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0701发布日期:2018-07-10 23:1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班牌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通过在电子班牌上进行操作,可以查阅课程表、班级通知、请假考勤等。

电子班牌除具有显示功能外,还具有触控功能以实现交互。在特定情况下,如学生考勤时,就需要屏蔽触控功能,以免影响考勤的正常进行;或者当学校有特殊要求,在发布重要通知、接待重要领导这类不允许学生对班牌进行操作的时候,也需要将触控功能进行屏蔽;而输入或查询信息时则需要电子班牌的触控功能处于解锁状态。

现有技术中,电子班牌的触摸屏与主机的连接是通过排线或者卡扣来实现的,在这种连接方式下,如果需要控制触摸屏的触控功能,则需要从软件层面进行软件控制,通过控制软件控件,禁止或开启软件的操作,来实现变更触控功能的目的,否则只能通过排线或者卡扣的断开或连接来控制触摸屏与主机的连接,从而实现控制触控功能的目的。而以上两种控制方式中,第一种为非底层控制方式,通常只能控制单一软件,若跳出该软件,就无法实现触摸屏的触控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而第二种方式,则需要将触摸屏拆开后,再进行断开或连接的工作,操作十分复杂,不能作为常用功能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可控性差、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应用于电子班牌,所述电子班牌包括触摸屏与主机,所述触摸屏与所述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主机获取操作指令;

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机获取操作指令,包括:获取触控操作轨迹或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或获取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触控操作轨迹,包括:

获取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所对应的触控点;

从所述触控点中提取出特征点;

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包括:

根据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网络指令是否携带有变更标识;

如果所述网络指令携带变更标识,则检测所述网络指令中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

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包括:

根据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网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图像,包括:

获取二维码图像;

解密所述二维码图像得到解码信息;

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解码信息确定所述图像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包括:

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检测权限,

如果有权限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

如果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与所述变更指令不一致,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装置,应用于电子班牌,所述电子班牌包括触摸屏与主机,所述触摸屏与所述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主机获取操作指令;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变更单元,用于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触控操作轨迹或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或获取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触控操作轨迹,包括:

获取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所对应的触控点;

从所述触控点中提取出特征点;

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网络指令是否携带有变更标识;

如果所述网络指令携带变更标识,则检测所述网络指令中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

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网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图像,包括:

获取二维码图像;

解密所述二维码图像得到解码信息;

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信息确定所述图像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用于:

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检测权限,

如果有权限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还用于:

检测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

如果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与所述变更指令不一致,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电子班牌,所述电子班牌包括触摸屏与主机,所述触摸屏与所述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主机获取操作指令;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本申请利用电子班牌触控屏与主机为USB接口连接,通过发送指令变更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以实现控制触控功能的目的。与传统方式而言,本申请通过变更指令即可完成触摸屏的屏蔽或解锁功能,操作便捷,可控性强。并且本申请从硬件底层对触摸屏的触控功能进行控制,避免了软件跳出后仍可触控的问题,安全有保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获取操作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征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获取操作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获取操作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控制触控功能的方法应用于电子班牌,所述电子班牌包括触摸屏与主机,所述触摸屏与所述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S100至S300的步骤。

步骤S100:主机获取操作指令。

在步骤S100中,所述主机获取操作指令可以是获取触控操作轨迹或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或获取图像。

步骤S200: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在步骤S100中,所述变更指令为屏蔽指令或解锁指令。

在第一种获取操作指令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采用获取触控操作轨迹的方式,获取操作指令,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具体可以包括:

S101:获取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所对应的触控点;

S102:从所述触控点中提取出特征点;

S201:根据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如果是变更指令,则执行后续操作。

在具体实施中,获取触控操作轨迹对应的多个触控点,例如触控操作轨迹为“Z”、“C”或“U”型图案,获取轨迹的起止点及其它多个触控点后,从这些触控点中提取特征点,所述特征点包括触控操作轨迹的起止点和\或触控作轨迹中弧度变化大于预定值的点;例如“Z”、“C”或“U”型图案中的特征点为如图3所示,提取的特征点与预设的特征点一致,则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是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图3所示为预设特征点,触控操作轨迹为“梯形”或“矩形”,对应的触控点中提取的特征点与预设特征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可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是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在此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操作轨迹不需要为特定图案或形状,只需所述触控操作轨迹中提取的特征点满足预设要求即可,不依赖与特殊图形和固定的位置关系,更具灵活性。在电子班牌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安全等因素考虑,锁屏后可能会完全屏蔽触摸屏的操作,因此采用获取触控操作轨迹的方式获取操作指令更适用于从解锁状态到屏蔽状态的场景。

在另一种获取操作指令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所示,采用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的方式,获取操作指令,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具体可以包括:

S103:检测所述网络指令是否携带有变更标识;

S104:如果所述网络指令携带变更标识,则检测所述网络指令中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

S202:根据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网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移动终端或App将指令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网络指令至电子班牌,电子班牌的主机接收到所述网络指令后,检测所述网络指令中是否携带变更标识,所述变更标识包括屏蔽标识或解锁标识;如果所述网络指令携带所述变更标识,则检测所述网络指令中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例如是否含有此电子班牌的设备ID,通过确定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确定服务器发送的网络指令是否发送给指定电子班牌的,电子班牌确定是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后再执行对应的操作。

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服务器根据预存的考勤时间,定时发送网络指令。当系统时刻为所预存的考勤时刻时,发送屏蔽指令,携带执行该屏蔽指令的电子班牌的设备ID;当系统时刻为所预存的非考勤时刻时,发送解锁指令,携带执行该解锁指令的电子班牌的设备ID。电子班牌的主机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指定的网络指令并执行。

在此实现方式中,电子班牌获取移动终端或APP发送的操作指令,这样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通过移动设备请假,避免用户亲自到服务器所在地或到审核终端所在地的不便,可以实现远程请假。

在另一种获取操作指令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采用获取图像的方式,获取操作指令,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具体可以包括:

S105:获取二维码图像;

S106:解密所述二维码图像得到解码信息;

S203:根据所述解码信息确定所述图像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图像包括脸部图像信息、虹膜图像信息、头部结构信息、指纹信息或语音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上述信息。脸部图像信息和虹膜图像信息可通过终端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等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头部结构信息包括人体头部器官形状以及头部器官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得到头部结构信息,语音信息可通过麦克风等声音采集装置采集。

将所述图像进行加密处理,将加密后的图像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流信息,并按照二维码生成规则将所述二进制流信息生成二维码;将所述二维码发送到电子班牌。生成的二维码比二进制流信息的数据量要小,从而可节约传输带宽,提高传输速度。

电子班牌的主机按照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应的规则对获取的所述二维码进行解密、解压、转换处理,以得到图像的解码信息,将所述解码信息与预存信息比较,如果符合预定要求,确定所述图像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如果为语音信息,根据语音信息内容确定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步骤S300: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通过步骤S100和步骤S200,电子班牌的主机获取变更指令后,则变更USB接口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因为电子班牌的触摸屏和主机是通过USB接口连接,因此可以只变更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而不变更显示等其它功能的驱动。

在具体实施中,确定所述操作指令为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后,检测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如果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与所述变更指令不一致,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例如,变更指令为屏蔽指令,而触摸屏的当前状态已经为屏蔽状态,则不执行屏蔽指令;如果触摸屏的当前状态为解锁状态,则执行屏蔽指令,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为屏蔽状态,以实现触摸屏触控屏蔽的功能。在具体实施中,如当前屏幕正处于有人操控任务状态,则在锁定后三分钟返回至班牌默认页面,而其余班牌页面跳转、显示内容等任务均不受锁屏影响。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后,反馈消息给服务器、移动终端或APP,呈现锁屏标识。

在其它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误操作或者人为破坏,该方法在确定所述操作指令为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后,还需检测权限,例如:在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的操作指令之前,用户通过APP输入账户标识,并将所述账户标识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预设账户权限表判断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是否具有控制的权限,并将包含判断结果的反馈消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账户标识对应的操作账户具有权限后,执行变更指令。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电子班牌,所述电子班牌包括触摸屏与主机,所述触摸屏与所述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主机获取操作指令;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本申请利用电子班牌触控屏与主机为USB接口连接,通过发送指令变更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以实现控制触控功能的目的。与传统方式而言,本申请通过变更指令即可完成触摸屏的屏蔽或解锁功能,操作便捷,可控性强。并且本申请从硬件底层对触摸屏的触控功能进行控制,避免了软件跳出后仍可触控的问题,安全有保障。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电子班牌触控功能的装置,应用于电子班牌,所述电子班牌包括触摸屏与主机,所述触摸屏与所述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主机获取操作指令;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变更单元,用于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触控操作轨迹或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或获取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触控操作轨迹,包括:

获取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所对应的触控点;

从所述触控点中提取出特征点;

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轨迹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服务器采用广播方式发的网络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网络指令是否携带有变更标识;

如果所述网络指令携带变更标识,则检测所述网络指令中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

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是否携带电子班牌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网络指令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图像,包括:

获取二维码图像;

解密所述二维码图像得到解码信息;

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信息确定所述图像是否为用于指示主机变更触摸屏触摸操作功能的变更指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用于:

如果是有效的触控功能的变更指令则检测权限,

如果有权限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还用于:

检测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

如果所述触摸屏的当前状态与所述变更指令不一致,则变更所述USB接口的触摸操作功能的驱动的工作状态。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