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9151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智能化进程的推进,人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人机交互的自然体验问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影响人机交互的自然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智能终端对待测目标的识别的及时性以及详细程度。

当前,大多数智能终端都被希望能够输出人名、车的型号(或者系列)、车牌号码、猫的品种等详细程度较高的目标识别结果,以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然而,在实际场景中,环境是多变的,而智能终端的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在某些场景下智能终端有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采集更多的信息才可以分析得到较详细的识别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制要求智能终端输出详细程度较高的识别结果,有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无法满足目标识别的及时性;如果为了满足目标识别的及时性而规定智能终端在某一时间内必须输出识别结果,则有可能只能得到一个详细程度较低的识别结果,这同样不利于用户的友好体验。

由此,如何在目标识别的及时性与详细程度之间达到折中是现有的智能识别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能够解决如何在目标识别的及时性与详细程度之间达到折中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识别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包括:

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所述待测目标包括至少两种属性类型,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之间设置有优先级关系;

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输出所述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与其中一种所述属性类型对应;

判断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

若否,则将下一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并且返回所述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输出所述识别结果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识别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所述待测目标包括至少两种属性类型,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之间设置有优先级关系;

识别单元,包括:识别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与其中一种所述属性类型对应;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

若否,则控制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将下一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所述判断信息发送至所述识别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智能终端执行如上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智能终端执行时,使所述智能终端执行如上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通过根据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不同为待测目标的属性划分多个具有优先级顺序的属性类型,并且,在识别的过程中,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并基于该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以及输出该待测目标在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同时,若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不是最高级,即,若当前时刻获得的识别结果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在下一预设时间段内继续采集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作为判断信息,重复上述的识别步骤和判断步骤,能够在不同的识别场景下都及时地输出对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同时,若获取到的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随着信息采集时间的累积,逐渐基于更加丰富的信息输出更加详细的识别结果,从而,能够在目标识别的及时性和详细程度之间达到折中,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目标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能够适用于任意与目标识别相关的应用领域,比如:智能导盲、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入侵对象探测、语义识别等,尤其适用于智能导盲、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注重人机交互体验的应用领域。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是一种能够及时地基于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信息输出识别结果,并且根据当前时刻获得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信息采集以进一步优化目标识别的详细程度的智能优化识别方法,通过根据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不同为待测目标的属性划分多个具有优先级顺序的属性类型(其中,优先级越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识别结果的详细程度越高),并且,在识别的过程中,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并基于该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以及输出该待测目标在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若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不是最高级,即,若当前时刻获得的识别结果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在下一预设时间段内继续采集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作为判断信息,重复上述的识别步骤和判断步骤,能够在不同的识别场景下都及时地输出对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同时,若获取到的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随着信息采集时间的累积,逐渐基于更加丰富的信息输出更加详细的识别结果,从而,能够在目标识别的及时性和详细程度之间达到折中,提升用户体验。

由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在识别相同的人/物(待测目标)时,在不同识别环境下都能够及时地输出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输出越来越详细的识别结果。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识别环境下,智能终端在同一预设时间段内输出的识别结果的详细程度有可能不一样。

例如,以通过采集到的图像识别人为例,在光照好,距离近,并且被测人正对着智能终端的摄像头的识别环境中,智能终端在第一个预设时间段内(比如,第一个5s内,即触发智能终端开始采集信息后5s内)即可采集到一张清晰的人脸图像,进而基于该清晰的人脸图像即可识别出被测人的“人名”,此时,智能终端可以输出该被测人的“人名”以与用户进行交互;同时,由于此时已经获得了最详细的识别结果,从而可以停止针对该被测人采集信息。而在另一些识别环境中,比如,在智能终端进行信息采集的第一个预设时间段内(比如,第一个5s内)被测人侧对着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智能终端只能采集到被测人的侧脸图像,进而基于该侧脸图像只能识别出该被测人的“性别”,此时,智能终端输出第一个识别结果:被测人的“性别”,以便于及时地向用户反馈,同时,由于“性别”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还继续在下一预设时间段内(比如,第二个5s内)针对被测人采集信息;若智能终端在第二个预设时间段内能够采集到被测人的正脸图像,则可以结合第一个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侧脸图像和第二个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正脸图像,识别出被测人的“人名”,继而输出第二个识别结果:该被测人的“人名”,从而得到更加详细的识别结果,便于智能终端进一步调整与用户交互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和装置能够应用于任意类型的智能终端,比如: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头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该智能终端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类型的,用以存储数据的存储介质,例如磁碟、光盘(cd-rom)、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该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逻辑运算模块,单线程或者多线程并行执行任何合适类型的功能或者操作,例如查看数据库、图像处理等。所述逻辑运算模块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能够执行逻辑运算操作的电子电路或者贴片式电子器件,例如:单核心处理器、多核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pu)等。

具体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由任意类型的智能终端执行,具体地,请参阅图1,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步骤110: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测目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动物、物体等。根据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不同可以为待测目标划分至少两个不同层级的属性类型,并且,按照其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高低,为这些属性类型设置优先级关系。其中,可以认为识别难度较大的属性类型对应的详细程度较高,而识别的难易程度可以依据不同属性类型的识别算法在相同条件下(例如输入相同的图片)的识别率来排序(例如,通常人名识别难于性别识别,性别识别难于人脸/人体识别);或者,也可以依据属性类型间的相互包含关系来排序(例如,要识别性别需先识别到人脸的存在)。例如:假设待测目标为人,可以根据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不同,设置人的属性类型包括:“人名”、“性别”以及“是否为人”,而根据识别的难易程度,可以设置这些属性类型的优先级顺序为:l1(人名)>l2(性别)>l3(是否为人)。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持续针对待测目标采集信息,并在多个预设时间节点输出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那么,所述“预设时间段”即进行目标识别的其中一个预设时间节点与该预设时间节点的上一个预设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阶段,该时间阶段可以是智能终端进行信息采集的进程中的任意一个时间阶段。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采集到的“信息”是能够反映待测目标的属性的判断依据,基于该信息可以识别出待测目标的属性。该信息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热红外画面、近红外画面、超声信号、电磁反射信号等,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传感器采集得到,比如,通过摄像头采集针对待测目标的图像信息、通过麦克风采集针对待测目标的声音信息、通过热红外传感器采集针对待测目标的热红外画面等。

例如:假设智能终端在(0,t1)的时间段内采集到被测人的背影图像a1,在(t1,t2)的时间段内采集到被测人的侧脸图像a2,在(t2,t)的时间段内采集到被测人的正脸图像a3,其中,0<t1<t2<t。则,在本步骤110中所述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可以是智能终端在(0,t1)的时间段内采集到的背影图像a1,也可以是在(t1,t2)的时间段内采集到的侧脸图像a2,还可以是在(t2,t)的时间段内采集到的正脸图像a3。

在本实施例中,对待测目标进行识别时,可以规定智能终端根据实际情况持续针对待测目标采集信息,并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目标识别。具体地,在某一时间节点进行目标识别时,可以将智能终端在当前时间节点和上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段内针对待测目标采集到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智能终端基于该判断信息执行下述步骤120可以获取到该待测目标在该时间节点的识别结果。比如,可以规定智能终端以接收到信息采集指令的那一刻为时间起始节点(即,0时刻),在t1、t2以及t时刻进行目标识别,则,可以在t1时刻,将(0,t1)时间段内针对待测目标采集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基于该判断信息执行下述步骤120后可以得到待测目标在t1时刻的识别结果;在t2时刻,将(t1,t2)时间段内针对待测目标采集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基于该判断信息执行下述步骤120后可以得到待测目标在t2时刻的识别结果;在t时刻,将(t2,t)时间段内针对待测目标采集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基于该判断信息执行下述步骤120后可以得到待测目标在t时刻的识别结果。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任意两个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长可以是相等的(即,周期性进行目标识别),也可以是不相等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20: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输出所述识别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基于该时间节点之前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的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进行目标识别。所述“判断信息”可以是智能终端在任意一个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用于获取当前时刻该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的信息。所述“当前时刻”是指完成该判断信息的采集并基于该判断信息进行目标识别的时刻。所述“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可以是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也可以是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取到的识别结果(即,当前时刻之前已经获取到的识别结果)。比如,假设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为智能终端在(t1,t2)的时间段内采集到的侧脸图像a2,则,完成该侧脸图像a2的采集的时刻t2即“当前时刻”,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即t1时刻之前(包括t1时刻)获得的数据,该数据可以是(0,t1)时间段内采集到的背影图像a1,或者,也可以是智能终端在t1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结果”与待测目标的其中一种属性类型相对应。比如,以识别人为例,其属性类型包括:“人名”、“性别”以及“是否为人”;如果获取到的识别结果为“李四”,则该识别结果“李四”对应的属性类型即“人名”;如果获取到的识别结果为“男性”,则该识别结果“男性”对应的属性类型即“性别”;如果获取到的识别结果为“人”,则该识别结果“人”对应的属性类型即“是否为人”。并且,为了在满足目标识别的及时性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输出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进行目标识别(即执行本步骤120)的时间节点,均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即,对这些判断信息和数据进行运算之后得到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比如,在某一时间节点,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到判断结果“人”、“男性”和“李四”,其中,“李四”对应的属性类型“人名”的优先级最高,因此,此时可以获取并输出识别结果“李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该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实施方式: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包括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此时,可以采用“特征融合”的方式获取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具体为:首先,融合所述判断信息和所述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中的特征,然后,基于融合后的特征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具体地,可以分别从不同时间段内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中提取出用于识别待测目标的属性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融合,然后通过合适的识别算法,比如,神经网络算法,基于融合后的特征获得待测目标在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包括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取到的识别结果,此时,可以采用“结果融合”的方式获取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具体为:首先,获取与所述判断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然后,从与所述判断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和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取到的识别结果中选择属性类型优先级最高的识别结果作为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获取与所述判断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即:基于该判断信息得到该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比如,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取到的识别结果包括:“人”和“男性”,基于当前时刻获取到的判断信息得到的识别结果为“男性”,则可以从“人”、“男性”、“男性”这三个识别结果中选择出“男性”(对应的属性类型优先级最高)作为该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当前的时刻是第一个进行目标识别的时间节点,比如,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为(0,t1)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则,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没有任何的数据,此时,可以仅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获取该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即该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保证目标识别的及时性和详细程度的情况下,同时保证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待测目标的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都设置有一个用于表征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的置信度。而本步骤120所获得的识别结果为其中一种所述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所述判断结果的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并且,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在置信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

其中,判断结果的置信度可以通过特征比对的相似程度来确定,相似程度越高,置信度越高。所述“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设置,用于鉴定某一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具体地,该预设条件可以是:判断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或者等于与其对应的属性类型所对应的置信阈值。其中,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置信阈值可以是相同的,比如,与属性类型“人名”、“性别”和“是否为人”对应的置信阈值均为70%,若获取到待测目标的判断结果包括:“张三”(置信度为70%),“男性”(置信度为89%),“人”(置信度为100%),则,判断结果“张三”、“男性”和“人”的置信度均满足预设条件,此时,该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为这三者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人名”对应的判断结果“张三”。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置信阈值也可以是不相同的,比如,可以预设与属性类型“人名”对应的置信阈值为75%,与属性类型“性别”对应的置信阈值为85%,与属性类型“是否为人”对应的置信阈值为95%,若获取到待测目标的判断结果同样是:“张三”(置信度为70%),“男性”(置信度为89%),“人”(置信度为100%),则,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仅包括“男性”和“人”,此时,该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为这两者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性别”对应的判断结果“男性”。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或者,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获取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首先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或者,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获取待测目标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以及每一判断结果的置信度;然后输出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作为所述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

其中,在该实施例方式中,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或者,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获取待测目标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算法(比如,神经网络)来实现。比如,假设待测目标为人,智能终端采集到的判断信息(或者,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为该人的图像信息,则,智能终端可以从该图像中迭代式地计算出属性类型“是否为人”、“性别”和“人名”对应的判断结果,比如,首先通过神经网络的底层计算出用于判别“是否为人”的特征1,并根据特征1得到“是否为人”对应判断结果及该判断结果的置信度;然后,在神经网络的中间层基于特征1计算用于判别“性别”的特征2,并根据特征2得到“性别”对应的判断结果及该判断结果的置信度;最后,在神经网络的最上层基于特征2计算出用于判别“人名”的特征3,并根据特征3得到“人名”对应的判断结果及该判断结果的置信度。当获取到所有判断结果及其置信度之后,首先筛选出置信度满足预设要求的判断结果,然后选择详细程度最高(即,所对应的属性类型优先级最高)的判断结果作为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或者,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级获取待测目标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以及每一判断结果的置信度,直至第一个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出现时,输出该第一个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作为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即:当采集到针对待测目标的判断信息时(或者,当获取到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时),首先基于采集到的信息(或者,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一级判断结果以及一级判断结果的一级置信度,如果该一级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比如,一级置信度大于或等于一级置信阈值),则直接输出该一级判断结果作为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否则,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获取下一级别的属性类型对应的二级判断结果以及二级判断结果的二级置信度;如果该二级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比如,二级置信度大于或者等于二级置信阈值),则,输出该二级判断结果作为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否则,继续基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获取再下一级别的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及其置信度,如此循环,直至获取到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

其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从采集到的判断信息(或者,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和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中提取出不同的特征用于不同级别的判断,例如,假设待测目标为车,采集到的信息为针对该车的图像信息,则,可以从该图像信息中提取出特征a用于识别图像中是否有车,提取出特征b用于识别图像中车的颜色,提取特征c用于识别车的类型(轿车、货车、公交车等)等。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级获取待测目标每一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及其置信度,当出现第一个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时,就直接将该第一个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作为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而不需要对每一个属性类型进行识别判断,能够减少数据处理量,在不影响识别的详细程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升识别效率。

再者,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识别的准确度和识别效率,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也可以包括至少两种信息源。其中,所述“信息源”是指能够反映待测目标的属性的信息来源。所述“至少两种信息源”可以是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判断信息,比如,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热红外画面、近红外画面、超声信号或电磁反射信号中的任意两种或者多种;或者,所述“至少两种信息源”也可以是从至少两个角度采集到的某一类型的信息,比如,从多个角度采集待测目标的图像信息(或者声音信息),每一视角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或者声音信息)均可作为一种信息源。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至少两种信息源”也可以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比如,采集到的判断信息中包括从多个角度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和从一个角度采集到的声音信息。

当采集到的判断信息包括至少两种信息源时,同样可以参照以上描述的“特征融合”或者“结果融合”的方式基于这些信息源获取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此外,针对一些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导盲、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在输出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之后,还发送与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交互信号。

例如:对于用于导盲的智能眼镜或者智能头盔,如果在第一个预设时间节点输出的识别结果为“人”,可以在第一个预设时间节点向用户发出语音提示“前面有个人”,如果在第二个预设时间节点输出的识别结果为“男性”,可以继续在第二个预设时间节点向用户发出语音提示“前面这个人是男性”,如果在第三个预设时间节点输出的识别结果为“张三”,则可以继续在第三个预设时间节点向用户发出语音提示“这个男性是张三”。

又如,对于用于迎宾或者提供服务的机器人,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节点输出的识别结果为“人”,可以对待测目标说“您好!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并提供普适性服务,随着采集到的信息的增多,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节点输出识别结果“男性”,则调整与该待测目标交谈的内容为针对男性的内容,比如说“请问您是否要查找最新的电子产品”;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节点输出识别结果“张三”,则继续调整与待测目标交谈的内容为针对张三的内容,比如说“您最近关注的产品已经到货,需要试用吗?”。

步骤130:判断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某一预定的时间节点获取到一个识别结果时,输出该识别结果,并且,判断该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如果是,则执行下述步骤140;如果不是,则执行下述步骤150。比如,以识别人为例,假设在某一预定的时间节点获取到的识别结果为“男性”,“男性”对应的属性类型为“性别”,而对于人物识别来说,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为“人名”,从而,此时需要继续针对待测目标采集信息,并且执行下述步骤150。

步骤140:停止针对所述待测目标采集信息。

当在某一预设时间节点获取到待测目标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识别结果时,说明已经得到了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量以及能耗,可以在获取到最详细的识别结果时,停止针对该待测目标采集信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在某一预设时间节点获取到最详细的识别结果时,停止针对所述待测目标采集信息这一实施方式仅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执行步骤140。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输出的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当在某一预设时间节点获取到待测目标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识别结果时,也可以首先判断该识别结果是否为第一次获取到的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如果是,则执行下述步骤150;如果不是,则对当前获取到的最详细的识别结果与之前获取到的最详细的识别结果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停止针对该待测目标采集信息,如果校验不成功,则继续执行下述步骤150。

步骤150:将下一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某一预设时间节点,比如,第一个预设时间节点,没有获取到待测目标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对应的识别结果,说明此时还没有得到最详细的识别结果,还需对待测目标进行进一步的识别,以获取更加详细的识别结果,因此,当步骤130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智能终端继续针对待测目标采集信息,当到达下一个预设时间节点时,比如,第二个预设时间节点,将该下一预设时间段(即,第二个预设时间节点和第一个预设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返回上述步骤130,以使智能终端获取到该待测目标在“下一个预设时间节点”(第二个预设时间节点)时的识别结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通过根据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不同为待测目标的属性划分多个具有优先级顺序的属性类型,并且,在识别的过程中,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并基于该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以及输出该待测目标在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同时,若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不是最高级,即,若当前时刻获得的识别结果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在下一预设时间段内继续采集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作为判断信息,重复上述的识别步骤和判断步骤,能够在不同的识别场景下都及时地输出对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同时,若获取到的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随着信息采集时间的累积,逐渐基于更加丰富的信息输出更加详细的识别结果,从而,能够在目标识别的及时性和详细程度之间达到折中,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考虑到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有可能存在连续两个预定时间节点都获得相同的识别结果的情况,为了避免重复输出相同的识别结果,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输出识别结果之前,还需判断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待测目标上一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如果是,才输出该识别结果;如果不是,就不输出该识别结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目标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210: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

步骤220: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到待测目标在某一预设时间点的识别结果之后,同时执行下述步骤230和步骤240。

步骤230:判断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待测目标上一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待测目标在某一预设时间节点(即,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时,首先通过判断智能终端在该预设时间节点(即,当前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是否高于上一个预设时间节点(即,上一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若是,则说明当前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比上一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更详细,从而执行步骤231,输出当前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若否,则执行步骤232,不输出当前时刻获取到的识别结果。

步骤231:输出所述识别结果。

步骤232:不输出所述识别结果。

步骤240:判断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本步骤240可以与步骤230同步进行,若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则执行步骤241;若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不是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则执行步骤242。

步骤241:停止针对所述待测目标采集信息。

步骤242:将下一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并返回步骤2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10、220、240、241和242分别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10、120、130、140和150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因此,实施例一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便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通过在输出获得的识别结果之前先判断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待测目标上一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如果是,才输出该识别结果,能够避免重复输出相同的识别结果给用户造成困扰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该目标识别装置3包括:信息采集单元31、识别单元32和判断单元33。

信息采集单元31,用于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所述待测目标包括至少两种属性类型,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之间设置有优先级关系。

识别单元32,包括:识别模块321和输出模块322。其中,识别模块321用于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输出模块322用于输出所述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与其中一种所述属性类型对应。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结果为其中一种所述属性类型对应的判断结果,所述判断结果的置信度满足预设条件,并且,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在置信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判断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

判断单元33,用于判断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若否,则控制信息采集单元31将下一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所述判断信息发送至识别单元32。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进行目标识别时,首先通过信息采集单元31针对待测目标采集信息,并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输入识别单元32,在识别单元32中,通过识别模块321基于所述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进而通过输出模块322输出所述识别结果,以及,在判断单元33中判断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是否为所述至少两种属性类型中优先级最高的属性类型;若否,则控制信息采集单元31将下一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所述判断信息发送回识别单元32。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包括: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则,识别模块321具体用于:融合所述判断信息和所述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中的特征;基于融合后的特征获取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包括: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采集到的针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信息,则,识别模块321具体用于:获取与所述判断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从与所述判断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和在采集所述判断信息之前获取到的识别结果中选择属性类型优先级最高的识别结果作为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单元32还包括:判断模块323。

该判断模块323用于判断所述待测目标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待测目标上一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若是,则通过输出模块322输出所述识别结果;若否,则控制输出模块322不输出所述识别结果。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目标识别装置3还包括:

交互单元34,用于发送与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交互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目标识别装置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应内容以及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识别装置通过根据对待测目标的描述的详细程度的不同为待测目标的属性划分多个具有优先级顺序的属性类型,并且,在识别的过程中,通过信息采集单元31将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针对待测目标的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并在识别单元32中基于该判断信息以及在采集该判断信息之前获得的数据,获取以及输出该待测目标在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同时,通过判断单元33判断当前时刻的识别结果对应的属性类型的优先级是否为最高级,若是,则控制信息采集单元31在下一预设时间段内继续采集针对该待测目标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作为判断信息发送至识别单元32,能够在不同的识别场景下都及时地输出对待测目标的识别结果,同时,若获取到的不是最详细的识别结果,则随着信息采集时间的累积,逐渐基于更加丰富的信息输出更加详细的识别结果,从而,能够在目标识别的及时性和详细程度之间达到折中,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智能终端400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智能终端,如: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头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

具体地,请参阅图4,该智能终端40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以及存储器402,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

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目标识别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信息采集单元31、识别单元32判断单元33和交互单元34)。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目标识别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目标识别方法。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目标识别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智能终端4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识别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10至步骤150,图2中的方法步骤210至步骤242,实现图3中的单元31-34的功能。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被图4中的一个处理器401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识别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10至步骤150,图2中的方法步骤210至步骤242,实现图3中的单元31-34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具备执行目标识别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目标识别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