战。

现有的区域生态监测方法中主要针对城市、流域等而设计的,缺乏面向地表水源集水区生态监测方法的指标体系和相关指数模型;对于流域监测方法中,由于缺乏多时相定量的空间数据支持,很难探明复杂流域下垫面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以致大多数监测指标由于缺乏过程‐机理分析,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缺乏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保证能够快速、方便的实现大范围的地表水源地的监测评价,得到的监测结果也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的优点,便于水源地的管理和对污染情况的预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认目标水源地,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构建水流模型;

步骤二:根据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稳定度、生态系统损失度和风险源危险度对各项水源地水质要素进行评估;

步骤三:根据水流模型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整体的安全等级评估;

步骤四:根据当地的气象环境和地质条件预设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

步骤五:利用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进一步地说,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生态系统稳定度包括地质土壤要素、地貌植被要素、生态群体结构、生态恢复能力要素和人为因素。

进一步地说,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风险源危险度包括土壤沙化要素、水土流失要素、污染源排放要素、自然灾害要素和干旱缺水要素。

进一步地说,在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生态系统损失度包括饮用水损失度要素和水利设施要素。

进一步地说,所述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垦殖土地要素、过度放牧要素和过度采药要素。

进一步地说,在所述步骤一的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之前,要对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几何纠正和纠正预处理,从而得到地表反射的遥感图像。

进一步地说,所述饮用水损失度要素的检测通过地面统计数据,结合供水能力评价模型,计算水体的可供水量以及需求水量的比例,确认水源地当前的人口的需求量,计算水源地当前的供水能力,评估水源地当前饮用水的安全等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发明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从而进一步优化构建水流模型,保证能够快速、方便的实现大范围的地表水源地的监测评价;

二、本发明根据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稳定度、生态系统损失度和风险源危险度对各项水源地水质要素进行评估考虑各指标,可以得到水源的总体安全等级,过程机理明确,结合水质迁移分布模型,得到的监测结果也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的优点;

三、本发明根据气象环境和地质条件预设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提高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的主动性,便于水源地的管理和对污染情况的预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认目标水源地,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构建水流模型;

步骤二:根据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稳定度、生态系统损失度和风险源危险度对各项水源地水质要素进行评估;

步骤三:根据水流模型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整体的安全等级评估;

步骤四:根据当地的气象环境和地质条件预设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

步骤五:利用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生态系统稳定度包括地质土壤要素、地貌植被要素、生态群体结构、生态恢复能力要素和人为因素。

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风险源危险度包括土壤沙化要素、水土流失要素、污染源排放要素、自然灾害要素和干旱缺水要素。

在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生态系统损失度包括饮用水损失度要素和水利设施要素。

所述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垦殖土地要素、过度放牧要素和过度采药要素。

在所述步骤一的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之前,要对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几何纠正和纠正预处理,从而得到地表反射的遥感图像。

所述饮用水损失度要素的检测通过地面统计数据,结合供水能力评价模型,计算水体的可供水量以及需求水量的比例,确认水源地当前的人口的需求量,计算水源地当前的供水能力,评估水源地当前饮用水的安全等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从而进一步优化构建水流模型,保证能够快速、方便的实现大范围的地表水源地的监测评价;

根据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稳定度、生态系统损失度和风险源危险度对各项水源地水质要素进行评估考虑各指标,可以得到水源的总体安全等级,过程机理明确,结合水质迁移分布模型,得到的监测结果也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的优点;

根据气象环境和地质条件预设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提高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的主动性,便于水源地的管理和对污染情况的预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认目标水源地,利用观测卫星的遥感数据,构建水流模型;步骤二:根据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稳定度、生态系统损失度和风险源危险度对各项水源地水质要素进行评估;步骤三:根据水流模型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整体的安全等级评估;步骤四:根据当地的气象环境和地质条件预设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步骤五:利用水源地水质迁移分布模型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保证快速、方便的实现大范围的地表水源地的监测评价,得到的监测结果也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的优点,便于水源地的管理和对污染情况的预判。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迪维勒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