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系统与装置及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287发布日期:2019-02-01 19:3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系统与装置及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用于图像计测的图像数据及表示图像计测结果的属性信息进行保存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及包括图像处理程序的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多种生产领域中,图像处理装置可用于进行制造品的优劣判定等。希望这种图像处理装置能将在图像计测中用过的图像数据进行保存以便于事后使用。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1-73511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它“能够通过保存良品及不良品两者的图像,以此来评价是否恰当地设定了判定阈值等计测条件”(参照其段落[0009])。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735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在保存有关图像计测的数据的情况下,能保存的数据量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一种能够仅保存图像计测后要使用的数据,而不保存图像计测后不使用的数据的配置。因此,期望能提高收集所保存数据的条件的设定自由度。另外,为了便于使用保存后的数据,期望能提高保存所收集数据的规则的设定自由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其具备设定收集数据的条件或设定保存所收集数据的规则时的高自由度。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一实施方式,图像处理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部;摄像部,拍摄对象物并生成图像数据;图像计测部,算出来自摄像部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并且通过根据预先决定的图像计测条件对算出的特征值进行评价,从而输出关于对象物的图像计测结果;保存处理部,当从图像数据算出的特征值满足与图像计测条件独立地设定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收集条件中的任一个时,按照与所满足的图像收集条件配对的图像收集规则,而将图像数据及表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计测结果的属性信息保存到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中的任一个;以及设定受理部,受理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的设定。图像收集规则包括图像数据的保存形式的规则以及图像数据的保存场所的规则。

优选的是,图像收集条件包括:第一收集条件,针对特征值而设定;以及第二收集条件,用以收集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图像数据中的一部分,而与特征值独立地设定。

优选的是,保存形式的规则包括是否设为压缩图像数据的形式的规则。

优选的是,是否设为压缩图像数据的形式的规则包括以下规则:在压缩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是否设为能使图像数据回到压缩前状态的压缩形式。

优选的是,属性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保存处理部在保存图像数据及属性信息时,将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设为保存名称。

优选的是,图像收集规则包括保存名称的规则。设定受理部受理保存名称的规则的设定。

优选的是,包括解析部,该解析部对满足设定受理部所受理的图像收集条件的图像数据进行收集,并基于所收集的图像数据及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而对收集结果进行解析。

优选的是,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与解析部所收集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

优选的是,一个或多个存储部存储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解析部对这样一种图像收集条件进行检索,这种图像收集条件是设定受理部所受理的图像收集条件与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中的除设定受理部所受理的图像收集条件以外的图像收集条件重复的图像收集条件。显示部显示由解析部检索所得的结果。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图像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部;接口,受理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对象物的图像数据;图像计测部,算出来自摄像装置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并且通过根据预先决定的图像计测条件对所算出的特征值进行评价,从而输出关于对象物的图像计测结果;保存处理部,当从图像数据算出的特征值满足与图像计测条件独立地设定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收集条件中的任一个时,按照与所满足的图像收集条件配对的图像收集规则,而将图像数据及表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计测结果的属性信息保存到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中的任一个;以及设定受理部,受理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的设定。图像收集规则包括图像数据的保存形式的规则以及图像数据的保存场所的规则。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图像处理程序包括如下步骤:受理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对象物的图像数据;算出来自摄像装置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根据预先决定的图像计测条件对所算出的特征值进行评价,输出关于对象物的图像计测结果;当从图像数据算出的特征值满足与图像计测条件独立地设定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收集条件中的任一个时,按照与所满足的图像收集条件配对的图像收集规则,而将图像数据及表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计测结果的属性信息保存到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中的任一个;以及受理图像收集条件的设定。图像收集规则包括图像数据的保存形式的规则以及图像数据的保存场所的规则。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设定收集数据的条件或设定保存所收集数据的规则时的自由度高。

根据联系随附附图而理解的本发明所相关的如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所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实施方式及优点会变得明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的基本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对图像处理系统硬件配置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4是保存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保存处理部将处理信息按多个保存条件的各个而保存在存储部中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当设定保存条件的有效/无效时的保存条件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用来设定保存条件的内容的详细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8是当将收集结果以直方图的形式可视化时的直方图画面的一例。

图9是当将收集结果以趋势监测图的形式可视化时的趋势监测画面的一例。

图10是当将收集结果以趋势监测图的形式可视化时的趋势监测画面的一例。

图11是警告画面的一例。

图12是用来说明收集条件的变形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图像处理系统;

10:图像处理装置;

11:cpu;

12:主存储器;

13:硬盘;

14:相机i/f;

15:显示控制器;

16:输入i/f;

17:外部存储器i/f;

18:通信i/f;

19:总线;

20:相机;

30:操作显示装置;

31:显示部;

32:触控面板;

40:plc;

41:搬送装置;

50:服务器;

60:外部存储器;

111:图像计测部;

112:保存处理部;

113:条件设定部;

120:缓冲区域;

131:图像计测程序;

132:保存程序;

134:计测结果数据库(db);

135:保存条件(db);

311:保存条件选择画面;

312:详细设定画面;

312a:保存条件1用的详细设定画面;

312b:保存条件2用的详细设定画面;

312c:保存条件3用的详细设定画面;

313:直方图画面;

314:趋势监测画面;

315:警告画面;

701、701a、701b、701c、731f、731g:复选框;

702、702a:文字区域;

703:全体图标;

704:ok图标;

705:ng图标;

706:指定图标;

707:下限值用框;

708:上限值用框;

709:直方图显示图标;

710: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

711:全数图标;

712:部分图标;

713:框;

714:外部存储器图标;

715:本地存储器图标;

716:服务器图标;

717:非压缩图标;

718:压缩(可逆)图标;

719:压缩(不可逆)图标;

720:刻度条;

721:自动图标;

722:手动图标;

723:保存图标;

724:取消图标;

725:直方图;

725a、731a:斜线;

725b、725c、731b、731c:虚线;

726、733:收集条件的下限值用框;

727、734:收集条件的上限值用框;

728、735:保存图标;

729、736:返回图标;

730: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

731:趋势监测图;

731d:实线的折线曲线;

731e:虚线的折线曲线;

732:收集条件一览显示;

737:直方图显示图标;

738:重复内容;

739:yes图标;

740:no图标;

1111:特征值算出部;

1112:评价部;

1121:收集条件设定部;

1122:收集部;

1123:输出部;

1131:解析部;

a:特征值;

a1、a4:虚线的位置的特征值;

a2、a3:阈值;

b:变化量;

c:对象物的数量;

nw1、nw2:网络;

w、w1、w2、w3、w4、w5、w6:对象物;

s10~s19: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零件及构成要素,标附同一符号。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进行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此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也可适当选择性地组合。

[a.图像处理系统配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1的基本配置的示意图。图像处理系统1包括图像处理装置10及相机20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相机20拍摄由像是带式输送机的搬送装置41搬送的对象物w并生成图像数据。为了计测对象物w的状态,图像处理装置10通过对相机2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计测处理来进行图像计测。

相机20是拍摄存在于摄像视野中的被摄体并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部。相机20包括透镜或光圈等光学系统以及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影像传感器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影像传感器等光接收元件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图像处理装置10从相机2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特征值,并基于特征值来计测对象物w的状态。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进行对象物w的优劣判定、对象物w的物理特性值的测定、对象物w的品质检查等。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0根据保存条件而将通过图像计测所获得的处理信息保存在存储部中,其中,所述处理信息包括相机2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

存储部包括经由网络(以下也称为“nw”)2而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的服务器50、图像处理装置10所具备的内部存储器以及能够与图像处理装置10直接连接的外部存储器。

图像处理装置10经由nw1而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下也称为“plc”)40连接。plc40基于图像处理装置10所执行的图像计测的结果来控制搬送装置。nw1优选采用能保证数据到达时间的进行定周期通信的总线或网络。作为这种进行定周期通信的总线或网络,已知ethercat(注册商标)、ethernet/ip(注册商标)、devicenet(注册商标)、componet(注册商标)等。

服务器50经由nw2而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典型来说,nw2是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与成为和plc40的通信路径的nw1区分设置。此外,虽然区分设置了nw1与nw2,但也可为同一网络。另外,也可将plc40与服务器5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与操作显示装置30连接。操作显示装置30是一种用来进行图像处理装置10所执行的各种处理的相关设定的装置。操作显示装置30包括显示部31及安装在显示部31的显示面上的触控面板32。典型来说,显示部31包括液晶显示器,向用户显示从图像处理装置10获得的各种信息。触控面板32作为供输入各种设定的相关信息的输入部而发挥功能。例如,用户能够通过基于显示在显示部31上的信息来操作触控面板32,从而输入用来保存处理信息的保存条件的设定的相关设定信息。此外,操作显示装置30也可为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一部分。另外,虽使输入部包含触控面板,但也可包含键盘或鼠标、或者该两者。

[b.图像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

图2是对图像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11、主存储器12、硬盘13、相机接口(i/f)14、显示控制器15、输入i/f16、外部存储器i/f17及通信i/f18。上述各部件经由总线19而以能够相互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连接。

cpu11通过将包括安装在硬盘13中的图像计测程序131及保存程序132的程序(代码)在主存储器12中展开,并按规定顺序执行这些程序,从而实施各种运算。

典型来说,主存储器12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等易失性存储装置。

硬盘13是图像处理装置10所具备的内部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硬盘13除了图像计测程序131及保存程序132以外,还包括用来保存处理信息的计测结果数据库(以下也称为“db”)134及用来存储保存条件的保存条件db135。此外,也可除了采用硬盘13以外,还采用闪存等半导体存储装置,或者,采用闪存等半导体存储装置来代替硬盘13。

相机i/f14在cpu11与相机20之间的数据传输方面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相机i/f14与生成图像数据的相机20连接。另外,相机i/f14遵照来自cpu11的内部命令,而发出对所连接的相机20中的摄像动作进行控制的命令。

显示控制器15与操作显示装置30的显示部31连接,将cpu11中的处理结果等通知给用户。也就是说,显示控制器15连接于显示部31,并控制显示部31中的显示。

输入i/f16与操作显示装置30的触控面板32连接,在cpu11与触控面板32之间的数据传输方面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输入i/f16受理通过由用户操作触控面板32而提供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例如包括用来设定保存条件或计测条件的操作指令。

外部存储器i/f17与外部存储器60连接,对外部存储器60进行数据读入/写入处理。外部存储器60能够装卸于图像处理装置10,典型来说,它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存储器、存储卡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通信i/f18在plc40及服务器50与cpu11之间交换各种数据。通信i/f18包括用来与plc40之间交换各种数据的nw1所对应的硬件以及用来与服务器50之间交换各种数据的nw2所对应的硬件。

[c.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配置]

参照图3,对图像处理装置10的功能整体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10的功能配置的一例的图。cpu11通过将图像计测程序131在主存储器12中展开并执行,从而发挥作为图像计测部111的功能。图像计测程序131是这样一种程序:用来基于相机20拍摄对象物w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而进行对象物w的外观检查、对象物w位置信息的取得、对象物w的品质检查等。图像计测部111包括特征值算出部1111及评价部1112。

cpu11通过将保存程序132在主存储器12中展开并执行,从而发挥作为保存处理部112及条件设定部113的功能。保存处理部112将通过由图像计测部111执行的图像计测所获得的处理信息保存到一个或多个存储部中的指定存储部。保存处理部112包括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收集部1122及输出部1123。条件设定部113对保存处理信息时的保存条件进行设定。条件设定部113包括解析部1131。

主存储器12包括用来暂时保存处理信息的缓冲区域120。硬盘13包括:计测结果db134,其作为存储满足保存条件的处理信息的存储部而发挥功能;以及保存条件db135,其作为存储保存条件的存储部而发挥功能。

相机20生成图像数据。以下,也将相机2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原始图像数据”。

特征值算出部1111算出从相机20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另外,从相机20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此外,关于拍摄原始图像数据的时间或摄像条件等与原始图像数据不同的信息,也可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特征值算出部1111也可为了提高计测结果的精度而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加工图像数据。加工处理是指为了提高计测结果的精度而执行的处理,例如包括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去除杂讯或不均的处理、改变原始图像数据的对比度的处理等。另外,加工图像数据是指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获得的图像。以下,也将原始图像数据及加工图像数据简称为“图像数据”。在进行加工处理的情况下,特征值算出部1111从加工图像数据算出特征值。特征值算出部1111将所获得的特征值、通过视需要执行的加工处理所获得的加工图像数据、以及加工处理的处理条件等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另外,由特征值算出部1111算出的特征值被送到评价部1112。

评价部1112基于从特征值算出部1111送来的图像数据的特征值,而评价对象物w。评价部1112通过比较预先决定的评价用阈值与特征值来评价对象物w。评价部1112将对象物w的评价结果,即计测结果及评价用阈值,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另外,评价部1112所评价的对象物w的评价结果作为计测结果被送到plc40。

在缓冲区域120中,针对每个计测结果保存有处理信息。处理信息是通过图像计测所获得的信息,包括图像数据及属性信息。如上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原始图像数据及加工图像数据。属性信息是与图像数据不同的并表示图像计测结果的数据,是尺寸比图像数据小的数据。尺寸比图像数据小的数据,例如可列举文本(text)数据。属性信息包括不论图像计测如何执行而获得的数据以及通过图像计测所获得的数据。作为不论图像计测如何执行而获得的数据,可列举:取得原始图像数据的时间、对象物w的制造编号等关于制造条件的数据、表示图像计测条件的数据、用于算出或评价特征值的参数等。通过图像计测所获得的数据是在图像计测的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包括从图像数据中提取的特征值及计测结果。

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设定用来从缓冲区域120、计测结果db134及服务器50等存储部中收集处理信息的图像收集条件、以及用来规定所收集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形式以及所收集的处理信息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收集规则。输出目的地包括计测结果db134及服务器50等存储部、以及对处理信息进行解析的解析部1131。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所设定的条件包括用来输出到存储部的保存条件以及用来输出到解析部1131的解析用保存条件。

对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设定用来输出到存储部的保存条件的情况进行说明。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设定用来将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的处理信息保存在存储部中的保存条件。保存条件包括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所述图像收集条件用来从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的处理信息之中收集所要保存的处理信息,所述图像收集规则用来指定所收集的处理信息的保存方式。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从保存条件db135中指定并设定保存条件。

在要将处理信息保存到存储部的情况下,收集部1122从暂时保存在缓冲区域120的处理信息中收集满足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所设定的图像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并将所收集的处理信息送到输出部1123。输出部1123按照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所设定的图像收集规则,而将送来的处理信息输出。保存处理部112反复进行保存条件的设定、处理信息的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输出,直到基于保存条件db135所保存的保存条件中的所有有效保存条件的处理信息的收集及输出完成为止。

对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设定解析用保存条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当从操作显示装置30的触控面板32输入用来变更保存在条件设定部113、保存条件db135中的保存条件的设定信息、或用来重新设定保存条件的设定信息时,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被指示来设定与该设定信息对应的保存条件。收集条件设定部1121遵照解析部1131的指示而设定保存条件。然后,收集部1122根据所设定的保存条件而收集处理信息,输出部1123将所收集的处理信息送到解析部1131。为了将送来的处理信息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30的显示部31上,解析部1131将它送到操作显示装置30。

条件设定部113基于从操作显示装置30输入的设定信息,而对保存在保存条件db135中的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进行更新。

此外,也可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等硬连线式电路来实现图3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功能配置中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0的功能配置中的通过执行保存处理程序而发挥功能的保存处理部112及条件设定部113也可装配在与图像处理装置10不同的保存处理装置中。在此情况下,保存处理装置也可存储计测结果db134及保存条件db135。另外,也可使计测结果db134及保存条件db135存储在其它服务器中。由此,能够减轻对图像处理装置10的cpu11的处理负荷。另外,也可使plc40具备通过执行保存处理程序而发挥功能的保存处理部112及条件设定部113。

[d.保存处理]

参照图4,对保存处理部112将处理信息输出到存储部时执行的保存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保存处理的流程图。保存处理是由cpu11实现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保存处理是每当一图像计测处理结束时执行。此外,保存处理也可为以规定间隔执行的处理。优选在以规定间隔执行保存处理的情况下,cpu11将开始处理后至开始下一次处理之间的时间设定为比当开始处理时暂时将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的所有信息替换为其它信息更早的时间。

在步骤s10中,cpu11判定图像计测处理是否完成。此处,图像计测处理是指图像计测部111所执行的处理,是从自相机20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算出特征值并对所算出的特征值进行评价的处理。在判定为未完成图像计测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为no(否)),cpu11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图像计测处理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为yes(是)),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cpu11决定对通过完成图像计测处理而获得的处理信息执行保存处理。

在步骤s12中,cpu11设置保存条件。具体来说,cpu11从保存条件db135中提取保存条件并予以设置。

在步骤s13中,判断所设置的保存条件是否有效。在所设置的保存条件并非有效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no),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6。

在所设置的保存条件有效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yes),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cpu11判定处理信息是否为满足所设置的保存条件的图像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在判定为不满足图像收集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no),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6。

在判定为满足图像收集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yes),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cpu11按照所设置的保存条件的图像收集规则,而输出处理信息。

在步骤s16中,cpu11将表示已完成对所设置的保存条件的保存处理的信息存储在主存储器12中。

在步骤s17中,cpu11判断是否已完成对所有保存条件的保存处理。在判断为已完成对所有保存条件的保存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为yes),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9。

在步骤s19中,cpu11将表示是否已完成针对每个保存条件而存储在主存储器12中的保存处理的信息清除,而结束保存处理。

在判断为未完成对所有保存条件的保存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为no),cpu11将控制切换到步骤s18。在步骤s18中,cpu11设置下一个保存条件。cpu11反复进行步骤s13至步骤s18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17中判断为已完成对所有保存条件的保存处理为止。

[e.保存例]

参照图5,对保存处理部112执行保存处理时的保存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保存处理部112将处理信息按多个保存条件的各个而保存在存储部中的情况的示意图。在图5中的上段部份,表示缓冲区域120内。在中段部份,表示计测结果db134内。在下段部份,表示服务器50内。在图5中,假设针对每个对象物w而进行图像计测处理。当针对对象物w1的图像计测处理结束后,就进行对于对象物w2的图像计测处理,图像计测处理的结束及开始依序反复进行。

另外,在图5中,特征值算出部1111进行图案匹配,并将基准图像与对象图像的相似度作为特征值而算出。另外,评价部1112将评价用阈值设为80%,在特征值为80%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良品(ok)。

如上所述,保存条件包括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另外,图像收集条件包括第一收集条件及第二收集条件。图像收集规则包括保存位置的规则及保存形式的规则。

第一收集条件是针对特征值而设定的条件。第一收集条件例如可为像图5的图像收集条件1那样针对评价结果而设定的条件,另外,也可为像图5的图像收集条件2那样与评价结果独立地设定的条件。

第二收集条件是用以规定保存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收集对象的频度而设定的条件。第二收集条件例如可为像图5的图像收集条件1那样规定将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收集对象全数保存的条件,另外,也可为像图5的图像收集条件2那样将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收集对象保存其中一部分的条件。此处,图5中的图像收集条件2的第二收集条件是规定将判断为收集对象的处理信息在50次中保存1次的条件,是与特征值独立地设定的条件。

保存位置可从多个存储部之中进行选择,这些存储部包括图像处理装置10所具备的硬盘13、经由nw2而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的服务器50以及外部存储器60。图5表示保存位置为硬盘13内的计测结果db134的例子以及保存位置为服务器50的例子。

保存形式包括不将数据进行压缩的非压缩形式以及将数据进行压缩的压缩形式。另外,压缩形式也可包括能回到压缩前数据的可逆式压缩形式以及无法回到压缩前数据的不可逆式压缩形式。图5表示保存形式为非压缩形式的例子以及保存形式为压缩形式的例子。

例如,在有效地设定了图5所示的保存条件1及保存条件2的情况下,当对于对象物w1的图像计测处理结束后,保存处理部112基于保存条件1及保存条件2来执行保存处理。在图5的例子中,因为对于对象物w1进行图像计测处理的结果获得的处理信息不满足图像收集条件1及图像收集条件2中的任一个,所以未被保存。然后,当对于对象物w2的图像计测处理结束后,基于保存条件1及保存条件2来执行保存处理。

在图5的例子中,因为对于对象物w2进行图像计测处理的结果而获得的处理信息同时满足图像收集条件1及图像收集条件2,所以被保存。对于对象物w2进行图像计测处理的结果而获得的处理信息按照图像收集规则1而被保存,并且也按照图像收集规则2而被保存。

像这样,保存处理部112决定是否保存进行图像处理的结果而获得的处理信息以及如何保存,并加以执行。

[f.保存条件的设定画面]

使用图6~图10,对设定保存条件时显示在显示部31上的显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设定保存条件的有效/无效时的保存条件选择画面311的一例的图。用户能够通过在复选框701中打勾来选择想要使其有效的保存条件。另外,能够通过选择文字区域702而切换到用来设定所选择的保存条件的内容的详细设定画面312。

在图6中,表示通过在复选框701a及复选框701b中打勾并且不在复选框701c中打勾,以使保存条件1及保存条件2有效并且使保存条件3无效的例子。由此,能够一边保留保存条件的设定,一边容易地选择使该保存条件有效还是无效。

另外,显示在文字区域702(即,文字区域702a、702b、702c)中的信息是将作为保存条件而设定的内容概括而成的信息。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想要使其有效或无效的保存条件。

图7是表示用来设定保存条件的内容的详细设定画面312的一例的图。例如,图7所示的详细设定画面312是在图6所示的保存条件选择画面311中选择文字区域702a时而显示的保存条件1用的详细设定画面312a。用户能够通过选择“保存条件2”的选项标签,切换到保存条件2用的详细设定画面312b,同样地,能够通过选择“保存条件3”的选项标签,切换到保存条件3用的详细设定画面312c。

用户能够设定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在图7中,表示了第一收集条件及第二收集条件作为图像收集条件的一例。

如上所述,第一收集条件是针对特征值而设定的条件。针对特征值而设定的条件包括根据基于特征值评价的结果而成立的条件以及与根据所评价的结果而成立的条件独立地设定的条件。例如,在基于特征值而评价对象物w是良品还是不良品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选择ok图标704、ng图标705、全体图标703中的任一个,从而设定将评价为良品(ok)的图像数据作为收集对象,还是将评价为不良品(ng)的图像数据作为收集对象,又或者是不论良品及不良品而将全体作为收集对象。另外,用户能够将作为收集对象的特征值的范围与评价部1112评价对象物w时使用的特征值的阈值分别设定,能够通过选择图中的指定图标706,并将数值填入设置在指定图标706的右方的下限值用框707及上限值用框708中,以此来设定特征值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10具备用来使设定特征值的范围变得容易的支援功能。具体来说,能够通过选择图中的直方图显示图标709或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710,将根据所设定的收集条件而收集处理信息的收集结果可视化。用户即使不将数值填入下限值用框707或上限值用框708中,也能够基于可视化的收集结果来变更所设定的收集条件。

第二收集条件是用来设定将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全数保存还是保存其中一部分的条件。在将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全数保存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选择全数图标711。另一方面,在将满足第一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保存其中一部分的情况下,选择部分图标712,并且在部分图标712的右方的框713中输入保存全数之中的几件。例如,在输入“100”的情况下,100次中保存1次。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收集规则包括保存位置(也称为“保存场所”)、保存形式(以下也称为“形式”)及保存名称。保存名称是指保存时对信息命名的名字。

作为满足第一收集条件及第二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的保存位置,用户能够从多个保存位置中进行选择。在图7中,作为保存位置,设置有能够经由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接口而直接连接的外部存储器、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本地存储器以及经由因特网而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的服务器。例如,用户能够通过选择外部存储器图标714、本地存储器图标715、服务器图标716中的任一个图标,以此来选择保存位置。在图7中,表示选择外部存储器的例子。

作为满足第一收集条件及第二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中所包括的图像的保存形式,用户能够从多个保存形式中进行选择。在图7中,作为保存形式,设置有不进行压缩的非压缩形式、能转换为压缩前状态的可逆式压缩形式以及无法转换为压缩前状态的不可逆式压缩形式。例如,用户能够通过选择非压缩图标717、压缩(可逆)图标718、压缩(不可逆)图标719中的任一个图标,以此来选择保存形式。另外,在选择不可逆式压缩形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移动刻度条720来设定压缩率。在图7中,表示选择非压缩形式且将压缩率设定为45%的例子。此外,也可设为,即使在选择可逆式压缩形式的情况下也能够选择压缩率。

用户能够设定对满足第一收集条件及第二收集条件的处理信息进行保存时而命名的名字。作为保存名称,可将用户任意选择的信息作为保存名称,另外,也可将预先决定的信息作为保存名称。通过选择图7中的自动图标721,处理信息所包括的信息中的预先决定的信息成为保存名称。另外,能够通过选择图7中的手动图标722而将用户任意选择的信息作为保存名称。例如,在选择手动图标722,并选择串行编号及判定为纳入保存名称的信息的情况下,以串行编号及判定结果作为保存名称的方式保存处理信息。

如果选择保存图标723,那么以所选择的保存条件将保存条件db135的信息覆盖,并切换为保存条件选择画面311。另一方面,如果选择取消图标724,那么将变更的信息废除,并切换为保存条件选择画面311。

此外,图像收集条件也可包括第三收集条件,第三收集条件用来选择保存通过一图像计测而获得的多个信息中的哪一个信息。例如,也可设为,能够设定可选择原始图像数据与加工图像数据中的所要保存的图像数据的第三收集条件。另外,也可设为,能够针对各图像数据而选择保存形式。由此,用户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将原始图像数据以非压缩形式或可逆式压缩形式保存,将加工图像数据以不可逆式压缩形式保存。

[g.收集结果的可视化]

参照图8~图10,对所收集的收集结果的可视化进行说明。图8是将收集结果以直方图的形式可视化时的直方图画面313的一例。图9及图10分别是将收集结果以趋势监测图的形式可视化时的趋势监测画面的一例。另外,收集结果的可视化是通过解析部1131将显示内容指示给操作显示装置30且操作显示装置30将指示内容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31上来实现。

在选择图7中的直方图显示图标709或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710的情况下,假设受理了收集结果的可视化相关的指示,解析部1131对操作显示装置30作出以下指示:将所选择的图像收集条件下收集的处理信息用按照所选择的显示的形式显示。收集处理信息的范围可预先决定,或者也可设为能够由用户设定。另外,在未选择图像收集条件的情况下,解析部1131以收集规定期间内的所有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指示。

在选择图7中的直方图显示图标709的情况下,切换到图8所示的画面。图8所示的直方图725的横轴表示计测出的特征值a,纵轴表示具备特征值a的对象物w的数量c。直方图725中显示评价部1112评价对象物w时所使用的阈值(图中的a2、a3)。另外,解析部1131也可指示操作显示装置30将判断为良品的区域用斜线725a表示,以便能够在视觉上辨识判断为良品的对象物w的数量。

另外,图8所示的虚线725b、虚线725c是作为收集条件而设定的特征值a的阈值。如图8所示,也可使用户能够通过将箭头所示的游标对准虚线并移动虚线来变更基于特征值a的阈值。例如,用户通过将虚线725b移动到想要作为收集条件而设定的阈值的位置,从而将虚线725b的位置的特征值(a1)作为阈值而输入到显示在直方图的右横向的收集条件的下限值用框726中。例如,用户也可通过将虚线725c移动到想要作为收集条件而设定的阈值的位置,从而将虚线725c的位置的特征值(a4)作为阈值而输入到显示在直方图的右横向的收集条件的上限值用框727中。

当选择保存图标728时,就会更新在直方图画面313中选择的收集条件,并切换到详细设定画面312。另一方面,当选择返回图标729时,就会在不更新为直方图画面313中选择的收集条件的情况下切换到详细设定画面312。

在选择图7中的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710的情况下,切换到图9或图10所示的趋势监测画面314。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切换为图9而进行说明。在图9及图10中,趋势监测图731的横轴表示对象物编号(no.)m,左侧的纵轴表示特征值a,右侧的纵轴表示变化量b。左侧的纵轴所示的特征值a是拍摄对象物no.m所得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a。右侧的纵轴所示的变化量b是拍摄对象物w所得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与在此之前拍摄的对象物w的图像数据中包括的特征值的差。

在图9中,实线的折线曲线731d是表示特征值a的变化的曲线。另外,在图9及图10中,虚线所示的折线曲线731e是表示变化量b的变化的曲线。显示在显示部31上的曲线能够通过在显示于图9及图10的左上方的框内的复选框731f、731g中打上勾号来进行选择。例如,在图9中,因为a的复选框731f及b的复选框731g两者中打上了勾号,所以表示特征值a的变化的实线的折线曲线731d及表示变化量b的变化的虚线的折线曲线731e显示在显示部31上。另一方面,在图10中,因为仅在b的复选框731g中打上了勾号,所以仅表示变化量b的变化的虚线的折线曲线731e显示在显示部31上。也就是说,成为了能够容易地选择所要显示的曲线的配置。

另外,在图9的曲线中显示了评价部1112评价对象物w时用来判断为良品、不良品的阈值(图中的a2、a3)。另外,在图9的曲线中,判断为良品的范围用斜线731a表示。

图9所示的虚线731b、虚线731c是作为收集条件而设定的特征值的阈值。如图9所示,也可设为,能够通过将箭头所示的游标对准虚线731b并移动虚线731b来变更基于特征值的阈值。例如,通过将虚线731b移动到想要作为收集条件而设定的阈值的位置,从而将虚线位置的特征值(a1)作为阈值而输入到记载于趋势监测图731的右方的收集条件的下限值用框733中。

另外,如图10所示,作为收集条件,不仅能够设定由特征值的值而定的收集条件,而且能够设定由变化量的值而定的收集条件。例如,也可以变化量的值超过规定值bx为条件,在该条件成立以后的整个规定期间内,将全体处理信息作为保存对象。例如,用户能够通过选择图10中的收集条件一览显示732,而将能选为收集条件的项目以一览表形式显示,并通过选择其中任一个来进行基于该收集条件的设定。在图10中,表示设定基于变化量的值的收集条件的情况。

与图8同样地,图9及图10所示的画面中设有保存图标735及返回图标736。当选择保存图标735时,就会更新在趋势监测画面314中选择的收集条件,并切换到详细设定画面312。另一方面,当选择返回图标736时,就会在不更新为趋势监测画面314中选择的收集条件的情况下切换到详细设定画面312。

另外,如图8~图10所示,显示有用来切换为与所显示的曲线不同的曲线的图标。例如,直方图画面313中设有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730,通过选择趋势监测图显示图标730,切换到图9或图10所示的趋势监测画面。趋势监测画面314中设有直方图显示图标737,通过选择直方图显示图标737,切换到图8所示的直方图画面。

[h.警告画面]

参照图11,对设定保存条件时促使用户重新查看保存条件的内容的警告画面315进行说明。图11是警告画面315的一例。作为应重新查看保存条件的内容的情况,可列举一保存条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其它保存条件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复的情况。具体来说,可列举:一收集条件包括在其它收集条件中的情况、一收集条件的一部分与其它收集条件的一部分重复的情况、一保存条件中的保存位置及保存名称与其它保存条件中的保存位置及保存名称相同的情况等。

在一收集条件与其它收集条件重复的情况下,会将一处理信息冗余地保存为多个,与收集条件不重复的情况相比,消耗更多的存储器。

警告画面315例如在变更保存条件并操作保存图标723之后显示。解析部1131将保存在保存条件db135中的多个保存条件与所变更的保存条件进行比较。解析部1131在比较的结果是保存条件重复的情况下,将表示重复部位及重复的保存条件的信息送到操作显示装置30。操作显示装置30基于送来的信息,而将警告画面315显示在显示部31上。

用户在根据警告画面315的重复内容738而重新查看保存条件的情况下,选择no图标740。另一方面,在不重新查看保存条件的情况下,用户选择yes图标739。在选择yes图标739的情况下,条件设定部113将所设定的保存条件保存在保存条件db135中,或者将保存在保存条件db中的保存条件更新为变更后的保存条件。

<变形例>

[i.收集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收集条件,举出基于特征值或变化量的值的条件为例,收集条件并不限定于这些条件。图12是用来说明收集条件的变形例的图。

如图12所示,可将评价部1112的评价结果连续规定次数为不良品(ng)的情况视为收集契机,而收集从判断为不良品之前以来的信息。例如,也可设为能够设定如下条件:在图12中,不良品连续成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收集从比最初判断为不良品的t3早ta小时的时间(t3-ta)到比不再判断为不良品的t4晚ta小时的时间(t4+ta)为止的期间所取得的所有处理信息。

另外,作为收集条件,也可设为,能够选择所要保存的处理信息的种类。例如,也可设为,能够选择原始图像数据、加工图像数据、算出的特征值、表示对象物w的状态的计测结果等处理信息中的一部分作为收集对象。另外,也可设为,能够按批号来保存规定数量。另外,也可对图像数据进行加工而保存。例如,也可使图像的一部分放大而保存。

[j.其它]

特征值算出部1111也可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多种加工处理。另外,特征值算出部1111在算出特征值的过程中生成多个加工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可仅将其中一部分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或者也可将其全部保存在缓冲区域120中。

虽然将处理信息暂时保存在作为易失性存储装置的主存储器12中,但也可将处理信息暂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

<优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定图像收集条件及图像收集规则作为保存条件,并按所设定的保存条件来保存处理信息。另外,图像收集条件能够与图像处理装置10为了进行图像计测而参照的图像计测条件分别设定。因此,用户能够根据所收集的处理信息的应用目的来设定图像收集条件。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应用所保存的处理信息。另外,因为能够仅保存所需的处理信息,所以能够削减数据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能够设定多个收集条件,能够针对每个收集条件而设定保存场所。由此,能够根据所收集的处理信息的应用目的而设定保存场所。结果,用户能够容易地应用所保存的处理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能够设定图像数据的保存形式。由此,能够视需要缩小图像数据的数据尺寸,从而能够削减数据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定多个收集条件。因此,能够精细地设定收集条件,结果,数据量的削减及保存后的数据应用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存名称中可包括属性信息的一部分。由此,变得易于在保存后检索所需的数据,数据应用变得容易。另外,用户能够选择多个属性信息中的想要设为保存名称的属性信息。因此,能够设为仅包括所需的属性信息的保存名称,结果能够缩短保存名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包括解析部1131,所以用户能够根据所设定的收集条件来确认是否能够收集所需的处理信息。另外,如图8~9及图12所示,因为能够将所收集的处理信息可视化,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确认收集结果。另外,因为能够基于可视化的收集结果而设定图像收集条件,所以能够容易地设定图像收集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解析部1131对操作显示装置30作出以下指示:在所设定的图像收集条件与其它图像收集条件重复的情况下,使显示部31显示出警告显示。由此,即使在设定了多个保存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处理信息被重复保存。结果,能够削减数据量。

应认为本次所公开的各实施方式全部内容都是例示,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所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所表示,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另外,意图将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明尽可能单独实施,或者组合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