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器装置以及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945发布日期:2019-12-06 17:5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读取器装置以及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读取附加于衣物商品等物品的rfid标签的读取器装置以及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这种读取器装置中使用的天线元件,已知贴片天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4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衣物商品等物品陈列于桌子的顶板部的表面的情况下,例如,在桌子上安装天线元件并通过该天线元件来读取附加于物品的rfid标签的信息,由此能够实时地进行物品的库存管理等。另外,通过将该天线元件安装于桌子的顶板部的背面,能够使天线元件不显眼,并能够避免损害陈列于桌子的顶板部的表面的物品的形像。

然而,当将贴片天线用作天线元件时,贴片天线主要仅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方向性,因此只能读取位于贴片天线的大致正上方的rfid标签的信息。因此,例如,为了使桌子的顶板部的整个表面成为读取器装置的可读取区域,需要在桌子的顶板部的整个背面分散地配置多个贴片天线。在该情况下,需要使读取器装置大型化或者需要设置多个读取器装置。另外,贴片天线一般来说具有尺寸大、构造复杂、成本高的特征。因此,要求一种具有更广阔的可读取区域的小型的读取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广阔的可读取区域的读取器装置以及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具备:

天线元件,其用于与附加于物品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

读取器模块,其与所述天线元件电连接,通过所述天线元件来读取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读取器模块,

其中,所述天线元件具备:

第一偶极天线,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元件轴;以及

第二偶极天线,其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元件轴,

所述壳体是具备主表面的薄型的壳体,该壳体具有比厚度尺寸大的纵尺寸和横尺寸,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主表面为矩形或大致矩形,

所述第一元件轴在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第一边的附近沿着该第一边配置,

所述第二元件轴在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第一边正交的第二边的附近沿着该第二边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读取器模块具备:

第一rfic元件,其向第一偶极天线提供高频信号;

第二rfic元件,其向第二偶极天线提供高频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以时分方式切换所述第一rfic元件和所述第二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所述第二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以时分方式切换所述第一rfic元件和所述第二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比例。

优选的是,所述读取器模块具备:

rfic元件,其提供高频信号;

开关,其对将所述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到所述第一偶极天线和所述第二偶极天线中的哪一个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和所述开关的切换动作。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所述第二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切换所述开关的间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中的至少一方是折叠偶极天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偶极天线被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所述第二边相向的第三边侧,

所述第二偶极天线被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所述第一边相向的第四边侧。

优选的是,所述读取器模块具备外部通信用天线。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具备:

顶板部,附加有rfid标签的物品被载置于所述顶板部的表面侧;以及

读取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顶板部的背面侧,读取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

其中,所述读取器装置具备:

天线元件,其用于与所述rfid标签进行通信;

读取器模块,其与所述天线元件电连接,通过所述天线元件来读取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读取器模块,

所述天线元件具备:

第一偶极天线,其具有在沿着所述顶板部的主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元件轴;以及

第二偶极天线,其具有在沿着所述顶板部的主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元件轴,

所述壳体是具备主表面的薄型的壳体,该壳体具有比厚度尺寸大的纵尺寸和横尺寸,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主表面为矩形或大致矩形,

所述第一元件轴在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第一边的附近沿着该第一边配置,

所述第二元件轴在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第一边正交的第二边的附近沿着该第二边配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具有更广阔的可读取区域的读取器装置以及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图1的读取器装置所具备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同轴线缆与偶极天线的连接部分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具备图1的读取器装置的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附加于物品的rfid标签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读取器装置安装于多层式货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读取器装置的变形例的概要图。

图8是表示图1的读取器装置的变形例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使用图1的读取器装置的物品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1的物品管理系统中在各区域配置的多个读写器的动作定时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使配置于各区域的多个读写器按各区域来按顺序进行动作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各读写器的动作定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具备:

天线元件,其用于与附加于物品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

读取器模块,其与所述天线元件电连接,通过所述天线元件来读取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读取器模块,

其中,所述天线元件具备:

第一偶极天线,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元件轴;以及

第二偶极天线,其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元件轴。

偶极天线具有如下性质:以2个元件的延伸方向为元件轴,具有呈环状的辐射图案,与该延伸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增益大,易于读取位于该方向的rfid标签。另一方面,偶极天线具有难以读取位于2个元件的延伸方向的rfid标签的性质。

根据所述结构,作为天线元件,具备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因此具有分别以第一元件轴和第二元件轴为中心呈环状的辐射图案,能够使可读取区域更广阔。

另外,根据所述结构,以使第一元件轴与第二元件轴交叉的方式配置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由此,例如,即使在rfid标签位于第一偶极天线的2个元件的延伸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二偶极天线来读取该rfid标签。因而,能够进一步扩宽可读取区域。其结果,能够减少在1个桌子上设置的读取器装置的数量,能够减少成本。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读取器模块具备:第一rfic元件,其向第一偶极天线提供高频信号;第二rfic元件,其向第二偶极天线提供高频信号;以及控制部,其以时分方式切换所述第一rfic元件和所述第二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根据该结构,控制部以时分方式切换第一rfic元件和所述第二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电波干扰。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所述第二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以时分方式切换所述第一rfic元件和所述第二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比例。根据该结构,例如,对于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多的一方的偶极天线,在更长的期间提供高频信号,从而能够提高rfid标签的读取灵敏度。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读取器模块具备:rfic元件,其提供高频信号;开关,其切换将所述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到所述第一偶极天线和所述第二偶极天线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和所述开关的切换动作。根据该结构,控制部控制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和开关的切换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电波干扰。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第一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所述第二偶极天线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切换所述开关的间隔。根据该结构,例如,对于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多的一方的偶极天线,在更长的期间提供高频信号,从而能够提高rfid标签的读取灵敏度。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中的至少一方是折叠偶极天线。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波干扰。另外,即使在偶极天线的端部附近配置了金属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偶极天线的方向性、增益被该金属体损害。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壳体是具备主表面的薄型的壳体,该壳体具有比厚度尺寸大的纵尺寸和横尺寸,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主表面为矩形或大致矩形,所述第一元件轴在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第一边的附近沿着该第一边配置,所述第二元件轴在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第一边正交的第二边的附近沿着该第二边配置。根据该结构,第一偶极天线与第二偶极天线被配置为正交或大致正交。其结果,使以第一元件轴为中心的环状的辐射图案与以第二元件轴为中心的环状的辐射图案的重叠区域减少,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宽可读取区域。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偶极天线被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所述第二边相向的第三边侧,所述第二偶极天线被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所述壳体的主表面的与所述第一边相向的第四边侧。根据该结构,第一偶极天线及第二偶极天线位于从第一边与第二边正交的部分朝向不同的方向远离该部分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一方的偶极天线的电波受另一方的偶极天线的辐射导体的影响。

另外,所述读取器模块也可以具备外部通信用天线。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读取器模块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信息发送到店铺侧终端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具备:

顶板部,附加有rfid标签的物品被载置于所述顶板部的表面侧;以及

读取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顶板部的背面侧,读取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器装置具备:

天线元件,其用于与所述rfid标签进行通信;

读取器模块,其与所述天线元件电连接,通过所述天线元件来读取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读取器模块,

所述天线元件具备:

第一偶极天线,其具有在沿着所述顶板部的主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元件轴;以及

第二偶极天线,其具有在沿着所述顶板部的主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元件轴。

根据所述结构,作为天线元件,具备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因此具有分别以第一元件轴和第二元件轴为中心呈环状的辐射图案,能够使可读取区域更广阔。

另外,根据所述结构,以使第一元件轴与第二元件轴交叉的方式配置第一偶极天线和第二偶极天线。由此,例如,即使在rfid标签位于第一偶极天线的2个元件的延伸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二偶极天线来读取该rfid标签。因而,能够进一步扩宽可读取区域。其结果,能够减少在1个桌子上设置的读取器装置的数量,能够减少成本。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以及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此外,在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具备:天线元件2,其与附加于衣物商品等物品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以及读取器模块3,其与天线元件2电连接,通过天线元件2来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天线元件2和读取器模块3被收纳在壳体4内。

图2是壳体4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壳体4是在作为厚度方向的z方向上的长度短的薄型的长方体机壳。换言之,壳体4是从z方向观察到的面(安装于桌子等的安装面)的面积最大的扁平的机壳。壳体4由树脂等非金属材料构成以使得电波通过。壳体4具备上表面开口的容器4a和覆盖容器4a的上表面开口的盖体4b。从z方向观察时,容器4a的底壁形成为矩形或大致矩形。在本实施方式1中,底壁的上表面为壳体4的主表面4a。容器4a的底壁的各边例如为10cm以上。容器4a的底壁的面积例如为100cm2以上。壳体4的z方向的高度例如为4cm以下。

此外,也可以在容器4a内设置具有与天线元件2及读取器模块3的各部件的形状对应的缺口部的海绵等弹性构件(未图示),将天线元件2和读取器模块3的各部件配置于该缺口部。由此,能够将天线元件2和读取器模块3的各部件定位成不在容器4a内移动。

如图1所示,天线元件2具备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例如是将uhf频段作为通信频带的电场型天线。

第一偶极天线21经由同轴线缆23来与读取器模块3电连接。第一偶极天线21具有在沿着壳体4的主表面4a的x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元件轴(elementaxis)21a。第一元件轴21a在壳体4的主表面4a的第一边4aa的附近沿着该第一边4aa配置。

第二偶极天线22经由同轴线缆24来与读取器模块3电连接。第二偶极天线22具有在沿着壳体4的主表面4a且与x方向交叉的y方向(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元件轴22a。第二元件轴22a在壳体4的主表面4a的与第一边4aa正交的第二边4ab的附近沿着该第二边4ab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相互正交。

图3是第一偶极天线21与同轴线缆23的连接部分的概要图。如图3所示,第一偶极天线21具备第一辐射导体(第一元件)21a和第二辐射导体(第二元件)21b。第一辐射导体21a和第二辐射导体21b在第一元件轴21a上延伸。第一辐射导体21a和第二辐射导体21b分别具有1/4波长的长度(元件长度)。第一辐射导体21a和第二辐射导体21b分别形成为笔直的棒状。

同轴线缆23具备管状的外导体23a和配置于外导体23a的内部的线状的内导体23b。外导体23a与第一偶极天线21的第一辐射导体21a的一端部连接。内导体23b与第一偶极天线21的第二辐射导体21b的一端部连接。

此外,第二偶极天线22具有与第一偶极天线21相同的结构。另外,同轴线缆23具有与同轴线缆24相同的结构。因而,第二偶极天线22与同轴线缆24的连接部分具有同第一偶极天线21与同轴线缆23的连接部分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对这些结构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读取器模块3具备第一rfic元件31、rfid通信用的第二rfic元件32、控制部33、rfic元件34以及外部通信用天线35。

第一rfic元件31是rfid系统中的读取器装置用的集成电路元件。第一rfic元件31构成为:通过同轴线缆23来与第一偶极天线21连接,向第一偶极天线21提供高频信号。

第二rfic元件32是rfid系统中的读取器装置用的集成电路元件。第二rfic元件32构成为:通过同轴线缆24来与第二偶极天线22连接,向第二偶极天线22提供高频信号。第一rfic元件31及第二rfic元件32与控制部33连接。

控制部33以时分方式切换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以时分方式切换第一rfic元件31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与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间隔例如为1秒。控制部33与rfic元件34连接。

rfic元件34是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通信用的集成电路元件,与外部通信用天线35连接。

外部通信用天线35是利用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来例如与店铺侧天线进行通信的uhf频段或shf频段用的天线。

图4是表示具备读取器装置1的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10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10具备顶板部11和将顶板部11从下方支承的4条腿部12。

顶板部11例如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在顶板部11的表面侧,附加有rfid标签13a~13c的物品14a~14c载置(陈列)于表面侧。在本实施方式1中,rfic标签13a~13c分别用绳带安装于物品14a~14c。此外,在图4中,示出了物品14a~14c为帽子的例子,但是物品只要是能够利用rfid标签来进行库存管理、与安全有关的管理的物品即可。

在顶板部11的背面侧安装有读取器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壳体4的盖体4b的表面粘贴在顶板部11的背面的中央部来将读取器装置1安装于顶板部11的背面侧。另外,读取器装置1被配置为壳体4的主表面4a与顶板部11的主表面平行。

图5是表示rfid标签13a的一例的概要图。rfid标签13a如图5所示那样具备作为rfid系统中的标签用的集成电路元件的rfic元件41和偶极天线42。偶极天线42具备夹着rfic元件41在rfic元件41的两侧呈蛇行状地延伸的2个天线元件43、43。此外,rfid标签13b、13c具有与rfic标签13a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此外,这些rfid标签13a~13c是将uhf频段用作通信频带的标签,作为整体构成uhf频段rfid系统。

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作为天线元件2,具备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第一偶极天线21具有以第一元件轴21a为中心呈环状的辐射图案。另外,第二偶极天线22具有以第二元件轴22a为中心呈环状的辐射图案。由此,能够使可读取区域更广阔。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以第一元件轴21a与第二元件轴22a交叉的方式配置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由此,例如,即使在rfid标签13a~13c位于第一元件轴21a的延伸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二偶极天线22来读取该rfid标签13a~13c。因而,能够进一步扩宽可读取区域。其结果,能够减少设置于一个桌子的读取器装置1的数量,能够减少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控制部33以时分方式切换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电波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将向第一偶极天线21提供高频信号的rfic元件和向第二偶极天线22提供高频信号的rfic元件各自独立地设置。根据该结构,rfic元件的高频信号不是被分配到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而是仅被提供到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中的任一方。因而,能够增强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的电波。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第一元件轴21a在壳体4的主表面4a的第一边4aa的附近沿着该第一边4aa配置。另外,第二元件轴22a在壳体4的主表面4a的与第一边4aa正交的第二边4ab的附近沿着该第二边4ab配置。由此,第一偶极天线21与第二偶极天线22被配置为正交或大致正交。其结果,使以第一元件轴21a为中心的环状的辐射图案与以第二元件轴22a为中心的环状的辐射图案的重叠区域减少,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宽可读取区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读取器模块3具备外部通信用天线35,因此能够将读取器模块3所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信息发送到店铺侧终端等外部终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1,也可以通过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内容中,将由控制部33以时分方式切换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间隔设为等间隔(1秒),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控制部33根据通过第一偶极天线21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第二偶极天线22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以时分方式切换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比例。例如,在通过第一偶极天线21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为“3”、通过第二偶极天线22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即使向第二偶极天线22提供高频信号,也不存在可读取的rfid标签。在该情况下,为了读取rfid标签,需要等待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结束,rfid标签的读取灵敏度下降。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例如,使第一rfic元件31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期间延长(例如,1.5秒),并且使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的期间缩短(例如,0.5秒)。由此,对于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多的一方的第一偶极天线21,在更长的期间提供高频信号,从而能够提高rfid标签的读取灵敏度。

此外,关于前述的“以时分方式切换的比例”的变更,既可以由控制部33进行,也可以由店铺侧终端等外部终端的控制部进行。

另外,控制部33既可以控制为使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交替且连续地进行,也可以控制为使该高频信号提供动作交替且间歇地进行。例如,在将第一rfic元件31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进行了5秒之后,暂停2秒,在将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进行了1秒之后,暂停2秒。控制部33也可以以重复该过程的方式控制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由此,能够实现读取器装置1的节能化。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读取器装置1安装于桌子的顶板部11的背面侧,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读取器装置1也可以安装于桌子的顶板部11的表面侧。另外,读取器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不安装于桌子而是悬挂于衣架杆,还可以安装于侧壁。另外,读取器装置1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安装于具备沿上下方向(z方向)配置的2张以上的货架板51、52的多层式货架50。具体地说,读取器装置1也可以安装于货架板51的背面。根据该结构,读取器装置1具备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在上下方向上也具有方向性,因此能够读取陈列于货架板51和货架板52的物品上所附加的rfid标签。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读取器模块3与第一偶极天线21通过同轴线缆23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读取器模块3与第一偶极天线21也可以通过2条线缆电连接。同样地,读取器模块3与第二偶极天线22也可以通过2条线缆电连接,以取代同轴线缆24。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如图1所示,将第二偶极天线22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壳体4的主表面4a的第一边4aa侧,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优选将第二偶极天线22如图7所示那样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壳体4的主表面4a的与第一边4aa相向的第三边4ac侧。另外,优选将第一偶极天线21配置为所在位置偏向壳体4的主表面4a的与第二边4ab相向的第四边4ad侧。根据该结构,第一偶极天线21及第二偶极天线22位于从第一边4aa与第二边4ab正交的部分朝向不同的方向远离该部分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一方的偶极天线的电波受另一方的偶极天线的辐射导体的影响。

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外部通信用天线35配置于第三边4ac与第四边4ad正交的部分的附近。根据该结构,使外部通信用天线35位于远离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外部通信用天线35的电波与第一偶极天线21的电波及第二偶极天线22的电波发生干扰。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将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设为两个辐射导体21a、21b形成为笔直的棒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两个辐射导体21a、21b中的一部分存在弯折部位。另外,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是折叠偶极天线(foldeddipoleantenna)。此外,折叠偶极天线是具有以下构造的天线:与全长为1/2波长的两个辐射导体平行地设置另1条辐射导体,将各自的两端部进行连接。该折叠偶极天线具有不易从两端部的折叠部分向外侧(元件轴方向)辐射电场的特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天线之间的干扰所引起的天线的特性劣化。另外,即使在偶极天线的端部附近配置了金属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偶极天线的方向性、增益被该金属体损害。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rfid标签13a~13c是用绳带安装于物品14a~14c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rfid标签13a~13c与物品14a~14c相关联,则也可以配置于与物品14a~14c在物理上分离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读取器模块3具备外部通信用天线35,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读取器模块3也可以不具备外部通信用天线35,例如也可以具备存储所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信息的存储部。

另外,读取器模块3也可以具备向第一rfic元件31、第二rfic元件32、控制部33以及rfic元件34供给电力的驱动用的电池(参照图9的电池36)。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读取器装置1具有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的读取器功能,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读取器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并且向rfid标签写入信息的读写器功能。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壳体4是长方体的机壳,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壳体4也可以是如信封那样的不具有侧壁的形状。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来进行多个物品14a~14c的管理的物品管理系统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的物品管理系统10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如图9所示,物品管理系统100具备读取器装置1以及与读取器装置1进行通信来进行多个物品的管理的店铺侧终端60。

读取器装置1的读取器模块3除了具备第一rfic元件31、第二rfic元件32、控制部33、rfic元件34以及外部通信用天线35以外,还具备电池36。此外,在图9中,将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图示为一个rfic元件。

外部通信用天线35是例如利用uhf频段或shf频段来与店铺侧天线61进行通信的天线。外部通信用天线35与店铺侧天线61例如具有10m以上且100m以下的通信距离,进行利用2.4ghz频段、5ghz频段的通信频带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另外,天线元件2与rfid标签13a~13c的偶极天线42之间利用900mhz频段来进行通信。外部通信用天线35与店铺侧天线61之间的通信同天线元件2与各偶极天线42之间的通信的通信频带、电波的强度、性质不同。因此,能够抑制电波干扰。在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天线是谐振系统的天线。电池36向第一rfic元件31、第二rfic元件32、控制部33以及rfic元件34供给电力。

店铺侧终端60具备店铺侧天线61、rfic元件62以及控制部63。

店铺侧天线61是用于与读取器装置1的外部通信用天线35进行通信的天线。店铺侧天线61例如利用uhf频段或shf频段来与读取器装置1的外部通信用天线35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rfic元件62是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通信用的元件,与店铺侧天线61连接。

控制部63对rfid标签的信息进行管理。更具体地说,控制部63进行物品的取出历史记录等的管理。例如,控制部63实时地检测是否能够读取到特定的rfid标签,对包括附加有特定的rfid标签的物品从桌子上被取走之后被放回的次数的历史记录进行管理。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多个物品的库存管理。此外,控制部63也可以与结算处理连动地进行物品管理。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设为店铺侧终端60与读取器装置1的读取器模块3之间的通信是以无线的方式进行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店铺侧终端60与读取器装置1的读取器模块3之间的通信也可以以有线的方式来进行。

(实施方式2)

图1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a的概要图。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a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将读取器模块3a构成为具备rfic元件37和开关38来代替第一rfic元件31和第二rfic元件32。

rfic元件37是rfid通信用的rfic元件。rfic元件37与开关38连接,rfic元件37向开关38提供高频信号。

开关38是切换将rfic元件37的高频信号提供到第一偶极天线21和第二偶极天线22中的哪一个偶极天线的开关。开关38通过同轴线缆23来与第一偶极天线21连接,并且通过同轴线缆24来与第二偶极天线22连接。

控制部33与rfic元件37及开关38连接。控制部33控制rfic元件37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和开关38的切换动作。另外,控制部33根据通过第一偶极天线21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第二偶极天线22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切换开关38的间隔。例如,在通过第一偶极天线21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为“3”、通过第二偶极天线22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以在更长的期间向第一偶极天线21提供高频信号的方式切换开关38。

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a,控制部33控制rfic元件37的高频信号提供动作和开关38的切换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电波干扰。

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1a,控制部33根据通过第一偶极天线21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和通过第二偶极天线22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来变更切换开关38的间隔。根据该结构,例如,对于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数量多的第一偶极天线21,在更长的期间提供高频信号,从而能够提高rfid标签的读取灵敏度。

(实施方式3)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物品管理系统200是使用多个读取器装置1或1a来进行大量的物品的管理的物品管理系统。在此,设为读取器装置1或1a具有读写器功能,记载为“r/w”。另外,为了区分多个读取器装置1a或1a,记载为“读写器r/w1”~“读写器r/wn”(n是自然数)。

当将多个读写器r/w1~n近距离地进行配置时,即便使信道不同,也有可能在读写器r/w1~n之间发生电波的相互干扰。因此,在物品管理系统200中,使配置于1个区域的多个读写器r/w1~n以时分方式逐个地动作。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将配置有大量的物品的区域分割为m个(m是自然数)区域,在各区域1~m配置多个读写器r/w1~n。各区域1~m的多个读写器r/w1~n对rfid标签的读取动作(下面仅称为“动作”)分别由中央终端ct来控制。中央终端ct进行控制使得在各区域1~m之间彼此相离等间隔的距离的读写器r/w彼此(在图11中标注了相同的标记的读写器r/w)同时进行动作。此外,在图11中,为了使图易于观看,示为中央终端ct对区域1、2的多个读写器r/w1~3对于rfid标签进行的动作进行控制。

图12是表示配置于区域1和区域2的多个读写器r/w1~n的动作定时的图。在图12中,t1是使读写器r/w进行动作的读取时间。t2是使读写器r/w暂停的空闲时间。

如图12所示,中央终端ct向配置于各区域1~m的各读写器r/w1发送用于指示动作的开始的开始命令,使各读写器r/w1动作t1时间。之后,中央终端ct向各读写器r/w1发送用于指示动作的停止的停止命令,使各读写器r/w1停止t2时间。此外,t2被设定为比t1×n长的时间。

另外,中央终端ct在向各读写器r/w1发送了停止命令之后,向各读写器r/w2发送开始命令,使各读写器r/w2动作t1时间。之后,中央终端ct向各读写器r/w2发送停止命令,使各读写器r/w2停止t2时间。

之后同样地,中央终端ct在向各读写器r/wn发送了停止命令之后,向各读写器r/wn发送开始命令,使各读写器r/wn动作t1时间。之后,中央终端ct向各读写器r/wn发送停止命令,使各读写器r/wn停止t2时间。

通过这样,中央终端ct使配置于各区域1~m的各读写器r/w1~n按顺序以固定间隔来间歇地动作。各读写器r/w1~n所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信息被汇总到中央终端ct进行管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无需大幅减少读取动作次数,就能够抑制在配置于同一区域的读写器r/w1~n之间发生电波的相互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能够在中央终端ct中对配置于各区域1~m的各读写器r/w1~n的动作进行统一管理。由此,能够抑制各读写器r/w1~n的动作定时偏离,从而减少因动作偏离所引起的相互干扰的风险。

此外,需要使t1时间(读取时间)和t2时间(空闲时间)的总时间在各读写器r/w1~n之间相同,但是如果读取时间不重叠,则t1时间与t2时间的比率也可以在各读写器r/w1~n之间不同。

此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在物品管理系统200中,在各区域1~m固定配置有用于管理各读写器r/w1~n的位置信息的多个rfid标签(下面称为位置标签)pt。由此,例如,即使多个读写器r/w1~n中的任一个读写器的配置有变,也能够基于各位置标签pt的输出来探测该配置有变的读写器r/w1~n是哪一个。因而,即使在读写器r/w1~n的配置有变时,也无需进行系统上的变更就能够进行产品的位置信息管理。

(实施方式4)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a的概要结构的框图。此外,在图13中,为了使图易于观看,示为中央终端ct对区域1、2的读写器r/w1对于rfid标签进行的动作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a与所述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的不同点在于,构成为中央终端ct仅向配置于各区域1~m的各读写器r/w1发送开始命令。

更具体地说,物品管理系统200a构成为:各读写器r/w1接收开始命令,由此各读写器r/w1~n按顺序动作t1时间。例如构成为:当各读写器r/w1接收到开始命令时,各读写器r/w1向配置于同一区域1~m的读写器r/w2直接发送开始命令。

根据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物品管理系统200a,中央终端ct在向各读写器r/w1发送了开始命令之后,直到从各读写器r/wn接收到数据为止待机即可。由此,能够减少中央终端ct的数据通信量。另外,例如能够抑制配置于各区域1~m的各读写器r/w1~n因对于从中央终端ct发送的开始命令或停止命令的接收失败而不进行动作这样的风险。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及4中,使配置于各区域1~m的各读写器r/w1同时进行动作,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区域的各读写器r/w1以时分方式进行动作。例如,也可以如图14和图15所示那样,使配置于区域1~4的各读写器r/w1按顺序进行动作,并且使配置于区域5~8的各读写器r/w1按顺序进行动作。另外,此时,也可以使配置于区域1的读写器r/w1与配置于区域5的读写器r/w1同时进行动作。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区域的各读写器r/w1~n的动作定时错开,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波干扰。

此外,在本公开中,包括将前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和/或实施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和/或实施例适当地进行组合,能够起到各个实施方式和/或实施例所具有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读取器装置,具有更广阔的可读取区域,因此对于例如用于陈列带rfid标签的物品的桌子、衣架挂架等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1a:读取器装置;2:天线元件;3:读取器模块;4:壳体;4a:容器;4b:盖体;4a:主表面;4aa:第一边;4ab:第二边;4ac:第三边;4ad:第四边;10:带读取器装置的桌子;11:顶板部;12:腿部;13a~13c:rfid标签;14a~14c:物品;21:第一偶极天线;21a:第一元件轴;21a:第一辐射导体;21b:第二辐射导体;22:第二偶极天线;22a:第二元件轴;23、24:同轴线缆;23a:外导体;23b:内导体;31:第一rfic元件;32:第二rfic元件;33:控制部;34:rfic元件;35:外部通信用天线;36:电池;37:rfic元件;38:开关;41:rfic元件;42:偶极天线;43:天线元件;50:货架;51、52:货架板;60:店铺侧终端;61:店铺侧天线;62:rfic元件;63:控制部;100、200、200a:物品管理系统;r/w1~n:读写器;ct:中央终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